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1969,新疆邊境的慘痛敗仗

向萍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969年,中蘇黑龍江邊界的珍寶島之戰(zhàn)人們多有耳聞,但中蘇新疆邊界的鐵列克提事件不知又有多少人知道。</span></p> <p><b>一、之所以關注中蘇邊界鐵列克提這場戰(zhàn)斗歷史,是源于我兒時的一段記憶。</b></p><p><br></p><p>小時候母親帶著哥哥、弟弟和我從新疆軍營來到了湖南農村,從西北戈壁走進了江南水鄉(xiāng),從空九軍大院回到了母親的家鄉(xiāng),投奔了母親的娘家,給我留下了一段與熟悉的西北軍營完全不同的農村田園生活的記憶片段,有清晰的,有模糊的,有新奇美好的,也有不適與恐怖的。</p><p><br></p><p>我最害怕的就是晚上。農村的夜晚異常地靜,屋外是昏黑一片,屋內也是油燈點點。為了省油晚上都會早早睡覺。母親帶著不滿兩歲的弟弟睡一張小床,讓我跟外婆、小姨睡隔壁房間一張大床。</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因為跟外婆和小姨都不熟,因為她們講話我聽不懂,因為外婆穿著黑衣褲讓我害怕,我就是不肯進隔壁的屋,上外婆和小姨的床。</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在漆黑的夜晚,我恐怖地蹲在母親這間睡房的角落里,無論母親如何哄我罵我,我就這么倔犟地蜷縮在黑乎乎的角落里,淚眼婆娑地抓撓著潰爛的皮膚。</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南方的潮濕讓我水土不服,蚊蟲的盯咬又是奇癢無比,抓破的地方會結痂,結痂后又被抓破,身上多處皮膚已被抓得稀爛。</span></p> <p>母親實在無奈,只能生氣地把我拽到她和弟弟睡的小床上。真記不清當時在一張小床上怎么睡下的三個人,但夜間我蹲在角落里不肯跟外婆睡覺的記憶卻記得非常清楚。</p><p><br></p><p>這是我在新疆生長20余年唯一一次回內地的記憶,所以印象深刻。</p><p><br></p><p>?什么是娘家,娘家是每個人最依賴最溫暖的港灣,是我們堅強的后盾。一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刻,首先會想到自己的娘家,想到自己的媽。為此我一直感激外婆一家能在我們避難時伸出無私的援手接納我們。</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長大后我一直想知道那年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我們會千里迢迢地遣回內地。我曾問過父親,他說那是1969年,中蘇邊境發(fā)生了鐵列克提之戰(zhàn),全疆部隊都進入了備戰(zhàn)狀態(tài),隨時準備打仗,所以動員家屬小孩子都回內地投靠親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為此,"鐵列克提" 就深深刻進了我的大腦。自從有了網絡找到度娘,我便多次查閱1969年新疆邊境的緊張局勢、查找新疆塔城鐵列克提的實時戰(zhàn)況。</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雖然網上報道的戰(zhàn)斗經過,參戰(zhàn)、犧牲人數均有差異,但綜合不同的版本,我大致了解了這一年引發(fā)邊境緊急備戰(zhàn)的概況。</span></p> <p>珍寶島之戰(zhàn)被我軍擊毀的蘇軍T-62坦克</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二、網絡搜查鐵列克提的戰(zhàn)況資料,綜合多篇報道大致匯總如下:</b></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969年,在中蘇邊界打了兩仗,一仗是3月2日的東北珍寶島之戰(zhàn),蘇軍傷亡慘重;另一仗是8月13日的西北鐵列克提之戰(zhàn),中國慘敗。</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969年中蘇關系交惡時期,也正是中國文革的動亂時期,軍隊同樣處于一片混亂之中。加之時任新疆軍區(qū)司令員的龍書金更是一個緊跟文革形勢重政治輕軍事的政治司令,由于過度輕敵而置邊防軍人的生命于不顧,沒能采取相應措施提前防御,最終釀成了震驚中外的“鐵列克提事件”,導致8月13日我軍主陣地的巡邏隊員全部陣亡。</span></p> <p>戰(zhàn)場位置</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邊界談判失敗后,蘇聯就開始在中蘇邊境大量屯兵,不斷制造各種磨擦。1969年3月引發(fā)了黑龍江珍寶島武裝沖突,但中國軍隊在這次戰(zhàn)斗中卻以劣勢的裝備戰(zhàn)勝了擁有坦克大炮的蘇聯軍隊,讓蘇軍顏面丟盡惡氣難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自此,中蘇邊境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蘇軍一心想在長達數千公里的邊境上尋求報復機會,為珍寶島的失敗找回點面子。