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從七O年招工進湖南省衡陽工程公司工作,到今年已是整整五十周年了。</p><p> 都是些四O后 五O后的大爺大媽了,這個年紀的人對年輕時的往事 , 尤其是剛參加工作時的那一段經歷記憶猶新,有一種特別的懷舊情節(jié),總想找機會再回到從前那個地方,看看舊時的模樣,現(xiàn)在的變化;與舊時的老同事聚在一起敘舊聊天,追憶往昔,講述那些曾經的故事…。</p><p> 由幾位熱心的老同事謀劃,一群家住衡陽的老同事精心籌備,今年六月十九至二十一日,在衡陽市舉辦了《衡陽工程公司老同事參加工作五十年聚會》,實現(xiàn)了我們多年來的夙愿。</p><p> 聚會在衡陽市火車站右側的創(chuàng)富賓館舉辦。離開衡陽己有四十多年了,整個城市早已變了模樣,就連最熟悉的衡陽火車站都不曉得從哪邊進門。 </p><p> 進得賓館大廳,只見幾位接待人員滿帶笑容向我們招呼:"你好!你們是來參加聚會的嗎?”標準熟悉的衡陽口音,讓我們剛才的陌生感即刻消失,隨著熟悉的笑臉,周到的安排,我們就象回到了自己家里,特別溫馨。</p><p> 參加聚會的老同事有一百三十多人。聚會的場景別開生面,熱烈非凡,聚會的內容豐富多彩。老同事們一見如故,又是握手擁抱,又是噓寒問暖,暢述往事,拍照合影,互留地址,激動萬分。此情此景,大家似乎年輕了幾十歲,又回到了剛參加工作時那段朝夕相處 相伴相隨 終生難忘的時光…。</p><p> 聚會舉辦得圓滿成功!與會老同事個個開心滿意。只是辛苦了那些組織和會務的同志,借此機會我們要向 為這次聚會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同事及相關人員致以深深的感謝!愿衡陽工程公司老同事的友誼與日俱增!</p><p> </p><p> 圖:從江東看衡陽工程公司</p> <p> 圖: 參加聚會的老同事在簽到屏前合影留念</p> <p> 圖: 參加原衡陽工程公司老同事五十年聚會的長沙籍老同志在公司辦公樓門前的毛澤東主席雕像前合影留念。</p><p> </p> <p> 圖: 參加老同事聚會的部分長沙籍女同胞在原衡陽工程公司辦公樓前合影留念(樓頂比早年多了<禹班集團>的企業(yè)標識)</p> <p> 久盼回衡陽 重訪雷公塘</p><p> 聚會期間,老同事們親切交談,暢述友情,總想在這幾十年前工作生活過的地方找回點當年的記憶。</p><p> 于是我們原二處 機修廠 水電隊的幾位摯友,相邀到雷公塘基地,去探訪早年工作 生活多年的地方。</p><p> 衡陽市的建設可謂是日新月異。當年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也算是半個衡陽通,可今天行車在衡陽的大馬路上,就是開啟了汽車導航也有點搞坨不清了,全憑著當年的一些記憶,幾經周折才終于來到了目的地。</p><p> 雷公塘基地,早期是省建四公司二級機構在衡陽的一個永久性基地,占地面積有一百多畝,衡陽工程公司升格收歸省管以后,基地無償劃歸衡陽工程公司管理,基地上除了建有幾棟廠房 倉庫 辦公樓 食堂 小學學校,還沿著山坡修建了二十多棟平層職工住房, 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房屋建筑在當時整個公司來說是最好的。七十年代初基地上有機修廠 (又稱動力站) 二處 水電安裝隊 子弟小學等單位入駐,并有公司部分職工家屬居住。 </p><p> 今天我想告訴當年在衡陽工程公司雷公塘基地工作生活過,離開衡陽多年 或者有很久沒有去雷公塘的老同事,你心目中的雷公塘基地現(xiàn)在已經不再存在了,當年機器轟鳴 人來車往的小社會,如今已變成了一個破舊不堪的城中村。 </p><p> 下面我們用手機記錄了一下如今雷公塘的近況。(由于場地,圍擋及雜草太高等原因,我們無法拍攝到基地的全貌和單個的整體建筑,只好拍下代表性建筑的局部來反映基地概況)當你們所看到的下面的照片,你們很可能對照片上的場景很難對上號。通過仔細辨認與回憶,它們或許還能勾起你腦海中留存的記憶,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p> <p><br></p><p> </p> <p> 今日雷公塘,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但當年那種人來車往 機器轟鳴的場景不見了,機修廠的廠房 車間 庫房辦公樓 食堂等建筑不見了,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建筑基本上也是人去樓空。基地周邊被當年的菜農戶興建的住房團團包圍,基地遠處高樓林立,整個基地只見到四處標有“雷公塘三建公司棚戶區(qū)改造項目部”標示牌子的圍檔,圍檔內偶爾有些房子里還住著幾戶沒有搬家的原住戶。</p><p> 圖: 幾位老同事在一處圍檔前合影留念 (左起:曹國才 廖立均 肖銘德 秦森樂)</p> <p> 圖: 曾經生產塔吊 攪拌機 翻斗車等建筑機械的車間,現(xiàn)在只剩下殘垣斷壁,汽車大修車間己經不見蹤影。</p><p><br></p> <p> 圖: 第二工程處的辦公樓,一棟三層磚混樓,由當年二處技術主管黃鋼同志設計,二處施工自建,(黃剛同志后來調省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任總工程師)現(xiàn)在辦公樓早己是人去樓空,只有樓下那些老舊住房苦苦相守。