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前言:</p><p><br></p><p>2020年8月25日至29日,與偉哥堅哥雄哥大聲國明百里沙姐璇子秀麗等十幾位影友,租中巴車一輛自由行赴汕尾汕頭南澳島潮州梅州等地拍攝……</p><p><br></p><p>《潮汕梅州之旅行程》</p><p>(初步安排,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整)</p><p>第一天:廣州一汕尾(約270公里,車程約3個半小時,住汕尾)。上午8點從廣州出發(fā),約中午11點半到達汕尾鲘門,拍攝鲘門漁港,在鲘門用午餐。下午前去汕尾海邊,入住民宿。拍漁村、海灘、日落。</p><p>第二天:汕尾一南澳島(230公里左右,車程約3個小時,住南澳島)。上午拍日出,早餐后前往南澳島。約中午12點半到達南澳島,食午飯并入住民宿。下午約4點半外出拍攝…海灘礁石日落。</p><p>第三天,南澳島一潮州(約80公里,車程約1個半小時,住潮州)。早上拍日出,之后早餐。早餐后約9點半開車前往潮州,中午約11點半入住酒店,用午餐。下午去拍湘子橋、古城樓、拍日落、城樓夜景。晚品味潮州美食。</p><p>第四天,潮州一梅州(約140公里,車程約2小時,住梅州)。上午早餐后出發(fā)去饒平縣三饒鎮(zhèn)南聯(lián)村的道韻樓拍攝,道韻樓是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八角圍屋土樓,是迄今被發(fā)現(xiàn)中國最大的土樓。從潮州市區(qū)過去的話,大概一個半小時左右。午餐后,下午前往梅州。(饒平至梅州約200公里,車程約2:45小時)下午5點左右到達梅州,入住賓館。傍晚品嘗客家美食,晚餐后拍攝梅州城夜景。</p><p>第五天,梅州一廣州(約390公里,車程約4個半小時)。上午早餐后前往梅州南口鎮(zhèn)僑鄉(xiāng)村拍攝“南華又廬”客家圍屋,該圍屋建于清代(1886年)。中午約12點午飯。午餐后1點半左右開車返廣州(途中小休),晚上約6點半到達廣州。</p><p><br></p> <p><br></p><p>汕尾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沿海,東臨揭陽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連惠州市,與惠東縣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縣相連;南瀕南海??偯娣e4865.05平方公里。下轄城區(qū)、海豐縣、陸河縣,代管陸豐市,2018年常住人口299.36萬人。2019年,全市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1080.30億元。深汕高速、廈深鐵路、廣州至汕尾高速鐵路貫通全境。</p><p>汕尾是一片紅色故土、革命老區(qū)。是全國十三塊紅色革命根據(jù)地之一,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全市4個縣(市、區(qū))均為一類革命老區(qū)縣。汕尾是閩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廣府文化交匯地,有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等3大稀有劇種,擁有9項國家級、2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孕育了彭湃、馬思聰、鐘敬文、黃旭華等著名人士。全市海岸線長455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海島數(shù)量881個,居全省第一位,是南海優(yōu)良漁場。擁有中國大陸最大的濱海潟湖——品清湖。該市曾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最具魅力城市”“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游城市”“中國現(xiàn)代旅游新地標”“中國水鳥之鄉(xiāng)”“中國青梅之鄉(xiāng)”“廣東省雙擁模范城”等稱號。</p><p><br></p> <p><br></p><p>鲘門,別稱后門,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廣東省重點開發(fā)城鎮(zhèn)、深圳市經(jīng)濟開發(fā)地、汕尾交通大鎮(zhèn)、深汕區(qū)中心鎮(zhèn)、紅海灣新區(qū)、汕尾新區(qū),深汕區(qū)四大城鎮(zhèn)之一,深汕區(qū)區(qū)域中心城鎮(zhèn)(深汕特別合作區(qū)),汕尾重要的空海樞紐和交通口岸,深汕區(qū)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fā)和制造基地,深汕特別合作區(qū)重要的經(jīng)濟和金融中心,2013年經(jīng)濟總量居深汕區(qū)第二位。鲘門是深汕特別合作區(qū)成立以來所設立的第一個交通口岸,其百安度假半島有著“深圳市后花園”之稱、是汕尾市發(fā)展的窗口,汕尾對外交往的重要城市門戶,將發(fā)展為有相當影響力的國家化城鎮(zhèn)。</p><p><br></p> <p><br></p><p>2020年8月25日,汕尾天氣多云轉陰有陣雨,氣溫26度~34度。</p><p>今天上午8點左右,乘車從廣州出發(fā)開往汕尾鲘門鎮(zhèn),約中午12點到達。午飯后入住鲘門鎮(zhèn)百安村海邊民宿…下午4點左右外出拍海灘、漁船、日落……</p><p><br></p><p>旅行,讓你更有氣質。