<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律·侖山湖看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巨川如月野蘆秋,照日高橋枕碧流。</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板經(jīng)年新稻熟,木瓜往事古村幽。</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須大雅煙霞倚,水本無名魚鳥遊。</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上心情片云看,滄波濯足試垂鉤。</span></p><p><br></p> <p> ?。ㄒ唬┟看巫哌^侖山湖的大壩,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就被兜住。這是一顆遺落人間的明珠,山水相連,湖風(fēng)蕩漾,清波涌起。她是那樣的別致,相信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無論是忙于生計還是休閑出行,都會被她吸引,或慢行或停留或駐足,打賞幾回贊嘆的眼神。</p><p> 這又是一方寧靜的水土??v使青山鑿破塵土飛揚,縱然青林隔斷幾經(jīng)打擾,也未能改變她美麗的容顏。沿著東北角繞行北岸一直到西南水濱,侖山湖猶如一彎新月,掩映著許多使人流連的地理風(fēng)情和令人驚嘆的人文故事。這里有木瓜往事,石板滄桑;有金色稻田,風(fēng)吹菊香;有漫天蘆葦,水邊牛羊;還有回回的故事,清真的教堂;如月的窗戶,如畫的白墻。</p> <p> (二)國慶長假,在笨笨、千里草、方東、神游等群友的鼎力相助之下,期間高侖村委會及度假村也給予了熱情支持和友好幫助,遂與西北望、山林、卡卡、無花果、希望、舞子衣、花花等10余名蘭花草群友,帶著彼此熱愛家鄉(xiāng)山水的真誠,開啟了探尋之旅。4次艱苦驚險的探路,終于打通了北岸徒步穿越路線,打開了一道神秘清麗的風(fēng)景之門。那里的湖水光影參差,那兒的水濱天然雋永,那邊的風(fēng)情婉轉(zhuǎn)動人,那些生趣,回味無窮。</p> <p> ?。ㄈ┚驮趤錾胶|北方向的山崗高處,就在清澈山泉潺潺流過的地方,坐落著高家邊自然村。它十分神秘,完全隱在水盡頭,藏在山之中,從大壩上望去,一點都看不到它的樣子。但當(dāng)你登上高高的高驪山頂,青山、秋水、稻田以及村落,那些神秘的或是透亮的、精致的或是鑿破的、年輕的或是古老的景象,都將在你的面前一一展開,一覽無遺。侖山湖在你的腳下起伏蕩漾,度假村在你的眼中錯落排列,還有高家邊那蒼翠茂盛的煙火氣息,倚著山峰沿著秋田向著平湖無邊的彌漫。</p> <p> (四)高家邊和南莊、姊妹橋等7個自然村,同屬于高侖行政村。村委會就設(shè)在高家邊。因地處侖山和高驪山之間,故曰高侖。高驪山原名駒驪山,主峰高425.7米,是鎮(zhèn)江第3高峰,山南曾建有高慶寺,俗稱高驪山。高驪山是戶外人的天堂,有成熟的野道,每逢休息日便有很多驢友前來登山。侖山主峰高400米,為鎮(zhèn)江第5高峰,山勢挺拔,林木繁茂。清王弼在《侖山》詩中曾寫到:“奇峰聳入天,白云幕其半,乖龍怒不飛,化石如虹斷。噴薄作泉吼,稻田資溉灌。流入絳巖湖,復(fù)起望洋嘆。我來登其巔,夕照鴉飛亂。仙人伍達(dá)靈,相期游汗漫?!钡蛐钅茈娬窘ㄔO(shè),侖山主峰西側(cè)已經(jīng)被完全削掉了,今天的我們只能從古人的詩句中感受她的挺拔秀麗了。</p> <p> ?。ㄎ澹┧纬郧?,高家邊這塊寶地一直沒有人來居住。即使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以及唐朝“安史之亂”兩次衣冠南渡時期,也未被開發(fā)。直到北宋“靖康之亂”之后的第三次人口南遷的后期,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15年(公元1188年),這塊山水盤郁的寶地終于等來了它一直在等的人。</p><p> 對于很多人來說,1188年是個普通的年份,但歷史上卻發(fā)生了不少大事。