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歸來吧,候鳥

瀟湘紅玉

<p>序言貓沖</p><p>多少次魂牽夢縈,想要投入你的懷抱……十八年春夏秋冬,一生的候鳥!</p><p>貓?zhí)邮情L江水系烏江的支流。</p><p>貓?zhí)犹菁夐_發(fā)是我國最早在巖溶地區(qū)進行梯級開發(fā)的河流。貓?zhí)犹菁壦娬居杉t楓、百花、修文、窄巷口、紅林、紅巖六個水電站組成。由于壩型多樣,水工建筑結(jié)構(gòu)復(fù)雜,有“壩型展覽”之譽。當時只是從父母口中曉得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父母成了光榮的水電工人,在修文,在四級(就是貓沖,據(jù)說是水電九局總部所在地)拍拖了,并且有了我們弟兄姐妹五個。父親把幺兄弟叫貓老四。父親去世得早,貓老四估計是貓沖四級這個心思吧,只能猜了。</p><p>八十年代,我考取省城的中專(兩年制)。沒有期許,沒有興奮,因為目標是大學(xué),已經(jīng)在復(fù)讀準備第二年再考,可是收到了中專的通知書,于是帶著媽媽為我準備的行李(裝衣服的箱子還是媽媽的嫁妝),離開了家,離開了貓沖,那一年,青春懵懂,其實是啥都不懂,正是花季:十六歲。幺兄弟送到學(xué)校,而這時的小弟才十二歲多一點。</p><p>中專兩年,寒假暑假都會回貓沖的家。一九八六年畢業(yè)定向分配到紫云,也是幺兄弟送。從兩姐弟一路風(fēng)塵到了紫云,花了一塊二住馬店(一個床六毛)的那一刻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就離開了家,離開了貓沖,開始了心的流浪。</p><p>家跟著媽媽的新征程,搬到了清鎮(zhèn)鴨池河。&nbsp;</p><p>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鄉(xiāng)愁古今大抵都是相同的吧!</p><p>貓沖的山,貓沖的水,貓沖的家,貓沖的十八年點點滴滴,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記憶里,或許是我們這一代水電九局子弟的記憶。</p> <p>第一篇 夢幻大丫口</p><p>基本上每晚都做夢。五花八門。有美食,有奮斗,有浪漫……</p><p>夢得最多的就是到貓沖的必經(jīng)之路大丫口那一片郁郁蔥蔥的綠,以及薄煙籠罩水墨畫般的群山。溫暖溫柔。每年的四五月,深淺不一的紅杜鵑這兒一簇、那兒一簇點綴著大丫口的美;冬天,皚皚白雪襯托了大丫口的潔;來來往往的車輛,正是那時水電人的勤奮。我的家就正對著大丫口。少時晨起,就會遠遠的對著大丫口作深呼吸……</p><p>七月十九號。星期天。</p><p>跟著兄弟一家去修文,去貓沖,去尋找那些遺落的碎片。</p><p>闊別稍久,眷與時長。整整三十二年……</p><p>車行到三級,看到因為連日降雨而渾濁湍急的小河,心跳剎那間加速。被雨洗過的空氣竟然是我曾經(jīng)熟悉的味道。兒時春游玩過的河灘,旁邊的灌木依然青翠,河灘上停著的車輛卻被激流沖到了河中心,這般景象不是該拍張照片留念。看著河流,想起原來的清澈,想起兒時一個個春游時的身影,在河中盡情的嬉戲,河灘邊金黃色的迎春花搭成篷門樣,仿佛是歡迎這群小朋友的到來。玩水玩累了,就在河灘上圍坐在一起,吃著家里帶來的油炒飯,沒有其他零食,家境好的頂多就是一個煮雞蛋。那個時候物資匱乏呀,哪像現(xiàn)在的孩子,搞個春游,家中父母恨不得把超市都搬來。</p><p>“前面就是大丫口了”,幺兄弟的聲音里也有激動。</p><p>從車窗望出去,對面的山坡半腰,零星還有幾棟破舊石頭房子,奪人眼瞼的就是無邊的綠。