旅行可以賦予你20歲的,青春和朝氣;30歲的,氣質和生機;40歲的,從容和淡定;50歲的,豁達和通透…</p><p><br></p> <p><br></p><p>汕尾百安村地處海豐縣西南方,土地面積約3.82平方公里,總人口850多人,是鲘門鎮(zhèn)偏東南的村。百安村三面環(huán)海,是一個半島村莊,距離鲘門鎮(zhèn)政府約3.5公里,有一條公路可通往廣汕公路(324線)。地處丘陵地帶,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獨特,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百安村結合本地環(huán)境優(yōu)勢,2003年引入了金麗灣度假村,開發(fā)本地旅游事業(yè)。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以漁業(yè)為支柱,兼之開發(fā)旅游服務資源和發(fā)展種植業(yè)為輔的新型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百安村附近有海豐紅宮紅場舊址、銅鼎山旅游區(qū)、海豐蓮花山、水底山旅游度假區(qū)、彭湃故居等旅游景點,有虎噉金針菜、高螺牡蠣、梅隴蓮藕、印真茶、敵仔姜醋湯等特產(chǎn)。</p><p><br></p> <p><br></p><p>2020年8月26日,汕頭天氣多云轉陰,氣溫27度~35度。</p><p>今天早上4點半起床,5點10分去海邊拍日出…早餐后在海邊游泳。9點30分從汕尾鲘門百安村出發(fā)前往汕頭南澳島…中午12點半左右在汕頭用午餐…之后繼續(xù)前往南澳島,約下午5點到達南奧島,途中拍攝,約6點入住當?shù)孛袼蕖?lt;/p><p><br></p><p>旅行,讓你更有魅力。喜歡旅行的人,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藏著世界的精彩,充滿魅力…</p><p><br></p> <p><br></p><p>汕頭,簡稱“汕”,廣東省地級市,潮汕四市之一經(jīng)濟特區(qū)。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鄰揭陽,南瀕南海,與臺灣隔海相望,境內(nèi)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內(nèi)海灣的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6個區(qū)、1個縣,總面積219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6.48萬人。</p><p>汕頭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中國著名僑鄉(xiāng),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投資環(huán)境百佳城市、中國品牌經(jīng)濟城市、國家知識產(chǎn)權工作示范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文具生產(chǎn)基地、國家交通樞紐城市。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xiāng)”美稱。</p><p>汕頭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潮汕文化重要的發(fā)源地、興盛地。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無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汕頭潮汕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以潮汕方言、潮汕英歌舞、潮劇、潮菜、潮繡、工夫茶、潮汕工藝、潮汕抽紗、潮汕民居、潮汕善堂、潮汕商幫、潮汕木雕、迎老爺、出花園等特色文化為代表。汕頭市海外潮汕華僑及港澳臺同胞500多萬人,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p><p><br></p> <p><br></p><p>南澳大橋是廣東省汕頭市境內(nèi)連接澄海區(qū)與南澳縣的跨海通道,位于后江灣水域之上,為汕頭市東北部通道的組成部分。</p><p>南澳大橋于2009年1月20日動工興建;于2014年7月24日完成全線合龍工程;于2015年1月1日通車運營。</p><p>南澳大橋西起汕頭市澄海區(qū)萊蕪圍,上跨后江灣海峽,東至南澳島環(huán)島高速路入口;線路全長11.08千米,全橋長9.342千米,橋面為雙向兩車道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p><p><br></p> <p><br></p><p>南澳島是中國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 由南澳島及周邊37個島嶼組成,其中主島111.44平方公里,海域4600平方公里。島上設后宅、云澳、深澳三個鎮(zhèn)和青澳旅游度假區(qū)、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兩個管委會。南澳島是廣東全省距離臺灣省最近點,距高雄162海里,處于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地理位置獨特,處于粵、閩、臺三省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7海里,素有“粵東屏障 粵閩咽喉”之稱。