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公元2020年 7 月16日,農(nóng)歷 五月二十六日,母親去世了,享年九十三歲。</p><p> 母親帶著對親人的萬分不舍,也帶著我們無盡的哀思 ,安詳?shù)刈吡恕?lt;/p><p> 回憶母親一生的點點滴滴,仍恍如昨日,歷歷在目。</p> <p>思念我最親愛的母親</p><p>有一種記憶可以很久,有一種思念可以很長, 有一種愛叫做“母愛”。</p><p>少年的時候,對母親只是一種依賴,青年的時候,對母親也許只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當生命的太陽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開始了夏的時候,對母親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愛。</p><p>為了懷念我的母親特寫此回憶來紀念我的媽媽</p> <p> 我的媽媽詹皎,出生在嘉定戩浜(或許嘉定城中),按身份證出生日期是1927年12月27日,據(jù)她自己講,是那一年的除夕,屬兔。她的祖籍據(jù)講是安徽,又說是江蘇宜興,只是出生在嘉定戩浜(我目前生活居住的地方,離馬陸葡萄園不遠),后來她生活生長的地方是在嘉定城中(現(xiàn)州橋老街的西頭),有一條很小的馬路叫察院路,還有一座橋,媽媽說名叫察院橋,但現(xiàn)在有一塊石碑橫在那,寫的是“太平永安橋”。我外公詹少書的家就在這里。外公在城中街是開米店的,如果算不上殷實,也是小康之家。外婆陸茹娥也算是閨秀,規(guī)矩很多,重男輕女。外公家樓下是米店,樓上就住家。媽媽從小不愁吃穿,聰明好學,喜愛上學。外婆對此是不太樂意的,但外公十分寵愛這唯一的女兒,堅持送她上學,和她的兄弟們一樣,只要考得上,就送去學校。媽媽一直上到高中,當時屬于蠻時髦的。媽媽14歲生日時,外公還專門設(shè)家宴,請全班同學來家吃飯。可見外公有多寵愛媽媽。</p> <p> 據(jù)親戚講,她曾經(jīng)考取了北京醫(yī)學院,但在那個年代,家中仍無力出資讓一個女孩子去外地讀書。恰此時解放軍進入上海并解放了上海,媽媽執(zhí)意要參軍,外公無法再阻攔了。其實媽媽能決意參軍,和她的大哥很有關(guān)系,指引媽媽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正是我們的大舅。大舅是地下黨,媽媽在嘉定一中上學時,學校要求學生集體參加三青團,大舅特別關(guān)照媽媽不要參加,所以媽媽沒有加入三青團。曾是美國勞工部長、現(xiàn)交通部長趙小蘭的父母和媽媽是同班同學。解放前夕他們?nèi)チ嗣绹瑡寢屓チ瞬筷?,八、九十年代間趙小蘭的父母數(shù)次回上海探親,都邀請媽媽參加老同學聚會,趙小蘭的媽媽還送了一條毛巾被給各位同學,晚年的媽媽很珍惜這份同學情的。即便這樣,據(jù)說,當兵離家的那天,她仍然是悄悄順著二樓窗邊的電線桿爬下來,趕往松江當上解放軍的。從1949年參軍直到2020年7月16日平靜去世,媽媽就一直是部隊人,在部隊走完了她的一生,最后也實現(xiàn)了她的心愿,遺體捐給了部隊二軍大,由二軍大的車子接走了她,魂歸軍營,一生獻給了部隊。</p> <p> 盡我所能,回顧她的一生,可以說她是幸運幸福的人。從小受到她父親寵愛,據(jù)我姑婆(好姆媽)講,她在當時是嘉定城中第一個騎自行車上街的女孩,有一次不小心摔在家門口的察院河中,當時是嚇得昏過去了,無生命危險。外公一直在她身邊陪伴著,輕輕喚著“阿皎阿皎不要怕,爹爹陪著的”,一直等到媽媽醒來。</p> <p> 后來到部隊時,實際是上海解放了,九月份才當?shù)谋?,卻得到了離休干部的待遇,晚年是國家的寶貝,不愁吃穿,不愁醫(yī)藥費。媽媽是個大方大氣的人,攢下的錢幾乎全部送了出去,沒有積蓄,可謂積善無數(shù)。大約在她剛進入老年,收入略高一點時,她的錢就分了出去,有給親人的,也有給他人的,有給熟人的,也有給陌生人的,有贊助希望工程的,有捐給抗震救災的,有交特殊黨費的,也有參加公益活動的……一句話,沒有留下財物,實在是不求名利的付出。她到25、6歲才結(jié)婚,當時算是大齡了。