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今年的中秋節(jié),喜逢國慶,“?;丶铱纯础钡母杪暎忠淮未叽僦一氐搅松茵B(yǎng)我的村莊——靈寶市焦村鎮(zhèn)西常冊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站在村子北面的塬頭上,登高攬遠(yuǎn),感慨多多,熱淚盈眶。南望小秦嶺,奇峰競秀,天造長城,威武雄壯。北瞰大黃河,萬千氣象,源遠(yuǎn)流長,浩浩蕩蕩。沙河水從村前流過,繞其背后,融入大河,蕩氣回腸。西面高聳黃帝陵,氣宇軒昂,鼎鼎有名,燦爛輝煌。東面鵠立漢王臺,紫氣萬丈,函關(guān)古道,天下名揚。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觸景生情,使我想起了“常陽山大戰(zhàn)”,令人震撼,極其悲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小時候,聽爺爺講故事,村子北面的高嶺,是古代人們經(jīng)常放羊的地方,叫“常羊山”。黃帝與邢天在此展開了拉鋸式的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刑天文武雙全,是神農(nóng)氏炎帝手下的一位得力干將,主要負(fù)責(zé)宣傳,用號角、鼓樂鼓舞士氣。他還創(chuàng)作了《扶犁》《豐收》等歌曲,用來歌頌人們的美好生活。后來,黃帝推翻了炎帝。炎帝躲到了南方,“忍氣吞聲”地做著天帝。雖然不再和黃帝抗?fàn)?,但是他的后代和手下卻不服輸。在“蚩尤”跟黃帝發(fā)生戰(zhàn)爭的時候,刑天就要求去參戰(zhàn),不過他的想法卻遭到了炎帝的嚴(yán)厲禁止。直至蚩尤被殺,黃帝勝出,刑天就再也忍不住了,非要一決高下。刑天左手握著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著一柄閃光的大斧,一路過關(guān)斬將,沖破重重阻礙,殺到了黃帝的宮殿。黃帝正帶領(lǐng)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盾斧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斗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nèi)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一直拼搏到常羊之山。這里山高林密,谷中有谷,地形多變,峰回路轉(zhuǎn),黃帝了然于胸,趁刑天沒有防備,殺了一個回馬槍,揮劍干掉了刑天的頭,血流如水,涌泉而下,此地就有“涌(永)泉埠”,“水泉頭”。然而,刑天傲骨錚錚,以雙乳為目,肚臍為口,“執(zhí)干戚舞”,繼續(xù)戰(zhàn)斗。時間久了,精疲力盡,終于倒下,身驅(qū)被黃帝分而制之。干掉了頭的地方,就叫“干頭”,以乳為目的地方,就叫“雙目梟(崤)”,安葬頭顱的地方,就叫“安頭”。埋葬小腸和大腸的的地方,逐步形成和演變?yōu)椤靶〕!焙汀按蟪!贝?。此后,軍隊在周圍安營扎寨,官府經(jīng)常辦公“點卯”,就有了“卯屯”、“常卯”和“”常冊”村。刑天雖然戰(zhàn)敗了,寧死不屈,仍是一代梟雄。他精神不死,浩氣常存,被人們尊為“戰(zhàn)神”。這就是“猛志常在”這個成語典故的來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爺爺講的這個故事,我刻骨鉻心,終生難忘。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才知道口口相傳的神話,含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chǔ)上,才有了文獻(xiàn)的記載和后人的評說。</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歷史不能忘記?!渡胶=?jīng)》中記載:“常羊之山,日月所入?!毙烫炫c帝(黃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于常羊之山?!薄痘茨献印さ匦斡?xùn)》高誘注:“形殘之尸,于是以兩乳為目,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比T峽市文物局原副局長、副研究員許永生在《黃帝鑄鼎原與中華文明起源》中說:“黃帝曾舉‘常先’的大臣以治民,那么沙河就有了幾個帶常字的村莊。這些村名的背后,都有一個非常生動的傳說”?!熬湍贸Q騺碚f”?!斑@里所說的常羊是指陜西寶雞的常陽?還是指靈寶沙河的常羊?或者是由于炎帝族東遷,‘名隨族遷’,把地名也帶到了靈寶?漢代把靈寶叫弘農(nóng),即‘弘揚神農(nóng)’,可見神農(nóng)氏后裔在靈寶閿鄉(xiāng)一帶是有久遠(yuǎn)的歷史的。周武王滅商以后,分封諸候,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即靈寶、陜縣一帶,就是一個旁證”?!俺j柤挫`寶的衡嶺”。因此,衡嶺原上,就有了“焦村”。就有了“刀槍入庫”,“天下太平”的“平村”。就有了“歸馬放牛”,“馬放南山”的馬村。就有了“解甲歸田”,“五谷豐登”的東倉西倉。就有了“桃林牧豎”,“人壽年豐”的常樂田園,成為靈寶二十景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李京華在《黃帝后期的首都——靈寶鑄鼎原》中明確指出:“如今衡嶺塬下,遺留有刑天頭墮入大水泉的‘水泉頭’,埋葬刑天身驅(qū)的大常村與小常村之間的常陽山。”這兩個村之間的常陽山正好就是西常冊村北邊的高嶺。陶淵明在他的《讀山海經(jīng)》中寫道:“精衛(wèi)衘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這首詩使刑天的形象更加高大巍峨,雖死猶榮。正如老子所說:“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常羊的“羊”,古時同“陽”,亦同“祥”。黃帝“以羊為祥”,祭天祭地,慶祝大捷,將士們大口吃肉,大碗喝湯,喜氣洋洋。久而久之,沿襲成規(guī)。這個風(fēng)俗流傳至今,“靈寶羊肉湯”就成了知名的品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常羊山大戰(zhàn),是立威之戰(zhàn),黃帝大獲全勝,威名遠(yuǎn)揚。常冊之嶺,成為黃帝的發(fā)祥之嶺,發(fā)號之嶺,權(quán)衡之嶺,守衡之嶺。他“唯日月為常”,在常羊山上樹立了“大?!逼?,象征著“團結(jié)、統(tǒng)一、權(quán)威、神圣”,昭示天下,大功告成。他獲得了萬幫氏族的共尊,成為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俺Q蛏健本统闪嗣麑嵪喾?、當(dāng)之無愧的“常陽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常陽山,日新月異,光輝燦爛,是開泰之山,常祥之山。看今朝,風(fēng)景如畫,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常樂田園樂山樂水,花果飄香。高鐵高速車水馬龍,奔向八方。我情不自禁,心花怒放,把心中之歌放聲高唱:“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0月1日(中秋節(jié))寫于西常冊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李效民:筆名山民,男,漢族,靈寶市焦村鎮(zhèn)西常冊村人。出版《話說靈寶》專著,舉辦了專場《李效民詩歌誦讀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