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7月25日,廈門城市宣傳片《WE ARE 廈門》(2020年版)重磅發(fā)布。記得上個版本還是2017年8月底,金磚會晤在廈門舉辦前夕發(fā)布的,我當(dāng)時也應(yīng)景發(fā)了一組隨手拍,借用了《WE ARE 廈門》的名字。</p><p> 在廈門四年,第一年周末租車出行共四次,其中有三次是離開廈門去了外地,一次是漳州的云水謠、南靖土樓;一次是漳州漳浦陸鰲古城,返程時走走停停,去了七星海、火山島;還有一次是泉州開元寺、清源山老君巖老子像,還特別去了用石頭壘成的油畫一樣的樟腳村,有走婚習(xí)俗的蟳埔村,見識蟳埔女(亦稱“鷓鴣姨”、“蟳埔阿姨”)獨特的頭飾、服飾,還有文化。在廈門本地的一次是去了最西北端高山上的村落--軍營村、白交祠村,還有更遠(yuǎn)的西坑村。</p><p> 八閩大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僅有的這幾次租車出行,大約僅限于閩南一帶,多少讓人有點遺憾!</p><p> 余下的數(shù)個周末,便待在廈門,或步行,或公交,去了一些小眾的地方,后面這三年,由于種種原因,沒了出遠(yuǎn)門的動力和心情,周末大部分時間待在廈門本島,或登山,或沿著海邊、筼筜(yundang)湖邊行走,照片也懶得多拍了。</p><p> 有一種說法叫風(fēng)景在別處,其實,花園一樣的廈門,處處是風(fēng)景,又何必去別處。</p><p> 《WE ARE 廈門》片尾說:廈門,春夏秋冬,都有你的花期。我家掌柜說:廈門,面朝大海,四季花開。</p><p> 前些年,有一首閩南話的歌,叫《廈門親像一首歌》,我最近嘗試著很認(rèn)真地學(xué)了,就像當(dāng)年學(xué)英語,加了普通話或漢語拼音“注釋”才勉強(qiáng)有那么點意思。本來可以轉(zhuǎn)換成這篇小文的背景音樂,又擔(dān)心影響大家聽覺,作罷。</p><p> 早前我有聽人在那講</p><p> (ka za wa wu dia lang di lei gong)</p><p> 講廈門有一個鼓浪嶼</p><p> 家家戶戶都有Piano</p><p> 上面還站著一位鄭成功</p><p> 我來到廈門有幾年</p><p> 在我的心目中這是我第二個故鄉(xiāng)</p><p> 廈門是一個美麗的城市</p><p> 有山有海也有白鷺鷥</p><p> 廈門親像一首歌</p><p> 廈門親像一首歌</p><p> 咱來唱歌讓全世界來聽</p><p> 讓全世界來聽見廈門</p><p> ~~~</p> <p> 說起廈門,讓人最多想到的就是鼓浪嶼、南普陀和廈門大學(xué),我剛來廈門的時候也一樣。坐在辦公桌前望著窗外鷺江對面的鼓浪嶼,有時我就在想,那首《鼓浪嶼之波》的第一句“鼓浪嶼四周海茫?!庇悬c名不副實吧。</p> <p>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年,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每年春節(jié),寺院方丈都會寫新年寄語贈送給游客,記得前年是“不忘初心”,去年是“心安事隆”,今年是“我將無我”。我曾經(jīng)認(rèn)真讀過山門前的介紹,佛家講的“初心”出自《華嚴(yán)經(jīng)》:“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hù)念初發(fā)心”、“如菩薩初心,不與后心俱”。</p><p> 《華嚴(yán)經(jīng)》又云:“佛身及世間,一切皆無我,悟此成正覺,復(fù)為眾生說”,菩薩“無我”,一念悲智,成諸佛之緣起。</p> <p> 位于同安的梵天禪寺,比南普陀寺還要早300年。</p> <p> 著名的閩南佛學(xué)院(男眾部)緊挨著南普陀寺。</p> <p> 位于金榜山的紫竹林寺是閩南佛學(xué)院的女眾部。</p> <p> 紫竹林寺后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明清古道。</p> <p> 廈門大學(xué)緊鄰南普陀寺,被譽(yù)為中國最美大學(xué)(之一),明年就一百歲了。廈門大學(xué)和集美大學(xué)都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chuàng)辦。