這一年,鐵木真26歲,明年將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很快就將統(tǒng)一蒙古,震驚世界;這一年,宋孝宗趙昚命太子趙惇初決庶務(wù),明年將禪位于他。而這一年對于高姓子孫來說,也是十分的重要。史載43歲的豫章吉水人高實,便在這一年隨父親高功從揚州南渡句容駒驪山下,見山水盤郁,遂卜居于此。這片原本杳無人煙的山崗叢林燃燒起了第一束煙火,從此,這束812年間從未間斷和熄滅過的煙火,薪火相傳,越燒越旺,最終蓬勃出了一個古老的村落——高家邊。</p><p> 村中花園塘的西面有一處隆起的崗丘,約二、三米高,便是高家邊人世代相傳的高實墓,也稱“太公墳”、“宰相墳”?!豆饩w續(xù)纂句容縣志·卷二十·拾補第四》記載,高實,字有節(jié),既是南宋孝宗乾道8年(公元1172年)的武進士,又是淳熙2年(公元1175年)的文進士,真真切切的文武雙全,累官至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加太保光祿大夫左柱國。公元1224年去世,享年79歲,葬村北。其父高功也“以子實貴,誥封光祿大夫,享壽九十有五?!?lt;/p> <p> (六)高家邊有兩棵800年的木瓜樹,與青山村的千年銀杏、億年魚化石并稱為“邊城三寶”。神奇的木瓜樹年年開花結(jié)果,據(jù)說是高實大夫當(dāng)年為拴馬而植。一棵在花園塘邊上,樹干圍長1.70米,高3米多。不知何年遭雷擊被劈掉了一半,剩下來的一半依然生命旺盛,頑強生長,生機勃勃。另一棵則在相距百余米的村后竹林前,樹干圍長1米多,高有10米。</p><p> 兩棵木瓜樹枝柯如銅,樹根如石,霜皮溜雨,黛色參天,一直默默守護著高姓子孫。樹上的果子喲,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吧嗒,吧嗒,靜靜地掉了八百多年。</p><p> 木瓜樹,又稱“降龍木”,為庭院避邪之樹,也是許多古代私家花園的首選景觀樹種,常為一些名園的鎮(zhèn)園之寶。如蘇州拙政園就有一棵樹齡為130年的木瓜樹,但比起高家邊,拙政園里的這棵則是年輕多了。</p><p> 《詩經(jīng)》里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瓊琚,是一種美玉。你贈我一個果子,我回贈你一塊美玉。我想,高大夫當(dāng)年種下的兩棵木瓜樹,除了拴馬和辟邪之外,或許還有一種更加淳樸的情感蘊含其中,他更希望他的子孫后代們,珍視生于斯、長于斯的這片綠水青山,從大自然索取,對大自然感恩,代代守護,永以為好。這,也許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吧。</p> <p> (七)高家邊還依稀殘存著十三進廳房和高廟兩處遺址。十三進廳房遺址在村后竹林及木瓜樹的南面,據(jù)說是高大夫為孝順未去過臨安府的母親仿金鑾殿而建的。但在古代,沒人膽敢仿照皇帝的金鑾殿給自己造房子,那屬于僭越,是要殺頭的。不過,仿金鑾殿造的說法雖說不可信,卻也由此窺知高家當(dāng)年的地位和氣派。行走村中,我們不經(jīng)意走過的地方,或許就矗立過那曾令人仰視的高墻大瓦和氣派庭院。而村東來龍山上的高廟便是高實祠,山上久無人跡,蔓草叢生,殘缺零散的石碑、石墩和石礎(chǔ)淹沒其中,仔細(xì)看,石上還刻有精美的花紋,可見當(dāng)時的隆重。</p><p> 歲月變遷,這些舊日的氣息都已變換成了蛛絲馬跡了,星星點點,幾處殘留。努力尋找,我們或許還能夠觸摸到幾分從前的溫度,感受那些久遠(yuǎn)深沉的人事繁華。曾經(jīng)的歲月雖因時間遠(yuǎn)去而模糊,但它的流年與過往,卻又仿佛山中從未離去的鳥鳴,一直都在這美麗的山水之間以及這古老的村落之中回蕩;亦如山野村頭不斷生長著的草木一樣,迎著清透的陽光,爭相向人們搖曳著,嫵媚著,微笑著。</p> <p> ?。ò耍﹣錾街痹具€有一座“姊妹橋”?!版⒚脴颉奔仁且蛔鶚?,也是一個村,村民多為外省移民?!毒淙莸孛洝酚涊d:相傳仙女姊妹倆不忍見侖山洪水淹路,遂背兩塊石板架了一座橋,故名“姊妹橋”。