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大學夢——1977年高考追憶

萬里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年高考,今又高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總難忘卻那七七年的高考歲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七七級”,一段正在逝去的歷史,一個特殊年代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七七級”,一個特殊的概念,一個特殊的人群,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那是當年中國高教史上絕無僅有的記錄,世界大學校園里獨特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之所以特殊,因為它與中國特殊的歷史緊緊相連,它與沉重的社會歷程緊密相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他們從“文革”中走來,經(jīng)歷了“文革”的深重磨礪,經(jīng)受了“文革”結束的嬗變,是中國“十年文革”與改革開放的見證人和幸運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8月4日,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了科學教育工作座談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會議上,武漢大學副教授查全性痛陳了當時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大聲疾呼改革高校招生辦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已經(jīng)結束,有關招生文件已經(jīng)送到了鄧小平案上,1977年按老辦法招生幾乎已成定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10月2日,時任教育部長劉西堯根據(jù)全國科教工作座談會精神,就高校招生改革意見報鄧小平,及鄧小平報及華國鋒,內(nèi)部的行文流程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確: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取消領導批準,一切擇優(yōu)錄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是此次座談會,鄧小平一錘定音“今年就恢復高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8月13日,教育部主持召開了1977年的第二次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0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恢復高考的消息,如一聲驚雷響徹大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點燃了無數(shù)人被壓抑了十年,希冀通過高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希望之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好學習,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小學時代,正是激情燃燒的年代,那時,我就憧憬著學好文化,將來進入大學深造,學好本領,報效祖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但是,歷史在此轉了個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學畢業(yè)時,邢燕子、董加耕等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插隊落戶典型宣傳已在全國所有媒體刷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畢業(yè)升學考初中,語文試題已是“做一個社會主義的新傻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請君入甕”,按題作文,將來做個社會主義的新農(nóng)民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年后,一語成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6年5月,驕陽似火。我們從要塞公社澄南大隊六隊參加農(nóng)忙勞動結束,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學業(yè),批判“三家村”、“四家店”的文革熱潮已如火如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那時,我們才初中二年級。</p> <p class="ql-block">  不久,學校學生都被卷入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中,大學也被迫停止了招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偏安一角的江南小縣城,從此“風雷激蕩”,紅衛(wèi)兵、破四舊、橫掃牛鬼蛇神、打倒走資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室里再也放不下一張寧靜的書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8年9月,滯留在學校的學生們,已經(jīng)無法再復課鬧革命,上學無門,務工不能,便剩下了華山一條道——到農(nóng)村去,上山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們66、67屆初高中生500余人,插隊到了吳江縣金家壩、莘塔、北厙、屯村、八坼公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夏,國家恢復了高等學校招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是,在那文化大革命特殊期間,充斥著“革命”的氣息,“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史稱“工農(nóng)兵學員”。</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我返回江陰祝塘公社繼續(xù)插隊。</p><p class="ql-block"> 1974年,那年舊夢復萌,報名上大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下鄉(xiāng)表現(xiàn)突出,貧下中農(nóng)推薦到了公社,可是普通平民家庭子女,又囿于家庭成份、社會關系,以及離鄉(xiāng)背井插隊在外,當?shù)氐臋鄤萑嗣}全無,夢想很快便象肥皂泡那樣,輕盈地破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揮一揮衣袖,帶不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夏,縣委路線教育工作隊生涯結束,不甘寂寞的我,再次試水,再次名落孫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6年,當時已經(jīng)“摻沙子”,借調(diào)到了縣革委會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辦公室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許是家庭的熏陶,“范進”精神的鼓舞,第三次報名上大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那年已經(jīng)開始文化課目的測試,小試牛刀,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但是成績連“參考”都算不上,,名單送到縣里,自是再次“此夢又難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經(jīng)奮斗,幾經(jīng)挫敗,三起三落,大學夢未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說起,已是風淡云輕,心情恬淡,可當年,豈是一個憤懣了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冬天,是我國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66、67、68屆“老三屆”到應屆生,積壓了11年的畢業(yè)生,570萬人走進了考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國家正從文革中走出,經(jīng)濟正待恢復,中央決定,考生僅收五毛錢報名費,其余都由國家承擔,試卷沒紙,調(diào)用了《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紙印考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恢復高考固然可喜,給了我一個真正平等競爭的機會,但距離考試僅剩一個多月時間,離開學校又已經(jīng)十年,而且當年我的學歷僅是初中二年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迎考,基本沒有復習資料。