最終把復仇的戰(zhàn)線拉到了西線,選擇了距我軍主力部隊較遠的新疆塔城地段的鐵列克提地區(qū)的荒漠戈壁。</span></p> <p>蘇軍早已磨刀霍霍</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969年6月起,蘇軍頻頻在這一帶挑起沖突。一開始只有步兵,后來逐漸出現了坦克和裝甲車,甚至還有直升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8月10日,我軍邊防部隊夜間聽到蘇軍坦克的轟鳴聲,感覺到蘇軍的頻繁調動,并且凌晨我軍又有一名戰(zhàn)士被襲犧牲。逐上報到當</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時的新疆軍區(qū)司令員龍書金后,他認為蘇軍這是虛張聲勢,無非是恐嚇一下而已,因此沒有給</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予應有的重視,對前沿人員提出的暫停巡邏的建議也未予采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8月11日,我方邀請?zhí)K方進行會談。我軍按照以往兩國會晤的方式在巴克圖(邊防團駐地)哨所懸掛紅旗發(fā)出邀請對方軍事長官會談的信號,然而這一次與以往不同,紅旗掛了一天,蘇軍邊防站沒有回應也沒人露面。</span></p> <p>1969年8月11日血戰(zhàn)之前的邊防軍人</p> <p>這是一張臨戰(zhàn)前的合影,初步辨認(有的不一定準確)。第二排:左1溫炳林烈士,左2李連祥烈士,左3王明遠烈士,左4楊振林烈士,左5程古欒,右二司長順;第一排:右1機槍手丁新年烈士。</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8月12日下午至晚上,新疆軍區(qū)作戰(zhàn)部接連接到塔城軍分區(qū)的來電,報告蘇軍在其邊防站西側集結坦克、裝甲車10余輛,可能會有大行動的異常動向,請示第二天的例行巡邏可否取消。但上報到軍區(qū)司令員龍書金后,依然沒有回應,對取消例行巡邏一事也沒有明確指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我邊防部隊雖然已覺察到蘇軍在這一地帶的異常動向,預感到了此次的巡邏兇多吉少,但在沒有接到取消巡邏指令的情況下,只能按計劃例行巡邏。為確保巡邏隊的安全,也提前作了相應的防御準備,將現有的兵力分別設立了巡邏組、多個掩護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8月13日上午8時,我軍在鐵列克提地區(qū)的巡邏隊按原定計劃出發(fā)了,行至無名高地附近時,蘇軍出動了直升機、坦克、裝甲車悍然入侵鐵列克提地區(qū),向中國邊防巡邏隊發(fā)動突然襲擊。</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我巡邏官兵迅速進入無名高地英勇還擊,然而事先埋伏在鐵列克提地區(qū)的蘇軍300余人在遠程火炮掩護下,包圍了無名高地,我巡邏官兵被困在了既無工事掩體,又無灌木遮擋光禿禿的小山頂上,完全暴露在蘇軍的火力控制之下。</span></p> <p>在鐵列克提邊境地區(qū)巡邏的蘇軍直升機</p> <p>蘇軍在圍攻我主陣地</p> <p>如此對壘,我邊防軍無論在人數上、裝備上、地形上都遠遠劣勢于蘇軍,但為了守住每一條防線、每一寸國土,我邊防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頑強抵抗,連續(xù)打退了蘇軍3次沖擊。</p><p><br></p><p>而此時我邊防軍的掩護組則被蘇軍的炮火死死地封鎖在一邊,僅憑現有的半自動步槍、沖鋒槍、班用機槍這些輕武器,根本夠不到遠距離的敵軍,幫不了被困的戰(zhàn)友,只能干著急,眼巴巴地看著巡邏隊的戰(zhàn)友挨打。</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戰(zhàn)斗打響后,前沿陣地不斷傳出被敵軍伏擊、被敵人包圍的告急軍情,傳出聲嘶力竭地求救聲音,請求炮火支援,請求援軍增援。塔城軍分區(qū)、北疆軍區(qū)的電報電話也一刻不停地緊急上報、層層上報,都在焦急地等待軍區(qū)首長的發(fā)令,但遺憾一直沒有收到新疆軍區(qū)最高司令員的明確指令。</span></p> <p>?中國邊防巡邏兵在孤軍奮戰(zhàn)、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英勇頑強地抵抗了4一5個小時。終因兵力懸殊,寡不敵眾,被圍困在無名高地上任由蘇軍的炮火襲擊、步兵攻占后的點射槍殺,空曠的戈壁灘成了血腥的屠場,30余名巡邏官兵(包括3名記者)全部犧牲。