</p><p>南澳島是南海當中的一個綠洲,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植物,還有優(yōu)質的港灣,是一個美麗的旅游島,古往今來,南澳島是東南沿海通商的中轉站,附近可開發(fā)漁場達5萬平方公里。南澳島上生長著1400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并且很多野生動物棲息在此。主島附近有一個鳥島,是候鳥自然保護區(qū)。南澳島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港口資源和水產(chǎn)資源,文物古跡50多處,寺廟30多處,大小港灣66處。</p><p>南澳島出土的距今約8000年前“象山文化”是目前粵東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南宋皇帝、南明監(jiān)國魯王、航海家鄭和、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劉永福都來過南澳,留下了古宋井、招兵樹、雄鎮(zhèn)關等許多歷史遺跡。</p><p><br></p> <p><br></p><p>南澳北回歸線標志塔“自然之門”,位于汕頭市南澳縣青澳灣的北回歸線廣場,是迄今我國建成的11座北回歸線標志塔之一,處于北回歸線與我國大陸東岸的交點處。在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南澳縣上,也是唯一一座位于海島上的北回歸線標志塔。</p><p>“自然之門”北回歸線標志塔,位于南澳島沙灘上,由CIID常務理事——鄭少文總設計師主刀設計。</p><p>每年夏至正午,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影將穿過“自然之門”上方圓球中心圓管,投射地臺中央,達到“立桿不見影”的效果。</p><p><br></p> <p><br></p><p>2020年8月27日,潮州天氣陰有雨,溫度23度~32度。</p><p>今天早上5點起床,前往海邊拍攝。之后早餐(下陣雨)…9點左右開車離開南澳島前往潮州,中途拍攝…</p><p><br></p><p>旅行,讓你活力滿滿。在路上的生活,遇見的是最美的風景,看到的是熱情的笑臉,讓你的每一天都充滿力量…</p><p><br></p> <p><br></p><p>潮汕紅頭船是指清代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從事遠洋貿(mào)易的商船,因船頭油刷朱紅色而名紅頭船。與紅頭船是同義詞。潮汕歷代原稱潮州,故潮汕紅頭船也稱潮州紅頭船。</p><p>紅頭船是從潮汕地區(qū)開始起航駛向世界的,是廣東潮汕人的一個重要的象征。紅頭船曾經(jīng)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各地華僑同祖國聯(lián)系的紐帶。 潮汕地區(qū)是紅頭船的故鄉(xiāng)和始發(fā)地,大多數(shù)潮汕先輩為了生存和夢想,駕著紅頭船遠渡重洋。</p><p><br></p> <p><br></p><p>潮州,廣東省地級市,潮汕四市之一,廣東省政府批復確定的廣東省東部門戶城市。地處中國廣東東部,北靠梅州,南瀕南海,東鄰漳州,西接揭陽、汕頭。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3個區(qū)、1個縣,總面積3146平方千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98萬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175.01萬人。年末戶籍總人口275.85萬人。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xiāng)、全國重點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茶葉)生產(chǎn)示范基地、中國食品名城、國家園林城市,潮州菜之鄉(xiāng)、中國不銹鋼制品之鄉(xiāng)、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xiāng),著名的革命老區(qū)蘇區(qū)、華僑之鄉(xiāng)、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潮州是既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發(fā)源地、興盛地之一。以潮語、潮劇、潮汕英歌舞、迎老爺、三山國王、潮州音樂、潮汕祠堂、潮汕民居、潮汕工夫茶、潮汕菜、潮汕工藝、潮繡、潮汕善堂、潮商文化等為代表的潮汕文化,譽播海內(nèi)外。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對外開放旅游城市,擁有1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韓文公祠、牌坊街等一批全國著名景點和特色旅游休閑街區(qū)。