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詩 作 者:雷 波</p><p>賞析作者:駱伯毅</p><p><br></p> <b>漢中行懷古(雷波</b>·<b>白鹿原上)</b><br><br>春來游趣生,相邀游漢中。<br>早年秦嶺隔,西繞陳倉行。<br>穿山建高速,今日路暢通。<br>清晨驅車去,路平車如風。<br><br>嶺南春來早,處處春意濃。<br>菜花黃似海,苗禾綠猶青。<br>兩山對南北,一水穿其中。<br>漢中富庶地,累年五谷豐。<br><br>今有高速路,一日千里程。<br>隨處有美景,遇站即可停。<br>沿途多史跡,欲往皆成行。<br>三百余公里,到地近日中。<br><br>漫步賞街市,尚有漢時風。<br>大道稱天漢,仍然曰古名。<br>當?shù)厝思兒?,待客猶熱情。<br>飽嘗美食后,小憩漢江亭。<br><br><br>午后攬勝跡,先謁漢王宮。<br>今曰古漢臺,高可瞰全城。<br>古樹猶繁茂,亭榭遙相應。<br>現(xiàn)為博物館,藏品珍且豐。<br><br>再看拜將臺,重現(xiàn)大將風。<br>劉邦居漢時,遍招天下英。<br>拜將筑高臺,秣馬又厲兵。<br>明里修棧道,陳倉暗出征。<br><br>一舉得天下,根基在漢中。<br>漢家四百年,青史贊雄風。<br>匈奴遠消遁,不敢越長城。<br>從此我華夏,世以漢相稱。<br><br>往事越千年,人去樓臺空。<br>遙想當年事,如影腦海中。<br>唯有漢江水,日夜流向東。<br>當晚尋住地,次日再出行。<br><br><br>先去褒斜道,谷口最有名。<br>摩崖存棧道,再現(xiàn)舊時形。<br>石門十三品,巖刻最尊崇。<br>中華之瑰寶,文化之結晶。<br><br>沿谷再上行,又見漢時蹤。<br>樹下有駿馬,石刻立碑亭。<br>蕭何追韓信,月下到此終。<br>此后方拜將,立漢建殊功。<br><br>前行至留壩,再尋留侯蹤。<br>漢初有三杰,張良首當沖。<br>決勝千里外,謀策幕帳中。<br>功成急勇退,隱身在紫荊。<br><br>紫柏峰起伏,林海遮蒼穹。<br>流水若鳴曲,鳥語傳妙聲。<br>而今留勝地,多得后人崇。<br>到此好仙境,忘卻返回程。<br><br><br>再謁武侯祠,墓前祭孔明。<br>蜀漢有名相,北伐六出征。<br>一心復漢室,心累病疾生。<br>隕落五丈原,鞠躬盡瘁終。<br><br>魂歸定軍山,尊囑葬英靈。<br>侯墓聚仙氣,漢柏凌霄擁。<br>拱衛(wèi)此墓園,后山如九龍。<br>歷來多拜祭,百代受敬崇。<br><br>民間常祭路,奉詔修祠庭。<br>祠在江對岸,隔水兩望中。<br>莊嚴且肅穆,氣勢多恢弘。<br>武侯祠多處,此乃第一宗。<br><br>漢中幾日行,心潮逐浪涌。<br>江山千古事,代代出賢能。<br>機遇非常有,時勢造英雄。<br>中華今有望,且看迎復興!<br>2010年4月游后記<br>2020年4月初修改<div><br></div> <b>《漢中行懷古》賞析(駱伯毅)</b><br>讀了西高老三屆詩友社詩友雷波的《漢中行懷古》,我也與作者一樣,幽思接千載,“心潮逐浪涌”。如果你仔細品讀此詩,你會對中華文化中許多冠之以“漢”的詞語豁然開朗,仿佛第一次悟徹了它的來由;你也將重溫許多成語典故,再一次受到啟發(fā)、教育;你將會對漢中之于陜西、之于中國、之于世界的歷史文化貢獻刮目相看,從而重新認識它在華夏文明中的歷史地位。因此,這是一篇余韻悠長、耐人尋味的作品。 【賞析】《漢中行懷古》從內容上看是一篇游記述懷。作者三次游漢中,這在詩作的后記中作了說明。本篇為最近一次經西(安)——漢(中)高速自駕游后所作。作者有感于時代發(fā)展和社會巨變,在篇首作了描述,并借此抒發(fā)了贊嘆、愉悅的心情:“早年秦嶺隔,西繞陳倉行”“穿山建高速,今日路暢通”“清晨驅車去”“一日千里程”。下面,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作一次時空穿越,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中漫步。 【賞析】“午后覽勝跡,先謁漢王宮。今日曰漢臺,高可瞰全城?!睗h王宮,即當今漢臺,是漢王劉邦的宮殿。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fā)動反秦起義,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劉邦在蕭何等人的幫助下,攻下沛縣,劉邦自稱沛公,很快聚集了二、三千人馬。不久,陳勝、吳廣戰(zhàn)死,劉邦率領自己的人馬投奔另一支由項梁、項羽叔侄領導的起義隊伍,共同反秦。公元前206年,在各路起義軍的打擊下,秦王朝被推翻,項羽成了各路起義軍的霸主,自稱西楚霸王。就在這一年于灞上,在項羽的主持下,各路起義軍的領袖及秦朝降將一共被分封為18個諸侯王。劉邦被封為漢王,發(fā)派到漢中。漢王宮就是劉邦在漢中的官衙、治所。 【賞析】“再看拜將臺,重現(xiàn)大將風”。拜將臺是劉邦當年給韓信授權頒銜、任命其為“大將軍”的地方。韓信是劉邦手下最杰出的軍事將領,他被發(fā)現(xiàn)、舉薦、重用、降職、殺害的過程,產生了許多成語、典故,且聽筆者娓娓道來。<br>韓信出生在江蘇淮陰一窮苦家庭,但胸懷大志。他相貌堂堂,豐軀偉干,喜歡佩戴刀劍。一些潑皮青年見他這么窮卻裝模作樣地帶著刀劍,就一起譏笑他。有個人說:“你不是人有刀嗎?有種你就捅我一刀,要不就從我褲襠下面鉆過去!”韓信忍了半天,最終還是從他的褲襠下面爬了過去,周圍的人哈哈大笑。這就是所謂的“胯下之辱”。 【賞析】項梁起兵反秦時,韓信投其部下。項梁死后,韓信又隨項羽打仗,未被重用;后來張良引導韓信投奔劉邦,并寫了舉薦書給劉邦。