拿出手機,侄女幫我拍下了這零星,她那邊更看得清楚些。</p><p>“還記得我們家坎上的小花狗么”,幺兄弟打破了暫時的沉悶。</p><p>“當然,他妹妹叫小米花?!?我的腦子里冒一個長期流著鼻涕,因為小手總是沾滿了泥,擦鼻涕擦不干凈,嘴唇上方總是留下一小撮黑印子,像極了電影里的日本小隊長的小男孩。他的父母非常的勤勞,除了工作,還在很遠的坡上開墾了一大塊地,種菜種包谷種紅薯。他家煮飯用的是地坑,吃晚飯的時間差不多每天都是晚上九點以后。因為每到他家吃晚飯,就會聽到他父親說話:再鬧,我?guī)浊饲饲怂滥悖ㄋ赣H是湖南人,說話聲調(diào)有點特別)。</p><p>“小花狗的爸爸在大丫口這里有個故事”幺兄弟笑道。</p><p>“到修文趕場,他爸爸買回一只豬崽,到了大丫口,豬兒太累不肯走了,他爸爸就背著豬兒走,結(jié)果,沒走多遠,他自己也背不動了,又把豬兒放下來,說幾撬撬撬死你”,哈,那句撬死你太像了。</p><p>黑糧戶的身份,茅草房的艱辛,并沒有影響小花狗的樂觀和上進,花狗每天都帶著笑,花狗考取了大學(xué),花狗有了一個很穩(wěn)定的工作,花狗把父親接到身邊贍養(yǎng),</p><p>其實小花狗尊姓大名我還真的不記得了。&nbsp;</p><p><br></p> <p>”這一片是毛栗”。幺兄弟看來也是在回憶中。毛栗外形跟板栗一樣,只是果實比較小,而且渾身充滿了刺。</p><p>“毛栗成熟的時候,上學(xué)總是逃課,跑來打毛栗”幺兄弟的話語非常輕柔。</p><p>“難怪你成績不好”一直安安靜靜的弟媳說話了。</p><p>“大姐肯定不會逃課”。</p><p>“嘿嘿,逃過的,只有一次?!蔽逸p笑。</p><p>為了吃毛栗。沒有零食的兒時,對應(yīng)季的果實是非??释?。</p><p>“哥哥帶著我們幾個逃課打毛栗,還一個發(fā)了雙手套”手套是父親當時的工作手套,帆布的。以防被刺掛傷?!暗搅送砩匣丶?,毛栗是打了很多,結(jié)果一個二個被打了一頓。”侄女笑出了聲。</p><p>打歸打,父母是恨鐵不成鋼,恨我們不好好學(xué)習(xí)。掛著鼻涕的幾個,只有幺兄弟雷聲大雨點小。母親最終還是炒了毛栗吃。</p><p>那個時候很多同學(xué)逃課。</p><p>前面有人賣菌子。黃澄澄的紫花菌。這是貓沖的山珍。</p><p>多少年沒有見過了。</p><p>紫花菌、奶漿菌、茅草菌、石灰菌都是這個季節(jié)的美味。小時候,幾兄妹也滿山遍野的找菌子,改善生活。</p><p>大丫口用好心情,給了我們一個驚喜,我們買下了紫花菌。</p> <p>第二篇 油毛氈的童話</p><p>“這里就是原來的油庫”,幺兄弟的話音把我的視線帶到車窗外。哪里還有油庫啊,當?shù)睾芏啻迕癜岢隽松钌剑谶@里建了一個便利店。只是一邊進一邊出的環(huán)島還保留著一點依稀的模樣。從油庫一直上,修配廠、車隊、醫(yī)院、蔬菜公司、商店、學(xué)校……還有我們的家……</p><p>我們少時生活學(xué)習(xí)居住的貓沖,說是山城,一點不假。</p><p>依山而上的油毛氈作頂,竹篾編為墻,里外都敷上了泥巴的房子,錯落無章,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星,流光溢彩。從大丫口望去,還真以為到了重慶。</p><p>記得剛上初中的時候,一位新分配來的年輕老師說:晚上到的貓沖,非常驚訝,居然會到這么美麗的地方工作。只是第二天才看清楚真實的山城模樣。</p><p>老師的語氣中有失落。</p><p>水電九局的總部在貓沖。水電人與青山為伍,江河為伴,常年戰(zhàn)斗在建設(shè)工地,遠離城鎮(zhèn),所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社會功能體系:醫(yī)院,學(xué)校,糧店,百貨商店,工商銀行辦事處,消防隊,技工學(xué)校等等,都在那一眼看不到邊密密麻麻的油毛氈房之中。