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閑游</p><p>周末恰逢久雨初晴,被壓抑已久的山驢們紛紛出動了,周六早上6:50,29名小伙伴齊刷刷擠進(jìn)大巴車,開始今天的驢行。</p><p>雖然秋雨纏綿了近乎一個月,但是一點(diǎn)兒也不影響秋如約而至,312國道兩旁的山上,葉子該紅的的紅該黃的黃,除了因為很久沒有見到太陽,葉子的顏色不夠光鮮之外,層林盡染的景象依舊很吸引眼球。因為連日多雨,路邊河道里水量充沛,清澈的河水或急或緩,遇到地勢有落差或是巨石擋道,就會變成漂亮的小瀑布,濺起潔白的小浪花,歡騰跳躍著奔向遠(yuǎn)處,被水環(huán)繞的山也顯得格外有靈氣。</p><p>我們的目的地是悟真寺后面的山,吃飽沒事干的驢是不會走景區(qū)正門的,我們從隧道口下車,順著山路逆河而行,河中矗立一塊巨石,上書“悟真寺”三個字,對面就是悟真寺的山路了,一色的青石臺階,據(jù)說有一千多個,一條小溪一路與我們逆向相伴,水量不大,隨著山勢變化如玉帶如長絹如銀簾,緩緩如淑女,奔涌如猛獸,不斷變換著,生怕行人忽略了她的存在。 </p><p>悟真寺位于陜西藍(lán)田縣普化鎮(zhèn)蟬坡南1.5公里的山上,古時寺院隱掩在半山的竹林中,因此又稱竹林寺。悟真寺建于隋開皇十四年(公園594年),是由高曾凈業(yè)奉詔興建,唐末毀于戰(zhàn)火,明代重修,清代增建,修繕。原有房舍30余間,部分建筑毀于20世紀(jì)70年代?,F(xiàn)存前殿3間,左右?guī)扛?間,大殿5間,藏經(jīng)樓5間。</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令悟真寺大放光彩的是善導(dǎo)大師。善導(dǎo)大師一生與之有關(guān)的寺院很多,如 山西 玄中寺、龍門奉先寺、長安光明寺、實際寺、慈恩寺、香積寺、終南山悟真寺等,但緣分深的還是悟真寺。貞觀九年(635年),善導(dǎo)大師來到悟真寺,至總章元年(668年),除中間四年在玄中寺求學(xué),善導(dǎo)大師大部分時間都在悟真寺,并在此開創(chuàng)了凈土宗,因此悟真寺是凈土宗祖庭。去悟真寺游玩的人,一定要去善導(dǎo)洞,洞前有一塊兒青石,凌空而立,石下是萬丈懸崖,與一道飛瀑遙遙相對,是當(dāng)年大師參禪悟道之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大師參禪悟道的地方感受一下仙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span></p> <p><br></p><p>從悟真寺再往上,就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了,樹木以松樹為主,為了爭取陽光,所有的樹都長的筆直高大,遮天蔽日,透過樹梢看到陽光燦爛,行走在樹林里卻感覺有些陰冷,地上堆積著厚厚的松針,低矮的樹種因為夠不到陽光而慢慢枯萎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比人類更殘酷。海拔越來越高,山高林深,鮮有人來,除了野豬留下的腳窩,林中依然沒有路跡可循了,生命力頑強(qiáng)的各種藤條,雜亂無章地纏繞著身旁的樹,前行探路的驢子鋸子刀子棍子并用,藤條纏繞的樹林中生生被開辟出一條僅可俯身側(cè)行的山路,我們所過之處,留下一條蜿蜒的小徑,果然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p><p>手腳并用的在密林中攀登了兩三個多小時,但見一塊巨石猶如神獸蹲臥在懸崖邊 ,旁邊是一小塊兒平攤開闊地,抬頭似乎略略能看見山頂,此時已是人困馬乏,于是大家決定在此修整,吃飽喝足之后一鼓作氣登頂。