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招遠故事(六)夏日羅山(上)

快樂無限

<p class="ql-block">  招遠羅山,位于全國文明村玲瓏鎮(zhèn)歐家夼村村北,羅山山系是一片崇山峻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qū),羅山風景如畫,各種傳說、遺跡引人入勝,有植物寶庫和森林養(yǎng)吧的美譽。真正游覽羅山美景,需要很好的體力,全部游覽完畢大概得兩天時間吧。如果再游玩淘金小鎮(zhèn)和黃金博覽苑,需要三天時間才行。</p><p class="ql-block"> 許多描述羅山美景的旅游文章圖文并茂,美不勝收。然而大多都是描寫羅山春天美景的。夏天由于天氣炎熱,不是旅游季節(jié),很少看見關于描寫夏日羅山風景的文字。那么夏日羅山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風景呢?請跟隨我的足跡一起去領略吧。</p><p class="ql-block"> 夏日旅游首要任務是選擇天氣干爽的陰天才行;其次是帶足水和驅(qū)蟲藥;第三要有一個好的心情,好的心情是旅游的關鍵,煩悶心情不適宜旅游;第四要有一個好的體力,體力不支時心態(tài)就會變壞,失去了旅游的意義。注意事項交代完畢,跟我出發(fā)吧!</p><p class="ql-block"> 從汽車站出發(fā)沿著玲瓏路一路向東,經(jīng)玲瓏輪胎集團,進入金源路。奔東北方向來到玲瓏鎮(zhèn),再往前走就看到一個巨大的廣告牌:淘金小鎮(zhèn)景區(qū)歡迎您。</p><p class="ql-block"> </p> <p>  在十字路口,往北進入羅山路。羅山就出現(xiàn)在眼前。</p><p> 去往羅山,經(jīng)過的第一個村莊叫潘家集:隋末梁姓由十里鋪遷居此地,稱梁家。宋時潘美居此筑城御寇,在玲瓏山一帶雇工采金,設號收金,成為集市,潘姓世居此地取名潘家集,后來又有滕姓、溫姓、楊姓、宋姓先后分別遷居此村,村名沿襲至今。而潘姓因避禍遷出該村,去向不知。</p> <p>  經(jīng)過潘家集,來到歐家夼村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牌坊,牌坊上寫著四個大字:偉業(yè)千秋。牌坊美觀大氣,氣勢不凡。</p> <p>  轉(zhuǎn)過牌樓,在牌樓的北面也是四個大字:泰立菩鏡。</p> <p>  去羅山游覽之前要先瞻仰毛公山和毛公亭。毛公亭位于歐家夼村南邊,是一個小公園。公園的最北邊是一個小長亭,亭子正面向東,在亭子的入口處,上面有一塊牌匾,上書"毛公亭"三個大字,左右立柱是一幅對聯(lián):</p><p> 紅日出東方碧水丹崖悅四方賓客</p><p> 毛公顯羅峰蒼松翠柏佑世代萬民。</p> <p>  亭子是曲折的,在西頭由東西向轉(zhuǎn)為南北向,最南邊是出口。出口兩邊立柱也有一幅對聯(lián):</p><p> 天公造化何時起臥在羅峰巔</p><p> 國人皆知百年前誕于韶山?jīng)_</p> <p>  在毛公亭的南面是一座偉人毛主席的雕像,在高高的基座上,他老人家面南背北負手而立,雙目炯炯有神,目視祖國大好河山?;婵痰氖撬先思业拿M"毛澤東"三個草書大字。</p> <p>  基座的北面是毛主席的簡介:毛澤東(一八九三~一九七六)字潤之,湖南韶山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p> <p>  毛主席的雕像前面是一堵題字墻。南面是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題的:我愛毛公山。</p> <p class="ql-block">  題字墻北面西邊是主席的女兒李訥為金歐集團的題字:奮進。