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濃濃的秋意抹去了夏的酷熱,留下了甘甜的果實。秋,是分享的季節(jié),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追尋的季節(jié)。2020年10月14日,銀川唐徠回民中學西校區(qū)與同心教育局教學交流活動于我校順利展開,此次活動包括聽課、參觀科技樓以及教學交流等。</p> <p> 語文教研組也為此次交流活動做了充足的準備,語文教研組長王彬、教研組副組長楊彥軍、初二備課組組長王艷華三位老師承擔了此次交流活動的授課任務,充分展現(xiàn)了唐西教師的風采和面貌。</p> 語文課堂 <p> 第一節(jié)課中,王艷華老師著重講解如何對新聞信息進行提取。講、練、讀三種學習方式融合在一起,結合當下的中考題型進行訓練,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高效方法,語言簡練干脆,教態(tài)大方自然。</p> <p>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的詩歌于曠放之中充滿了自信與浪漫。王彬老師的課堂從“面對人生的困難需要勇氣”的話題導入,帶領著學生感悟李白的奇特浪漫筆法。學生自讀、小組合作等多種活動方式相結合,將話語權交還學生,更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層層深入,透過一首詩認識浪漫主義。</p> <p>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睏顝┸娎蠋煄ьI著學生在語文的世界里漫游,一篇簡短的《散步》,一次深沉的領悟。楊老師的課堂如細水長流,又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人美、景美、情美,感悟中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學語文,即學做人。</p> 教學交流 <p> 研討交流促進雙方提升,相互學習才能成長地更快。下午,由語文教研組組長王彬老師主持,三位老師和同心教育局的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教學心得。</p> <p> 王艷華老師從語文課程性質、中考要求、學情等方面強調了專題教學的重要性。專題教學,讓學生有了更清晰的學習思路,讓難題變易,讓學生有目標有方向更有方法的學習。</p> <p> 王彬老師在古代詩歌教學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王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仔細研究了課后習題,首先,按照統(tǒng)編版教材要求將情感和寫法作為教學重點,隨后在教學設計中借助填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步步探討思考,提升學習能力。最后,王老師強調,合作學習要與語文學科性質相結合,非必要不合作。</p> <p> 楊彥軍老師的《散步》一課為所有的教者提供了散文的講解思路。首先,備課要充分,課堂的環(huán)節(jié)設置一定要有誦讀的環(huán)節(jié);其次,淡化“散文”概念,從文本解讀的多樣性理解,尊重學生的多元化解讀,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孝文化”,感悟中華傳統(tǒng)美德,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與積累;此外,寫作與課文不可割裂,文章的落腳點始終在“寫作”上,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總結寫作方法,學習寫作技巧;最后,楊彥軍老師還強調,語文的學習也要回歸生活,我們在教學中還需把握現(xiàn)實問題,做到立德樹人。</p> 后記 <p> 語文,因為其學科的重要性備受關注。以往的我們,總是以為語文離生活很遙遠,可是在這樣的三節(jié)課中,語文似乎又距離我們是那么近。</p><p> 我們的語文課堂,帶領著學生認識新聞,認識一個現(xiàn)代化的社會,學習語言表達;我們學習古詩詞,感悟的是古人的曠達豪邁的浪漫情懷,了解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古代文學中最璀璨的精華;我們學習現(xiàn)代散文,體會的不只是優(yōu)美的語言,還有滲透在中國人骨子里的傳統(tǒng)。語文,帶領學生認識這個世界,了解文學,感悟精神。語文,何其重要。</p><p> 每一次的互動交流,都會給我不一樣的感受。</p><p> 我們,一直在成長。</p> <p> 交流教研,讓每一位老師都能不斷進步提高自己,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輝煌。</p><p><br></p> <p>文字:胡雪鷗</p><p>素材提供:付麗萍、萬萍、張蓉、張韻浛</p><p>審核:王彬、楊彥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