</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鐵列克提與蘇聯交界,存在一段爭議地區(qū),因而我方很長時間沒有在這一帶組織過一定規(guī)模的巡邏。</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直至8月初,中國邊防軍逐漸恢復了在爭議地區(qū)的巡邏,并獲批于1969年8月13日在鐵列克提的巡邏預案。因而此次巡邏吸引了多家媒體記者先后來到鐵列克提邊防站,也就有了記者的參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參戰(zhàn)人員絕大多數是50天前、20天前和頭天下午才集結到鐵列克提的新兵,有些甚至在陣地上對趴在身邊的戰(zhàn)友還叫不出名字,許多戰(zhàn)士犧牲時才十七、八歲。</span></p> <p>犧牲時還保持戰(zhàn)斗狀態(tài)的我軍戰(zhàn)士。</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半個月后,為了弄清事件真相,中央軍委調查組來到烏魯木齊。先后就決策責任問題調查了軍區(qū)司令員以下近百人。</span></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二、父親回憶錄中的記憶片斷:</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新疆地界之大,邊線之長、交通之遠、路況之差,加之駐軍分散、武器落后、運力不足是這場伏擊戰(zhàn)我軍慘敗的外部因素。</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但新疆軍區(qū)總指揮的輕敵、麻痹更是造成巡邏組全部陣亡的主要因素。在駐疆部隊的調配上,更多的主力部隊被抽調到了中印邊境,導致軍區(qū)和軍分區(qū)沒有預定的支援作戰(zhàn)部隊和運輸部隊。</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戰(zhàn)斗打響后只能攔截地方汽車讓其卸下物資,去幾十、上百公里之外運送二線部隊前去支援。當增援部隊趕到時,戰(zhàn)斗早已結束了,30余名勇士已全部犧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那時空九軍在托里縣也設了前線指揮所,每天都有直升飛機值班,主要組織直升飛機運送首長、傷員和重要戰(zhàn)備物資。我們作戰(zhàn)參謀也前去輪流值班,對敵我雙方戰(zhàn)備工作情況均有所了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新疆鐵列克提之戰(zhàn)后,中蘇關系已到了劍拔弩張、一觸即發(fā)的緊張狀態(tài),雙方在邊界地區(qū)都調集了大量的兵力,都做好了大戰(zhàn)的準備。</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8月28日毛主席發(fā)出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命令》,要求邊疆部隊全部進入緊急戰(zhàn)備狀態(tài),隨時準備對付敵軍的武裝挑釁,防止敵人的突然襲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當時的空九軍為了便于輕裝上陣,部隊動員家屬小孩盡量疏散出去,去投奔內地的親戚朋友。為此妻子便帶著三個孩子,由一名湖南籍探親干部陪同回到長沙,再輾轉到了湘鄉(xiāng)農村岳母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當時妻子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都還沒結婚住在家里,一下子又增加4張嘴,讓岳母一家負擔不小。住了大半年時間,岳母一家實在供養(yǎng)不起,無奈只能催促著他們母子四人回到新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后,在烏魯木齊舉辦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疆軍區(q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空九軍四個大組縣團以上干部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團罪行的學習班。我作為空九軍秘書組的工作人員,承擔著小組的會議記錄和簡報編寫。</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鐵列克提這一仗的慘敗成為龍書金上了林彪賊船的一條罪狀,自治區(qū)、新疆軍區(qū)、兵團和空九軍四個大組為這一仗的慘敗對龍書金進行了揭發(fā)批判,對在緊要關頭沒有汽車運送增援部隊上前線感到非常氣憤,一致要求龍書金徹底坦白交待其錯誤。</span></p> <p>龍書金,1968年,調任新疆軍區(qū)司令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革委會主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委第一書記。