2015年蓄能電站開工,“姊妹橋”被拆除,那兩塊歷經(jīng)滄桑的石板也因施工而斷成了幾截,如今寂寂地躺在高侖村委會的后面空地上。當(dāng)年的雞鳴不已,曾經(jīng)的風(fēng)雨如晦,都將底事和況味無聲地刻劃在了斷裂的石板上了;那個帶著美麗傳說的橋的舊址,則被淹沒在了大山深處的塵埃之中,再也無處可尋,只能留待人們自己去想象和回味了。</p> <p> (九)高家邊和孔家邊之間有一大片的稻田。秋天的稻田,滿眼都是涌動著的金黃色和金色的心情,風(fēng)翻稻浪,風(fēng)吹稻香,一望無際,一波接著一波,被親近的心緒仿佛一直連接到了無邊的蘆葦叢,又仿佛翻騰到了侖山湖的長橋處,更似乎一頭歡呼進了清澈的水波中。這是怎樣的唯美呢!這是怎樣的畫面?。」湃怂f的金風(fēng),似乎就在這里得到了它最好的詮釋,仿佛也只有這金色的風(fēng),帶著汗水澆灌的成熟和收獲,帶著草根的氣息和泥土的樸實,才是它最本真的初心和最動人的顏色。</p> <p> ?。ㄊ┑咎锏谋M頭,便是侖山湖。侖山湖原叫蘆塘水庫。1958年建成,1963年改稱侖山水庫,2002年更名為侖山湖。水庫集水面積24.5平方公里,水域0.55萬畝,平均水深4.34米,總庫容2704萬立方米;另分別建有東到青山、東莊,南連陳武、行香,西接北山水庫的三條干渠,灌溉面積6萬畝。</p><p> 幾個村子散布水邊,如同灑落的星星,拱月般地點綴著萬種風(fēng)情、千般秀麗、十分典雅的侖山湖;再加之度假村現(xiàn)代建筑的烘托,使之更為波光粼粼,端莊大方,讓人著迷。而當(dāng)1958年蘆塘水庫建成之后,或許從來沒有人從高家邊沿著一米遠(yuǎn)的水邊,將村落中的歷史、典故、人文、風(fēng)情和風(fēng)景認(rèn)真串聯(lián)起來走過,而我們將是能夠用腳步丈量家鄉(xiāng)這片土地的一群戶外人。</p> <p> ?。ㄊ唬┐┻^一段野道,道一聲“芝麻開門”,你我便會神奇地站在侖山湖的北岸,來到離湖水最近的地方。這兒的水波澄澈干凈,溫柔可觸,悄悄地來又輕輕地去;這兒的水草安靜從容,生長隨意,不拒絕你的喜歡,也不拒絕你的合影;這兒的泥土平實松軟,黃花夾雜蘆葦,不時地纏繞著你的腳步,沒有一絲水泥路面生硬的感覺。城市中的水泥路了,它讓生活變得四通八達(dá),節(jié)奏變的更快,卻也讓趕路的人們常常因不小心而走錯了方向,扭崴了腳。 </p><p> 除了近處的美,在開闊的水面上游,現(xiàn)代的美也不失時機地坐落其中。度假村里的“洪橋”一枕碧流,將兩邊的山水連接成了一彎精致的弧度;散落其中的,便是兩邊一座座向往此處的外鄉(xiāng)人喜歡的紅墻綠瓦了。而離岸邊不遠(yuǎn)的一大片黃土崗上,已經(jīng)栽下了幾百畝的水杉樹苗。明年的春天,當(dāng)水杉樹的葉子破干而出,地面的青草破土生長,這里便會俊秀蔥蘢,曲徑通幽了。這是一處令人向往的世界。</p> <p> (十二)營建這片水域應(yīng)該花了不少心思,也贏得了不少對這片山水的贊美和想象之詞。比如“邊城”這個年輕的名字,就因此想象而來。雖然,與原汁原味的東昌、陳武、青山、高侖、趙莊、戴村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地名相比,邊城這個2003年才叫的名字似乎太年輕了些,年輕的除了現(xiàn)代建筑和畫面之外,令人無法將這個名字和土生土長的東鄉(xiāng)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如果硬要聯(lián)系起來,似乎又聯(lián)系的有些生澀和籠統(tǒng)。</p><p> 然而,對于平靜的侖山湖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包括外鄉(xiāng)人是否真的喜歡,是否來了又去,她都不計較。無論人們來來往往,還是名字起的有些年輕,都報以三分微笑。你看你看,湖面中有小船放著綸鉤釣著秋水,淺岸邊有村民劃著皮筏采摘菱角,堤壩上有行人停下腳步遠(yuǎn)望湖心。還有侖山和高驪山愛慕的眼神,以及他們時淺時深的四季身影和一年中時濃時淡的色彩,每天都會隨著天邊第一道的光亮準(zhǔn)時投來,時光荏苒從未改變,今后也不會改變。