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原創(chuàng) 詩歌</p> <p class="ql-block">續(xù)前篇~ </p><p class="ql-block"> 按照當年的時間順序,記得當時我們?yōu)榱粟s藏北那曲地區(qū)的賽馬節(jié)先去的是藏北,之后才去的后藏。</p> <p class="ql-block"> 出拉薩-堆龍德慶-羊八井-當雄-黑河,過羊八井后地勢一路上坡,海拔逐漸升高。</p> <p> 我們在趕往那曲的途中,聽說黑河那邊的賽馬節(jié)已經(jīng)結束了,又匆匆返回趕當雄地區(qū)的賽馬節(jié)。大概位置記得在當雄北邊距離納木錯不遠的一處草原。</p> <p class="ql-block"> 藏北高原,在藏語中被稱為“羌塘”。其西北部不見人煙,被稱為無人區(qū),東南部屬于高寒草原帶,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草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湖泊眾多是羌塘高原典型的地域特色,是湖面最高的高原湖區(qū)。納木錯是僅次于青海湖的中國第二大咸水湖,面積192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718米。</p> <p class="ql-block"> 當雄縣,位于西藏自治區(qū)中部,是藏南與藏北的交界地帶,屬于純牧業(yè)縣。念青唐古拉山脈橫穿全境,該地域盆地海拔都在4200米以上,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jié)。</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當雄縣我們路過時真沒認為是個縣,就是一小片平房和板房,好在我們找到附近的一處兵站可以住宿。</p> <p>納木錯湖畔草原上的牧羊女,我們用漢話跟她交流很困難,連說帶比劃。</p> <p>牧羊女純樸自然的笑…</p><p>一邊放羊一邊編織羊毛襪…</p><p>她從來沒有離開過這片草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p> <p>在我們的要求下,一個藏族半大小子帶我們進入了一家牧人的帳房。古老傳統(tǒng)的牦牛毛結繩編織的帳篷里,一位主婦點燃牛糞.皮囊吹火,在燒煮一鍋奶茶,見到我們還有些不好意思…</p> <p> 賽馬節(jié). 藏語叫"達窮", 藏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依地區(qū)不同分別在七月或八月舉行。相傳是沿襲藏族民族英雄格薩爾王時代的賽馬盛況而形成。節(jié)日期間人們盛裝歡聚,舉行賽馬.馬術表演.抱石角力.跳鍋莊舞.買賣交換物品,喜慶豐收。</p> <p>架起漂亮的帳篷是賽馬會的一大特色</p> <p>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參加賽馬會的藏民</p> <p>藏北漢子</p> <p>帶支架的英國獵槍,估計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允許他們持有了。如果現(xiàn)在還能找到這種槍,大概也是文物級的了。</p> <p>盛裝的藏族姑娘</p> <p>喝健力寶的藏族民女。健力寶這種飲料現(xiàn)在似乎見不到了。</p> <p>參加馬術表演的女騎手</p> <p>參賽的小騎手</p> <p>抱石較力,自己把大石頭上肩或抱起繞場一周。我們同行的一位試了一下,也只是將石頭挪動立起,根本抱不起來。</p> <p class="ql-block">飛馬拾哈達。那時的相機都是手動對焦,抓拍動態(tài)對象和人物表情還是需要一些基本功的。</p> <p>給得勝的騎手敬青稞酒</p> <p>據(jù)說這是藏民族給至愛親朋才有的“貼面禮”。不知現(xiàn)在這種傳統(tǒng)的禮節(jié)是否還實行.....</p><p> </p> <p>跟納木錯湖畔的牧羊人合個影</p> <p> 當年出差在西藏跑了兩個多月,本計劃從后藏直接去藏西北的阿里地區(qū),因為北京亞運會開幕在即,只好返京。</p><p> 我們匆匆離去了,帶著高原的陽光.帶著高原的風.帶著一身的酥油味兒,匆匆離去,留下些許遺憾… 多年過去了,山河依舊,物是人非… 也許再也看不到納木錯湖畔牧羊女純樸的笑容…扛著英式獵槍的藏北漢子…還有甘烈的頭道青稞酒…牧民帳房里的家常酥油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