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中東游記】中東歷史數(shù)千年(中)

hangj(星球人)

<p class="ql-block">近十年,我分別跟團游覽了中東的埃及、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約旦、阿聯(lián)酋等國家,對中東有了一些粗淺的認知。但由于每次出行都是按現(xiàn)在的國家去查閱旅游書籍,對中東歷史、宗教、文化和政治的了解還是碎片化。最近,居家躲疫情,有時間系統(tǒng)閱讀一些歷史書籍,如伯納德?路易斯的《中東兩千年》等,對中東有了更系統(tǒng)的認知。知道中東也有輝煌一面,這里孕育了世界古老的文明,這里誕生了世界幾大的宗教,這里出現(xiàn)過多個強大的帝國。我試按歷史時間線和游覽過景點介紹中東的歷史、宗教與文化。這即像是旅行游記,又算是讀書心得。關(guān)于埃及和以色列,由于以前寫過《埃及文明五千年》和《宗教圣地的三千年苦難史》,這里涉及到內(nèi)容只做簡略介紹。本篇是《中東歷史數(shù)千年》的第二篇。</p> <p>  中東是世界宗教發(fā)源地,先后誕生了猶太教、拜火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每個宗教先知(創(chuàng)始人)的一生都有一段傳奇故事。猶太教先知摩西出生后被遺棄在尼羅河邊,被人收養(yǎng)成人。他受神召喚帶領(lǐng)希伯來人出埃及,當遙望到“流著奶與蜜的應(yīng)許之地”后,在尼波山歸天?;浇滔戎d出生在伯利恒馬廄里,在約旦河谷洗禮后開始傳教。當?shù)巧弦啡隼涫サ畈嫉罆r,他觸犯了當權(quán)者權(quán)益,最后走過一段“苦路”,被釘在十字架上。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Muhanmad)出生在沙漠綠洲小鎮(zhèn)麥加(Mecca),年幼失去父母,由叔叔養(yǎng)大成人。當年近四十之時,他受天使加百利引導(dǎo),開始四處“復(fù)誦”、傳播經(jīng)文。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帶信眾遷徙到雅斯里布(Yathrib)小鎮(zhèn)調(diào)解糾紛、傳播教義、保護居民。雅斯里布成了伊斯蘭教的信仰和社群(Umma,社群叫“烏瑪”)中心。后來,人們簡稱這小鎮(zhèn)為“麥地那”(Madina),意思是“那座城鎮(zhèn)”。麥地那與麥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稱為伊斯蘭教三大圣地。公元632年,當先知穆罕默德去世時,作為上帝的傳道人和“烏瑪”的領(lǐng)袖完成了使命。他以麥地那為中心,統(tǒng)一了阿拉伯半島,創(chuàng)建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p><p><br></p> <p>麥加清真寺內(nèi)的“克爾白”(Kaaba)。伊斯蘭教最為神圣的朝圣場所,教徒朝圣時都會轉(zhuǎn)向其所在位置(官網(wǎng)圖片)。</p> <p>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先后由推選方式產(chǎn)生的四位“哈利發(fā)”(Khalifa,“繼承人”意思)繼任。四位哈利發(fā)任職期間被史學(xué)家成為“四大哈利發(fā)時期”。阿布?巴克爾(Abu Bakr,573-634)因受人敬重,被推選為第一位哈利發(fā) ,但他任期很短。歐麥爾?尹本(Umar,586-644)成為第二位哈利法期間,發(fā)動了空前的大征服運動,將許多地區(qū)并入阿拉伯帝國。向北朝占領(lǐng)伊拉克,兵向波斯高原推進,向西吞并埃及,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也請降歸順。但他最終被心懷不滿的基督教奴仆殺害。第三位哈利發(fā)烏斯曼(Uthman)繼續(xù)進行擴張戰(zhàn)爭。正當對外戰(zhàn)爭勢如破竹之時,自己內(nèi)部產(chǎn)生分裂。以阿里?伊本(Ali Ibn)為首組建的穆斯林“什葉派”,對抗普遍支持烏斯曼的“遜尼派”。當烏斯曼被一群穆斯林的叛兵殺害后,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伊本被叛兵推舉為第四位哈利發(fā)。由此引發(fā)了第一次伊斯蘭教內(nèi)戰(zhàn),阿里執(zhí)政五年,動蕩無寧日。