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晨,外出散步。</p><p>我們8:50離開沃森湖。</p> <p>看到一輛自制的房車。</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4, 67);">特斯林是加拿大育空地區(qū)的一個鎮(zhèn),人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4, 67);"><span class="ql-cursor">?</span>122,占地1.92平方公里,為育空區(qū)內(nèi)人口最少的鎮(zhèn)。</span></p> <p>Nisutlin Bay 橋。</p> <p>離開特斯林,去卡克羅斯。</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4, 67);">卡克羅斯,加拿大育空地區(qū)的一個無建制社區(qū),距離阿拉斯加公路74公里。該地總?cè)丝?3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這里有古老火車站、鐵路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卡可羅斯-到阿拉斯加的斯凱威的窄軌火車旅程號稱世界最美的觀光火車線路,是唯一可以和瑞士小火車媲美的火車觀光線路,火車站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很多觀光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3, 53, 53);">這條穿越雪山通向阿拉斯加的鐵路,叫White Pass & Yukon Route(懷特通路及育空路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3, 53, 53);">這條建于1898年克朗岱克淘金熱時期的鐵路是當(dāng)時鐵路建筑史上的奇跡。惡劣的天氣和復(fù)雜的地勢,使得工程不得不面對很多從未遇到過的挑戰(zhàn)。諸如在峭壁上建只有16度角的轉(zhuǎn)角位,兩條隧道和無數(shù)的橋梁和支架,比如工人需要在低至零下六十度滿是積雪的天氣環(huán)境中工作。然而這一切的困難都沒能阻礙當(dāng)時工程的進(jìn)度,1899年2月20日工人抵達(dá)了懷特通路頂峰,1899年7月6日工程到達(dá)班奈達(dá)湖的開端,1900年7月29日南北兩隊工程人員在卡克羅斯勝利匯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4, 67);">卡克羅斯鎮(zhèn)以北為卡克羅斯沙漠,被稱作“世界上最小的沙漠”。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background-color: rgb(240, 240, 240);">沙漠給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是面積非常遼闊的,生存環(huán)境也非常艱苦,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沙子。但其實在世界上卻有一處與眾不同的沙漠,面積雖然達(dá)不到沙漠的水準(zhǔ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background-color: rgb(240, 240, 240);">但是和沙漠的各種特征非常相似,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沙漠。這一沙漠的面積僅僅只有2.6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沙漠。其實叫它沙漠的話也并不準(zhǔn)確,這片小小的地區(qū)和那些漫無邊際的沙漠地區(qū)的氣候條件也是有所不一樣的,這里唯一和沙漠相同的可能就是黃沙比較多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background-color: rgb(240, 240, 240);">在過去其實這里并不是一片沙漠,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是一片非常美麗的湖泊,然而隨著時間的轉(zhuǎn)移,這里的地理條件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background-color: rgb(240, 240, 240);">由于氣候的原因,這片湖泊漸漸的干涸了,而這里風(fēng)沙又特別大,風(fēng)沙將其他地區(qū)的沙子以及灰塵全部吹到了這里,沙子灰塵逐漸的堆積起來便漸漸的形成了這一片小小的沙漠地區(qū)。</span></p> <p>離開卡克羅斯鎮(zhèn),去育空吊橋。沒想到吊橋在卑詩省。</p> <p>育空吊橋修建在峽谷之間,遠(yuǎn)處雪山隱現(xiàn),兩旁綠樹疊嶂,腳下清泉潺流,兩旁木屋相互依襯。站在吊橋上四處環(huán)視,美輪美奐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p><p><br></p> <p>原路返回育空。</p> <p>是以前的碉堡,還是檢查站?</p><p>實際上是雪崩觀察哨。</p> <p>下午五點到達(dá)育空地區(qū)首府——白馬市。</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4, 67);">根據(jù)2011年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當(dāng)?shù)厝丝谟?3,276人。 因為當(dāng)?shù)氐募绷骺崴瓢遵R的鬃毛,懷特霍斯因而得名。不過在1957年,急流因水壩的建成而消失。</span></p> <p>入住旅店。</p> <p>育空河。</p> <p>宣傳牌。</p> <p>公共藝術(shù)“工人的紀(jì)念”。</p> <p>老房子。</p> <p>老房子。</p> <p>老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