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童年往事

孫暉

<p>  人,到了老年,就特別愛回憶往事,尤其是回憶起童年的那些事,更讓人久久不忘……</p><p> 2020年的金秋九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西安市第四醫(yī)院大院里的、當年一起長大的小伙伴——發(fā)小,相聚在了一起。</p><p> 那天,秋高氣爽,陽光明媚,藍藍的天像擦拭得一塵不染的玻璃,綿綿地云朵雪白雪白的如椰汁一般,我們回到了第四醫(yī)院。??!當年的小伙伴,如今竟都成了六、七十歲的爺爺和奶奶了!我們久久的拉著手,相擁而泣,熱淚盈眶,仿佛又找回了當年的影子,敘說起往事,想起了我們的父輩,想起了我們的兒時,我感慨萬分,它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在這里度過的童年,想起了童年的點點滴滴……</p> <p> 兒時的伙伴相聚在一起(右六為本人) 2020.9</p> <p> 兒時的朋友(中間者為本人)</p><p> 2020.9</p> <p> 與兒時最好的閨蜜合影(右一為本人) 2020.9.</p> <p>  </p><p><br></p><p> 1947年農(nóng)歷4月26日(陽歷6月14日),在西安市廣仁醫(yī)院(英國人辦的教會醫(yī)院)的產(chǎn)房里,一個女嬰呱呱墜地了,這個女嬰就是我。當時醫(yī)院因遭日軍飛機轟炸,所以(1938年)遷至東關長樂坊尊德女中,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市第三中學,于是西安市三中就成為了我的出生地。</p><p> </p><p> </p> <p class="ql-block">  西安廣仁醫(yī)院遭日軍飛機轟炸后的鐘樓一角 (圖片來自市四院院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出生,家人非常高興,雖然我是一個女孩兒,長的也不漂亮,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拿我當寶貝一樣,我的出生給他們增添了新的希望。后來我才知道,由于舊社會醫(yī)療條件的缺乏和落后,不幸</p><p class="ql-block">以至于在我的上面有兩個哥哥都因病而夭折了。于是,我的那位信仰基督教的、還多少有點文化的、慈祥的奶奶給我取名為:“佑華”。哇塞!“天佑中華”!奶奶的思想好進步??!好前衛(wèi)呀!把她的希望與國家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還真不是奶奶的思想先進、前衛(wèi),只是她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愿上帝能保佑我,讓我好好的活下來,一生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地成長,于是我就有了乳名:“佑佑”。雖然現(xiàn)在這個乳名知道的人極少了,但它體現(xiàn)了家人對我的厚愛,哥哥姐姐比我大好多歲,他們也都寵著我。</p> <p class="ql-block"> 與哥哥姐姐合影,被抱者是本人</p><p class="ql-block"> 1948.春</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p> <p> 解放前廣仁醫(yī)院婦女病房</p><p> (圖片來自市四院院史)</p> <p><br></p><p> 我是幸運的,還真應了奶奶的心愿,就在我兩歲時,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了!緊接著沒過幾個月,10月1日全國解放了!廣仁醫(yī)院從東關遷回了原址(解放路),并改名為:“西安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因我的父親就在第四醫(yī)院工作,所以我們?nèi)译S父親搬回了醫(yī)院大院內(nèi)。</p> <p> 1952年10月,醫(yī)院大門牌匾更換為:“西安市第四人民醫(yī)院”</p><p> 圖片來自市四醫(yī)院院史</p><p><br></p><p><br></p> <p>  新中國的成立,給我們家注入了新生的喜悅和生命的活力。從此后,我與新中國一起成長,一起長大。我成長的這個年代,從出生就造就了我們特殊的性格、經(jīng)歷及命運,我的命運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為此,我此后的人生也標注上了一個共同的符號,稱之為:“一代具有典型時代印記的中國人”!我的童年是與祖國一樣,同祖國一起,是在幸福、快樂中度過的。</p><p> </p> <p> 兩歲時的我,與祖國同長大</p><p> 1949.10</p> <p>  第四醫(yī)院舊時是英國人在西北建立的第一家基督教西醫(yī)醫(yī)院,至今己有130年(1889年成立)的歷史了。解放后,醫(yī)院被政府接收。建國初期,院內(nèi)除英國人留下的二座小木樓外,其余全部為平房。門診、住院病房及家屬院全部在一個大院子里,就這樣,我們的父輩,他們上班是同事,下班就是鄰居,我們這些子女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了在一個院子里長大的、親如家人的玩伴及好朋友了。