</p> <p> 很偶然,聽說廈門島內(nèi)還有一段古城墻遺址,就一直想去看看,若不是寫這篇小文,差點就徹底忘記了。</p><p> 遺址位于中山公園附近的新華路43號東側(cè),隱于鬧市之中,卻不易尋找。古城墻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后于清康熙乾隆年間重建、擴(kuò)建,如此算來,廈門有城的歷史也已經(jīng)超過六百年。只可惜,如今僅剩下一段不到百米的殘垣斷壁,枯葉滿地,落寞蕭條,讓人唏噓不已!</p> <p> 歷史應(yīng)該銘記,遺存需要保護(hù),好讓我們不忘來路。同樣,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又都很渺小,即使站在高處。</p> <p> 站在鼓浪嶼上看廈門本島市貌,還是很有現(xiàn)代氣息的,特別是夜景。</p> <p> 在山海健康步道上俯瞰廈門。</p> <p>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的影響,中山路步行街上的人流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當(dāng)然,天特別熱的時候除外。</p> <p> 江夏堂,位于中山路附近,隱于鬧市之中,據(jù)說是中國最后一位武狀元黃培松奉旨建造的黃氏宗祠,是廈門最具藝術(shù)價值的老建筑。我去參觀的時候堂門緊閉,也不知從墻外拍的這張照片是不是,也無從考證了。</p> <p> 思明電影院又稱思明戲院,于1927年由華僑投資興建,是當(dāng)時廈門市首家既能放映電影又能演出戲曲的戲院,由于當(dāng)時歸廈華僑常聚于此,又稱“華僑俱樂部”。</p> <p> 騎樓是東南沿海僑鄉(xiāng)特有的南洋風(fēng)情建筑,中山路步行街、思明東南西北路兩側(cè)基本上都是,但我覺得老舊的大同路騎樓更典型,這里曾是廈門最繁華的商業(yè)街。</p> <p> 沙坡尾是廈門港的源起之地,從清代起就作為避風(fēng)港。其名來源是因為這里是一大段沙灘的最末端。讓我想起寧夏有個沙坡頭,上大學(xué)的時候我曾經(jīng)坐火車路過那里。</p> <p> 筼筜湖原來是個大海灣,后來填海造地,筑起浮嶼到東渡的西堤,填出了個湖濱西路和海灣公園后,就成了內(nèi)湖,不過,湖水仍然是海水。</p> <p> 我就住在海灣公園附近,在傍晚的時候,可以站在陽臺看夕陽西下。</p> <p> 閩南語中“厝”是房子的意思。比如呂厝,大約就是呂姓人家集中居住的地方。廈門這樣的地名很多,比如孫厝、黃厝等,作為旅游地,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曾厝垵和黃厝海灘了。曾厝垵,據(jù)說是全國最文藝的海濱漁村。只是,游客擁擠的街巷,小吃攤太多,層層疊加的食品,彌漫著油膩的味道,文藝的氣息就少了些。</p><p> 不過,黃厝海灘還是很美的!</p> <p> 廈門園林植物園,也稱萬石植物園,是全國最美的植物園之一。園內(nèi)還有好幾座古寺,萬石蓮寺、中巖寺、太平巖寺、天界寺……據(jù)說,弘一法師曾經(jīng)在萬石蓮寺、中巖寺閉關(guān)修行三年。</p><p> 那首送別時都愛唱的《送別》,就是弘一法師出家前送別摯友時寫下的詞,那時候他叫李叔同。</p><p>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p> <p> 從西林云頂穿越東坪山,是我周末常走的路線。</p> <p> 從虎溪巖寺旁一條登山小徑上山,沿山脊一直可以走到南普陀,左手邊是萬石植物園,右手邊始終可以看到大海,這是我偶然發(fā)現(xiàn)的登山路線,知道的人不多,自然清靜,風(fēng)景正好。不獨我喜歡,鼓浪嶼上的菽莊花園曾經(jīng)的主人林爾嘉先生曾有詩云:"幾度匡廬過虎溪,歸來還愛此山低,一登絕頂能觀海,不似云深路易迷"。</p> <p> 虎溪巖附近的鴻山,曾是鄭成功駐屯重兵的大本營,筑有“嘉興寨”,山頂現(xiàn)有延平郡王祠。兩山夾峙之間,四面通風(fēng),據(jù)說,每當(dāng)雨季,橫風(fēng)吹雨,雨絲交穿如織,故有“鴻山織雨”的奇觀,為廈門老八景之一。</p> <p> 四年前來廈門,趕上臺風(fēng)莫蘭蒂,就是從五緣灣附近到翔安一帶登陸的。