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國人,人人都愛吃醬菜,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喜愛,但醬菜的起源,即清宮“四大醬菜”知道的人剩少。今天,人文堂在金華古玩店中,收到一只精製衛(wèi)生醬菜罐,就說說這個(gè)醬菜罐的故事……</p> <p> 明代萬歷十一年,也就是1583年,努爾哈赤帶兵打仗,南征北戰(zhàn)。他怕將士們身體不能得到鹽分,就想出了用醬代替鹽的法子。讓將士們野外用歺時(shí),就用生鮮的野菜蘸醬攝取人體中所需的鹽分。至此后行軍打仗帶醬也就成了將士們的習(xí)慣!</p> <p> 1644年,也就是順治元年。多爾袞統(tǒng)帥清軍南下,攻打山海關(guān),入京建立明朝,軍中將士們都用肉釘,菜干做醬,裝入容器中,備行軍作戰(zhàn)時(shí)食用之……</p> <p> 1861年,清代咸豐皇帝駕崩后,慈禧皇太后登基。老佛爺對飲食十分講究,天天山珍美味佳肴對食厭煩。這可把御膳房們個(gè)個(gè)難得提心掉膽。此時(shí),一位于山東的廚子就想到了一道大清皇朝老祖宗攻打江山時(shí)用的醬菜給老佛爺嘗之,沒想到老佛爺特別喜歡,賞賜了山東廚子。后來,御膳房就對照老佛爺囗味,又做出了“黃瓜炒醬,豌豆炒醬,胡蘿卜炒醬”,這也就是清宮“四大醬菜”的由來……</p> <p> 宮廷膳食“四大醬菜”制作容易,又比生醬好吃,很快普用民間。在北方也就成了家家戶曉的餐桌佳肴,在南方也深受人人喜歡的一道佳菜,但這道菜每天食之剩少,保濕,抗菌,保鮮完全不夠……</p> <p> 景德鎮(zhèn)自五代開始生產(chǎn)瓷器,至明、清時(shí)在珠山設(shè)御廠,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并稱“瓷都”。此時(shí),窯工,陶食工見到了商機(jī),便開始精心制造了一種專門供醬菜容器,便稱為“醬菜罐”。它能讓醬菜保鮮,凈味,保濕,極抗菌之妙……</p> <p> 此罐就是當(dāng)年遺物,存世極為稀少。正面寫有“景市·汪義豐醬園出品·中山路”,反面“精製衛(wèi)生醬菜”樣子,專門存放衛(wèi)生醬菜之用。罐高12公分,口徑6公分,肚圍36公分,底徑7公分。四系為大象之首,器形優(yōu)美!罐蓋上做了三朵纏繞小靈芝。此寓意為:四系指宮庭“四大醬菜”,大象之首意為“太平盛世”,纏綿靈芝屬“事事如意”,本醬菜罐是人文堂中又一珍貴藏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