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漫步在中岳廟眾多文物古跡中,矗立在配天作鎮(zhèn)坊東北側(cè)的四尊鐵人顯得特別引人注目。這四尊鐵人堪稱中國第一鐵人,北宋時期鑄造,距今已將近一千年,雖經(jīng)風(fēng)吹日曬雨淋,依然銹蝕不深,保存完好,堅固異常,可見宋代中國冶鐵、鑄造術(shù)之高超。</p> <p>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后,依照西漢武帝加封太室祠的形式,對中岳廟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當(dāng)時為了表示對神靈的敬意,便挖一地宮,把舊有的不可修復(fù)的神像存放在地宮里邊,上建一亭,取名古神庫。這四尊鐵人就坐落在神庫四周,為鎮(zhèn)庫鐵人,是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忠武軍匠人董詹等鑄造的。</p> <p>鐵人身高均為3.5米,握拳聳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是目前我國現(xiàn)存形體最大、工藝最精、保存最完好的鐵人。</p> <p>中岳廟的宋代四大鐵人和廟里的古柏、寢殿的“睡爺爺、坐奶奶”一同被稱為中岳廟三奇。</p> <p>圍繞這四位鐵人,當(dāng)?shù)亓鱾髦S多傳說。很久以前,這里的鐵人其實共有八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飛率愛國將士轉(zhuǎn)戰(zhàn)黃河兩岸,中原兒女紛紛投奔岳家軍為國效勞。后來,抗金浪潮波及嵩山,中岳廟里八個鐵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個夜晚,八位鐵人喬裝改扮,身帶兵器,瞞過看守大門的翁仲,悄悄地向北走去,欲渡黃河抗金。來到黃河岸邊登船時,發(fā)現(xiàn)小船只能坐下四人,于是只好四個鐵人先過,另外四個在岸邊等候。</p> <p>等擺渡小船返回拉這四個鐵人時,擺渡老人說:“平常我的船能載十來個人,今天,連你們四個都載不動,你們怎么這樣重,難道是鐵人?”所謂天機(jī)不可泄漏,這位老人一語道破了天機(jī), 使未渡河的四位鐵人現(xiàn)出原形,動彈不得。這時天已大亮,中岳廟的道士派人找到黃河岸邊,硬把未過河的四個鐵人強(qiáng)行拉回。廟主怕他們再偷偷跑掉隨岳家軍抗金, 就將他們手中的武器也沒收了。 </p> <p>由于失去了報效國家的機(jī)會,這四個鐵人至今還是一副怒目而視、壯志未酬的神態(tài)。過了黃河的那四個鐵人,據(jù)說后來被移到了山西太原的晉祠里邊,現(xiàn)在仍在那里看守門戶。</p> <p>當(dāng)?shù)氐睦习傩帐軅髡f的影響,對鐵人充滿了崇敬。據(jù)說中岳廟的這四位鐵人接受人間香火 900多年,修得滿身靈氣,非常靈驗。孩子周歲時,當(dāng)?shù)厝艘街性缽R的鐵人前舉行掛鎖儀式。掛鎖前,家人把事先準(zhǔn)備好的銅鎖或銀鎖先掛在鐵人的臂膀上,然后讓孩子焚香磕頭。待鎖從鐵人身上取下,掛到孩子的脖子上時,就意味著鎖是鐵人送給孩子的禮物,孩子將受到鐵人的保護(hù),以后就會平安健康。</p> <p>除了掛鎖之外,當(dāng)?shù)厝藖淼借F人前,總要有目的地?fù)崮σ魂?。傳說人身體的哪個部位疼痛不適,只要先摸摸鐵人相同的部位,再摸摸自己,病痛就會減輕甚至痊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