</p> <p> 與弟弟妹妹合影,拍攝于當年醫(yī)院小木樓(西樓)花園前</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我的父親在醫(yī)院擔任了領導工作,所以特別給我們家分配了一個小院子(英國人留下的)。這個院子,有南、北屋,在兩屋之間的空地種有樹和花,有一棵蘋果樹,一棵梨樹,還有一棵石榴樹,靠東墻跟還種了五、六棵香椿樹。南、北屋的中間有一條小路,父親在小路兩旁種了好多好多的小白菊,南屋前有一棵薔薇花,北屋前有一株一人多高的玖瑰花,每年春天,花開了,紅色的玖瑰花,粉色的薔薇花,滿樹白色的梨花,姹紫嫣紅。特別是香椿樹長出嫩芽后,母親就摘下后腌制起來,分別送給鄰居們。秋天到了,成熟了的梨竟然壓彎了樹枝,紅彤彤的石榴竟然也伸出了墻外。</p><p class="ql-block"> 父親每天早出晚歸的上班,母親辛勤地操持著一家七口人的家務,哥哥、姐姐己上中學和大學了,我每天和弟弟、妹妹在一起學習、玩耍。父母的恩愛,相互之間的尊重、照應,家庭的和睦,使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生活著。</p><p class="ql-block"> </p> <p> 全家福(前排右一為本人)</p><p> 1957.夏</p><p><br></p> <p>  1954年,是國家頒布第一部憲法之年,我七歲了,從此,我踏上了學習之路。第二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我就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那時候,入隊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是按表現(xiàn)好壞分期分批才能加入的,我作為第一批隊員,父親參加了我的入隊儀式,見証了他心愛的女兒帶上了紅領巾。</p><p> 紅領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與了全國大規(guī)模的“掃盲”運動。我們每天放學后,都會去街道、巷子里幫助大媽、大嫂、叔叔、大爺們學習認字,我們耐心地教,他們認真的學,我們堅持了兩年之久,這些在舊社會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文化有了很大提高。這是我邁進學校后做的第一件有益難忘的事。</p> <p> 圖片來自網(wǎng)絡</p> <p>  上學后,我走出了自家的小院,而融入了醫(yī)院的大院,在課外或放學后,寫完作業(yè),我就會與院子里的孩子們一起玩“捉迷藏”、“丟手絹”、“老鷹捉小雞”、跳皮筋、踢鍵子等等游戲。特別是踢鍵子的兒歌:“一個鍵,踢八踢,馬麗開花二十一………”,直到現(xiàn)在還時常在我耳邊響起。逢到假期中,醫(yī)院會派專人管理我們這些學生們,并開展一些有益活動。</p> <p> 圖片來自網(wǎng)絡</p> <p>  1958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了《關于除四害、講衛(wèi)生的指示》,為了響應號召,那年暑假,醫(yī)院組織我們這些學生們、小伙伴們開展了消滅蒼蠅的活動,看誰消滅的多,我們干的可帶勁呢!見蒼蠅就打,一只蒼蠅也逃不過我們的眼睛,通過活動,不僅僅是消滅了蒼蠅,而是更加增進了我們小伙伴之間的友誼。假期結(jié)束后,我與其他二位伙伴消滅的蒼蠅最多,于是醫(yī)院的組織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張永遠難忘的照片??次覀儌€個舉著蠅拍,興高采烈的,別提有多高興呢!</p> <p> “除四害”活動結(jié)束后,與小伙伴合影(中排右一為本人) 1958.8</p> <p>  </p> <p> 我們?nèi)讼麥缟n蠅最多(左一為本人) 1958.8</p> <p>  隨著我慢慢的長大,我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在醫(yī)院大院里竟然有一個“圖書室、閱覽室”,它是專為醫(yī)務工作人員而提供的,里面有各種雜志、書籍,竟然還有小說。我好奇,在給管理員伯伯發(fā)誓進去“不大聲喧嘩、不影響別人”的保証下,才答應我們可以進去。開始時,我只是翻一些什么“人民畫報”啊,報紙啊什么的看看,后來,越看越著迷,經(jīng)常光顧圖書室,與管理員伯伯、叔叔(后來換成了叔叔)成了好朋友。以后我看的《苦菜花》、《迎春花》、《林海雪原》、《敵后武功隊》等書都是從這里借出而讀完的。</p><p> 我記得,在我上小學這六年中,父母特別的忙,父親的嚴歷,母親的賢惠。盡管他們特別忙,特別辛苦,但他們沒有忘記對我們的教育,除關心我們兄弟姐妹的學習和生活外,還會豐富我們的業(yè)余生活。每到周末,只要有好的電影,父親、母親都會帶我們?nèi)胰タ措娪?。從我記事起?950年,我剛剛?cè)龤q時,就開始看田華主演的電影《白毛女》,因個子小,就坐在影院椅子的扶手上看,因著迷,影片放映完后,竟找不到鞋子了,父親只好背我回家。可能從小受到這種影響,從此看電影成了我的一個習慣,什么《祖國的花朵》、《雞毛信》、《鐵道游擊隊》、《紅孩子》、《上甘嶺》等等電影都去看。什么兒童劇:《馬蘭花》、《英雄小八路》也去看,話劇《年青的一代》、《延安游擊隊》,甚至歌劇《貨郎與小姐》也去看,后來我長大了,又帶著弟弟、妹妹去看。