</p><p><br></p><p>1969年8月13日,在鐵列克提事件中,由于沒能重視蘇聯可能對我軍偷襲的情報,導致38名戰(zhàn)士與300名蘇軍發(fā)生激戰(zhàn),無一生還。之后在批林整風運動中受到組織審查,調離新疆。</p><p><br></p><p>晚年于廣州休息。1983年離休,享受大軍區(qū)副職待遇,2003年4月逝世,享年93歲。</p> <p>鐵列克提戰(zhàn)場的地形地貌(紀念碑處為中國巡邏隊戰(zhàn)斗點)</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對于這場血戰(zhàn),我在網上查過多篇報道,至于我邊防軍人到底犧牲了多少人,沒查到準確而統(tǒng)一的數據,有說29人、38人、79人,各說不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但不論人數多少,這些犧牲的巡邏官兵在這次戰(zhàn)斗中死得太慘,死得太冤,死得太悲壯,他們死有不甘。</span></p> <p>圖為八一廠記者李連祥(左一抱攝影機者)和巡邏隊于1969年8月12日勘察地形后的合影。第二天照片上的人員全部犧牲。</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這場血腥的戰(zhàn)斗發(fā)生在1969年的新疆塔城,這一仗的慘敗幾十年了很少有人提及,或許知道的人也并不多。1969雖然早已成為了歷史,但我們不該忘記這段慘烈的歷史,不該忘記這一敗仗中犧牲的中國邊防軍人。</span></p> <p><b>烈士名單</b></p><p><b>?</b></p><p><b><u>一、巡邏組 (犧牲11人)</u></b> </p><p>鐵列克提邊防站副站長裴映章指揮,計11人,其中干部5人,記者1人,報務員1人,戰(zhàn)士4人。全部犧牲。</p> <p><b><u>1、裴映章:</u></b></p><p>鐵列克提邊防站副站長。甘肅省天水縣新陽公社老傳村人,生于1932年,1951年4月入伍,1959年6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長,無名高地昏俘,在蘇聯就義,終年37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2、李國貞:</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排長,河南省新鄉(xiāng)長垣縣范相公社人,生于1947年1月,1964年8月入伍,1967年12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被俘,在蘇聯就義,終年22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3、高春苓(高春林):</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排長。河南省新鄉(xiāng)長垣縣范相公社蘭莊大隊人,生于1945年3月,1964年8月入伍,1967年12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被俘,在蘇聯就義,終年24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記者:李連祥烈士</p> <p><b><u>4、李連祥:</u></b></p><p>?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影師。上海市人,1956年5月入伍,公映的珍寶島戰(zhàn)斗系列片攝影人員之一,1969年8月13日隨我部隊巡邏時,遭蘇軍襲擊。戰(zhàn)斗中,英勇奮戰(zhàn),壯烈犧牲,時年34歲。經新疆軍區(qū)授予烈士稱號并追記一等功。</p> <p><b><u>5、曹新龍:</u></b></p><p>鐵列克提邊防站報話員。陜西省渭南縣南七公社曹莊人,生于1948年12月,1966年3月入伍,1969年4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犧牲,終年21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6、奕中宣(樊中宣):</u></b></p><p>鐵列克提邊防站臨戰(zhàn)時提干司務長。河南省臨汝縣楊樓人,生于1947年2月,1966年3月入伍,1968年9月入黨,同為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犧牲,終年22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7、郭玉峰:</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排長。