</p><p><br></p> <p><br></p><p>廣濟橋,即潮州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又稱潮州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lián)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區(qū)著名文物旅游勝地,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qū),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p><p>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殘破不堪;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梁;2003年10月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格為修復依據(jù),功能定位為旅游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p><p>廣濟橋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梁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梁和橋亭三部分組成。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梁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只木船連接而成。</p><p><br></p> <p><br></p><p>2020年8月28日,潮州天氣晴,氣溫24~35度。</p><p>今天上午8點半退房后,前往開元寺、舊城樓、廣濟橋拍攝…之后往饒平縣三饒鎮(zhèn)拍攝客家圍屋道韻樓、五全樓…下午約4點前去梅州…晚上7點多到達梅州市區(qū),入住金葉國際大酒店…</p><p><br></p><p>旅行,為你的心“保鮮”。當你的心靈與大自然合二為一,你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抗衰老能力絕對比化學試劑要好得多…</p><p><br></p> <p><br></p><p>開元寺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稱:“開元鎮(zhèn)國禪寺”,又稱”鎮(zhèn)國開元禪寺”,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圣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qū)第一古剎,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筑藝術,香火鼎盛。 “文革”期間,開元寺曾遭嚴重破壞,1982年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進行全面維修,使開元寺重現(xiàn)昔日風采。196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開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br></p> <p><br></p><p>廣濟門城樓,俗稱東門樓,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qū)東部,正對廣濟橋,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F(xiàn)一、二樓為廣濟橋史陳列館 。廣濟門城樓扼潮州古城東西要沖。是潮州城區(qū)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城樓,它與廣州越秀山上的鎮(zhèn)海樓相毗美。樓分三層,面寬五間,下涵拱門以通內(nèi)外;仿宮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頂,配以玻璃瓦紅彤壁,朱柱格子窗,畫棟雕梁,顯得雄偉壯觀。</p><p><br></p> <p><br></p><p>韓文公祠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城東筆架山麓,韓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宇。韓文公祠背靠韓山,面臨韓江。主體建筑分前后二進,祠內(nèi)梁間遍掛名家題寫匾額,祠前甬道盡端處之五十一級筆直石蹬道,祠體正面墻壁近90厘米高工整的石裙板上砌筑平整、堅實的淡綠色砍磨磚墻面(與廣州陳家祠、越秀山上五羊樓砍磨磚壁面甚為一致),磚墻至坡屋面與桁桷銜接處,皆沿各自曲面仔細鑿挖,使磚、木之間如同其下之砍磨磚縫一樣緊密吻接。淡綠色壁面,襯托著當中凹肚門上方“韓文公之祠”藍色隸書匾額之清淡文雅與沉靜端肅。2006年5月25日,韓文公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br></p> <p><br></p><p>道韻樓,俗稱大樓,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北部山區(qū)三饒鎮(zhèn)南聯(lián)村,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萬歷十五年(1587年)完工,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道韻樓以“古、大、奇、美”著稱,整座樓呈八卦形,卦與卦之間巷隔開。樓內(nèi)充滿8的倍數(shù)——72間房、32口井、112架梯。圍樓內(nèi)廣場中有兩口井,象征太極中的兩儀陰陽魚眼。坐南朝北,周長328米,高11.5米,墻厚1.6米。道韻樓內(nèi)部有雕梁畫棟、倒吊蓮花、壁畫、雕塑等,是歷史、文化、民俗等的觀光勝地。