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外曾祖父毛濟美

飛來峰

<p>箬橫百年鄉(xiāng)賢人物簡略 | 毛濟美:被譽為“浙南才子”的箬橫人</p><p>溫嶺兩美箬橫</p><p>2017-05-17</p><p>  一篇《鄉(xiāng)約亭七姓事》詳盡的介紹了明代時期箬橫“君子鄉(xiāng)”之名的緣由;一篇《晉山劫灰記》詳盡的介紹了民國時期箬橫“虞廷亂”的始末……而這些文章的作者,皆出自于一人。他就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箬橫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被譽為“浙南才子”的毛濟美。</p><p><br></p><p>  書香奇才 少從名師</p><p><br></p><p>  毛濟美,字善東,號震伯(一說字震伯),別號尺園(居士)。清同治九年(1870,《溫嶺縣志》載其1871年生)生于太平縣大路莊晉山(今溫嶺市箬橫鎮(zhèn)晉岙里村)一書香門家。祖自明時以方國珍亂歸至,作耕力堂,歷經(jīng)百年,明賢輩出。自高祖以來,皆為邑內(nèi)文流。</p><p><br></p><p>  據(jù)《溫嶺鄉(xiāng)賢傳略》載,毛濟美在其父翼儀(字襄臣,號桂軒)36歲時生。在當時的婚姻概念里,已是嚴重的晚育對象,故“舉家咸喜”。</p><p><br></p><p>  與功成名就者一樣,毛濟美的少年故事頗為傳奇。話說在他彌月(滿月)之時,毛家從俗擺筵,鄰里來賀。這時,從伯父荷谷前來相見,竟語出驚人,以“風神俊朗,異日必古嗣青箱”評之。</p><p><br></p><p>  而事后,這個嬰孩的成長史,確說如是。光緒元年(1875),高祖決意對其開展蒙學教育,“授以唐詩,與諸姊晨夕課誦,熟得三百篇”。作為一個5歲幼童,竟能這般才氣,著實驚人。</p><p><br></p><p>  蒙學畢,十一年(1885),毛濟美拜于時太平著名鄉(xiāng)賢蔣時軒為師,在邑內(nèi)望云書院(今屬箬橫高龍)習詩文書畫,無不精能,為其得意門生。以書法為例,能“得顏、歐神韻,出入二王間”(見《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境界,與此時大有關系。</p><p><br></p><p>  在蔣處研習多年后,毛濟美也將踏上那條千年來的科舉之路。十六年(1890),正值20歲的他頭戰(zhàn)成名——“縣童子科第二名”(見《溫嶺鄉(xiāng)賢傳略》),以生員(俗稱“秀才”)賜銜。爾后不久,即當年九月,又參加郡試(府試),名列第五。</p><p><br></p><p>  從未接觸國新學的毛濟美,此時的心情是激動的,因為在當時這樣的競爭下,他終于如夢當年愿望——“出必建大旗,滿飲沙場酒”,有機會可以站在臺州這一層級上,藝學于諸子百家。</p><p><br></p><p>  府院開學之際,也就是十七年(1891),毛濟美先后師從壬午科(1882)舉人、黃巖阮琴右,拔貢、臨海朱鐵珊,舉人、鷺河張少賓等。在此期間,他深受傳統(tǒng)儒學教育,對科舉駢文、經(jīng)史子集無不精通,且養(yǎng)成了一個筆耕不輟的好習慣,“十九年(1893)始,每日必記,數(shù)十年如一日,至臨終前二日還握管強記”,是為今之楷模。</p><p><br></p><p>  也就是這個勤奮好學、孜孜不倦的精神,毛濟美不知不覺間,在文人墨客之中,得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雅號,那就是“浙南才子”。除外,毛濟美為人謙和,從不茍于文氣,且交友甚廣,好心助教,一時間,他儼然成為了邑內(nèi)外鮮有的大學大家。</p><p><br></p><p>  重振文風 保境安民</p><p><br></p><p>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適逢新帝改元,又是一年考貢之際。毛濟美收拾行囊,以近40歲中齡趕赴省府杭州,得拔貢第五名(其孫毛孝弢先生稱為第二名)。這與當下高考相較,其難更甚。經(jīng)《清代的科舉制度》載,拔貢由省學政對生員進行專門考試,選其優(yōu)者充之。乾隆朝后,一般定為 12年一次。每屆考試,錄取名額一般僅為每府學二名,每州、縣學一名。由此可見,其學問之富、筆墨之精,可見一斑。</p><p><br></p><p>  但盡管如此,毛濟美此時已對封建王朝的詬病深惡痛絕,被動去考,又苦與無奈;京考高中,又喜從何來?二年(1910)三月,帶著自慰的三首《庚戌二月赴都留別》七言律詩,他踏上了前往京師(今北京)的征程。</p><p><br></p><p>  不料,當毛濟美行徑今上海一帶時,突患惡疾,悻悻復歸。有人說,這也許是上天的注定。就在第二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隨后不久,中華民國成立。