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安徽省太和縣肖口鎮(zhèn)的陳廟村,有一座300余年歷史的古廟,曰“老關(guān)陳廟”,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我曾兩次帶文友去看。經(jīng)廟主尹守成介紹及查閱資料,得到一些信息。</p><p> 廟建于明崇禎年間,民間稱“老鸛陳廟”,蓋因廟的建造者俗名“老鸛”。老鸛,明崇禎時官員,官場失意遂辭官在此修廟,并削發(fā)為僧。陳廟曾一度興旺時,有廟產(chǎn)數(shù)十間,僧人十余眾。解放初廟產(chǎn)被部分拆除建校,后又歷經(jīng)“破四舊”,就此敗落不堪。</p><p> 如今原建只余一座大殿(圖1),其余皆為新建。據(jù)當?shù)乩先嘶貞?,解放初期拆除廟內(nèi)建筑時,數(shù)不清密麻纏繞的“長蟲”從地洞、墻縫、房檁間涌出來,粗者如成人胳膊。村民大駭以為神明,唯一的大殿才得以保留。</p><p> 原建的這座大殿,飛拱翹檐,榫卯結(jié)梁,雕窗畫柱,以及鋪地的方磚,仍是老物件(圖2、3、4)。一根梁椽上可見墨書“大清同治九年清和月重修”字樣(圖5)。</p><p> 大殿一側(cè)有一塊斷裂殘損的石碑,依稀可辨“……文林郎執(zhí)太和縣事……丹書撰文……住持比丘僧□□法徒心悅心明心慧募化……皇圖永固,佛日增輝……”。(圖6)應(yīng)該是當初一位太和縣令所立。石碑貌似水泥制作,其實是青石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化雕蝕,變成了這個樣子。</p><p> 前次來時,廟里還有一位住僧釋智明(圖7)。釋智明俗籍亳州渦陽,在江蘇南京寶華寺受戒出家,后云游至此地時留了下來。</p><p> 最早我來此處時,只有孤零零一座大殿,門前四周荒草叢生。如今建起了院墻,并新起十數(shù)間各類“神殿”,皆是村民捐資修建。</p><p> 然而令人痛心,古廟被村民們“重修”,弄得花花綠綠,奧特曼一樣的神像被安放在大殿,不倫不類。幾百年的文化遺產(chǎn)完全變成了低俗的迷信場所。</p><p> 文頭提到的廟主尹守成,是當?shù)卮迕?,多年致力于呼吁政府重視。最近聽說此廟已被政府列入“宗教活動場所”名單而受到保護。</p><p> 成堆的古磚瓦棄在屋后(圖9)。我搬了幾塊花磚回家。與其被村民拉回家砌豬圈,還不如我拉回家保護起來。</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