河南省新鄉(xiāng)長垣縣孟崗公社人,生于1946年6月,1964年8月入伍,1966年9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犧牲,終年23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塔城烈士陵園。</p> <p><b><u>8、劉允增:</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四班長。河南省濮陽范縣范相公社徐莊大隊人,生于1945年4月,1964年8月入伍,1968年7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犧牲,終年24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9、李貴昌:</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四班副班長。甘肅省蘭州永登縣新華公社紅衛(wèi)人,生于1949年5月,1968年3月入伍,1969年7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犧牲,終年20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10、景長雄:</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戰(zhàn)士。甘肅省蘭州永登縣井岡山公社紅衛(wèi)人,生于1950年4月,1968年3月入伍,1969年入黨,1969年8月13日無名高地昏俘,在蘇聯就義,終年19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翻譯:王明遠烈士</p> <p><b><u>11、王明遠:</u></b></p><p>塔城軍分區(qū)翻譯。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人,生于1936年1月,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1962年10月入伍,1969年8月13日本是留守人員,追趕巡邏組,成為巡邏組成員,無名高地犧牲,終年32歲,追認為中共黨員和追記三等功。安葬于塔城烈士陵園。</p> <p><b><u>二、中翼掩護組(犧牲11人)</u></b>   </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一連臨戰(zhàn)前提拔的代副連長楊振林指揮。計13人,其中干部1人,攝影記者兩人,戰(zhàn)士10人。分兩個陣地。 </p> <p><b><u>(一)無名高地陣地(犧牲8人)</u></b></p><p>陣地負責人李建班長,計9人,犧牲8人。</p> <p><b><u>1、李建:</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三班長。河南省洛陽灤川縣三川公社人,生于1945年5月,1966年3月入伍,中共黨員,1969年8月13日中翼掩護組無名高地陣地負責人,無名高地犧牲,終年24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記者:溫炳林烈士</p> <p><b><u>2、溫炳林:</u></b></p><p>新聞電影制片廠任攝影記者。河北省人,1943年5月22日生于北京,文化程度中專,1961年8月入伍,中共黨員,1969年8月13日中翼掩護組無名高地陣地攝影記者,無名高地昏俘,在蘇聯就義,終年26歲,追記一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3、王一兵:</u></b></p><p>新華社攝影部記者。河南省鄭州市人,生于1939年8月30日,1969年8月13日中翼掩護組無名高地陣地攝影記者,無名高地被俘,在蘇聯就義,終年30歲,追記一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4、余長安:</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三班副班長。河南省洛陽灤川縣白獅公社人,生于1945年10月,1966年3月入伍,共青團員,終年24歲,追認為中共黨員,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5、張積禮:</u></b></p><p>鐵列克提邊防站機槍手。甘肅省金昌永昌縣東升公社紅衛(wèi)人,生于1950年1月,1968年3月入伍,共青團員,終年19歲,追認為中共黨員和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6、劉遺新(劉宜新):</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戰(zhàn)士。河南省柘城縣牛城公社李巖人,生于1950年7月,1969年3月入伍,終年19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7、王承貞:</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戰(zhàn)士。