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二故鄉(xiāng)大荔行</p><p>2020-07-27</p><p>------07-28</p><p>1968年12月30日,西安市20中的139名學生,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來到大荔縣安仁公社插隊落戶。</p><p>自1970年下半年開始陸續(xù)離開。</p><p>插隊歲月,我們的汗水灑落在渭北高原的熱土上,與當?shù)剜l(xiāng)親結下深厚的情誼。</p><p>我們心里默默把大荔認作自己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xiāng)。</p><p>雖然離開了這片熱土,但我們的心一直牽掛著自己的故鄉(xiāng),惦念這里的親人,關注著這里的每一步發(fā)展。</p><p>1996年,郭西京、吉彬莉、劉國棟、馬潤章曾結伴重回第二故鄉(xiāng)安仁公社三營大隊季官營村,給鄉(xiāng)親拜年。</p><p>這次郭西京、劉國棟、馬潤章,還有劉國棟的妻子賀云心,龍門插隊的閆琳琪和妻子袁金梅又一次回歸故里。掐指一算,離開故里整整半個世紀了。</p><p>我們也從血氣方剛的小伙子變成了年愈古稀的老漢。</p><p>日月經天,山河巨變。</p><p>故鄉(xiāng)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讓我們內心無比激動!</p><p>縣城變化讓人眼花繚亂,幾乎辨認不清!</p><p>同州湖景色優(yōu)美,湖水清澈,水面寬廣!</p><p>縣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帶動經濟飛速發(fā)展。</p><p>全境發(fā)展名特果木經濟,特別是冬棗種植,給農民帶來不菲的收益。</p><p>故鄉(xiāng)的親人從此不再愁吃愁穿。在共產黨領導下走上了富裕的康莊大道。</p><p>看到這一切,我們的心里比蜜都甜。</p><p>細說行程,我們當年從西安到大荔,大約需要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時間,可如今我們在西安北客站乘高鐵,只用了36分鐘就到了大荔站。</p><p>聞訊趕來的當年雷曙、馬潤章的老房東,關支書的小兒子寬民已在車站迎候我們 并驅車在聚賢莊設宴以東府有名的“九品十三花”招待我們。寬民說,聚賢莊的九品十三花是這兒最正宗的。我們深深感到兄弟的誠意。</p><p>寬民當年跟馬潤章和雷曙親密無間,已經五十年不見了。今日相見,分外激動,暢敘別后情景,無盡唏噓。寬民1969年入伍,退役后在縣改水辦任主任。席間,寬民給我們介紹了大荔的發(fā)展,村里現(xiàn)在因種植冬棗已經非常富裕,幾乎家家有車。</p><p>全縣現(xiàn)在基本發(fā)展經濟作物,只有一兩個鄉(xiāng)鎮(zhèn)還在種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已使全縣農民走上富裕之路。</p><p>除了發(fā)展經濟作物,縣政府還在部署發(fā)展旅游經濟,如沙漠公園、同州湖、豐圖義倉等等,同時縣政府也在考慮建設縣境全域農業(yè)公園的宏大構想,要把大荔建成美麗大荔。</p><p>寬民熱情的要開車帶領我們在故鄉(xiāng)游覽,我們客氣的謝絕了。因為回故鄉(xiāng)還是自己行走比較自由自在,走到那里,看到那里。</p><p>我們在寬民幫助安排的環(huán)城西路的錦川賓館歇息到晚7點,起床后乘車到同州湖覌覽。</p><p>同州湖是在原來洛河灘上攔垻蓄水建成的。清澈而寬廣的湖面,也是“同州湖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湖岸綠草如茵,綠樹成蔭,曲折回廊,行走通暢。</p><p>仿古建筑的夜市和游樂設施、文化設施 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生活。</p><p>游完同州湖,我們又來到“仁厚里步行街”。時近晚10點,然而這里燈火通明,各種小吃琳瑯滿目,人來人往,熙熙攘攘。</p><p>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為大荔人民的幸福高興!