</p> <p>  題字墻北面中間是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王明富的《瞻仰毛公山有感》:</p><p> 齊魯圣賢地,毛公臥羅山。</p><p> 興民共日月,笑看艷陽天。</p> <p>  題字墻北面東邊是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宋守友的《敬題毛公山》:</p><p> 林茂水秀金山,</p><p> 毛公安然靜眠。</p><p> 一生為民造福,</p><p> 千秋偉業(yè)永傳。</p> <p>  在毛公亭瞻仰毛公山,毛主席臥像惟妙惟肖。在歐家夼村前村后遠眺,巍巍羅山,極似一代偉人毛澤東,頭西腳東,全身仰臥,極目蒼穹。偉人儀態(tài)安詳,形神兼?zhèn)洌松皆R耳山,毛主席去世以后,1998年,當?shù)匕傩瞻l(fā)現(xiàn)此山遠看,極像毛主席仰臥,為紀念偉人,稱其為"毛公山"</p> <p>  離開毛公亭,繼續(xù)向北經(jīng)過黃金博覽苑,再轉(zhuǎn)過淘金小鎮(zhèn),來到歐家夼村北,再次瞻仰毛公山。</p> <p>  從歐家夼村北,繼續(xù)前行,來到羅山山門。通過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山佛諭劇場,和祥光圣境、祥光寺。參觀完畢就去售票處買票。</p> <p>  在售票處的停車場,看到羅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導覽圖,整個景區(qū)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是蓮花盆景區(qū),南部是大瀑布景區(qū)。</p> <p>  通過檢票口,進入羅山國家森林公園,進山山路的東面是一片山。這片山裸露的巖石比較多,植被沒有全覆蓋。入眼不是十分好看。</p> <p>  沿著進山路繼續(xù)前行,再往前方道路轉(zhuǎn)彎了。只看到近處的山,一片蔥綠;遠處的山,巖石裸露的比較多,有些光禿禿的樣子。這片有些光禿禿的群山,就是羅山,大概是因為傳說中的太陽,晚上在此山休息時所散發(fā)的熱量把部分樹木給烤死了吧?</p> <p>  轉(zhuǎn)過彎道是一條隧道:羅山隧道。通過隧道,正式進入羅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qū)內(nèi)部。從進入檢票口包括進入隧道,全是往高處走的上坡路。</p> <p>  通過隧道前面是一座水庫,道路橋是在水庫中間,左側(cè)是部分水庫和大壩,右側(cè)是部分水庫和山谷。水是從右側(cè)的山谷匯入水庫的。</p> <p>  在右側(cè)山谷水庫上游,還有一條大壩,攔截在山谷中,超過此壩高度的水才會流入水庫。</p> <p>  由于天旱的原因,水庫里的水很少,橋下有一座小亭子,位置高于水庫水面很多。</p> <p>  通過水庫,來到第一個景點,神鰲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只金光閃閃,高19.9米重66噸的巨大神鰲,堪稱天下第一鰲。</p><p> 相傳,神鰲乃龍生九子之第六子,也稱霸下。是九子中力量最大、負荷最重、貢獻最多的一個。是如來佛祖派來鎮(zhèn)守羅山的。</p><p> 神鰲,亦稱金龜。古文載:"傳曰:有神靈之鰲,背負蓬萊之山在渤海中。"故稱神鰲。其體龐壽長,力大負重。主富貴,賜吉祥,乃鎮(zhèn)海、鎮(zhèn)山、鎮(zhèn)宅之寶。自古多詩頌。古傳,羅山與渤海相通,神鰲潛山伏水,往來相通。故賜金都于斯也。</p><p> 鰲頭,泛指顯貴位置。唐宋時期,皇帝殿前陛階上鐫有巨鰲。翰林學士承旨官等朝見皇帝時,立于陛階正中,故稱入翰林院為"上鰲頭"。