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我們正走在實現(xiàn)“兩個100年”的路上,這是中華民族所有人的共同夢想,共筑中國夢,揚正義、講信義、重情義的正確社會主義價值觀是我們的圓夢風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興義市地處黔、滇、桂三省結合之地,從古至今孕育了眾多名人,何應欽,劉顯世,劉顯潛,無一不是重情,重義,愛國之士。勤勞、善良、勇敢、正直的興義人篤行國家、社會、個人三位一體,共筑和諧而美麗的興義。興義人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中國夢的提早實現(xiàn)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皳P正義、講信義、重情義”這就是興義人,他們不在教科書中,不在電視上,也不在網絡里,他們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身邊,以身邊的人為榜樣,尊敬他們,學習他們,成為他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國家發(fā)展離不開正義,社會和諧離不開正義,公益事業(yè)的促進離不開正義,在我們興義有許許多多的正義之士,李來建就是其中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2016年4月13日,李來建積勞成疾,疲累過度,在崗位上突發(fā)疾病因公殉職,隕年47歲。從警26年的李來建同志一直扎根基層,群眾有什么急事只要找到李來建,他必然就會幫忙解決,無論是夫妻吵架,還是丟了東西,事無巨細從頭管到尾,即使不在工作時間,只要打他的電話,他就一定會來幫忙。掛在李來建嘴邊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是李來建,有事請打我電話”,正義沒有大小之分,無論是維護國家利益還是熱心幫助他人,這些都是正義,正義存在于方方面面,存在于細枝末節(jié)之中,讓我們攜手維護正義,讓正義之光遍灑大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人,無信而不立,信義不可缺,小到家庭和睦,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坦誠相見,無不是如此,“貴州好人”熊友剛——用誠信感動一方人。家住興義市桔山街道的熊友剛57歲,以出租車為業(yè)的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出了耀眼的光,在他工作的21年之中多次撿到乘客遺落在出租車上的財物,有三星手機、蘋果電腦、錢包、十字繡、發(fā)票,數(shù)量之多不勝枚舉,而家庭拮據(jù)的熊友剛從未想過將這些撿到的財物留下來,總是想方設法的還給失主,或是送到出租車管理股,或者是撥打廣播電臺“883”熱線聯(lián)系失主,多年來他送還給乘客的財物累計金額達到了12萬元。熊友剛與同仁們說,“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講誠信。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情,從人類誕生的那天就已存在,義,是華夏民族5000多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縮影?!扒榱x”二字亙古不變,重逾千斤。興義市則戎鄉(xiāng)拱橋村村民林其英悉心照顧盲夫30余載,完美的詮釋了情義二字。1955年林其英和張祥云兩人相識結婚,日子過得平靜而又充實。而這樣的寧靜在一個夏天的下午被打破了,大風吹落的窗戶砸在張祥云的頭上,導致他眼球受傷,輾轉多地治療無果而最終失明。從那時起林其英用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耕種田間,贍養(yǎng)老人,照顧盲夫,撫養(yǎng)孩子,洗衣做飯,事無巨細一人承擔。林其英不離不棄,用愛支撐起這個家庭?!扒榱x”二字伴隨著林其英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讓她迎來了辛福的晚年,兒女成才,家庭美滿?,F(xiàn)年已經85歲的張祥云常常在林其英的攙扶下出現(xiàn)在村口,“黃昏落日照雙老,砥礪風雨到白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楊正義、講信義、重情義,這就是興義人,鄰里之間我們守望相助,家庭生活中敬老愛幼,社會公益中我們扶貧濟弱,日常生活里我們崇德向善,優(yōu)秀文化延續(xù)興義文脈,揚正義、講信義、重情義、譜寫華彩樂章!鑄就城市之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