我的幾袋魔芋故事?lián)Q來了一碗牛肉湯,一個雞蛋,一包麻辣豆腐干,小麻花和蘋果桔子石榴,吃的我都不好意思了,還有驢友往我手上塞東西,這種共產(chǎn)主義也算是戶外的快樂之一吧!即便是素昧平生,也會因為這一路的共患難而變得親近很多。</p><p>吃飽喝足,繼續(xù)向山頂邁進(jìn),快到山頂?shù)臅r候,樹藤反而少了,行進(jìn)速度明顯加快,我們先頭部隊順利登頂后,吆喝著給后續(xù)部隊報告消息,聽回聲似乎離得還比較遠(yuǎn),我們開始在林中休息等待</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部隊到齊,山頂上拍一張美美的全家福,開始尋找下山的道路。好驢不走回頭路,來時開辟出來的路肯定是棄之不用了,四周都是密林,實在看不出下山的路在何方,前驢四處搜尋,發(fā)現(xiàn)了一處勉強(qiáng)像路的地方,誰知越走越險,除了松樹和梢子林,看不到一點(diǎn)兒路的痕跡,在梢子林里穿行,如果不想被劃傷臉,就只能貓著腰前行。近乎70度的陡坡最能看出驢齡,老驢會橫著腳下山,一是防滑,二是免得長時間下山,頂?shù)哪_指頭疼。遇到險要之處會抓住兩邊的枝藤倒退著下行,新驢往往是無所顧忌,不是被劃傷臉臉就是滑倒在地,機(jī)靈的單手支撐翻身離地,笨拙的手腳亂蹬,剛起身又滑倒,需得前后的驢幫忙才能爬起來。鉆樹叢,過密林,穿荊滕,兩個小時的密林穿行,連最愛拍照的人也失去了看鏡頭的興趣,只是小心翼翼的看著腳下,生怕一不小心會滾落下去,突然聽到摩托車的轟鳴聲,霎時間覺得特別親切,這就意味著我們快走到山腳了,大家的心情瞬時輕松很多,沒想到更大的驚喜還在等著我們,轉(zhuǎn)過山坳,眼前突然出現(xiàn)大片的野蘆葦和黃菊花,剛才的疲憊緊張一掃而空,菊花地里打滾,蘆葦蕩里拍照,穿梭在蘆葦蕩中,恍如云端飄蕩。生活處處有驚喜,努力向前,總會看見不一樣的風(fēng)景。蘆葦蕩和野菊花完美了今天的驢行</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說野蘆葦似乎不夠確切,她還有個美麗的名字叫荻花,《詩經(jīng)》里稱其為蒹葭。 荻花是屬于秋天的花,也是一種貧賤的花,貧賤到連自己的花語都沒有,樸素而清凈,又?jǐn)y帶著淺淺憂傷、淡淡秋意。微風(fēng)拂過,每一朵花都會驕傲的昂起頭顱,因為每一朵花都是一個落入人間的精靈,在千姿百態(tài)中極盡風(fēng)流,在黯淡凋零前極盡美麗。</span></p> <p>因為海拔高山上的松樹雖然不是很粗,但枝干非常堅硬,伸出去的樹枝平整的像一張舒適的床,躺在上面一點(diǎn)兒也不會晃動。舒舒服服的躺著休息。樹下的驢友對著我喊“大圣,吃完水果趕緊回花果山去!”</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吃飽了跟我回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發(fā)現(xiàn)寶貝啦!靈芝!靈芝!</span></p> <p>人事若飛塵,來往間只是一場紛攘。人的一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春陽,也有冬雪;有落寞,也有繁華。然這些都會過去,一切美好,都為時不晚,所有努力,都還來得及。日子,是自己在過,一朝一夕,一絲一縷,無人可以替代,甘澀自知。享受生活,過好當(dāng)下,便會遇見那個生命狀態(tài)更美好,更開闊的自己。</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