韓信后經陳倉峪過秦嶺,向樵父問路后返還再殺樵夫,埋下了陳倉女長樂宮臥底以萊刀反殺韓信的伏筆。由于他未拿出張良舉薦信,劉邦只讓他當了個小官,由于仍然不得重用,韓信打點包袱準備出逃。蕭何聞訊,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騎馬連夜前去追趕,后經百般勸慰,才把韓信拉了回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對此,詩作的述評是:“先去褒斜道,谷口最有名”“沿谷再上行,又見漢時蹤。樹下有駿馬,石刻立碑亭。蕭何追韓信,月下到此終?!? 【賞析】韓信深得蕭何賞識,他對劉邦說:韓信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將才(國士無雙),你想奪取天下,必須設法留住韓信且委以重任。這時韓信又拿出張良舉薦書,劉邦更是信任有加,修筑祭壇,舉行隆重的儀式,恭恭敬敬地拜韓信為大將。韓信當了大將以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面公開地散布消息,并派一些殘弱老兵,去修復當年劉邦從咸陽去漢中時翻越秦嶺途中被燒毀的棧道,一面又在暗地里派一支精銳部隊繞道陳倉(今陜西寶雞)偷襲、進攻關中。此計一經實施,劉邦一舉拿下咸陽,收復三秦,為劉邦的最終取勝奠定了基礎。在此后的楚漢戰(zhàn)爭中,韓信英勇奮戰(zhàn),屢建奇功,被劉邦封為齊王,最后在垓下(今安徽和縣)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計策使項羽敗亡。楚漢戰(zhàn)爭結束后,劉邦統(tǒng)一天下,漢朝建立。對此,詩作概括為:“此后方拜將,立漢建殊功”。 【賞析】漢朝建立后,劉邦正式當了皇帝,改封韓信為楚王。這時,過去曾與韓信一起在項羽手下共過事的老朋友鐘離昧前來投靠他。消息傳到劉邦那里,被認為是謀反,遂即強令韓信逮捕鐘離昧并押解長安。韓信不想出賣朋友,很是猶豫,鐘離昧知道后引頸自刎。劉邦仍然不放心,后來假借巡游云夢會見諸侯抓了韓信,且要治罪。韓信百口莫辯,長嘆一口氣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故當烹!”后來,劉邦把韓信帶到洛陽,因為謀反證據不足,將韓信降職為“淮陰侯”??杀氖?,蕭何后來與呂后合謀,誣陷韓信謀反,將其殺害于長樂宮中。所以民間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自古忠良無下場”的熟語。悲夫! 【賞析】“前行至留壩,再尋留侯蹤。漢初有三杰,張良首當沖。決勝千里外,謀策帳幕中。功成急勇退,隱身在紫荊?!边@八句詩記述的是漢中北邊留壩縣廟臺子鎮(zhèn)的張良廟,以及張良的生平簡要?!皾h初三杰”指的是西漢建立時的三位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這是后人根據劉邦的一番評論認定的。劉邦當皇帝(公元前201年)不久,在都城洛陽會宴群臣,他問“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統(tǒng)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lt;br>張良,字子房,戰(zhàn)國時期的韓國人。陳勝、吳廣起義后,他聚眾響應,不久歸屬劉邦,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楚漢戰(zhàn)爭期間,他協(xié)助劉邦制定了一系列作戰(zhàn)方略;戰(zhàn)爭結束后,又提出了一系列理政建議。為西漢的建立和穩(wěn)定立了大功,被封為留侯。因此“張良首當沖”名至實歸。漢高祖駕崩(公元前195年)前夕,張良感到,他為韓國報仇、推翻秦朝的心愿已經實現(xiàn),加之像范蠡、韓信等功臣良將在勝利后被放逐、殺害的事實令人寒心,于是不顧呂后勸慰,毅然辭官到紫荊(現(xiàn)今留壩縣紫柏山南麓的廟臺子一帶)隱居,八年后去世。這是繼范蠡之后“急流勇退”的第二個案例,張良藉此躋身于中國歷史上“急流勇退四大名臣”。<br>蕭何,沛縣豐邑人,劉邦的同鄉(xiāng)。他早年任沛縣獄吏,后隨劉邦反秦,楚漢戰(zhàn)爭中輔佐劉邦打天下。劉邦攻克咸陽以后,他收取了秦朝丞相和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等“國情”資料,使之在日后制定政策、撫民安國、軍需保障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漢王五年(公元前201年)項羽已被誅殺,天下也已平定,于是眾多大臣相互爭功。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許多人不服,與劉邦論理。劉邦力排眾議,以打獵為例來說明理由。他說,在前線披堅執(zhí)銳、奮勇沖殺的戰(zhàn)將只不過是“功狗”,而蕭何卻是那個發(fā)現(xiàn)蹤跡、把握時機、發(fā)號施令的“功人”,所以封他為“酂侯”。劉邦當皇帝以后,拜蕭何為相國。漢惠帝二年蕭何去世。 【賞析】詩作通過對古漢臺、拜將臺、張良廟、褒谷口、石碑亭等景點的述評,使我們重溫了漢王劉邦、漢初三杰,深信漢中是漢王朝的發(fā)源地。