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襲紅衣醉朝陽</p><p>一夢紅樓千古唱</p> <p>紅衣紅樓,雖無必然聯(lián)系,但看見紅字偶爾也會想起《紅樓夢》,更會記起其中充滿智慧的凄美句子。</p> <p>滿紙荒唐言,</p><p>一把辛酸淚。</p><p>都云作者癡,</p><p>誰解其中味。</p><p>此詩是曹雪芹以自己的身份來寫的,表達了他難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悶心情。</p> <p>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p><p>出自紅樓夢第一回,這里是甄士隱對《好了歌》的解釋,也大致交待了主要人物的結(jié)局。</p> <p>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p><p>揭示了賈雨村這個野心勃勃的政客的內(nèi)心世界。</p> <p>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p><p>本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詩:“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奔疤K軾《后赤壁賦》“適有孤鶴,橫江東來”一段。</p><p>此詩意境清奇,以一個渡字寫出了鶴的飄逸以及環(huán)境的冷清。</p> <p>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p><p>《枉凝眉》里的內(nèi)容指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以這首曲子寫男女主角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理想”,又因各種緣故最終破滅,黛玉淚盡而逝。</p> <p>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p><p>這是《紅樓夢》中的第三首柳絮詞,是林黛玉的《唐多令》詞。全詞如下:</p><p>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p><p>一團團逐隊成逑。</p><p>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fēng)流。</p><p>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p><p>嘆今生誰舍誰收?</p><p>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p> <p>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淚還他,也償還的過他了。</p><p>這便是“木石前盟”的由來。</p><p>賈寶玉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林黛玉原是天上的絳株仙草,神瑛侍者每天辛勤地給絳株仙草澆水,絳株仙草為了報答神瑛侍者的恩惠立下誓言要用一生的淚來報答他。</p> <p>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p><p>這句是《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林黛玉所說,說明了知音的難得和真摯友誼的珍貴。</p> <p>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p><p>原出自《西廂記》,張生初見崔鶯鶯,就被小姐的美貌所打動,內(nèi)心獨白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lt;/p><p>這里賈寶玉借指自己和林黛玉。</p> <p>莫失莫忘,不離不棄。</p><p>源于《紅樓夢》第八回:“莫失莫忘,仙壽恒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p> <p>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p><p>這是太虛幻境的對聯(lián),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反反復(fù)復(fù),萬事皆如此。</p> <p>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原來草莽。</p><p>這首詞,字面上句句是對賈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zhì)上句句是對他的贊美和褒揚。</p> <p>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fēng)月債難償。</p><p>這副聯(lián)語寫在“太虛幻境”的宮門之上,橫批是“孽海情天”。</p> <p>一聚一散最傷神,還不如不聚的好,所以向來喜散不喜聚。</p><p>自古離別最苦,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就當(dāng)好聚好散吧。</p> <p>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p><p>這話是賈寶玉說的,也是曹雪芹說的,不知道男人們聽了什么感覺?</p> <p>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fēng)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p><p>取自《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是賈寶玉所唱《紅豆詞》,同時也是一首愛情的頌歌。</p> <p>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p><p>林黛玉以花來比喻自己,暗含了自己的命運還不如落花,道盡了心中的綿綿悲苦。</p> <p>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p><p>這句是林黛玉《葬花吟》中的詩句,黛玉葬花時遇到寶玉,寶玉說將花撂在水里,黛玉說這里的水干凈,可是流出去之后就會有穢物了,還不如埋在土里,隨土化了干凈。</p> <p>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亦文章。</p><p>這是寧國府的上房對聯(lián),賈寶玉一見這幅對聯(lián)就說:“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里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p> <p>百足之蟲,死而不僵。</p><p>《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lt;/p><p>原句出自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p> <p>孤標(biāo)傲世偕誰隱,</p><p>一樣花開為底遲。</p><p>這是林黛玉三首詠菊詩中寫得最為新穎別致,也最能代表黛玉個性的一首詩,有一種“郊寒島瘦”的感覺。</p> <p>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p><p>反誤了卿卿性命。</p><p>聰明反被聰明誤,也是對王熙鳳的真是寫照。</p> <p>一畦春韭綠,</p><p>十里稻花香。</p><p>元妃省親時,元妃讓寶玉作四首詩,這是第四首中的詩句,實為黛玉替寶玉的代筆之作。</p> <p>如花美眷,怎敵似水流年。</p><p>出自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p> <p>一朝春盡紅顏老,</p><p>花落人亡兩不知!</p><p>這是林黛玉《葬花吟》中的最后兩句,一語雙關(guān),也是在哀嘆自己。</p> <p>偷來梨蕊三分白,</p><p>借得梅花一縷魂。</p><p>這是林黛玉《詠白海棠》中的詩句,用梨花之白來形容海棠之白,再加上梅花之魂,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清高超拔,空靈飄逸的品性。</p> <p>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p><p>出自《紅樓夢》二十六回小紅之口:“也不犯著氣他們。俗語說的,‘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p> <p>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p><p>這是對“元、迎、探、惜(原、應(yīng)、嘆、息)”四春中的大姐元春一生的判詞,元春早年入宮為妃,風(fēng)光無限,后來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死去。</p> <p>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p><p>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源起佛經(jīng)中的一則故事,警醒人們“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lt;/p> <p>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p><p>出自《紅樓夢》第五回,是十二釵曲的收尾,也表現(xiàn)了賈府“樹倒猢猻散”的情景。</p> <p>編 輯: 雨中百合</p><p>文 字: 雨中百合</p><p>出 鏡 : 雨中百合</p><p>拍攝地點:哈爾濱兒童公園</p><p>攝影師:悟空,怡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