:</p> <p> 圖: 老同事透過窗戶從外向里探視當年工作過的辦公室,后來這里曾經做過職工住宅,現(xiàn)在住戶已經基本騰空。</p> <p> 圖: 山頂上的這幾棟房子是早期雷公塘基地的辦公區(qū),70年代后變?yōu)樗姲惭b隊隊部。</p> <p> 圖: 這是原機修廠的職工宿舍,這樣的宿舍順著山坡排列有二十多棟。</p> <p> 圖:大部住宅破舊不堪,被三四尺高的雜草團團圍住。</p> <p> 圖: 這是保存最好的幾棟職工住宅,護坡是后來重修的。</p> <p> 圖:默默堅守的水塔</p><p>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水塔,建在雷公塘基地最高的山頭上,它是整個雷公塘最早的永久性建筑,是它見證了雷公塘地區(qū)近60年的變遷,同時也見證了從山上到山下這條60年未變的沙石路…。</p><p> 基地上很多代表性的建筑現(xiàn)在己經拆除,(比如廠房 食堂 澡堂 倉庫,原址上堆積了象小山一般高的施工渣士,渣土上又長滿了幾米高的雜草,我們多方打聽當地的住戶,才確定是原來食堂的位置。 </p><p> 由于有些建筑早幾年被陸續(xù)拆除,(什么原因不清楚,但不是為了拆遷改造),加之時間關系,因此所拍照片不多,很多代表性的建筑未能拍到,不免有些遺憾。</p> <p> </p><p> 在雷公塘轉了一 兩個小時,幾乎沒有碰到衡陽公司員工。太陽時隱時現(xiàn),天氣有點悶熱,最后幾經周折,我們終于碰上一位打著赤搏,露出健康肌體的老師傅,經大家反復辨認,他居然也是七0年參加工作的,他是我們在雷公塘片區(qū)唯一能認識的老同事陳經偉師傅(小名叫偉寶 偉伢子)。大家互報家門,彼此就即刻熟悉了,陳師傅見到我們,就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p><p> 陳師傅是70年3月28日從長沙招入衡陽工程公司的,泥工 。 當年三線建設時先后轉戰(zhàn)在道縣一零四 新邵八六三等工地,在衡陽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工齡有四十三年,現(xiàn)已在衡陽購房 娶妻 生子。目前雖然已經退休七八年,但仍在拆遷項目上從事項目治安管理工作,他對目前的處景還算滿意。</p><p> 陳師傅對參加工作時的情景和當年的的老同事記憶猶新。我們讓陳師傅穿上襯衣,并幫他一起扣好紐扣,隨即用手機給他拍了幾張工作照,他會意地笑了。他計劃在有空的時候回長沙探望在南門口開照相館的姊妹…。</p><p> 回憶往昔,我們談得蠻開心,由于還要去其它地方,我們只好跟陳師傅道別,與陳師傅分手時,我隨手從車上拿了兩個蘋果遞給他,陳師傅欣然收下,大家揮手道別,汽車快轉彎了,只見陳師傅還遠遠向我們招手…。</p><p> </p><p> </p><p> </p> <p> 汽車又拐了一個彎,行進在寬敞平坦的馬路上,只見道路兩旁的高層 小高層建筑整齊排列,破舊的雷公塘基地退出了我們的視線,但剛才見到的一幕,給我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記憶。</p><p> 回想當年我們這些年輕人,懷著滿腔熱血從四面八方來到衡陽參加國家建設,打起背包就出發(fā),黨叫干啥就干啥,工作上不講任何條件;蹲山溝,住氈棚,轉戰(zhàn)南北,四海為家,奮斗在三線建設第一線,為企業(yè) 國家添磚加瓦。而如今一個幾千人的大中型建筑企業(yè),幾十年以后,經過合并 分拆 改制,幾起幾落,由當年雄居湘南一方的建筑湘軍,演變成目前的無名之輩,企業(yè)逐漸萎縮,機床沒有了,建筑沒有了,就連房子的磚 瓦都沒有了,只剩下殘垣斷壁,施工棄土和野草,一部分老工人居無定所,生活貧困;面前的雷公塘從當年的繁榮到眼前的滿目瘡痍,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所有這一切是我們這些老同志萬萬沒有想到的,當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就算我不說大家也可能知道一二。</p><p><br></p><p> 令人欣慰的是,黨中央舊城改造,扶貧幫困的春風已經吹過來了,雷公塘基地棚戶改造的牌子掛出來了,大家企昐一個嶄新的雷公塘不久將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也殷切希望那些在衡陽工程公司工作了幾十年,仍舊居無定所的老同志,通過這次棚戶改造的機會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p><p><br></p><p> 再見了,雷公塘,再見了,雷公塘基地,愿雷公塘基地有一個嶄新的明天…。</p><p> 汽車離開雷公塘,天色漸漸暗下來了,馬路兩邊路燈亮了,遠處的建筑已經是燈火輝煌…。</p><p> </p><p> 圖 文:金 牛</p><p> 2020 .6. 25. 長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