河南省商丘柘城縣牛城公社李巖人,生于1951年12月,1969年3月入伍,共青團員,終年17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8、尹清啟:</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戰(zhàn)士。河南省商丘柘城縣慈圣公社慈圣東村人,生于1950年11月,1969年3月入伍,終年18歲,追認為共青團員和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以上19烈士遺體由蘇方交還)</p> <p>我軍的裝備</p> <p><b><u>(二)無名高地東側山頭陣地(犧牲2人)</u></b></p><p>中翼掩護組指揮楊振林所在陣地,計4人。犧牲2人。</p> <p><b><u>1、王永仁:</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戰(zhàn)士。河南省商丘柘城縣張橋公社周莊人,生于1951年7月,1969年3月入伍,1969年8月13日中翼掩護組無名高地東側山頭陣地成員,該陣地犧牲,終年18歲,追認為中共黨員和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2、楊政林(楊振林):</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一連代副連長。新疆阜康縣天山公社人,生于1944年6月,1962年8月入伍,1964年10月入黨,1969年8月13日中翼掩護組兩個陣地的指揮,伏無名高地東側山頭陣地,轉另外陣地途中犧牲,終年25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三、南掩護組(犧牲5人):</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一連連長范進忠指揮,計17人,其中干部2人、戰(zhàn)士15人。犧牲4人、醫(yī)院沒搶救成功亡1人</p> <p>最后陣亡的邊防連連長范進忠與其子范軍林合影。</p><p><br></p><p>范軍林,1983年繼承父志成了邊防站的一員,至2001年轉業(yè)在邊城塔城。</p> <p><b><u>1、范進忠:</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一連連長。甘肅省天水秦安縣蓮花公社人,生于1939年4月,1957年12月入黨,1958年3月入伍,1969年8月13日南掩護組指揮,率隊支援無名高地途中犧牲,終年30歲,追記二等功。安葬于塔城烈士陵園。</p> <p><b><u>2、丁西年:</u></b></p><p>鐵列克提邊防站機槍手。甘肅省金昌永昌縣勝利公社大寨人,生于1946年2月,1968年3月入伍,1969年8月13日南掩護組成員,支援無名高地途中犧牲,終年23歲,追認為中共黨員和追記二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3、袁國振:</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給養(yǎng)員。河南省商丘柘城縣張橋公社孔樓人,生于1948年3月,1966年5月入黨,1969年3月入伍,1969年8月13日右南護組成員,支援無名高地途中犧牲,終年21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4、賀宗義:</u></b></p><p>塔城軍分區(qū)步兵營戰(zhàn)士。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伯崗公社人,生于1949年11月,1969年3月入伍,1969年8月13日南掩護組成員,支援無名高地途中犧牲,終年20歲,追認為共青團員和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戰(zhàn)死的邊防軍人</p> <p><b><u>5、李天高:</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六班長。四川人重慶市北碚區(qū)人,1966年3月入伍,中共黨員,1969年8月13日南掩護組成員,支援無名高地途中傷危,因醫(yī)院沒搶救成功而死亡。</p> <p>戰(zhàn)場上留下武器裝備</p> <p><b><u>四、北掩護組(犧牲3人)</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一連副連長肖發(fā)剛指揮,計20人,其中干部2人,記者3人,戰(zhàn)士15人。犧牲3人。</p> <p><b><u>1、楊世懷:</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戰(zhàn)士。