上至局長,下至工人,住的都是這房子,無一例外。我們的父輩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水電九局成了國內(nèi)第一個完成流域開發(fā)的水電建筑施工企業(yè)。</p><p>“大姐,看你還記得這里不”,幺兄弟停下車,指著路下方的幾棟二層樓房,應(yīng)該是四五家人居住在這里。</p><p>“這里是原來醫(yī)院門診的位置”我毫不猶豫。是這里迎接的我們這一代人,看見了初升的太陽。</p><p>毋庸置疑,隔著大路的上方就是我們曾經(jīng)的家了。</p><p>如今種滿了包谷的坡地,哪里還有從前的樣子??!禁不住,內(nèi)心一陣酸楚……</p><p>這個坡地原來有個很大的壩子,圍著壩子有三排油毛氈房,住了七家人。壩子中間還可以停兩三部車,我父親的車就常停在家門口。父親的車是一輛解放牌貨車,當時叫老烏鴉。是父親的寶馬,也是我們家那個年代沒有餓飯的堅實保障(父親趁出差,去老家拉米),這些都是母親后來講的。壩子的正前方是大飯店??拷愤叺男逼率俏壹也藞@子。周三娃,陳麗,德梅,德飛,德瑩,德艷,都是兒時的玩伴。發(fā)小。還有個大一點的叢書華姐姐,我們都親切的叫她小華姐。加上我們家這五兄妹,我滴天,原來我們是生活在小人國嗎,如今看來巴掌大的地方,居然承載了那么多難以忘懷的點點滴滴。</p> <p>漂亮的小華姐上五年級了,我們其他的娃娃還在傻呼呼的打角板、跳皮筋。</p><p>小華姐兩根麻花辮子總是高高的用皮筋綁成圈,紅綢子扎漂亮的蝴蝶結(jié),嘴角上方有兩顆畫龍點睛的美人痣,一邊一顆。小華姐一放學(xué)就把我,陳麗,德梅揪在一起,她給我們當小老師,教我們認字寫字算算術(shù)唱歌。說是啟蒙老師也不為過呀。這小老師兢兢業(yè)業(yè),給我們批改作業(yè)。寫得好還有小華姐獎勵的冰糖吃(小華姐的媽媽是百貨商店黨委書記,可以有點特權(quán)),為了那點冰糖,我們很努力。</p><p>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用小板凳當船,小華姐面對著坐船頭,放聲歌唱。</p><p>這年要招新生,我吵著要讀書,招生的老師嫌我?。ㄎ鍤q多,六歲不到),不肯收,我父親趕緊給老師說我會寫一百多個字,老師不信,還考了我。不過我也沒有讓老師失望,直到小學(xué)畢業(yè),我都名列前茅。嘿嘿。</p><p>小華姐家是這個院子里最早買彩電的人家?!洞笪餮蠛5讈淼娜恕?,那個年代的人都不陌生。電視連續(xù)劇,天天有。院子里的大人小孩每天準時聚集在小華姐家,也不管人家吃不吃飯。到后來,小華姐叫她哥干脆把電視機搬到院子里,讓更多的</p><p>人看。看到開心的就笑聲一片,傷心的就悄悄抹眼淚。</p><p>這個院子里孩子?xùn)|家竄到西家,哪家飯熟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抬起碗就吃。我最愛吃德梅家的豆米火鍋,特別是最后用點湯汁煸飯,嘖嘖,那味道,現(xiàn)在想起來都饞……</p><p>陳麗的爸爸做的饅頭,是這個壩壩里的一絕。陳麗家祖籍山東,做的那饅頭,別提有多精致,可以一層一層的撕下來。哥哥看幾個弟妹饞饅頭,就學(xué)著做,結(jié)果饅頭變成了石頭,成了我們幾個弟妹打仗的武器。陳麗家和我家是隔壁,房子根本不隔音,一層竹籬笆土墻,能隔音么?聽到我家炸了鍋似的,陳伯伯趕緊給我們拿饅頭。