</p><p> 鰲足,乃古神話中作為天柱的大龜四足。史載:"往古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故賦云:"斷鰲足而續(xù)毀,煉玉石而補天。"</p><p> 鰲戴,比喻負荷之重。史載:"古代渤海之東有大鰲,其下無底,中有五山,常隨波上下漂流,上帝使十五鰲舉手戴之,五山才兀峙不動。故辭曰:"鰲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亦表示感恩,如詩云:"花開四照,惟見其榮;鰲戴三山,深知其重。"</p><p> 在金鰲的底座周圍雕刻著九子的其他八子:狻猊、狴犴、椒圖、螭吻、蒲牢、饕餮、睚眥、囚牛的圖像及簡介。</p><p> </p> <p>  神鰲西側(cè)是神鰲廣場,在廣場的地面上,是一幅大的八卦圖,八卦圖前面有一座香爐,是祭拜神鰲用的。人們祭拜神鰲祈求財運滾滾;求學的祈求金榜題名,獨占鰲頭。</p><p>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經(jīng)??吹接幸恢唤鸸鉅N燦的大烏龜,爬到山坡上曬太陽。有一年羅山周圍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農(nóng)民愁眉不展,忽然一陣涼風刮過,在人群前面突然出現(xiàn)一個粗壯的大漢,對眾人說:天無絕人之路,你們放著地下的金子不挖,在此發(fā)愁做甚!然后平地刮起一陣旋風,大漢蹤跡不見。人們覺得這人長得像那個金龜,忽然醒悟:這是神龜在向人們指點生路啊。于是人們便在羅山到處一挖,果然挖到了金脈,采金業(yè)從此興起,人們不僅度過了難關,還從此走向了富裕之路。這都是金龜神鰲的功勞??!為了紀念神鰲,特意修建了神鰲廣場。供人們四時供養(yǎng)。</p> <p>  看完金鰲,沿著一條大道,一路向北奔蓮花盆景區(qū)而去,路兩邊是低矮的小山脈,一片透綠。</p> <p>  再往前走是一座小樓,這座樓是個飯莊,名叫"羅山風味人家"。</p> <p>  樓房的墻上是一幅人民公社、生產(chǎn)隊時期的標語畫面:社員同志們開飯了。這應該是五幾年吃食堂的宣傳畫。</p><p> 這種畫面年齡大的人有體會,年輕人是看不懂的。</p> <p>  走過飯莊,前面即將正式進入蓮花盆景區(qū),羅山就在眼前。</p> <p>  上山路第一站就是大學之道。大學之道主題文化景區(qū),以歐陽中石先生的"大學之道"原石石刻為起點,拾階而上,新建的明德、新民、至善三亭及諸多的摩崖石刻景觀一一呈現(xiàn),與原有的六公修真處、泰山行祠、八百年道觀遺址、蓮花盆等文化名勝相互輝映。到達山頂,由錦繡招遠、百年樹人名家主題文化書法碑林、儒道釋三圣像等共同組成的和諧金頂廣場赫然在目,在廣場上,一覽眾山小。</p><p> 進入大學之道,寬闊的大路走到了盡頭,接下來就是窄小的山間小路。</p> <p> ?。⒋髮W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就是原石刻起點。</p><p> 在大學之道的明德亭,越過水潭,前往山林深處,踏入山林,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山路旅途,濃密的樹林遮擋了光線,看不很遠,有時只聽人聲,不見人影。在山路上,不時有蚊蟲叮咬的騷擾,空氣有些潮濕,天氣有些悶熱,再加上是上山路,體格差點的,一會兒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走一段就要停下休息一下。</p> <p>  偶爾走到樹木稀疏之處,忙里偷閑的偷拍幾張山里美景。</p><p> 夏日羅山——峽谷深處美景(一)</p> <p>  夏日羅山——峽谷深處美景(二)</p> <p>  在密林里,暈頭轉(zhuǎn)向的分不出東西南北,只是選擇能看到的美景拍。