在各方的交戰(zhàn)中,麥加倭馬亞(Umayya)望族的穆阿維耶(Mu Awiya,烏斯曼的親戚)大獲全勝。阿里哈利法被一位極端教派的密使刺殺后,穆阿維耶繼任,伊斯蘭史上出現(xiàn)一個新時代——“倭馬亞王朝”。</p> <p>伊斯蘭帝國擴張的版圖,先知穆罕默德時期、四大哈里發(fā)時期和倭馬亞王朝時期(網(wǎng)絡(luò)圖片)。</p> <p>  倭馬亞王朝(公元661-750年)是穆斯林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以大馬士革為中心。穆阿維耶一世(661-680)就任后不久,就調(diào)兵遣將、東西出擊。東線占領(lǐng)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后進入中亞,西線從拜占庭手中奪取突尼斯和摩洛哥的馬各里布。公元680年,穆阿維耶將哈利發(fā)推選制更改為世襲制,讓其兒子雅奇德(Yazid)繼承,引起內(nèi)部動亂。阿里的兒子、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侯賽因(Husayn),在伊拉克揭竿而起。但在卡爾巴拉(Karbala,伊拉克中部)被倭馬亞軍隊打敗,侯賽因全家被殺,僅留下一位病童侯賽因的兒子阿里。“卡爾巴拉慘案”成為什葉派與遜尼派無法愈合的裂縫,也由此引發(fā)了第二次內(nèi)戰(zhàn)。阿卜杜拉?馬利克(Abd al-Malik,685-705)平定內(nèi)亂后,繼續(xù)擴大自己的版圖,與伊斯蘭化的北非柏柏人(Berber)一起攻占了西班牙的大部分領(lǐng)土。他同時擴大阿拉伯文化、穆斯林宗教的影響。阿拉伯語替代了希臘語和波斯語,阿拉伯數(shù)字成為世界的算術(shù)符號。他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建造圣巖圓頂寺(圓頂清真寺),使耶路撒冷成為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到希斯?jié)h姆(Hisham,724-743)任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成為當時世界上領(lǐng)土最大的帝國。隨后,因宗教內(nèi)部派別沖突,葬送了倭馬亞王朝。但在西班牙,以科爾多瓦為中心的后倭馬亞王朝持續(xù)到公元1031年。</p> <p>卡爾巴拉戰(zhàn)役繪畫,收藏于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官網(wǎng)圖片)。公元680年10月10日(穆斯林慕賀藍月Muharram10日),穆阿維耶率領(lǐng)倭馬亞軍隊在卡爾巴拉(巴格達南)殺死侯賽因全家及部下。</p> <p>耶路撒冷圓頂清真寺。</p> <p>摩洛哥直布羅陀海峽。倭馬亞軍隊消滅拜占庭的北非駐軍,占領(lǐng)從突尼斯到摩洛哥的馬各里布,使當?shù)匕匕厝撕芸煲了固m化。并與他們一起,跨越直布羅陀海峽進攻西班牙。</p> <p>卡薩布蘭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伊斯蘭教成為北非的主要信仰。</p> <p>凱魯萬奧格巴(Okba)清真寺,建于670年。凱魯萬位于突尼斯中部,因這座古老清真寺而成為伊斯蘭教的第四圣地。</p> <p>凱魯萬奧格巴清真寺。</p> <p>科爾多瓦羅馬橋,位于瓜達爾基維爾(Guadalquivir)河上??茽柖嗤呶挥谖靼嘌滥喜?,是座古老的城市。公元8-11世紀,是伊斯蘭教的西方中心,后倭馬亞王朝的都城,一度是西歐的最大城市。</p> <p>科爾多瓦大清真寺。建于公元786年,穆斯林將西哥特人天主教會的教堂改造而成,即像教堂又像清真寺。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科爾多瓦清真寺。</p> <p>科林斯柱網(wǎng)是科爾多瓦清真寺的亮點。</p> <p>科爾多瓦清真寺塔樓,它是教堂塔樓。</p> <p>科爾多瓦“百花巷”。在舊猶太人小區(qū),到處可見鮮花裝飾的狹窄小巷。圖中原處是大清真寺塔樓。</p> <p>  公元747年,阿布穆斯林在伊朗東北揚起了起事的黑旗。兩年后,大軍渡過幼發(fā)拉底河,擊敗倭馬亞王朝軍隊,推舉首領(lǐng)阿布阿布斯(Abu Abbas)為哈利發(fā),建立了阿布斯王朝(Abbasid,750-1258)。幾年后在伊拉克建了新都“太平城”,即“巴格達”。