而漢朝在它定都長安以后,經過四代帝王的“無為而治”和“文景之治”,到漢武帝(劉徹)執(zhí)政時國力大增、今非昔比,不僅派張騫(漢中城固人)出使西域,開辟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而且先后令衛(wèi)青、霍去病主動出擊、大敗匈奴、驅趕漠北……從而為漢朝延續(xù)四百多年(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奠定了根基。對此,詩作 的述評是:“一舉得天下,根基在漢中。漢家四百年,青史贊雄風。匈奴遠消遁,不敢越長城。從此我華夏,世以漢相稱。”漢朝從此威名遠播,影響遍及天下,這才有了漢人、漢族、漢字、漢文、《漢書》、漢學、漢醫(yī)、漢藥、漢餐、漢服、漢瓦、漢俑、漢白玉、漢璽、漢臺、漢城(韓國首爾)、漢城遺址(西安市未央區(qū))、漢長城、漢宮秋月、漢關秦月(秦時明月漢時關)、漢口、漢陽、武漢、蜀漢——一系列與“漢水—漢江—漢中—漢王—漢朝”這一邏輯鏈相關聯(lián)而派生出的概念或詞語。它們既是地理的、朝代的表征,又兼具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義涵。由此可見,漢中是名副其實的孕育、生長中華文明的沃土。了解漢中、認識漢中,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有利于激發(fā)愛國熱情。 【賞析】“再謁武侯祠,墓前祭孔明。蜀漢有名相,北伐六出征。一心復漢室,心累病疾生。隕落五丈塬,鞠躬盡瘁終?;隁w定軍山,遵囑葬英靈?!边@十句詩說的是位于漢中東邊勉縣的武侯祠、定軍山的武侯墓,以及諸葛亮的生平簡要。諸葛亮,字孔明,瑯玡郡陽都(今山東沂水)人,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劉備復興漢室,建立蜀國,出任丞相,使蜀與魏、吳鼎足而立?!度龂萘x》中的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故事,使他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他的忠誠、謹慎、恪盡職守、死而后已,又使他成為“忠臣”的典范;他的《隆中對》《出師表》《誡子書》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成為千古傳誦的不朽名篇、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功業(yè)、他的操守、他的品性,贏得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尊敬!蜀漢自詡正統(tǒng),曹魏被視為篡逆,諸葛亮聯(lián)吳抗魏,在公元228年至公元234的六年間,他六次領兵北上討伐曹魏,其中兩次經過祁山。最后一次北伐(公元234年)時,病死在五丈塬(位于陜西歧山)。蜀國按照他生前的囑咐,為他在定軍山修建了墓園(衣冠塚)。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后主劉禪下詔在勉縣城西漢水北岸修建了“武侯祠”,與南岸的武侯墓隔河相望。據說全國尚存規(guī)模較大的武侯祠有九座,而漢中的武侯祠是由皇帝下詔修建的,比成都的武侯祠早50年,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對此,詩作的述評是:“民間常祭路,奉詔修祠庭。祠在江對岸,隔水兩望中。莊嚴且肅穆,氣勢多恢弘。武侯祠多處,此乃第一宗?!? 【賞析】《漢中行懷古》是一篇游記述懷,它不只是對游覽中“耳聞目睹”的記錄,還有對由此所引發(fā)“感想”的描述和評論。漢中是楚漢相爭與三國鼎立時期歷史風云際會之地,作者對“看點”的選擇突出了這一特色。評議精當,客觀、準確;語言樸實,蒼涼、幽邃,讀了使人難以忘懷,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較強的作品。 【西高老三屆詩友社】詩友 駱伯毅 2020—5—19 <b>作者簡介:</b><br>雷波,男,漢族,1947年生,陜西西安人,大學文化程度,現(xiàn)已退休多年居家養(yǎng)老。是原西安高級中學老三屆66級學友。愛好詩詞書畫及篆刻,以格律詩詞研學見長?,F(xiàn)為西高老三屆詩友社成員。<br>【退休前原工作單位:(國營)第一鐘表機械廠。曾任副總工程師兼技術開發(fā)處處長,主持技術口的工作,多年從事精密自動化機械裝備設計工作。2006年退休至今在廣東深圳居家養(yǎng)老?!? <b>更多關于漢中的詩詞:</b> <b>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br> [唐] 李白</b><br>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br>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br>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br>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br>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br>不忍別,還相隨。