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段福林,巴陵一席談,“三嘴策岳陽”第65期</p><p>文 張崢嶸 圖 朱安之 周玲 王靜</p><p> </p><p>書,有沒有生命?</p><p>這是一個縱深命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認為,書是生命體,活書,讀起來鮮活,當然也讓讀者鮮明,死書,看起來枯澀,當然也讓讀者枯寂。</p><p>在浩瀚的書海里,各種史話很多,我一直認為算死書,都枯萎在枯燥的史料里,可又不得不看。作為一個記者,當然收集過很多各類史話書籍,岳陽的更多。不可不收,世上文章一大抄,權(quán)當狗屁文章寫得卡套時狗急跳墻的資料還是很有用處的。</p> <p>當然,世間萬事不可一同視之,不然就犯常規(guī)錯誤。本期“三嘴策岳陽”現(xiàn)場作為對聽眾的贈品人手一本的段福林先生的《巴陵史話》,縱深于岳陽歷史變遷的發(fā)展,引人入勝。讀者雖然來不及看,這也不是一本能快速消化掉的書,但現(xiàn)場段福林老師以激情澎湃而又豐實的歷史知識的主講,不得不讓人有了回家認真拜讀的沖動。</p> <p>很多年前,我一直對喜愛學習的年輕人和錦時書店當初啟動時,一直與掌柜李慧強調(diào)倡導的一句話:“了解世界從身邊開始,只有熱愛家鄉(xiāng)方知何為遠方?!比缃?,這句話成為了“三嘴策岳陽”每期的開幕語。堅守著一路陪我們走來的聽眾一定深有體會,但偶爾聽一次的,不可能從這句話中感知到其用心良苦。此次,段福林老師的主講,更是真正讓我們懂得了這句話不只是口號,那是身為湖湘子民,身為岳陽人,應(yīng)該了解的東西。段福林老師的主講,無疑是深度詮釋了這句話的真意,因為了解,我們會驕傲,我們會自豪,我們會深愛腳下這片熱土。</p> <p>段福林老師這是第二次來到“三嘴策岳陽”,同樣激昂的表情,同樣詳細的準備,同樣深熟于心脫稿,讓人佩服。每個故事,每個傳說,每個人物,每個名稱,每個地點,每首詩句,段先生都用自己的話說了出來,他說的是岳陽幾千年的經(jīng)歷。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里?我們?yōu)槭裁唇性狸??岳陽樓真意在哪?說著古,評書般聲情并茂,甚為鮮亮,深深地吸引聽眾,超時半小時,無一人提前離開。</p> <p>當然,時間有限,段老師不可能講完所有,但足以有個粗線的交待,也有了想問更深回家看書的戲語。</p><p>說起來,段福林先生在寫《南湖史話》時,我們曾有過交流。我認為,一本史話其實可以輕松點,不過是完成一次收集,他卻說:“書,可以抒懷,也可以是一次記錄,但我想讓它是擴散與傳播?!庇谑?,段先生就這樣每天居高于南湖上,坐視窗前萬千變化,閱盡南湖萬千的風情與內(nèi)涵,完成了本土史書兩本。</p><p> 第65期講完,帶來了聽眾前所未有的共鳴,就可證明,家鄉(xiāng)的,才是自己的。我們處于現(xiàn)在,我們是歷史的延續(xù)者,我們是未來的交接手,每個人都承載著不同的使命,每個人都是岳陽歷史篇章中的一個點,匯成了整個岳陽的脈絡(luò)圖。那《巴陵史話》就是岳陽歷史的一次梳理,巴陵一席談就是一次對岳陽歷史敬畏的道場。</p><p> 正如劉燕林聽完所記:飽飲甘泉,酣暢淋漓!我和閨蜜璧穿過南湖廣場時反反復(fù)復(fù)叨念這兩句。剛剛聽完段福林策巴陵的講座,內(nèi)心無比激蕩。段老師融匯文理,學貫中西,天文地理周易中醫(yī)無所不通,文史著作千錘百煉,經(jīng)典傳世。</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岳陽社區(qū)大學:</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湖南省終身學習品牌:三嘴策岳陽第65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