該王朝頭幾十年是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特別是哈倫?拉希德(Harun Rashid,786-809)和馬蒙(Ma Mun,813-833)執(zhí)政期間。后由于外族入侵、內(nèi)部分立,帝國內(nèi)部出現(xiàn)了許多地方政權(quán)。公元946年,伊朗西部的什葉派步野(Buyeh)家族攻入巴格達。從此開始到蒙古人占領(lǐng)巴格達,阿布斯哈利發(fā)已經(jīng)有名無實。在中東的許多獨立王朝中,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Fatimids,909-1171)較為強大,它以埃及為中心,興建了新都城開羅。公元11世紀,草原突厥民族的遷徙改變了中東和東歐面貌。一支來自北方的突厥人遷入到伊斯蘭世界,建立了塞爾柱王朝(Seljuqs,1034-1194)。他們占領(lǐng)波斯全境,移都到伊斯法罕(Esfahan);擊潰拜占庭,占領(lǐng)土耳其安納托尼亞(Anatolia)。到11世紀下半葉,塞爾柱王朝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其中土耳其中部的安納托利亞從一個省成為塞爾柱旁支君主國——羅姆蘇丹國(Rum,1077-1308),定都科尼亞(Konya,也譯成“孔亞”)。隨后的西方十字軍東征,使中東穆斯林雪上加霜,也激起薩拉?。⊿aladin)等英雄用武力將十字軍驅(qū)逐出境。公元1258年,蒙古大軍攻入巴格達城,歷經(jīng)五個世紀、權(quán)力先實后虛的阿布斯王朝就此終結(jié)。</p> <p>阿布斯王朝時期的版圖(網(wǎng)絡(luò)圖片)。</p> <p>埃及開羅薩拉丁城堡。抗擊十字軍的英雄薩拉丁在開羅建造的軍事要塞。</p> <p>塞爾柱王朝和拜占庭11-12世紀版圖(網(wǎng)絡(luò)圖片)。</p> <p>蘇丹哈納(Sultanhan)商路驛站。塞爾柱魯姆蘇丹國的商業(yè)、經(jīng)濟繁榮,科尼亞成為其首都和對外交流的中心。</p> <p>科尼亞蘇丹哈納驛站。</p> <p>科尼亞梅烏那拉(Mevlana)博物館。建于塞爾柱魯姆蘇丹國時期,曾經(jīng)是蘇菲派大師梅夫拉納?魯米(Mevlana Rumi)的舊居。</p> <p>科尼亞轉(zhuǎn)舞,源于科尼亞的穆斯林蘇菲派宗教舞蹈。</p> <p>科尼亞。</p> <p>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自然景觀。位于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高原,其石柱森林也被稱為“仙人煙囪”,是地球上最適合乘熱氣球的三個地方之一。</p> <p>我們在這里乘坐熱氣球,俯瞰卡帕多西亞自然景觀。</p> <p>空中俯瞰卡帕多西亞。</p> <p>空中俯瞰卡帕多西亞。</p> <p>空中俯瞰卡帕多西亞。</p> <p>山巖洞穴教堂,拜占庭早期基督教徒的避難所。</p> <p>“駱駝石”,地面看奇形怪狀的石柱。</p> <p>形狀各異的石柱。</p> <p>形狀各異的石柱。</p> <p>清晨熱氣球空中飛翔。</p> <p>  蒙古大軍推翻阿布斯王朝后幾個世紀,中東伊斯蘭世界出現(xiàn)三個主要權(quán)力中心:伊朗、埃及和土耳其。伊朗南部受到蒙古大軍的威懾,地方君主不戰(zhàn)而降,城鎮(zhèn)避免掠奪焚毀,經(jīng)濟文化繁榮依舊。出了波斯著名詩人和作家哈菲茲、薩迪等。位于波斯波利斯附近的設(shè)拉子(Shiraz)成為中東文明和遠東文明的交匯點。以埃及為中心的馬穆魯克王朝(1255-1517)“奴棣軍”在巴勒斯坦“歌利亞”(Goliath)大敗蒙古軍后,阻止了蒙古大軍繼續(xù)南侵。地處土耳其西北部“庇昔尼亞”(Bithynia)有一個公國,正茁壯成長為一個強大的帝國。它以創(chuàng)始者“奧斯曼”(Osman)命名,因地處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防守線邊緣,得到拜占庭反對力量的支持。