</p><p>這個院壩里還有一個長住在大飯店廚房外的火坑邊的流浪漢,叫吳大紅,衣服上掛滿了大大小小不知多少個毛主席的紀念徽章,衣領(lǐng)插著紅旗,手里敲著鐺鐺,口里還唱著“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那身裝扮是犀利哥都自愧不如的。</p><p>一天飯店拉了一車煤,由于是下班時間,只有一個值班師傅,就是吳大紅,樂呵呵的幫著卸煤,報酬就是兩個饅頭,幺兄弟看見,就偷偷把家里吃的魚(父親喜歡打魚,母親用芡粉裹著油炸的)給了他。從那以后,吳大紅就成了我家幺兄弟的保鏢。吳大紅的熱心腸隨處可見,工地上哪家有點大物小事,都能夠見到他的身影:抬桌椅板凳、掃地……搬家了,也不知道吳大紅流浪到了何處。</p> <p>油毛氈本身就是助燃建材。冬天家里燒鐵爐子烤火,撕塊油毛氈墊底,架幾塊碎木材,點燃后馬上聽到鐵爐子“轟”的一聲,很快,爐子就暖和了。住在油毛氈房子里面的九局人,最怕聽到消防車的警報聲,房子失火燒的可不是一家兩家,那是一片一片的啊。有的職工家里不止一次遭受火災(zāi),每次都是燒得精光(當然除了身上的衣服還沒有著火)。</p><p>父親去世得早,關(guān)于父親的記憶并不多。父親是慈愛的。父親一個人去到上海接施工用大型拖車,二十噸。開回來的時候直接炸街:好長好大。當父親回到家里拿出上海糖,就炸窩了(忍不住笑),幾兄妹搶得炸窩,父親說:老規(guī)矩,你們懂的。于是哥哥數(shù)糖,平均分配。等分完糖,父親拿出兩條粉色紗巾,我和妹妹一人一條。父親也要他的女兒像公主一樣,漂漂亮亮的……</p><p>因為火災(zāi),父親在我們兄弟姐妹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p><p>記得那是父親帶著我們在局電影場(露天,二弟很早就搬了個長板凳去占好位置的)看電影《鐵道游擊隊》,電影膠片傳到貓沖已經(jīng)是晚上八點多鐘了。</p><p>才看到一半,就聽有人喊:大飯店方向失火了,人群瞬間躁動。父親臉上的表情很凝重。話都沒說就朝著回家的小路跑。電影肯定是不看了噻,我們也跟著哥哥往家里跑。人擠人,好多人。等我們跑到家,火已經(jīng)撲滅了。聽大人們講,大飯店后面的學(xué)校家屬房子失火,火勢很兇猛,是我父親帶頭,不顧安危,爬到飯店的房頂上,奮力撲火,撲滅了蔓延到大飯店房頂?shù)幕稹D桥艑W(xué)校家屬房已然化為灰燼,大飯店的屋檐也燒掉了一角,再看父親,臉上都是黑的,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的,笑著的牙齒是白的。家保住了!</p><p>家,燒了,再建!為了水電事業(yè),九局人無怨無悔!</p> <p>第三篇 從前那個少年</p><p>“原來的電影場,就在下面呀”</p><p>,站在曾經(jīng)是局機關(guān)辦公的地方,我和幺兄弟都非常感慨。只剩下五平方不到的水泥壩壩,見證了那個時代的鶯歌燕舞。現(xiàn)在住這里的村民,留下了這時代的標志,并在四周種滿了獼猴桃,如今也碩果累累。</p><p>“電影場不但看電影,也是九局的大禮堂”,我對侄女說。</p><p>“全局性的大型活動,表彰大會、歌舞比賽,籃球比賽都在這里舉行,電影場的正前方是個非常大的主席臺,也是舞臺。每當演節(jié)目的時候,幕布一拉開,漂亮的報幕員那都是你姑我羨慕的”,侄女笑了。</p><p>那個時候覺得有成千上萬的人頭涌動。</p><p>順著三叉路,往上,昔日繁華的百貨商店被枝繁葉茂的灌木叢覆蓋。</p><p>“呀,刺梨”,我大聲叫。幺兄弟一家圍攏過來。金黃的刺梨在陽光下格外惹眼,很大個。弟媳摘了一個,抹掉表面的刺,咬一口,杏眼圓睜,隨即嘴角上揚,帶著笑說“好好吃”。</p><p>另一邊,半坡獼猴桃也狡黠的眨著眼,貌似調(diào)侃我們不懂自然界的饋贈。