凌晨三點左右,暴風(fēng)驟雨,地動山搖,我所住的高層樓房晃動不已,隔著玻璃窗向外看,有形的雨被無形的風(fēng)吹成湍急的河流,在樓宇間穿過,奔騰不息……</p><p> 五緣灣對于我的住地來說,因為在廈門島的另一邊,去的次數(shù)極少。</p> <p> 周末登山,去最多的還是仙岳山,山頂有廈門香火最旺的土地公廟、規(guī)模宏大的天竺巖寺,山腳下還有觀音寺和觀音塔。自從山海健康步道開放后,網(wǎng)紅打卡的游客很多。</p> <p> 據(jù)說上個世紀(jì)二三十年代修建中山公園時,為了安置拆遷戶,政府在公園東邊建了一百多套房子,這大約就是百家村的由來。作為老廈門市井文化的遺存之一,這里有著最本真的市井生活,可能也有著老廈門最本土的記憶。只是太過破舊了,在外地人眼里小清新的鷺島,老廈門市井文化零零碎碎散落在高樓大廈之間,被割裂開來,少了歷史的延續(xù)和厚重……</p><p> 前些天聽說百家村有個吳記煸豆干大排檔非?;鸨?,上個周末就又去了一回百家村,也算是感受一下老廈門最本真的煙火氣。</p> <p> “不在書店”所在的華新路一帶,有五十多棟上個世紀(jì)五十年代建的華僑別墅,據(jù)說這里是鷺島“最后一塊詩意的地方”。我沒看出多少詩意,只是看到拍婚紗照的新人很多,也許,別墅、情侶、浪漫、書香……便有了些許詩意吧。</p> <p> 據(jù)說位于南華路的這家咖啡店很有名。</p> <p> 頂澳仔貓街,網(wǎng)紅打卡地,其實街上并沒有貓。</p> <p> 有一種說法,沒到過八市就不算來過廈門。八市,其實是第八海鮮市場的簡稱,離我上班的地方很近,下班后我經(jīng)常會從小巷穿過八市,就為了看看各色各樣的海鮮,感受那里的氣氛,有時也會買點便宜的小海鮮,比如東山小管、花蛤、海蠣、海蝦、鮑魚。八市及附近還隱藏著許多廈門最傳統(tǒng)的古早味,開禾沙茶面、明月蝦面、阿杰五香、勞松扁食、浮嶼面線糊、阿吉仔餡餅……</p> <p> 在廈門同安的西北端與泉州、漳州交界的山區(qū),在大山的山腰或山頂散落著一些村落,沿山路驅(qū)車蜿蜒而上是茶海梯田,在山村行走,感民風(fēng)淳樸,聞茶香撲鼻,仿佛置身世外,身在云端。</p><p> 軍營村、白交祠村,海拔近千米。西坑村則在更偏僻的大山深處,鑲嵌在半山腰上。到了西坑村,再想往前走就沒有路了。</p> <p> 野山谷,在廈門同安和泉州安溪的交界,據(jù)說有閩南九寨溝的美譽(yù)。我和掌柜的乘坐公交車四十多站,再換乘小巴(一天只有三趟開往景區(qū)),差點沒回得來。當(dāng)時莫蘭蒂臺風(fēng)剛過去三個月,景區(qū)受損嚴(yán)重,只開放一小部分,也許整個景區(qū)遠(yuǎn)不止我們看到的那一小段截屏所能表達(dá)的美和原生態(tài)吧。</p> <p> 呂塘在島外的翔安,古稱蓬萊,南宋理學(xué)大師朱熹擔(dān)任同安縣主簿時,曾多次游覽呂塘,把它稱作“真隱處”?!叭乓幌笔菂翁恋奶厣咆龋ň偶茇龋?、古戲、古柏古榕樹。古戲包括高甲戲、歌仔戲、南音等閩南民間戲曲,反正我也聽不懂;閩南榕樹很常見,逾六百年的古柏卻很難得;一溪的名字很好聽,叫九溪,溪邊的九溪宮比較特別,供奉著朱、邢六姓府王爺。</p><p> 呂塘古厝的保護(hù)沒有網(wǎng)上說得那么好,但樸實厚拙,色彩斑斕,磚雕石刻,牌匾楹聯(lián),大抵也算是閩南古村落的代表。</p> <p> 尋訪廈門古鎮(zhèn)遺存---后溪霞城城隍廟。</p> <p> 當(dāng)年的英雄三島包括大嶝島、 小嶝島和角嶼,小嶝島只有0.88平方公里(不及鼓浪嶼的一半,這么點面積奇怪為何不叫“嶼”),除了那些曾經(jīng)的堡壘和戰(zhàn)壕,最神奇的當(dāng)屬六百多年的鐵樹(“八閩鐵樹王”),在我們?nèi)ビ瓮娴哪悄?,不但在端午前后開花了,而且母樹還結(jié)了果。那棵四百多年的大榕樹,垂吊的樹須(氣生根)深植于地下,不斷增粗而成支柱根,支柱根不分枝不長葉。如此經(jīng)年,獨木成林,大約有兩三畝見方。</p><p> 誰說鐵樹難開花?誰說獨木不成林?</p> <p> 廈門市樹叫鳳凰木,鳳凰木開鳳凰花。</p> <p> 廈門市花“三角梅”,有紅黃白粉紫等多種顏色,“含蕊紅三葉,臨風(fēng)艷一城。”</p> <p> 早前我有聽人在那講</p><p> 講廈門有一個鼓浪嶼</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