14世紀上半葉,奧斯曼軍隊先渡過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進入歐洲,占領(lǐng)馬其頓和巴爾干半島等,并以此為基地,逐步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公元1453年,年輕的蘇丹默罕默德二世親率奧斯曼大軍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激戰(zhàn)中身亡,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升起“新月”,君士坦丁堡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都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p> <p>拜占庭后期(13-15世紀),強大的帝國版圖已經(jīng)收縮到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歐洲部分),而東岸的奧斯曼版圖不斷擴大。</p> <p>博斯普魯斯海峽。</p> <p>君士坦丁堡艾琳(Irene)教堂。君士坦丁一世建于公元4世紀,獻給和平女神“艾琳”,是君士坦丁堡最早的一座教堂。</p> <p>君士坦丁堡地下水池,建于532年,用于保證城市、皇宮供水。</p> <p>君士坦丁堡城墻,起防衛(wèi)作用。</p> <p>君士坦丁堡加拉塔(Galata),位于金角灣東岸,始建于6世紀,用于監(jiān)控進出博斯普羅斯海峽船只。</p> <p>君士坦丁堡“歐洲要塞”,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狹窄處西岸。穆罕默德二世繼位后建造的要塞,用于圍攻君士坦丁堡。</p> <p>托普卡帕(Topkapi)皇宮(老皇宮)大門。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后建造的皇宮,奧斯曼皇室在這座皇宮里四個世紀。</p> <p>托普卡帕皇宮“巴格達亭”。</p> <p>托普卡帕皇宮。</p> <p>托普卡帕皇宮“會議廳”,用于議事和覲見。</p> <p>托普卡帕皇宮庭院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p> <p>  16 世紀初,奧斯曼已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蘇丹賽利姆一世(Selim,1512-1520)執(zhí)政期間,在東方查爾德蘭(Chaldiran)平原上,用火器將波斯軍隊打的落花流水;在南方,推翻了統(tǒng)治埃及、敘利亞兩個半世紀的馬穆魯克王朝。蘇里曼大帝(Suleyman,1520-1566)在位期間,奧斯曼帝國達到頂峰。奧斯曼軍隊橫越匈牙利,兵臨維也納城下。他在伊斯坦布爾市內(nèi)的山丘上,建造了一座最美的清真寺——蘇萊曼清真寺,俯瞰金角灣。半個世紀后,艾哈邁德(Ahmet)一世在伊斯坦布爾也建了一座規(guī)模更大的標志建筑——“藍色清真寺”。奧斯曼帝國地處東西方交匯點,重視發(fā)展貿(mào)易商路。位于安納托尼亞的番紅花城(Safranbolu)就是連接黑海沿岸貿(mào)易商路的必經(jīng)之地。在蒙古人和帖木兒統(tǒng)治期間,中亞和波斯出現(xiàn)過一些地方政權(quán)。16世紀初,穆斯林什葉派薩法維教團將土庫曼部落整編成軍事力量,推倒了地方政權(quán),建立了薩法維王朝(Safavid,1501-1736),后移都到伊斯法罕(Esfahan)。它向北被征服阿富汗地區(qū),向東入侵印度莫臥兒帝國,向南控制波斯灣,向西阻止奧斯曼東擴,成為中東波斯的一個富強國家。西方的奧斯曼帝國第二次圍攻維也納(1683年)失敗后,開始走向衰落。隨后,英法等西方勢力的到來,開啟了中東的現(xiàn)代歷史。</p> <p>蘇萊曼清真寺聳立在金角灣西岸。</p> <p>蘇萊曼清真寺,建于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1550-1557)。</p> <p>蘇萊曼清真寺室內(nèi)。</p> <p>蘇萊曼清真寺穹頂。</p> <p>藍色清真寺。1609年,14歲繼位的艾哈邁德一世下令建造的拜占庭風格的圓頂建筑,四周有六根宣禮塔,象征伊斯蘭教六大信仰。</p> <p>藍色清真寺。</p> <p>藍色清真寺室內(nèi)。</p> <p>藍色清真寺穹頂。</p> <p>番紅花城,是一座貿(mào)易商路上的小城,因盛產(chǎn)番紅花而得名。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小山坡俯瞰番紅花城。</p> <p>番紅花城Cinci Hani商路驛站。</p> <p>Cinci Hani 商路驛站內(nèi)展示房間。</p> <p>Cinci Hani商路驛站室內(nèi)。</p> <p>Cinci Hani驛站屋頂看小鎮(zhèn)周邊。</p> <p>番紅花城清真寺。