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太行山(北緯34°34'—40°43'、東經(jīng)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p><p> 太行山脈自北而南貫穿于中國大地的腹心,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qū)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800余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三階梯分界線。由多種巖石結(jié)構(gòu)組成。平均海拔1200~1500米,主脈最高峰位于河北小五臺山東臺,海拔2882米。習(xí)慣上,人們把太行山分為南太行、北太行、西太行三部分,分別指稱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境內(nèi)的太行山</p> <p>天生橋的傳說</p><p><br></p><p><br></p><p>相傳西漢王莽軍隊追趕劉秀,把劉秀圍困在陰山上,只等敵方主將帥大部隊來到后決定下令是捉拿或剿滅,被圍困于陰山上走頭無路的劉秀!看到山側(cè)有座女媧廟,逃入廟內(nèi),看見廟院內(nèi)有個石磨,一個婦人套了個毛驢在碾米,急上前打聽可有藏身地方!婦人說:真龍到此,不必驚慌,命由天定,你騎上我拉磨的毛驢,定能沖出重圍。身心俱疲的劉秀,聽到廟外人歡馬叫震耳欲聾,估計是敵方主將率大部隊來到搜山,顧不得多想,騎上婦人拉過來的毛驢沖出廟外,廟外敵方兵山將海已將周圍包圍,看到此景,劉秀想逃生無望,但聽身下毛驢怪叫一聲,沖入重圍,劉秀此時也顧不得多想,舞著寶劍,騎著毛驢沖入敵陣向外沖!</p><p><br></p><p>沖到英姑山時,被趕來的敵人重重包圍,寸歨難行,只聽得身下毛驢又怪叫三聲,霎時電閃雷鳴,身邊山崖崩裂,周圍敵人人馬陷死,毛驢四蹄一蹦又向前沖出包圍險地,此時劉秀回頭看到敵人大部己被陷落山澗! 剩下的已被剛剛發(fā)生的天災(zāi)驚得紛紛逃走。剛才毛驢跑過的地方兩邊山崖已陷落山澗, 只剩下毛驢跑過的地方?jīng)]有陷落, 形成了一座天然的石橋! 此時劉秀才感到得到了廟內(nèi)婦人借于怪驢相助,沖出重圍,保得性命!</p> <p>貓路-本以為貓路如嵩山虎道,魯山狼道一樣,是驢友起的名字。但貓路確實(shí)實(shí)實(shí)在在的一條石階路,蜿蜒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關(guān)于貓路,有個傳說,楊六郎兵敗壺關(guān),無路可走時,見有一只貓在崖壁上跳躍前行,楊六郎遂沿著貓的行走痕跡攀越懸崖逃過追兵,所以得名貓路</p> <p> 盆地中的林縣,雖有開闊的田地,但卻缺少可靠的水源,千百年來,干旱始終緊箍著林縣人的咽喉。</p><p> 林縣人對水源的渴求絲毫不亞于郭亮人對路的渴求。他們把目光投向?qū)訉由綆n外的濁漳河,計劃在地勢較高的上游開辟一條水渠,直接“引漳入林”。</p><p>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p><p>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p><p> 從1960年2月破土動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林縣人民以強(qiáng)大的意志力和團(tuán)結(jié)忘我的精神,舍身奮戰(zhàn)了近十年,完全以人力削平1250座山頭,開鑿211個隧洞,架設(shè)151座渡槽,在崇山峻嶺間修起了總干渠長70.6公里,干、支渠遍布各鄉(xiāng)鎮(zhèn)的傳奇水利工程——紅旗渠。</p> <p>一路艱辛攀爬,駐足山顛遙望,千峰競秀,萬壑爭奇,層層疊疊山巒連綿起伏,山村群山懷抱,一覽盡收眼底;仰視,千姿百態(tài)的山石,刀削斧劈的懸崖,兩山對峙,雄奇險幽,鳥啼鳴谷;俯瞰,竟有山高人為峰之感;縱觀,巍巍太行郁郁蔥蔥莽莽林海新增添了片片金色,好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勾勒出了太行山最美的曲線。</p><p>攝影:任我行戶外登山隊友</p><p>編輯制作:順其自然</p><p>文字摘自網(wǎng)文。</p><p>2020.10.16.定遠(yuǎn)任我行戶外登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