語文、歷史、地理,得益于“躬耕隴畝”的歲月里,毛澤東著作的學習,得益于批“走資派”、批林批孔、批儒家等一系列的批判運動,從中學習了大量的文學、歷史、地理等知識,也在多年大批判文章的撰寫中,無形中提高了語文寫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式考試的作文題目是《苦戰(zhàn)》,源自葉劍英“”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p><p class="ql-block"> 十年農(nóng)村生活,歷盡艱辛磨礪,當年忽而酷暑似火,忽而雷雨交加的“雙搶”生涯,歷歷在目,刻骨銘心,自是萬般感受涌入筆尖,一時下筆如有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時過幾十年,當年高考試題已大多忘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稀記得:歷史題,有一題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填空題;地理題,在空白的中國分省地圖上,填上各省省名;語文題,古文《荀子.勸學》一段的翻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平時的積累,答來倒也不覺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試關鍵是數(shù)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由于當年僅67屆初中,三年初中都沒上完,遑論高中了,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函數(shù)、微積分……,都未能接觸過,應對這次高考,難度系數(shù)可想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應該說,得益于父母是南菁等中學的數(shù)學教師,并受益于書香之家的基因傳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多月里,步不出戶,臀不離凳,急用先學,硬是把十幾本數(shù)學書啃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記得當年晚上做夢,還在解析幾何題目,而且正確無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初考和復考中全部過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7年高考,江蘇因全省報名人數(shù)太多,所以決定分兩次考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第一次初考,由各地區(qū)出題和組織所有報名者參加,實行淘汰制,文科語文超過80分,兩門總分超過115分才能進入復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我返回祝塘中學參加了初考,分數(shù)雖然沒有公布,但自我感覺考得應該不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初試在11月28、29日兩天,考生在所在縣的公社一級進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23日至25日,全省統(tǒng)一組織復試,考場設在縣級以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3、24日,考試科目是數(shù)學、語文、史地、政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5日,外語考生加試英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唯一的一次在冬季舉行的考試,當時正值三九嚴寒,天寒地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蘇州地區(qū)報名參加高考的初試考生有28140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過初試、復試,最終錄取的考生僅2191人,錄取率很低,蘇州地區(qū)較高,也僅有7.79%。</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查當年日記,江陰縣本、??乒蹭浫?43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次為復考,全省統(tǒng)一命題,初考成績達到省考標準者參加全省統(tǒng)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2月23日、24日兩天,我在縣中參加了考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天上午,考試結束自行車回家途中,腦海中仍縈繞著考試場景,幾乎從車上摔下來,嚇得后來全部步行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復考結束后,我們那一年並不公布考試分數(shù),就要求填志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那年大學,大多還沒恢復正常,招生的學校和專業(yè)少得可憐,因此基本上沒有什么選擇的空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縣招生辦通知,文科的第一志願、重點高校僅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其他第二、第三志願就只是江蘇師院、揚州師院、徐州師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能上個大學,跳出”農(nóng)門”,不再“扎根”農(nóng)村就是最大的心愿,學校、專業(yè)、志愿都已退而求其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就按照縣招辦要求,按葫蘆畫瓢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記得在1978年2月28日,早晨,剛到縣革委會知青辦公室上班,同事告訴我,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在縣委宣傳部文書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腦海中突然涌出了兩句李白詩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天大笑出門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輩豈是蓬蒿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干年后得知,77年高考時,省高招辦有個規(guī)定,老三屆畢業(yè)生超過錄取分線后,只錄取師范院校,不考慮南京大學等重點院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南大文科的錄取分數(shù)線是280分。由于此規(guī)定,使我當年與南大又失之交臂。</p> <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全國570萬人參加考試,錄取27.297萬人,錄取率僅4.7%。</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迄今歷年高考錄取率最低的一年,現(xiàn)如今錄取率已達80%左右,真已是“換了人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貴在有夢想,有了夢想,才有了目標,才有了不懈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的大學夢,殘酷的現(xiàn)實幾乎將此擊得粉碎,但是我記住了康德:”人的本性,就在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為了這夢想,追求了,拼搏了,而且終于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面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已經(jīng)成為了大多數(shù)青年人生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承載著社會階層的流動,體現(xiàn)著社會的公平公正,給了人們天道酬勤,通過自身的努力、拼搏,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與人生價值的希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高考的恢復,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改變了中國整整一代人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成為了改革開放與經(jīng)濟建設中的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流年似水,沖不盡歲月刻下的印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們驕傲,當年的坎坷不曾消磨我們的意志,沒有蹉跎青春的時光,曾經(jīng)因迷茫而探索,因挫折而發(fā)奮,因痛苦而圖強,因追夢而不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省過往,感悟人生,我努力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轉眼,40余年過去了,77級的學生如今已兩鬢斑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始終與祖國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血脈相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高考還在繼續(xù),還在不斷發(fā)展,歷史曾經(jīng)賦予它的特殊意義,始終記憶在史冊、記憶在中國人的腦海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別是我們77級的那代人,永遠鐫刻在了人生的年輪之中,因為它是我們遲來的青春之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