</p><p>站在又一個三叉路口,往左是到糧店,技校;往上是消防隊;往下那是從前的少年混沌始開的大熔爐——學(xué)校!</p><p>高中部,初中部,小學(xué)部,由一條林蔭小道連接起來!雖然都只留下了一小塊當初的籃球場,并未能減卻成長的記憶。</p><p>上下課鈴聲,朗朗的讀書聲,籃球場上贏得比賽的歡呼雀躍聲,歡快地歌聲,同學(xué)打架的喊聲,老師的訓(xùn)斥聲,小喇叭里的廣播聲,無一不在耳邊回蕩。</p><p>高中部在這座山城的中部偏高的位置。油毛氈房最大的不好就是冬天特別冷。高一那年的雪好大好大,家門口堆積了一尺多深的積雪。我們院子里家家門口都堆了雪人。通往學(xué)校的路結(jié)冰了,很滑。母親那微薄的工資要支撐全家的衣食住行。天太冷,母親就自己動手,給我們幾兄妹縫制棉衣、棉褲,買最便宜的老母雞鞋(解放球鞋里多了一層棉),鞋子再綁上稻草防滑,包裹得像太空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nbsp;</p><p>我的眼睛模糊了。</p> <p>“乒乒乓乓” ,高一一班正在上課的教室里彌漫著包谷花的香味。原來是好幾個同學(xué)在從家里帶來的烘籠里放了包谷,烤熟炸開的聲音。只見他們手忙腳亂,怎么也捂不住。</p><p>“好香的味道”,老師沒有因為響動打斷講課而生氣“把包谷花收好了,下課我們一起吃”。虛驚一場。剛一下課,幾個同學(xué)讓老師吃包谷花,老師嘗了一顆,讓分給同學(xué)們吃。見老師走遠,便又迫不及待地提著烘籠跑到教室外面使勁甩。</p><p>烘籠是用竹篾編的,中間大,兩頭小,朝上的這頭不封口。中間放一缽缽,缽缽里放柴灰,灰中加炭,在家的時候就把炭引燃,埋柴灰里保持溫度,為了不使炭火熄滅,就使勁甩啊甩,火星子四濺,特別容易讓人興奮。這玩意刨出來的包谷花可香了。</p><p>我們這屆出了四十八個大學(xué)生。</p><p>對于生活,我們都應(yīng)該心存敬畏,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感恩學(xué)校讓我們獲得知識,感恩社會讓我們成長。</p><p>初中部的兩幢樓房(當時貓沖的唯一),接小學(xué)部的那幢,還留著四根殘柱,被野草包圍著,青色的磚早已斑駁,但梁柱卻立著,是在等我么?是在等我的一個道歉么?少不更事的我就在這里犯過渾。</p><p>那是一個黃昏,做完功課吃了晚飯,陳麗,德梅,惠卿和我,我們四個跑到學(xué)校里玩甩飛機,特別開心的放飛自我??諘绲牟賵錾现挥形覀兊男β暎菚r候不上晚自習(xí))。也許是我們清脆的笑聲打擾到正在備課的湖南籍老師,正玩得忘乎所以的我們,被老師一句:你們四個莫名其妙的瘋子……嚇得頓時手足無措,我正好被甩起來飛,這下可好,直接飛到地上。“啪”的一聲,灰塵四起,扎扎實實摔了個狗吃那啥。哇哇我就哭開了,硬是對著那老師撒潑不放,老師沒有辦法,把我背回家,還給母親陪不是。</p><p>這么多年無法釋懷,這個道歉應(yīng)該是我向老師說的。對著殘柱,我鞠了個躬,說了聲:老師對不起!請原諒我當年的幼稚。</p><p>放棄執(zhí)著,天氣就會變得不錯。經(jīng)歷過就是收獲。</p><p>小學(xué)部除了覆滿青苔的石階還回蕩著千百個小學(xué)生來來往往的聲音,教室、每周一舉行升旗儀式的小舞臺、乒乓球臺,都刻在了記憶里。</p><p>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毛主席語錄,每個班的醒目處必貼。軍用小書包,毛主席語錄是學(xué)生的標配。沒有這兩樣別進教室。