</p><p> 夏日羅山——峽谷深處美景(三)</p> <p>  夏日羅山——峽谷深處美景(四)</p> <p>  最后確定是沿著峽谷的西側(cè),一路盤山而行,在這處視野開闊之地,應該是四面八方能拍照的都拍全了。</p><p> 夏日羅山——峽谷深處美景(五)</p> <p>  走了長長的一段山路,穿密林、過山澗,終于看到第一個景點:新民亭。</p><p> 夏天由于游人少,亭子的臺階上落滿了樹葉,灌木叢的枝條也伸展到了臺階上面。</p> <p>  沿著小路一路前行,路過仙人洞泉,由于天旱,洞泉水流很小,如果不是細心觀察,在綠樹掩映中很容易錯過該景點。走到半山腰位置時,前面出現(xiàn)一處石刻:舍得。告誡人們有舍才有得。</p> <p>  在半山腰回身看,一路走過的風景:峽谷被綠樹掩蓋,谷口處有一座大山擋住視線。這條峽谷應該是龍宮澗大峽谷。</p><p> 夏日羅山——峽谷深處美景(六)</p> <p>  來到至善亭,亭內(nèi)雕刻有四首古詩鑒賞,分別是南北朝詩詞名家王筠的《和孔中丞雪里梅花詩》:</p><p> 水泉猶未動,庭樹已先知。</p><p> 翻光同雪舞,落素混冰池。</p><p> 今春競時發(fā),猶是昔年枝。</p><p> 唯有長憔悴,對鏡不能窺。</p><p>宋朝楊萬里的《雪后晚晴》: </p><p> 只知逐勝忽忘寒,</p><p> 小立春風夕照間。</p><p> 最愛東山晴后雪,</p><p> 軟紅光里涌銀山。</p><p>唐代詩人李德裕的《憶平泉雜詠?憶春雨》:</p><p> 春鳩鳴野樹,細雨入池塘。</p><p> 潭上花微落,溪邊草更長。</p><p> 梳風白鷺起,浮水彩鴛翔。</p><p> 最羨歸飛燕,年年在故鄉(xiāng)。</p><p>唐代詩人韓愈的《春雪》:</p><p> 新年都未有芳華,</p><p> 二月初驚見草芽。</p><p> 白雪卻嫌春色晚,</p><p> 故穿庭樹作飛花。</p> <p>  隨著不斷的攀登,山勢越來越高,體力越來越不支,汗水越來越多,視線卻是越來越明亮,能夠看到的地方就逐漸多了起來。這不對面遠處有一石刻,在綠樹掩映中特別顯眼。</p> <p>  漸漸的從山澗西邊,過度到山澗東邊,來到六公修真處。</p><p> 相傳,此澗古稱龍宮澗,后因元代神仙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張公、廖公在此修煉成真,并煉丹冶金,盛名揚于當時,靈圣傳于八荒,故名六公澗。</p><p> 斯地為六公修真處,風光旖旎,藏風聚氣,勁松翠柏摩天,古槐大橡蔽日,芍藥毛竹不植而生。修真處建有洞屋,分為六區(qū),六公各居其間。有石碾石臼各一柱,煉丹煉金爐屋各一處,并有藏金洞匿隱山中。現(xiàn)僅存遺址。</p> <p>  在六公修真處略作休息,便繼續(xù)登山之旅。</p> <p>  沿途又有一處石刻。</p> <p>  這一處是現(xiàn)代石刻。</p> <p> 快到山頂了,拍到對面的云屯山。</p><p> 夏日羅山——山腰美景(一)</p> <p>  擦去熱汗,喘勻呼吸,平復一下咚咚跳動的心臟,繼續(xù)把美景拍下來。</p><p> 夏日羅山——山腰美景(二)</p> <p>  看著就感覺清涼的美景,生機盎然,綠色濃的發(fā)黑。</p><p> 夏日羅山——山腰美景(三)</p> <p>  回望來路,比較平緩的小路,在綠樹從中時隱時現(xiàn),快要轉(zhuǎn)過山谷去到后山方向了,山路曲折不斷。</p><p> 夏日羅山——山腰美景(四)</p> <p>  又轉(zhuǎn)過一個山彎,回頭看,一個人身處山中,顯得是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虛懷若谷是不是這樣的情景。</p><p> 夏日羅山——山腰美景(五)</p> <p>  接近到了景區(qū)的最西端,快要走出龍宮澗了,山路也變得平緩了,再也沒有了爬山時的勞累。