至于高驪山是否蒼翠,侖山是否已被鑿斷,她都沒有太多的言<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語和心思。既然能裝得下兩座青山,也能裝得下這兒的萬丈紅塵。她一邊天真無邪,一邊折射</span>人間,溫情地滋養(yǎng)著周圍的山崗叢林、白鳥飛云,也讓這一片土地和水域更加多了幾分水靈。</p> <p> (十三)這兒還生活著不少從庫底搬遷上來的人們。當(dāng)?shù)厝苏f,“老鴉崗”原是村后面的山崗,因為常有烏鴉叫,所以便有了此名。村民以前主要居住在庫底附近,后來開挖水庫搬了上來。村口的村牌寫的是“老牙崗”,可能是誤寫,也可能覺得“牙”比“鴉”字更好聽,所以善意的改了一下。“老鴉崗”的西面是東山村和北山村,也是從庫底搬上來的,村子的名字當(dāng)年順個方向就給起了,叫起來順口,簡單適用。東山村還安置了幾戶當(dāng)年從鎮(zhèn)江姚橋因發(fā)大水而遷來的村民。</p><p> 因為靠近湖邊,村里的牛羊大都就在這兒放養(yǎng),雖說尋常普通,卻是自然生態(tài)。秋天的早晨,湖煙霏霏,葦風(fēng)垂垂,白露微微;秋天的傍晚,云霞迢迢,木葉搖搖,蘆花蕭蕭,這樣的畫面已經(jīng)美成了人們心頭的朱砂痣了。然而突然間,誰家的牛兒、羊兒不經(jīng)意地又闖進了你正在細(xì)看的畫中來,這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絕美風(fēng)情了。當(dāng)然,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在那白鷺雙棲雙飛之處,你還可以隨意地找?guī)灼哟驇讉€水漂兒,兒時的樂趣便可隨著水漂兒一起徜徉到了湖心的深處了。</p> <p> ?。ㄊ模﹣錾胶髂厦娴奶J塘村,是我們此次探路的終點。一棟古色古香的建筑坐落村南,正上方有“江蘇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的匾額。走進村中,白色的墻、拱形的窗隨處可見,仿佛告訴你,這里有漫天的蘆葦,還有不一樣的風(fēng)情。她是句容唯一的回民聚居村落,也是江蘇省36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村之一。</p><p> 大約公元7世紀(jì),最早一批的阿拉伯商人來到大唐,他們喜歡大唐并留了下來。到了13世紀(jì),成吉思汗西征,許多穆斯林被征服并被遷徙到了東方,這些人的后裔很少再返回故里,就在東方的土地上扎根繁衍了。到了元代,元朝的官方文書稱他們?yōu)椤盎鼗亍保麄儽旧硪惨浴盎鼗亍弊苑Q,就這樣,一個新的民族——回族誕生了?;刈逯星嗍妨裘漠?dāng)屬鄭和。鄭和原姓馬,小字三保,祖居云南回回之鄉(xiāng),12歲被明軍俘虜做了太監(jiān),后因功被皇帝賜姓鄭,七下西洋,名揚天下。明朝瓊州人海瑞“海青天”據(jù)說也是回族人。全國回民大概有1000萬人。</p><p> 為了解伊斯蘭和回民,我專門讀了《穆斯林的葬禮》。回民信奉伊斯蘭教,信仰《古蘭經(jīng)》,安拉是唯一真主,穆罕穆德是真主的使者。信奉伊斯蘭教的稱為穆斯林。穆斯林一天須做五次禮拜,即日出前的晨禮,午后的晌禮,太陽平西時的晡禮,日落黑定前的昏禮,夜間的宵禮。還有每周五主麻的聚禮,每年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的會禮?;孛裢悇t相遇親厚,視若親厚,視若至親,并且“自守其俗,終不肯變”,他們重情重義,待人真誠,絕不相欺;也不抽煙不飲酒,非常自律。蕓蕓眾生之中,這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也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世界。</p> <p> ?。ㄊ澹┐灞庇凶逭嫠隆ι蠎覓斓那逭鎴D案雖然看不懂,但也讓人感到肅穆和敬意。清真寺是在回族人76歲劉恩伯老師的積極倡議下捐建的,他熱情地給我們進行了介紹,蘆塘村大概有回民200多人,他們是蘆塘最初的原住民的后代。