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年一度麗水古堰畫鄉(xiāng)藝術(shù)節(jié)于八月28日舉行,一行27人驅(qū)車前往,這是中國國際海洋攝影協(xié)會福建分會近年來第二次往麗水、縉云的攝影采風(fēng)活動</p> <p>到達古堰畫鄉(xiāng),稍事休息就來到到江邊,水韻“肩上芭蕾”表演正式開場</p> <p>沿江隨處可見寫生的藝術(shù)家</p> <p>小舟輕蕩</p> <p>愛美的女會員</p> <p>為了拍攝“甌江帆影”第二天早上五點,我們便來到江邊碼頭等待</p> <p>發(fā)現(xiàn)我們聯(lián)系好的美女金晶早以率領(lǐng)船工在等待我們的到來</p> <p>晨曦中,帆船在晨霧中款款而來</p> <p>漁家的收貨</p> <p>這才是土生土長的原生態(tài)</p> <p>河陽村位于浙江南部縉云縣新建鎮(zhèn),是座有著1100多年歷史的古村莊</p><p><br></p> <p>河陽是一個以宗族血緣為紐帶,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是浙江省十大“千年古村落”之一。</p><p><br></p><p><br></p> <p>縉云河陽古民居,唐末僖宗年間(約公元九世紀(jì)七十年代),河南信陽人朱清源被吳越錢武肅王聘為掌書記。</p> <p>錢武肅王死后,朱清源攜弟朱清淵游括蒼之縉云,看到那里山水秀麗,就在山下?lián)耧L(fēng)水寶地而居。</p> <p>為使朱氏后裔不忘本,取河南信陽各一字而名“河陽”</p> <p>這里也和國內(nèi)各地農(nóng)村一樣,年輕人多在各地創(chuàng)業(yè),留下了老人和孩子</p> <p>縉云巖下村,建于明建文帝三年(1402),因處“百丈巖”下而得名</p> <p>巖下村—全村房屋、路面、臺階、橋梁等都是清一色用石頭建成。兩個自然村近800余人</p> <p>巖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曬著一些瓶瓶罐罐</p> <p>原來這里有著做“豆腐乳”的歷史傳承</p> <p>據(jù)村民介紹,做好的豆腐經(jīng)過太陽下的晾曬后,加進當(dāng)?shù)靥厣脑霞庸ざ桑h(yuǎn)近聞名</p> <p>巖下村前屋后,竹林婆娑</p> <p>老人利用竹子制作成各式的生活用品和工藝品</p> <p>專注的女?dāng)z影師</p> <p>巖下普通地</p> <p>朱家族祠</p> <p>數(shù)百年歷史的跨河石弓橋,記載著村民的風(fēng)云歲月</p> <p>告別巖下,一小時多點到達仙都,經(jīng)過連續(xù)幾天的雨水的洗刷天空格外清新</p> <p>晚風(fēng)輕撫,晚霞撩人心扉</p> <p>今天一早,由于幾天連續(xù)大水,造成石梁橋一段路面被各種上游沖刷下的雜物堵住,原本拍攝計劃中的牛無法通行,加之云層太厚,只好遺憾放棄</p> <p>改道“仙都道觀、小赤壁”</p> <p>十點重返仙都石梁橋……</p> <p>期待來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