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從天津回到吳忠多日未能遠(yuǎn)行,8日上午坐公交車延吳靈東路到達(dá)吳忠東部的“李園”站,下車后向東走到“東興路”,然后沿著東興路向南走到秦渠岸邊,跨過“下橋”沿著秦渠南岸向中華橋方向走去。一路上邊走邊拍記錄下秦渠岸邊的美好景色!</p> <p>東興幼兒園門前景色</p> <p>坐落在東興路上的建筑</p> <p>東興路邊的公園</p> <p>這里是“吳忠儀表廠”的分廠</p> <p>“下橋”一景</p> <p>下橋南側(cè)的綠化帶</p> <p>秦渠南岸的林蔭大道是避暑休閑的好去處</p> <p>只知道天津有“沙窩蘿卜”,原來吳忠也有“沙窩”啊,這里是沙窩清真寺。</p> <p>從下橋向西走路過的第一座便橋</p> <p>沙窩清真寺西側(cè)的小路</p> <p>秦渠對(duì)岸景色</p> <p>秦渠南岸邊的小廣場和引人注目的涼亭</p> <p>這里是上橋南岸附近的居住區(qū)</p> <p>秦渠上的又一座橋</p> <p>這里還有“門球場”啦!</p> <p>秦渠公園的參天大樹為吳忠人民造福啦!在這里遛彎真是涼爽啊。</p> <p>跨河管道也成為秦渠一景啦。</p> <p>南岸的又一處小廣場。</p> <p>又一座便橋</p> <p>秦渠對(duì)岸景色</p> <p>這里是新村橋頭的公園建筑啦</p> <p>秦渠南岸又一景</p> <p>建在秦渠之上的“亭橋”</p> <p>遠(yuǎn)處是中華橋</p> <p>《秦渠的傳說》</p><p>秦渠開口于青銅峽出口東岸, 是河?xùn)|平川里最長的一條大渠。 傳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修筑了長城, 眾大臣齊賀秦始皇造的長城像盤踞在大地上的一條旱龍, 守護(hù)著秦國的江山, 又有大臣上疏秦始皇說: “陛下, 如今大秦江山已有旱龍守護(hù), 唯獨(dú)缺少一條水龍, 如陛下再向河?xùn)|開一條長渠,</p><p>那便是水龍了, 二龍護(hù)主可保我大秦江山萬年不朽??!” 秦始皇一聽覺得有道理, 于是派了一個(gè)專修水利的官員限期前去修渠, 那官員順著黃河來回勘察了幾十年也沒找著一個(gè)合適的渠口, 愁得這個(gè)官員頭發(fā)都白了。 一天他又出去勘察,走累了, 躺在一個(gè)山坡上睡著了,夢中聽見有人叫他,睜開眼睛一看, 見面前站著一個(gè)穿一身白的白胡子老漢, 手里牽著一匹白龍馬。 那個(gè)白胡子老漢看著這個(gè)人怪可憐,問他: “你這個(gè)年輕人, 可憐兮兮的, 怎么頭發(fā)都白了?” 那官員說: “實(shí)不瞞你老人家, 皇上派我修一條渠, 至今已有數(shù)十年了, 還沒找到一個(gè)合適的渠口, 所以愁白了頭?!?lt;/p><p>那白胡子老漢一聽, 笑道: “原來如此, 唉! 早就改朝換代了, 你還忠實(shí)地為修渠的事發(fā)愁。 修渠對(duì)庶民百姓都有好處, 這樣吧, 我拉上馬頭, 你隨到后頭順著馬韁繩拉下的壕子, 光修支渠就行了,我拉到哪里, 你修到哪里?!?說完拉上馬朝東方直直地走了, 那馬韁繩拖在地上, 把地深深地拖了一道壕, 眼看著就成了一條渠。</p><p>那官員馬上組織了幾千民夫順著白馬拉下的壕溝, 動(dòng)土只修支渠口,說來也巧, 那些支渠口特別好修, 沒有多久就修成了一道長長的大渠。 黃河水嘩啦啦地向東方流去, 灌溉著數(shù)千萬畝土地。</p><p>由于這條渠是白胡子老漢用馬韁繩拉開的, 所以, 至今也不知道這條渠是哪個(gè)朝代修的。 但是到后來, 人們因?yàn)槭乔厥蓟逝扇讼胄捱@道渠, 這才把這道渠叫成秦渠了。</p><p>節(jié)選自《吳忠市地名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