<br>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br>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br>銀鞍金絡倒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br>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br>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br>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br>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br>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br>分飛楚關山水遙。<br>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br>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br>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br>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br>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br>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br>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br>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br>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br>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br>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br>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br>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br>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br>問余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br>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極。<br>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b>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br> [唐] 杜甫</b><br><br>威弧不能弦,自爾無寧歲。<br>川谷血橫流,豺狼沸相噬。<br>天子從北來,長驅振凋敝。<br>頓兵岐梁下,卻跨沙漠裔。<br>二京陷未收,四極我得制。<br>蕭索漢水清,緬通淮湖稅。<br>使者紛星散,王綱尚旒綴。<br>南伯從事賢,君行立談際。<br>生知七曜歷,手畫三軍勢。<br>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br>幕府輟諫官,朝廷無此例。<br>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惠。<br>補闕暮征入,柱史晨征憩。<br>正當艱難時,實藉長久計。<br>回風吹獨樹,白日照執(zhí)袂。<br>慟哭蒼煙根,山門萬重閉。<br>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遞。<br>裴回悲生離,局促老一世。<br>陶唐歌遺民,后漢更列帝。<br>恨無匡復姿,聊欲從此逝。<br><br><b>《漢中行》[宋] 黃裳</b><div>漢中沃野如關中,四五百里煙蒙蒙。<br>黃云連天夏麥熟,水稻漠漠吹秋風。<br>七月八月罷亞紅,一家往往收千鐘。<br>行人嘆息風土好,居人生計何草草。<br>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與君道。<br>君不見,屯軍十萬如貔貅(pixiu)。<br>椎牛釃酒不得飽,飛芻挽粟無時休。<br>禾稼登場雖滿眼,十有八九歸徽求。<br>君前輸米更加糴,囊括顆粒無乾糇。<br>棱棱殺氣森平原,雖食我肉不敢言。<br>陣馬如云動雷電,戈戟摐撞相騰喧。<br>口邊奪食與馬嚙,馬飽人饑無處說。<br>大吏明知但吁嘆,百姓俯首當獲竊。<br>天高日薄炊煙冷,村落蕭條往來絕。<br>君莫問我漢中連年事,肝膈難言眼流血。<br>似聞今年春,關外四五州。<br>歲饑人無食,餓者頗亦稠。<br>蕃人欲寇邊,此事信有不。<br>時涂茍如此,人生不如死。<br>死即萬事休,生則何時已。<br>話語多情極辭哀,夜風颯颯吹黃埃。<br>荒村相對兩嗚咽,收淚問我何方來。<br>作官騎馬不易得,具與天子憐嬰孩。<br>老翁已老死不惜,家有兒孫方戢戢。<br>愿君富貴為愛惜,莫教還似翁今日。<b><br></b><div><br><b>《歸次漢中境上》[宋]陸游</b><br>云棧屏山閱月游,馬蹄初喜蹋梁州。<br>地連秦雍川原壯,水下荊楊日夜流。<br>遺虜孱孱寧遠略,孤臣耿耿獨私憂。<br>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