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仙女下凡的地方——東臺</p> <p>東臺是鹽城下轄的一個縣,古稱晏,灘涂面積很大,出海鹽。</p><p>交通非常方便,走蘇通大橋,一個上午足夠。今年春節(jié)大年初一,與朋友興致勃勃過來,結(jié)果疫情形勢嚴(yán)峻,初四一早匆匆回程,留下很多遺憾。</p><p>半年了,一直憋在家里,這次決定再訪東臺。東臺的幾個景區(qū),大多是人為的加工,中午時分,先到了西溪濕地景區(qū),一段城墻,邊上進(jìn)魚湯面館,品一下東臺的第一美食。照理只有早上才能嘗此美味,幸虧朋友打好招呼,讓我們一行中午也有口福。</p><p>魚湯面湯如雪白的乳汁,濃郁香氣撲鼻而來,面絲細(xì)膩,入口似化似韌。魚湯必須野生小鯽魚熬出,加上鱔骨、雞骨等,湯面不放一粒鹽一顆蔥花,食客根據(jù)口味自己選擇咸淡。一碗魚湯面未盡,又上了第二道美食,大肉包子,叫董哥哥包子(董永故事),餡子含著誘人的汁水,讓人“吃著碗里的,看著籠里的”,大快朵頤。</p> <p>對面是“七仙女文化園”。七仙女的故事源自東晉干寶寫的《搜神記》,江西新余的仙女湖也用這個故事做名片。美麗的傳說為人們帶來許多美好的向往,東臺這個寧靜祥和的縣城,七仙女正是“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契機(jī),男耕女織、互敬互愛也是百姓和睦相處的真實寫照……</p> <p>這一大茶壺愈來愈多見了。其實水管支撐了茶壺,吸入水后立即往下排放,形成一個巧妙的構(gòu)思。</p> <p>喜慶氛圍</p> <p>荷塘夏韻</p> <p>早有蜻蜓立上頭。</p> <p>傳說董永與七仙女相聚槐樹之下,于是當(dāng)?shù)赜薪Y(jié)婚相拜槐蔭樹的心愿。我知道還有山西洪洞縣老槐樹的故事,卻是骨肉分離的悲歡離合。</p><p>這棵樹完全是人工造出來的,旁邊正在搭一個戲臺,準(zhǔn)備拍攝電影。</p> <p>文化園里還有一些仿古農(nóng)舍,見到一些熟悉的農(nóng)具。</p> <p>鐵匠鋪。其實以前鐵匠鋪很重要的一項活就是釘馬掌。釘馬掌與配馬鞍馬蹬,是古代軍事作戰(zhàn)從步兵進(jìn)步到騎兵的一個分水嶺。</p> <p>竹匠篾匠鋪</p> <p>斗笠,農(nóng)村的雨帽,與蓑衣相配。</p> <p>陶器晾干。</p> <p>最下面一個是揚(yáng)糠的“斡風(fēng)”,吹出糠,留下米。</p> <p>獨(dú)輪車,很難駕馭。</p> <p>大車輪</p> <p>水車,排車一類。</p> <p>忙碌的施工……</p> <p>東臺的陳皮酒很好喝,傳說范仲淹在此地當(dāng)鹽官,陳皮酒能治病。</p> <p>清水城墻。青磚難燒,溫度高出紅磚很多,還要蘸水冷卻,清水泥瓦匠師傅相對難找。</p><p>青磚城墻上放置著大紅酒缸,煞是好看。</p> <p>放置麥曲酒糟的大缸。</p> <p>有趣,小孩是科比.布萊恩球迷。</p> <p>酒廠的工具。</p> <p>到東臺景區(qū)的梨木街,幾個景點連接在一起,很近。這里有民宿,曾經(jīng)住過。</p> <p>快樂的小胖子。</p> <p>通圣橋,狀元橋吧。</p> <p>下有農(nóng)具遺物,梨木街得名于此。</p> <p>景點內(nèi)的花枝招展……</p> <p>夜幕低垂</p> <p>東臺靠近黃海,這一大片杉樹林是知青建設(shè)防風(fēng)林帶的奉獻(xiàn),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如今這里成為“黃海森林公園”,空氣極好,心曠神怡……</p> <p>俄羅斯畫家希斯金善畫森林,這一張照片感覺到樹木的光影與野花的交匯,生機(jī)盎然……</p> <p>節(jié)奏……</p> <p>很喜歡這些細(xì)微變化</p> <p>照片光線的分布。</p> <p>條子泥,灘涂上的一景,海底沙脊群,我國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chǎn)。黃海的水色有點渾濁,現(xiàn)在是禁捕時期。</p> <p>漁船待發(fā)……</p> <p>潮起潮落,世上總有弄潮兒。我們只是看看而已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