清咸豐二年(1852年)豫、魯、皖等地頻發(fā)水災(zāi),安徽一些避災(zāi)南移的回民流落到此,就在蘆塘聚居,由此將伊斯蘭教傳至境內(nèi)?;刈褰池i、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和雞禽,均需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則不能食用。他們信奉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滅,現(xiàn)在依然實行土葬,都由劉老師來主持進行。</p><p> 侖山湖是個神奇的湖,如一彎新月橫亙在侖山之南。更為神奇的是,新月又是伊斯蘭教的標(biāo)志,象征新的力量和光芒。冥冥之中,新月般的侖山湖仿佛就是為了他們而存在,把彼此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甚至150年前的蘆塘極有可能也是一個新月形,吸引著遷徙的回民在這里停下了腳步。這個雖然無從考證,但他們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不再奔波。而留下來的,不僅有當(dāng)初的人們,還有漫天的蘆葦。</p><p> 更為奇妙的是,印象兄在設(shè)計第十一徒走遍句容“蘆塘月·高侖秋”的紀(jì)念“徒標(biāo)”時,選擇了用寶石象征侖山湖的創(chuàng)意。殊不知,世上珍貴的美玉寶石產(chǎn)地也大都產(chǎn)在穆斯林地區(qū),如新疆和田玉、波斯綠松石、錫蘭貓眼石、敘利亞夜明珠等等。寶石的創(chuàng)意無意間又讓侖山湖神奇了一回。</p> <p> ?。ㄊ┑竭@里,這次走遍句容的先期探路之旅也即將到了它的尾聲。</p><p> 走遍句容,一直都是一部鄉(xiāng)村風(fēng)景、歷史典故、人文風(fēng)情以及泥土氣息完美結(jié)合的戶外大片。如果缺乏風(fēng)景,走遍句容將是干癟的;如果缺乏人文,走遍句容將是羸弱的;而如果少了戶外旗幟和紀(jì)念“徒標(biāo)”元素,走遍句容將會是潦草的和缺乏生趣的。</p><p> 正因為有了笨笨的“芝麻開門”、千里草的“最強開路”、神游的“超級救場”、方東的“航拍大景”,以及還有與其他群友一起經(jīng)歷和感受的風(fēng)雨中的幾度艱難、泥濘上的幾回摔倒、田野里的幾經(jīng)崩潰、柵門外的幾次翻越、水邊處的幾番出鏡、美景前的幾多驚呼等等,才讓這次探路過程變得如此豐滿、驚險和溫暖。</p><p> 也正因為有了印象兄的“蘆塘月·高侖秋”的精妙構(gòu)思與設(shè)計,終可以把這片有靈性的水域、那些久遠(yuǎn)動人的故事以及眼前無比純凈的風(fēng)景,精心地梳洗打扮一番,然后認(rèn)真地捧將出來,在探路的尾聲用一個新的開始,與喜歡她的人一起戶外,一起徒步,一起分享光影、文字以及好天氣帶來的快樂。</p><p>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边@樣的快樂無法忘懷,也難以割舍。</p><p> 寫到這兒,我突然有了一種如釋重負(fù)的感覺,一份真切的感動,一些不舍,還有一如從前的期待。期待十一月八日第十一徒的到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非·常色 出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 style="font-size: 18px;">圖片:</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游,方東,印象,十六年</span></p><p><b style="font-size: 18px;">設(shè)計:</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印象</span></p><p><b style="font-size: 18px;">文字:</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六年</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