直到現(xiàn)在,我老了,還是愛好去電影院看電影,它成為了我人生的一大愛好和享受。</p> <p> 十歲的我,長大了</p><p> 1957.6</p> <p>  父親是學醫(yī)的,但他好像對什么都感興趣,而且不斷豐富我們的業(yè)余愛好,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哥哥學會了拉小提琴,經(jīng)過苦練,還拉的不錯,在哥哥的影響下,我和妹妹也跟著學了起來,每天業(yè)余時間,這也成了我的一門學科,雖然拉的不太好,但它給我的童年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弟弟長大后,也學會了拉琴,而且比我們都拉的好,直到現(xiàn)在都未放棄。無論如何,這也是我童年的又一大享受。</p><p> 父親還喜歡攝影,小時候他會親自給我們拍照,所以我的童年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照片,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我也樂在其中。后來,在“文化大革命”中,父親“靠邊站”了,我們也“停課鬧革命”了,閑暇之余,我們依然沒有忘記童年的樂趣,在父親的指揮、指導下,在家里我們自己洗照片,爸爸用紅布把燈光罩起來,在暗室里用什么“顯影、定影”粉啊洗照片,看著一張張膠卷在我們手里變成了一張張照片時,甭提有多高興呢!</p> <p class="ql-block"> 與妹妹一起拉琴 1962年</p><p class="ql-block"> (后者為本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照片來自網(wǎng)絡</p> <p>  緊接著,到了1958年,黨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頒布了,在“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號召下,我們的成長速度好象也加快了。</p><p> 放學后,我們不再玩了,為了完成國家提出的“1070萬噸”的鋼鐵任務,號召全民大煉鋼鐵,課后我們要到處去揀廢鐵,揀不到,就在家里找,只要是有帶點鐵的東西都“捐”了出去。醫(yī)院的操場變成了煉鐵的場地,壘起了煉鐵爐,每天晚上操場上火光通紅,我們再也看不到父輩們在那里打蘭球,我們坐在旁邊覌看加油吶喊的情景了。</p><p> 我們也不在家吃飯了,提出什么“吃大鍋飯”,每天放學后,我們小孩會拿著碗,與大人一起到醫(yī)院的職工食堂去打飯,開始還不要錢,不久就實行了飯票制,慢慢的我們自己就可以去打飯了。那時候,國家己經(jīng)開始遭遇到了“三年自然災害”了,糧食欠收,國家困難,百姓吃不飽肚。盡管我們吃不飽,但我們小伙伴能天天聚在一起吃飯、聊天,那是再開心不過的事了。恰逢這段時間,母親因病做了手術(shù),我連續(xù)吃了兩年多的“大鍋飯”后才回家。直到現(xiàn)在,我還愛吃職工食堂的飯菜,這可能也是永遠都忘不了的童年味道吧!</p><p> 也就是在1958年吧,父親給家里買了一臺收音機,它又為我的童年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每天下午我都會按時收聽《小喇叭》廣播攔目,聆聽著孫敬修老爺爺給我們講各種各樣的故事、兒歌、朗誦……,孫爺爺那慈祥、慢條斯理的聲音至今還回響在我的耳旁,他講的故事至今滋潤著我的心田……</p><p> </p><p> </p> <p> 十三歲的我 1960.5</p> <p class="ql-block">  1960年,我十三歲了,小學畢業(yè)了,我被保送走進了中學的大門,從此結(jié)束了我的童年時代,從而與祖國一同走到了現(xiàn)在,見証了祖國和我的成長……</p> <p class="ql-block"> 小學畢業(yè)的我 1960年7月</p> <p>  我所處的童年時代,是新中國誕生和成長的時代,是從百廢待興到熱火朝天干社會主義的時代,祖國處處洋溢著鳥語花香、姹紫嫣紅蒸蒸日上的景象。我也同祖國一樣,沐浴著燦爛的陽光雨露,茁壯快樂的成長。</p><p> 我所處的童年時代,也是光榮的時代,她是以“窮”為光榮,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時代,雖然當時的物質(zhì)是那樣的匱乏,但它并未影響我的幸福童年,它是那樣的甜蜜、溫馨,回味無窮。</p><p> 我的童年,就象春天里的花兒一樣,一天一天地成長,一天一天地長大,直到現(xiàn)己是古稀之年的我,腦海里時常還會閃現(xiàn)出電影《祖國的花朵》里的畫面,我們帶著紅領巾,劃著小船,高興的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我覚得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童年!</p><p> 感謝我親愛的祖國——母親!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感謝我生長的這個時代!感謝我的父母!</p><p><br></p><p> 童年就是幸??鞓返拈L大</p><p><br></p><p> 孫暉 2020.10.8</p><p> </p> <p> 二0二0年“疫情”中的我(73歲) </p><p> 自拍</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