2006年5月25日,道韻樓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br></p> <p><br></p><p>五全樓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五全樓位于饒平縣新豐鎮(zhèn)溁西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坐西北向東南,呈圓形,直徑58.6米,占地總面積約3846平方米。二進圍屋,前平房,后三層樓房,中心處辟有內(nèi)埕,樓門正對面為祖祠,全樓房屋共分36開間,水井2口,門前池塘1口。石構門樓、門額,門額陽刻“五全樓”,落款“夫簇光獻吉立,歲在重光協(xié)洽”。石墻基,墻體均由黃泥土夯筑,內(nèi)墻外抹貝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懸挑。該樓基本結構保存較好,較有特色,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p><p><br></p> <p><br></p><p>2020年8月29日,梅州天氣晴,氣溫24度~36度。</p><p>今天早上7點早聚,8點半退房,出發(fā)前往梅口鎮(zhèn)僑鄉(xiāng)村的“南華又廬”。在僑鄉(xiāng)村拍攝至11點左右返程廣州,途中用午餐,車程約390公里…下午5點多到達廣州。</p><p><br></p><p>旅行,讓你的思維變得開闊。走出去才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原來真的有很多很多種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生活著。他們擁有不一樣的價值觀,讓這個世界顯得紛繁復雜又有趣。</p><p><br></p> <p><br></p><p>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轄梅江區(qū)、梅縣區(qū)、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興寧市??偯娣e15864.50平方千米。2019年末戶籍人口545.85萬人。梅州是原中央蘇區(qū)、革命老區(qū),是閩粵贛邊區(qū)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試驗區(qū)、廣東綠色崛起先行區(qū)和文化旅游特色區(qū)、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也是海西經(jīng)濟區(qū)的重要成員,享有地方立法權。梅州既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后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fā)地,旅居港澳臺同胞和華人華僑達900多萬人是全國重點僑鄉(xiāng),也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中臺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xiāng)、著名革命老區(qū)、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中國著名的文化之鄉(xiāng)、華僑之鄉(xiāng)、足球之鄉(xiāng)、山歌之鄉(xiāng)、金柚之鄉(xiāng)、客家菜之鄉(xiāng)、單叢茶之鄉(xiāng)、油茶之鄉(xiāng)、漢樂之鄉(xiāng)、溫泉之鄉(xiāng)、長壽之鄉(xiāng)、中華詩詞之市。</p><p><br></p> <p><br></p><p>南華又廬客家圍屋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qū)南口鎮(zhèn)僑鄉(xiāng)村。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清光緒三十年(1904)竣工。由旅印尼華僑僑領潘祥初興建。是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客家傳統(tǒng)民居二層建筑。</p><p>2002年7月,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p><p>南華又廬總面闊95.5米,進深108.98米,占地面積11220平方米。該廬外觀宏偉,正立面為硬山式,側立面山墻為大北水式。夯筑,灰瓦面,土木石二層結構。坐西北向東南,采用中軸對稱的傳統(tǒng)平面布局。由門坪、外圍墻、堂屋、后庭院、橫向枕屋,周匝弧形后花園組成。卷棚式門樓,門額署“南華又廬”。中軸線上設門坪、上堂、中堂、下堂,抬梁式與穿斗式結構瓜柱,中堂堂前設卷棚式木軒廊,堂后有枕屋、花胎、堂屋兩側置廂房,在前后庭內(nèi)引進花墻、敞廊、金魚池、花臺、六角亭等。該廬共有164間房,枕屋46間,大小廳堂幾十個,俗稱“十廳九井”。廳堂屏風門、窗木雕、彩繪富麗堂皇,富有特色。具有研究梅縣客家傳統(tǒng)民居遷徒史、華僑史等價值。</p><p><br></p> <p><br></p><p>后記:</p><p><br></p><p>旅行,讓你學會從多角度看待人生。原來有的人,為實現(xiàn)夢想吃盡苦頭,仍然面露微笑;原來有的人,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只為開一家自己喜歡的小店;原來許多人,都在一邊流淚,一邊咬牙堅持。</p><p>旅行開心,開心旅行!拍攝開心,開心拍攝!</p><p><br></p><p><br></p><p>2020年8月30日</p><p>(注:借用網(wǎng)絡上有關的景點資料介紹,十分感謝影友提供的相關照片?。?lt;/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