</p> <p>番紅花城中心小廣場。</p> <p>番紅花城土耳其浴室。</p> <p>薩法維王朝17世紀版圖(網(wǎng)絡(luò)圖片)。</p> <p>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伊斯法罕是伊朗中部的一座古城,曾為塞爾柱王朝和薩法維王朝首都。薩法維王朝時期該城達到鼎盛,建了許多著名建筑。</p> <p>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1597年,薩法維國王阿巴斯一世決定將首都遷到伊斯法罕后,開始計劃修建“國王廣場”。1612年,“國王廣場”建成,1979年被改名為“伊瑪目廣場”,同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伊瑪目廣場規(guī)模宏大,廣場中央有一個大噴水池。</p> <p>伊瑪目廣場南面有座“伊瑪目清真寺”,原叫“國王清真寺”。</p> <p>伊瑪目廣場東面有一座“盧特夫拉(Loft-ollah)酋長清真寺”,是王室的禮拜場所。</p> <p>“盧特夫拉酋長清真寺”的穹頂。</p> <p>伊瑪目廣場西面有座“阿里卡普(Ali Qapu)王宮”,登上王宮可俯瞰廣場全景。</p> <p>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橋”,1602年阿巴斯一世下令建造的。它橫跨扎因達魯?shù)拢╖ayandeh Rud)河,雙層結(jié)構(gòu),下層有33個半圓形橋洞,故名“三十三孔橋”。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石橋,即是通行橋梁,也是攔水河壩。</p> <p>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橋。</p> <p>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橋。</p> <p>伊斯法罕“郝久(Khaju)古橋”,阿巴斯二世下令建于1650年,橫跨扎因達魯?shù)潞?。古橋有通行、攔水和觀禮多種用途。夏天提升水閘,河道形成用于灌溉農(nóng)田的人工湖。上層橋洞還是皇家的觀禮臺,中間是國王觀禮廳。</p> <p>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也稱“禮拜五清真寺”。它聚集了伊斯蘭藝術(shù)和伊朗建筑的精華。</p> <p>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p> <p>伊斯法罕“四十柱王宮”。建于公元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處理國事、接見使節(jié)的地方。它還因保留珍貴歷史油畫和文物而聞名。</p> <p>伊斯法罕“四十柱王宮”。宮殿門廊20根大柱在水中倒影,仿佛又出現(xiàn)20根柱子,王宮因此得名。</p> <p>“四十柱王宮”門廊柱子。</p> <p>宮殿鏡廳的龕穹,由玻璃鏡面和馬賽克鑲嵌而成。</p> <p>四十柱王宮里有六福珍貴的巨幅歷史油畫,描繪出薩法維王朝的歷史故事。這幅是薩法維波斯騎兵與奧斯曼軍隊在查爾迪蘭(Chaldoran,南阿塞拜疆)決戰(zhàn)。圖中央薩法維首任國王伊斯邁爾(Ismail)揮刀沖向有槍有炮的奧斯曼陣中。此戰(zhàn)以波斯失敗告終。</p> <p>波斯與烏茲別克在Taherabad戰(zhàn)爭。1511年,薩法維首任國王伊斯邁爾率軍隊與烏茲別克昔班尼?汗(Shibak Khan)激戰(zhàn),波斯大勝。畫中伊斯邁爾身穿黃袍、騎著白馬、持刀追擊。</p> <p>阿巴斯一世接見突厥斯坦統(tǒng)治者瓦里?穆罕默德(Vali Mohammad)。公元1621年,薩法維國王阿巴斯一世會見來求援的突厥斯坦統(tǒng)治者瓦里?穆罕默德。</p> <p>阿巴斯二世容重接待突厥斯坦國王納德?穆罕默德(Nader Mohammad)。</p> <p>塔赫馬斯普(Tahernasb)一世接見印度王子胡馬雍(Homayun)。公元1543年,胡馬雍被阿富汗酋長打敗逃到波斯,受到款待。波斯王給他一支軍隊,幫助他重回德里、再登王位。</p> <p>波斯與印度卡爾納爾(Karnal,德里附近)戰(zhàn)役。薩法維國王納迪爾率軍攻占坎大哈、喀布爾,前往印度。1739年,在格爾納爾打敗擁有大象、大炮的莫臥爾王朝(印度)軍隊,搶掠許多金銀財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