是我爸爸(膠東南下干部)從女兵檔案里選中的。他們結(jié)婚時沒有什么條件,外公外婆不同意,但無奈媽媽的堅持。外婆不肯參加簡單的婚禮,只有外公挑著兩床被子送到部隊,看到婚房里只有硬板床和寫字臺,很是不安心的。外婆還對別人講“結(jié)啥個短命的婚啦,連只棕梆床亦沒有”(此處用嘉定方言)?;楹蟮膵寢屖呛荛_心的,爸爸對她百般體貼。媽媽一生不吃蒜姜蔥韭,說是過敏體質(zhì),爸爸硬是在幾十年中不讓這些東西進家門,一個老山東啊。</p> <p> 如果要說辛苦,就是生了我們五姐妹,一個接一個,我們上面的四姐妹是在五年中,似乎一口氣生下的,這讓我們現(xiàn)在是無法想象的。當然這辛苦也回報給她晚年的好運,我家弄堂里,鄰居們都羨慕她有五個女兒陪伴著,她自己也十分自豪的。五十年代,大批女兵復員轉(zhuǎn)業(yè),媽媽也脫了軍裝,但仍在部隊,也不知哪一年,她又重新穿上了軍裝,和她一起入伍的戰(zhàn)友們都沒有她這份幸運。</p> <p> 她一生從事會計財務(wù)工作,入伍時因為是高中生,文化高,在我爸爸名下當學生,學軍隊財務(wù),很快獨立工作,后來一直是上海警備區(qū)八五醫(yī)院老會計,工作認真嚴謹,性格要強,不容歪風,八五聞名。在急診工作時除自己本職勝任,還抽空學習急診搶救常識,真的了不起。其實她青少年時高度近視,中年因不慎摔跤跌傷腦部影響到視力,曾一度失明,年長后又因糖尿病并發(fā)眼疾,加至青光眼,一雙眼睛逐漸失明。但媽媽相當堅強,在失明十幾甚至二十余年的歲月中,仍堅持生活基本自理,這在一般人也是很難做到的。</p> <p> 我總覺得,因父母是南北結(jié)合,故我們五姐妹 身體基礎(chǔ)好,基本健康無大病。真是感謝爸爸媽媽,尤其是母親,僅十月懷胎之恩就感激不盡的。媽媽對我尤為偏愛。還未成年時,有意安排我當家庭小會計,錯一分錢都是不允許的。對人稱我是她的左手右臂。我十六歲時當兵在無錫,生病了她著急趕到部隊,帶我回上海就在她自己工作的八五醫(yī)院住院治病。特別是1976年我自愿要求到西藏農(nóng)村插隊時,她更是給了最大的支持,親自陪送我到西藏農(nóng)村,看到我生活的地方,這才稍稍放下心。后來我結(jié)婚生子,又是她傾盡全力,帶養(yǎng)著我的兒子,兒子小時經(jīng)常生病,她守在身邊寸步不離。有朋友告訴我,目睹她把兒子吐出來的食物直接放進自己嘴里吞下,很是感動,有這樣的外婆,真是你兒子的福份喲。</p> <p> .....媽媽的恩情說不盡,總是感慨時間飛快,2017年7 月16凌晨媽媽不慎在家又摔跤。在她進入老年后這至少是第三次摔跤了,也是最后一次,造成多處骨折,門診難以治療,只好住院。在醫(yī)院也只能臥床,曾一度不吃不喝,但神志清楚,我們多次討論過生死,最后決定是尊重她的意愿,兩個月后便接她出院。她的生命似乎到了盡頭,無遺憾,無擔憂,無遺產(chǎn),也無煩惱,早在2004年就辦好了遺體損獻手續(xù),只有一個要求,穿著軍裝走……為此我們姐妹意見高度一致,當時就做好了充分準備??梢哉f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有尊嚴的,大事仍聽她的。就這般她臥床整三年,2020年7月16日早晨平靜地離開我們。今天媽媽故世已經(jīng)七七49天,我也在奔七的路上了。特寫下小文,紀念母親!</p> <p>媽媽喜歡旅游,但年長后眼睛不好,自己出門不方便。我先后帶她去延安,西安,桂林,黃山等地,也算一種敬孝。</p> <p>姐妹五人相聚在涌泉坊</p><p><br></p> <p>這是一張全家福 </p><p>好像也是唯一的一張</p><p>子孫滿堂!好福氣!</p> <p>下面是母親的一些獎狀證書以及一些遺體捐獻資料!</p> <p>父愛如山,母恩似海!人類最最不能動搖的情感,也許就是那深深的父愛母愛。人們心底最深的牽掛,真真就是那生你養(yǎng)你的父母。感恩父母,孝行天下!</p><p>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母愛像一本厚重的書,耐人尋味;母愛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無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