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佰崗公社賀大廟大隊人,生于1949年5月,1969年3月入伍,共青團員,1969年8月13日北掩護組成員,支援無名高地途中犧牲,終年20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b><u>2、張克志:</u></b></p><p>塔城軍分區(qū)騎兵營戰(zhàn)士。河南省柘城縣慈圣公社后臺人,生于1948年5月,1969年3月入伍,共青團員,1969年8月13日北掩護組成員,支援無名高地途中犧牲,終年21歲,追認為中共黨員和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8.13鐵列克提戰(zhàn)斗后的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寄給烈士張克志家人的陣亡通知書。</p> <p><b><u>3、李瑞增:</u></b></p><p>塔城軍分區(qū)衛(wèi)生員。河南省商丘柘城縣李元公社李莊人,生于1950年,1969年3月入伍,共青團員,1969年8月13日北掩護組成員,支援無名高地途中犧牲,終年19歲,追記三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園。</p> <p>(注:1969.9.22蘇方歸還我19烈士遺體時告訴,陣地上還有2人,隨后允許我方進入尋找,當天只是找到王永仁遺體。楊振林遺體于犧牲的50天后找到,系最后一名安葬。)</p> <p>1999年11月下旬,鐵列克提地區(qū)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沖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p> <p>2003年10月中旬,根據我外交部和總參謀部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對中哈邊界按新勘定的國界線行使主權和管轄通知》,我鐵列克提邊防軍開始巡邏。</p><p><br></p><p>2005年動工修建鐵列克提戰(zhàn)斗紀念碑。</p> <p>2008年5月,新疆軍區(qū)決定將當年鐵列克別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新疆軍區(qū)司令員朱錦林為紀念碑題字。</p><p><br></p><p>并在2008年的8.13忌日,由新疆軍區(qū)在當年的烈士犧牲的主戰(zhàn)場舉行了莊嚴的烈士紀念碑揭碑儀式。</p><p><br></p><p>由塔城軍分區(qū)司令員王國義帶隊,老連長范進忠烈士的接班人范軍林受到了特別禮遇,和鐵列克提邊防站的全體指戰(zhàn)員一起,進行了鐵列克提忠勇山烈士紀念碑揭碑儀式。</p> <p>并立“忠勇碑”以示紀念。現在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愛國主義革命歷史教育旅游點。</p> <p><b>“忠勇山烈士紀念碑”碑文:</b></p><p><br></p><p>  群山嶠嶠,云水蕭蕭,衛(wèi)國壯士,英魂永駐,一九六九年八月十三日,我鐵列克提邊防站官兵,奉命執(zhí)行巡邏任務,九時四十分許,行至此地,突遭蘇軍伏擊。敵三百余名步兵在坦克飛機和重型火器密切掩護下,悍然向我發(fā)起進攻。面對三倍于我的入侵者,我巡邏官兵誓與國土共存亡,展開殊死反擊。八名官兵強忍斷臂、斷腿的劇痛,向來犯之敵頑強掃射;掩護分隊六名官兵在我巡邏分隊被敵火力層層壓制的情況下,毅然向著西南方向敵人主力撲去。激烈廝殺,持續(xù)五個半小時,戰(zhàn)斗于當時十五時三十分結束。此次戰(zhàn)斗,我官兵,尤其是巡邏小分隊十九名官兵,三名隨軍記者,視死如歸,表現出氣壯山河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二十八名遇難烈士中,十三人剛剛或不滿十八歲,其悲壯慘烈,撼天動地,可歌可泣。值此新界勘定,示昔日戰(zhàn)場,高揚我國旗、軍旗之時,為慰忠魂,更為世代激勵后人,特立此碑,以示銘記。</p><p><br></p><p><br></p><p> 塔城軍分區(qū)二○○八年八月十三日</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碑文正視了歷史,首次明載我們是100余人參戰(zhàn),并給予勇士們很高評價,還把當年的血腥戰(zhàn)場命名為“忠勇山”。</span></p> <p>一代代邊防軍人,為保衛(wèi)祖國的領土不被侵犯,用年輕的身軀擋在了祖國的邊界,用生命捍衛(wèi)著祖國的尊嚴!</p><p><br></p><p>1969距今已有51年了,如果這些犧牲的邊防官兵還活著,大多也有70歲上下。他們活著為守衛(wèi)祖國的西北邊疆巡邏放哨,死了埋骨沙場依然守衛(wèi)著西北這片疆土!</p><p><br></p><p>8.13忌日將至,讓我們一起祭奠為國捐軀的邊防軍人!記住這場慘烈的血戰(zhàn),記住這些犧牲的烈士?。?!</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