也因此,他見證了歷史上最后一次選貢。</p><p><br></p><p>  清王朝沒了,新氣象來了。久憋委屈的毛濟美當即作詩《壬子元日》,以表舒心精神,并積極投身于新政下的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而他也因有學識、備受百姓擁戴,被選為縣自治委員、縣參議會議員、縣議會議員。</p><p><br></p><p>  這些,皆是虛名。對毛濟美來說,建學校才是實際。對此,他將目光鎖定了生養(yǎng)自己的地方晉岙。原來,這一帶自古處山坑之間,與外界交流甚少,文盲惡痞無計。他看在眼里,愁在心里。1913年3月,在毛氏族人的支持下,他籌捐番薯粉在今晉岙里一個叫做雙湖的地方創(chuàng)建了雙湖初等小學。后經(jīng)發(fā)展,該小學在1915年更名為(私立)國民雙湖學校,成為義務教育小學定點;繼而,又作雙湖初級小學、晉岙里初小等。</p><p><br></p><p>  但說起這所小學,也不曾多少平安過。鑒于晉山易守難攻之特性,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土匪馮虞廷在此安營,史稱“虞廷亂”。1928年12月5日(一說11月16日,見《溫嶺縣志》),與馮部作戰(zhàn)的省防軍進駐晉岙,“焚毀……雙湖學校……烈焰騰空,歷數(shù)晝夜未熄”。</p><p><br></p><p>  1914年,毛濟美走出晉岙,在溫嶺縣知事孔慶儀的邀請下,被委任為松門高等小學(今松門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據(jù)史料載,他去任地時,學校已經(jīng)破爛不堪,墻垣四裂。對此,他除了籌捐、招生外,還肩負著修葺校舍的重責,“鑿池種荷……營晚秀圃,頗得地人贊賞”。期間,他建了一座半笠亭,成為一時士紳墨客爭相聚攏之所。據(jù)其《半笠亭小序言》:“亭成,置酒邀林竹圃、畢玉庭、李商農(nóng)暨本校顧乃西、王敢民、嚴壽陽、舒襄甫小飲?!倍蛑兴嶂?,皆時溫嶺鄉(xiāng)賢。事實證明,毛濟美的重教工作是對的。他一生致教,門生無數(shù),如朱伯康、毛庭植、江若檉、王佩言、梁鶴、林征等多為新中國下的溫嶺建設立下汗馬功勞。</p><p><br></p><p>  民國詩社 名冠溫嶺</p><p><br></p><p>  但民國初期的新政畢竟是“新政”,詬病百出,治理無效。毛濟美憂心忡忡,深怕為民之責不力。于是,他在從教之余,還貴治安,與賊不伍。1912年1月23日,毛濟美和邑內(nèi)士紳江穎、江登瀛、林際平、林禮、毛疊魁共同發(fā)起成立非正規(guī)民間武裝組織“箬橫鎮(zhèn)中路、北路民團局”,自墊洋圓,以為保安。其自任民團局董事,屬北路,其公辦地址在今箬橫鎮(zhèn)大路毛村關帝廟。據(jù)坊間傳,這支武裝非常得力,箬橫民國初期多有地痞惡霸為之所剿。</p><p><br></p><p>  隨著軍閥混戰(zhàn)開際,毛濟美愈發(fā)感覺到這個時代是“不屬于”他的。1917年,他憂心忡忡,托病辭退,以銘其志,任憑“松城(指松門)學界會請官廳力挽,縣知事呂本端慰留”,也無可易之。</p><p><br></p><p>  為防打擾,毛濟美選擇閑門不出。是年秋(一說1929年續(xù)修),他參與宗譜修補工作,為主纂。越四年成,今存世1套4卷。期間,他已然不問世事,以崇文風。這其中緣由,大抵與明代“鄉(xiāng)約亭”有關。</p><p><br></p><p>  作為箬橫史上君子鄉(xiāng)約亭的后人,毛濟美希望在他的努力下繼往開來,會友結社,以詩文娛。1918年,他“暨諸子輩和陳文鐸、張濬甫(即張洵甫)、張虞廷等在重陽節(jié)相約登白峰山”,一年一次、權作吟誦;1922年,隨著箬橫籍前輩、著名文學家林丙恭(字爵銘)等人的加入,其名日盛,增三月三上巳節(jié)會,合計一年兩會,立名“三九社”。后又添六月六、十二月十二為逭暑、消寒,更曰“四樂”(1926),寓意四時行樂,是為一時象征。</p><p><br></p><p>  據(jù)《箬橫鎮(zhèn)志》載,四樂社鼎盛時,會員達30多人,凡箬橫境及周邊最具代表的文人雅士皆在其列,其規(guī)模不亞當年的太平“花山九老”,是為溫嶺文學史一大亮呈。除之,晚年的毛濟美,則多在萬善禪寺、長峰書院講學,“門墻桃李,稱一時之盛”。</p><p><br></p><p>  民國十九年七月廿三(1930年9月15日),毛濟美因病去世,享年60歲。遺著有《尺園詩草》12卷、《尺園詩文抄(文稿)》2卷、《豆棚閑話錄》4卷、《秋樹根廬聯(lián)語》1卷、《病足紀譚》1卷、《枕邊錄》1卷、《祖墓考》2卷等。另輯《古字備查》字典1部,共錄古代疑難字、怪癖字、異形字、變體字等古字共計4500余字,編排有古今字對照;《秋樹根廬詞草》1卷,手稿為澳大利亞國立圖書館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