為和寬民兄弟的久別重逢高興!更加懷念待我們如親生孩子一般的關叔關嬸。</p><p>同時也思索、追憶著第二天將要見面的鄉(xiāng)親們。</p><p>早上早早起床,在附近的“香友來”早餐吃了早點,就在跟前的汽車站乘去安仁的班車,約有20多分鐘就到了三營村。真快呀!當年我們從縣城沿渠岸走回去要三個多小時呢。</p><p>下車走到路旁樹立的路標牌前,上書:美麗鄉(xiāng)村~大荔~安仁鎮(zhèn)~三營村。下面介紹了三營村歷史由來。</p><p>看著路牌,我們不由眼睛濕潤了。</p><p>曾經拋灑青春汗水的故土,我們回來了!</p><p>故鄉(xiāng)的親人們,我們回來了!</p><p>看著我們下車,一個人走過來 ,原來是四隊知青點灶房和女生宿舍的房東大伯的小兒子應全發(fā)。一交談,房東大伯(志愿軍老兵)、大媽和全興大哥嫂均已去世,不由又是一陣唏噓。</p><p>他熱情的帶我們走進村子看望各位老人。</p><p>當年的生產隊康隊長已經年愈八五,依然身體硬朗,和善的臉龐依舊掛滿笑容。他是一位莊稼全把式,莊稼各行,樣樣精通,全隊21戶的吃喝拉撒,他全都要操心。雖然寡言少語,但隊里的農活他安排的井井有條,深得社員信任。一見面,他馬上喊出我倆名字,可見他心里一直裝著我們。因為全發(fā)還有水果業(yè)務要忙,康隊長和小五又領著我們一一看望。</p><p>碾麥哥,是當年隊里的車把式,吆車使得前后鞭。當年,就是他趕著大車,和康隊長一起把我們從殷官營村接回來。馬潤章和劉國棟在大荔縣的第一頓晚飯,也是在碾麥哥家吃的。碾麥嫂子已經離世,碾麥哥身體依然硬朗,紅光滿面,一幅知足常樂的菩薩像。</p><p>大隊文書兼生產隊會計學超哥,當年和我們頗能談得來,一起談天說地,交換看法。盡己所能的幫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p><p>見到勇哥,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勇武形象。他現(xiàn)在雖然患了腦血管疾病,有些癡呆,但一見劉國棟、馬潤章,馬上高興的拉著手搖個不停。</p><p>當年的小伙子子民現(xiàn)已成年,跟著我們跑前跑后,形影不離。</p><p>既然全興大哥不在了,我們就去看看他的二弟全友,全友患有腦梗,拉著我倆的手不放。他的妻子是同隊跟得的妹妹改蓮,我一見她就感覺眼熟。她熱情的述說當年,并且邀請我們去食堂吃飯。我們婉言謝絕了。因為時間緊我們還有幾家要看。臨行時,她要了我們的聯(lián)系電話,并說等她家棗子成熟時給我們郵寄,我們也婉言謝絕。</p><p>話說西京和吉彬莉在二隊分別下鄉(xiāng)兩年和四年,與鄉(xiāng)親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這次西京回去也受到了熱烈歡迎。他挨家拜訪了當年的老社員,見到許多當年一塊勞動的小伙子,有有,明奎,大有,占平……,二隊原隊長志友哥,付隊長占占哥都熱情如初,新元哥更是陪著西京挨家看望。真是親人相見格外親!大家相聚一堂,促膝歡言,追憶當年,感念今天農村的巨大變化,場景十分感人,天氣熱,大家的心情更熱。</p><p>當我倆(劉國棟、馬潤章)去二隊找郭西京時,改蓮和一幫鄉(xiāng)親依依不舍的送到路邊。</p><p>到二隊,到新元家和新元聊聊,西京過來,說是狗剩媳婦問我,我馬上出來相見,感謝當年對我們的關心。</p><p>在二隊,卻遇到了不得不吃的飯!有有對西京說,油潑面,菜包子,飯不好,你得吃!</p><p>緊接著又端上了當年熟悉的四碟子菜,更使我們回到了往昔的溫馨和感覺。</p><p>這樣我們不吃反而不恭了!</p><p>原二隊貧協(xié)主席喜成哥家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拄著拐杖,駝著背,熱情地邀請西京去亍上食堂吃飯,被婉言謝絕了。</p><p>后來聽說我們一行在有有家吃飯,老哥拄著拐杖趕來和我們拉話,述說當年的情誼和自己境況的巨大改變。</p><p>吃完飯,幾個鄉(xiāng)親一直把我們送上去高鐵站的班車,車上人滿,但一聽說是當年的知青回來了,人們馬上起身讓座!我們又一次感到親人般的溫暖!</p><p>冬棗大棚——漸漸遠去,</p><p>送行的人影——已經朦朧。</p><p>我們的內心——激動不已!