</p><p>懵懵懂懂的,到了三年級,那是一九七六年的九月十號,開學(xué)才沒幾天,我剛進教室,就接到我們班勞動委員任衛(wèi)東遞給我的青紗和白紙花,等全班五十人到齊,任衛(wèi)東便關(guān)上教室門,右手用力抵在門上,嚎淘大哭,接著就是哭聲一片,隔壁班也是在哭,全校都在哭,這哭聲此起彼伏,似要哭盡長江,哭斷黃河。大家哭我跟著哭唄,直到哭得天昏地暗,鼻泡眼腫,我也不知道咋回事。一個小時過去,班主任老師揉著紅腫的眼睛走進教室:同學(xué)們,我們敬愛的毛主席昨晚去世了,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直到這時,我才知道我為什么要哭。</p><p>“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同學(xué)們握拳舉起右手跟著老師喊口號,隔壁班響起了口號聲,全校響起了口號聲…</p><p>那個時候的我,對逝世這個詞語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對死亡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但對偉人的敬愛是純粹純真的!后來的后來,也理解了家長們?yōu)樯督o孩子的名字取為衛(wèi)東,任衛(wèi)東、張衛(wèi)東、李衛(wèi)東……那是和平以及愛戴的代名詞啊!這也是種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的信念,從未改變。</p> <p>第四篇 愛的羅曼史</p><p>“大姐,看見沒,電廠的廠房”</p><p>幺兄弟指著谷底遠處的廠房。站在山頂,看著我們的父輩辛勤付出的成果,是心酸,也為之驕傲。心酸父輩用他們的大好年華,丈量這崇山峻嶺,甚至很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英雄,值得后人懷念和敬仰!我的履歷表上,父母的工作單位是水電九局;小學(xué),初中,高中是水電九局子弟學(xué)校,我是子弟,我自豪!</p><p>“兒,背背篼,”回程路上,一聲熟悉而久遠的鳥叫,打破了沉思?!皟?,背背篼”又一聲,幺兄弟的眼眶濕潤了,我的鼻子酸酸的。</p><p>這是棲息在堰塘的候鳥,每年春天的時候回到這里,繁衍生息。堰塘風(fēng)景如畫,更重要的是,堰塘邊的一隅,長眠著凱哥。</p><p>幺兄弟彈得一手好吉他,特別好聽的是那曲《愛的羅曼史》。幺兄弟的吉他是凱哥教的。他們有個吉他團隊,取名吉他五人組合。凱哥是車隊翻斗車的駕駛員。因為幺兄弟,我跟他們很熟悉。</p><p>那是八四年的四月中旬月,凱哥說我就快要高考了,出去放松放松,正好他們幾個在堰塘邊自己搭建了一個吊腳樓(簡易的,不需要辦手續(xù)),買了幾杯葵花(給我準備的,凱哥說爺們喝酒就行),開著翻斗車,我坐在副駕,其他人,斗里有請。這倒好,兄弟幾個在斗里就開彈了。</p><p>到堰塘還有十多分鐘的山路,車只能停在路邊。呼吸著帶花香的空氣,徜徉在人間四月天,我陶醉了。一聲鳥叫傳來,凱哥問我聽出點名堂沒有,幺兄弟接話說“凱哥,是喊你背背篼呢”,其他幾個笑得眼淚淌我也沒明白,只是看凱哥佯怒。</p><p>“兒,背背篼”又再仔細聽,我聽出來了。</p><p>吊腳樓背靠著山,面對水,四周開滿了花。五把吉他同時彈奏出那動人的音符:愛的羅曼史,如癡如醉……</p><p>誰知這優(yōu)美的旋律竟然成了絕唱,三天后,凱哥的車在拉沙到工地的路途中遇到塌方,因公殉職。才剛滿二十歲!</p><p>兒,背背篼……候鳥去了又回,年復(fù)一年。酒祭英雄,思絲未減。</p><p>而今于青絲雜白,終償夙愿,貓沖,我回來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