羅峰山也顯得比較遙遠。</p><p> 夏日羅山——山腰美景(六)</p> <p>  來到了祥光煙月遺址,此處僅有兩塊石碑,一塊是近年立的,碑文介紹了祥光煙月的故事。另一塊年代久遠,碑文都風化了。這里是當年丘處機修煉處,他壘的石洞僅剩山崖,壘石全無。</p> <p>  可觀雙月的斜井,長了雜草,無人清理。</p> <p>  此時已接近中午時光,站在祥光煙月遺址,看向云屯山,以及周圍的群山,到處是翠綠的山嶺和樹林,想象一下到了黃昏,煙云四起朦朦朧朧,夕陽西下時,天空霞光萬丈,絢麗多彩,一輪明月斜掛半空,身處山中。仿佛置身仙境,那種自然天成的情景真是美輪美奐。于是把周圍的群山都拍了照片,留作紀念。</p><p> 夏日羅山——山中美景(一)</p> <p>  夏日羅山——山中美景(二)</p> <p>  夏日羅山——山中美景(三)</p> <p>  夏日羅山——山中美景(四)</p> <p>  夏日羅山——山中美景(五)</p> <p>  夏日羅山——山中美景(六)</p> <p>  快到山頂了,來到了泰山行祠遺址。泰山行祠始建于宋代,為祭祀道教女神碧霞元君而修,現(xiàn)僅存遺址。碧霞元君是東岳大帝的女兒。</p><p> 在泰山行祠出現(xiàn)了第一個岔路口,右邊一條路,通往三圣文化壇。左邊一條路通往群山深處,此路修了一段。在山嶺之中到了盡頭。途中沒有景點,只是感覺在山的腹地,到處是山谷、水灣。只有中間那條路才是下山回去的路。</p> <p>  沿著右邊那條路,拾階而上。來到三圣文化壇,三圣是儒道釋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老子、釋迦牟尼。</p><p> 三圣像周圍,是百年樹人名家主題文化書法碑林,都是一些名流學者的文房墨寶。在碑林的右邊是一個高臺,高臺上是錦繡招遠——當今的招遠市地圖浮雕,錦繡招遠的旁邊是一座涼亭。三者共同組成和諧金頂文化廣場。</p> <p>  在和諧金頂上,拍下了四周的全部風景。</p><p> 夏日羅山——在和諧金頂看周圍的群山美景(一)</p> <p>  夏日羅山——在和諧金頂看周圍的群山美景(二)</p> <p>  夏日羅山——在和諧金頂看周圍的群山美景(三)</p> <p>  夏日羅山——在和諧金頂看周圍的群山美景(四)</p> <p>  夏日羅山——在和諧金頂看周圍的群山美景(五)</p> <p>  夏日羅山——在和諧金頂看周圍的群山美景(六)</p> <p>  孔子像。</p> <p>  老子像。</p> <p>  釋迦牟尼像。</p> <p>  走下三圣壇,拍張云屯山。</p> <p>  回到泰山行祠遺址,從左邊那條路進入群山深處,羅山腹地,看到的是外面看不到的美景。</p><p> 夏日羅山——群山深處羅山腹地美景(一)</p> <p>  夏日羅山——群山深處羅山腹地美景(二)</p> <p>  夏日羅山——群山深處羅山腹地美景(三)</p> <p>  夏日羅山——群山深處羅山腹地美景(四)</p> <p>  邊看邊走,前面的路到頭了。只好從路的盡頭原路返回泰山行祠遺址,沿著下山路,一路前行。下山路相對寬闊,是山的緩坡,下山途中,看到旁邊山上有一座紅瓦房,不知道是什么所在。</p><p> 下山路相對上山路,就輕松多了,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望海亭。</p> <p>  在望海亭上,順著峽谷遠遠望去,能看到陳家水庫。</p> <p>  沿著下山路,一路前行,來到通天澗頂端,相傳通天澗是觀音菩薩用玉簪畫出來的。很久很久以前,羅山這里并不是群山,而是一片大海,在海中有一些小島露出海面,島上生活著一只老虎,海中生活著一條龍。它們和平共處一直相安無事。忽然有一天,地動山搖,海浪滔天,大地出現(xiàn)了塌陷。原來的海水下降,小島成了高山,老虎的領地變大,龍的地盤變小。