</p><p>我們的眼睛不由濕潤。</p><p>祝福你們,故鄉(xiāng)的親人,終于在黨的領導下,走上了幸福富裕的的康莊大道!</p><p>祝愿三營村親人們永遠富裕幸福!</p><p>祝愿大荔人民永遠富裕幸福!</p> <p>精心給鄉(xiāng)親們準備禮品。</p> <p>自西安北客站乘車,經過36分鐘就抵達大荔站。</p> <p>雷曙、馬潤章當年的老房東關支書的小兒子寬民從車站把我們接到聚賢莊。圖為合影。</p> <p>左起:劉國棟、關寬民、馬潤章</p> <p>寬民以東府名吃“九品十三花”款待我們。</p> <p>古塔依舊在 ,</p><p>風光大變遷。</p> <p>縣城道旁的仿古建筑。</p> <p>原來這里是“中國大荔全域農業(yè)公園”</p> <p>縣域道路寬闊,四通八達。</p> <p>美麗大荔,周末之家。</p><p>同州湖是發(fā)展旅游經濟的一個項目。</p> <p>同州湖也是“同州湖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p> <p>美麗的同州湖,碧波蕩漾。</p> <p>游船碼頭</p> <p>湖岸觀景臺</p> <p>彎彎曲曲的湖岸,把人們的思緒引向遠方。</p> <p>同州湖岸留影,左起:馬潤章、郭西京、袁金梅(閆琳琪夫人)、賀云心(劉國棟夫人)、劉國棟、閆琳琪。</p> <p>湖岸廣場上的民間藝術雕塑</p> <p>仿古建筑。</p> <p>落日余暉灑在同州湖上。</p> <p>濃厚的文化氣息</p> <p>大荔競走正在沿湖岸行動,充分展示了富起來的大荔人民的精神風貌。</p> <p>夜幕降臨同州湖</p> <p>湖岸邊的夜生活開始了</p> <p>同州湖夜景</p> <p>仁厚里步行街,是大荔縣城有名的夜市一條街。</p> <p>仁厚里步行街夜景</p> <p>仁厚里步行街夜景</p> <p>仁厚里步行街夜景</p> <p>大荔縣汽車站地址未變,但是舊貌換新顏。</p> <p>班車沿著大道駛向安仁。</p> <p>經過許莊東向安仁,冬棗大棚比比皆是。</p> <p>路旁滿布種植冬棗的大棚。</p> <p>終于到家了!我們無比興奮、激動。</p> <p>公路旁三營村的路牌,上書:美麗鄉(xiāng)村~大荔縣~安仁鎮(zhèn)~三營村</p> <p>當年四隊知青點灶房和女生宿舍的老房東應大伯的小兒子應全發(fā)在村口經營冬棗批發(fā),看到我們,走上前來。并領著我們一一拜訪鄉(xiāng)親。</p> <p>一條大道通向三營村</p> <p>村莊街景,幾乎家家門前都有車。</p> <p>村子里廣植林木,綠茵蔥蔥。</p><p>幾乎家家門前都停有汽車??</p> <p>與當年的四隊隊長康滿屯在碾麥哥家里敘舊。</p> <p>合影留念</p> <p>當年的大隊文書兼四隊會計孫學超與夫人</p> <p>當年一起勞動的伙伴兒們在一起合影</p> <p>當年一起勞動的伙伴兒們,</p> <p>當年一起勞動的伙伴兒們。</p> <p>與勇哥合影</p> <p>與勇哥合影</p> <p>探望當年老房東應大伯的二兒子全有,他娶的媳婦就是四隊跟得的妹妹改蓮。</p> <p>看望生病的謀</p> <p>劉國棟、馬潤章準備去二隊找郭西京,改蓮和一幫鄉(xiāng)親依依不舍的相送。</p> <p>有有家中,左起:有有、郭西京、馬潤章</p> <p>國棟和有有愉快交談</p> <p>當有有把四碟菜端上桌子,當年熟悉的味道又上來了!</p> <p>包子蒸的真實在!</p> <p>聽說我們一行在有有家吃飯,喜成哥忙趕過來和我們拉話。</p> <p>種植冬棗的大棚,在村子周圍連成片。</p> <p>冬棗長勢喜人</p> <p>冬棗給三營村帶來不菲的收益,產品供不應求,外地客商在村邊等著收購,價格非常好!</p> <p>三營村口的果品經營部,整裝待發(fā)的冬棗。</p> <p>村口排列著好幾家包裝發(fā)運點。</p><p>冬棗供不應求??蜕烫崆坝嗀?,并在村口等著發(fā)貨。</p> <p>村口的果品經營部</p> <p>村口的包裝發(fā)運點。</p> <p>村口的包裝發(fā)運點。</p> <p>離開大荔返回西安前 ,一行六人在大荔站前合影留念</p> <p>劉國棟和夫人賀云心</p><p>大荔高鐵站前</p> <p>閆琳琪和夫人袁金梅在大荔站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