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月19日計劃拓垂三處古碑和摩巖,均位于城南。第一站,車10點鐘到龍坑牌坊前,此為文物保護單位,是不準隨便垂拓的,我們事前已報播州區(qū)文管所征得同意。</p> <p>龍坑場牌坊是清光緒年間遵義總兵何行保捐資助學,樂善好施,胡廷下旨而建,牌坊上有貴州巡撫潘霨、遵義知府王聯(lián)璧,以及黎庶昌、華國英等題聯(lián)。</p> <p>建牌坊的碑記位置較高,離地約4米,鑲嵌在牌坊樓上。</p> <p>我們沒有帶梯子和架子,只好因地制宜,首先測量一下碑離地面的高度和應該怎么拓。</p> <p>找來木棒和板子自搭架子。</p> <p>架子搭好了,還要加固和檢查一下,逾七旬老人,安全第一。</p> <p>爬上架子,作拓碑前的準備工作。</p> <p>貼上宣紙,垂拓開始了。</p> <p>一個人在上面不好操作,用兩根木掍把紙撐住,以免紙被風吹脫落。</p> <p>垂拓基本完成。</p> <p>拓片入囊,把架子拆除走人。</p> <p>到達第二站天池,現(xiàn)名共青湖,湖建于唐代。</p> <p>天池碑在鶴鳴洞側(cè),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碑頂額書“萬世永賴“。圖為貼紙上碑。</p> <p>垂拓基本完成,碑高1點85米,寬約1米,今保存尚好。</p> <p>垂拓完成,攝影存檔。</p> <p>鶴鳴洞位于天池北側(cè),是播州26代土司楊斌隱居處,洞內(nèi)多摩巖石刻,文字皆似道符不可識。</p> <p>楊斌所刻道符位置都比較高,選一塊位置低一點的拓,反正不認識,拓一塊就夠了。</p> <p>75歲李老在文物保護碑臺基上開始噴水貼紙。</p> <p>垂拓已經(jīng)接近尾聲。</p> <p>拓完摩巖立此存照,中午吃碗面未休息,3點鐘預定計劃完成,回到家已4點過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