于是龍虎為了爭地盤,打的昏天黑地,生靈涂炭。觀音菩薩為了拯救黎民,用玉簪畫了一條通天澗,澗的西邊為龍?zhí)?,是龍的地盤,澗的東邊是虎的地盤。并從蓮臺上摘下一瓣蓮花,置于澗頂,作為表記,從此龍虎各自為政不再爭斗。蓮花落地變成了蓮花盆。</p> <p>  蓮花盆的碑刻是這樣說的:天賜奇石——蓮花盆。此地為通天澗頂端,巨石堆狀若蓮花,上立孤石,似盆形,上大下小,中間有凹陷,存有神水,常年不干,名為蓮花盆。奇石首朝西北,尾朝東南,曾有傳說道出其中奧妙,首朝的方位,經(jīng)濟繁榮;尾朝的方位,蘊藏著豐富的黃金資源。</p> <p>  蓮花盆就是位于通天澗頂端的一塊巨石,巨石上大下小,奇異之處就是該石穩(wěn)固不倒,傳說下面是仙人用一雙大手把它托起。四周亂石堆砌,云木林立,景色極佳,立于石上,極目遠眺,則群峰環(huán)繞,山風呼嘯,如飛翔于九天之上,令人心曠神怡。</p><p> </p> <p>  在蓮花盆景區(qū)下游不遠,有一處摩崖石刻,刻的是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p> <p>  走過石刻,在平整寬闊的大路上,一路下行。身心放松如同散步,于是又拍下幾幅美景。</p> <p>  夏日羅山——通天澗四周美景(一)</p> <p>  夏日羅山——通天澗四周美景(二)</p> <p>  夏日羅山——通天澗四周美景(三)</p> <p>  夏日羅山——通天澗四周美景(四)</p> <p>  夏日羅山——通天澗四周美景(五)</p> <p>  夏日羅山——通天澗四周美景(六)</p> <p>  頑強的生命力,石頭縫中生根,挺立山間的樹木。</p> <p>  終于回到了大學之道的起點。</p><p> 羅山勝景靚金城,</p><p> 大學之道更點睛。</p><p> 明德新民千秋承,</p><p> 止于至善永攀登。</p><p> </p> <p>  從大學之道,返回神鰲廣場。蓮花盆景區(qū)正式游覽完畢。</p> <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張傳躍,1968年6月出生的魯西北漢子一枚,大專學歷。上學期間曾有文學夢想,喜愛文學,興趣廣泛,曾自比五柳先生。工作后棄筆從商,有幾個有文學修養(yǎng)的好朋友。是《世界作家文集》和《美篇》的忠實讀者,曾在《世界作家文集》和《美篇》上發(fā)表《幸福的爸爸》、《這是桃花源嗎》、《新春感悟》、《可憐天下父母心》、《招遠金塔公園游記》、《禿尾巴老李的故事》、《游招遠金塔公園》、《招遠故事(一)招遠古八景的傳說》、《招遠故事(二)招遠縣的歷史變遷、縣名的由來、縣城選址的故事及新舊社會的巨變》、《招遠故事(三)地名故事的傳說》、《招遠故事(四)龍子澗和奶子場的傳說》、《招遠故事(五)狀元的故事傳說》、《招遠故事(六)夏日羅山(上)》、《梅蘭竹菊和福壽祿禧》、《腦洞先生》、《鄭口運河公園和二道街往事》、《我爺爺?shù)墓适隆?、《致孝致賢的好媳婦》、《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辛勤耕耘四十三載》、《激情燃燒的歲月——恰同學少年》、《激情燃燒的歲月——激揚文字》、《音樂殿堂里的一顆明星》等幾篇小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來又在《美篇》發(fā)表《大美招遠》、《冬夜》、《打飯》、《青春的回憶》《激情燃燒的歲月》、《招遠故事(七)夏日羅山(中)》、《招遠故事(八)夏日羅山(下)》、《一門雙秀才和“趟子地”與“貞節(jié)牌坊”的故事》、《激情燃燒的歲月(二)》、《激情燃燒的歲月——風華正茂》、《激情燃燒的歲月——意氣風發(fā)》等小文字和《獻給老師的歌》視頻一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