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前言</b><br>這是篇被擱置的游記。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1月1日,我們一行4家14人浩浩蕩蕩地去摩洛哥游玩。這是一次難忘的愉快的旅行。想到接下來將回國與家人一起過春節(jié),就計劃著春節(jié)期間再寫游記??烧l想到到家那天武漢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封城;全中國進入了全面抗疫情階段。2020年的春節(jié)(1月25日)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里是一個特殊難忘的春節(jié)。為了避免受到病毒傳染,沒有了家人聚在一起的年夜飯,沒有了去餐館大吃大喝的會餐,沒有了傳統(tǒng)的拜年和各種廟會等慶?;顒?。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盡量足不出戶;大街小巷空無一人,人心惶惶地度日子。在宅居的日子里,網絡上倒是人聲鼎沸,人們每天花很多時間來關注各地疫情,獲取著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即使有著充裕的時間,我也沒有心情,更不要說不合時宜地能安心坐下來寫游記了。此事只好暫且擱置。<div><br>這個疫情發(fā)展得很快,迅速蔓延到世界許多國家。美國飛往中國的航班也暫停。所有在美國的朋友們都催促我趕快回美,怕一旦錯過機會將要在中國滯留數(shù)月,只好提前回美。回來后,除了工作,仍然心系國內的疫情,無暇顧及其他。 2月下旬當中國終于控制住疫情,并開始在各地復工時,萬萬沒有想到意大利卻在猛烈地爆發(fā)疫情,并迅速傳遍整個歐洲和美國。到3月中,美國各州進入緊急狀態(tài),中小學停課,上班族被要求在家上班。大學校園關閉,大學生回家上網課。餐館只能外賣,除食品和日用品店外,其它商店都關門停業(yè)。股票市場以歷史上最快的速度跌進熊市。上百萬人失業(yè)。 這個新冠病毒襲擊了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 原以為這個疫情會像SARS那樣很快結束,更沒有想到美國成為世界上遭受這個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盡管現(xiàn)在各州已進入不同階段的復工,但每天新增加的患者數(shù)量還是居高不下。這場疫情把整個世界打懵打亂了,看不到盡頭,誰也不知道結局將會是如何。在這樣天天負面消息的情況下,盡管我想要完成游記,但我真的沒有情緒和心情去寫,人處于一種消極怠工狀態(tài)。</div><div><br>一轉眼2020年的上半年將要過去。半年前的愉快旅行的點點滴滴在慢慢地被忘卻。一想到寫游記的目的是為了以后看著照片作回憶用,覺得還是應該在有記憶時,不論長短,認真花些時間記錄一下。幸虧同行朋友們已發(fā)表了不少照片和短文,對我寫這篇游記給予了很大的幫助。<br></div> <h3><b>游記正篇</b><br>2019年夏末在尋找寒假去哪里玩時,我向朋友也是旅游達人紅請教。她說她一家將去摩洛哥。真可謂正中下懷。兩年前當我們在埃及乘坐大巴行駛在去Aswan水庫的路上,導游指著車子的一邊說,這就是撒哈拉沙漠。我極目遠望,無邊無際的沙漠像黃色海洋,波瀾起伏,在太陽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女兒馬上對我說“我要去那里“。沒有想到這么快她的愿望就能實現(xiàn)了。最初我們兩家打算自駕游。后來接二連三地有朋友加入,最終成為四家十四人的隊伍。自駕方案不可行了,大家一致決定找個當?shù)芈糜喂?,雇一輛帶司機的車。朋友歡積極耐心地在網上搜尋,終于讓她找到一家價格公道,辦事員友好且耐心地按照我們的意見幫我們做出行計劃。解決了城際間交通問題等于消除了旅行中的一大困難。旅游達人紅更是發(fā)揮了她的旅游經驗,找到能容納我們這么多人的大房子著實不容易,她在百忙之中很快地為大家把各地住所訂好。剩下的就是尋找在每個城市的旅游景點了。臨出發(fā)前一周,四家人碰頭,根據在每個地方的停留時間,只用一個晚上就制定出了景點參觀計劃。相比,自家旅游時,所有旅行事情都要我親力親為。感覺跟朋友們一起旅游真好,眾人拾柴火焰高????<br></h3> <h3>上面這張圖顯示了我們的旅行路線和所到的地方。我們一行乘坐摩洛哥航空公司的紅眼航班,于12月23日早上到達卡薩布蘭卡。全程飛行7個來小時,飛機上提供了兩頓正餐,服務周到滿意。接下來轉機于中午到達旅游的第一站馬拉喀什(Marrakech)。沒想到迎接我們的不僅是事先約定好的一輛17座的中巴和司機,竟然還配給我們一位能說英語的導游!導游不僅人長得帥,而且還非常的認真負責,細致入微,為我們的這次愉快的旅游立下了汗馬功勞。</h3> <h3>下面這張照片是旅游結束時的集體合影。右前面的小哥是我們的司機默罕默德(Mohammed)。他身后那位帥哥是我們的導游杰克布(Yaakoub)。這是我唯一一張有司機正面的照片,只好提前使用了。照片由團員老謝拍攝。(注:我們四家女主人分別有跟導游合影喲??)</h3> <h3>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西瀕浩瀚的大西洋,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南部是撒哈拉沙漠。東接阿爾及利亞。享受著地中海式氣候,常年草木繁盛,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國家,享有著“北非花園”之稱。</h3><div><br><h3>這篇游記不按常規(guī)的以游歷的城市做記錄,而是按摩洛哥的特色來敘述。</h3></div><div><br><b>特色一:摩洛哥充滿了色彩</b>。而且摩洛哥人喜歡用顏色來代表城市,這是最直觀易記的表達方式。正是這些五顏六色組成了絢麗多彩的摩洛哥。<br><br></div><h3></h3> <h3><b>紅色之城馬拉喀什(Marrakech) </b>。馬拉喀什在阿拉伯語的意思是"紅色",其原因是當年的城墻采用赭紅色巖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沿著舊城區(qū)紅色城墻漫步,眼前所出現(xiàn)的景象仿佛讓人又回到那遙遠的中世紀時代。</h3> <h3>除了滿眼的紅城之外,馬拉喀什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著名的杰馬·埃勒·夫納廣場(Jemaa el-Fnaa),踏入這個廣場仿佛走進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話故事之中,一切都是如此地生動有活力。在人群圍起的一個個圓圈里,有歌舞表演,驚險絕倫的雜耍,扣人心弦的耍蛇和耍猴,憑運氣輸贏的賭博,各種花式兜售的小商販,以及流動的游客。人群中不時地有掌聲和喝彩聲,熱鬧非凡。廣場四周,各種商販攤鋪林立,露天飯鋪和小吃店使空氣中散發(fā)著濃烈的烤羊肉,烙面餅的香味。人山人海,熙來攘往,完全是一派中世紀的繁華市面風貌。為了保護這個廣場上的傳統(tǒng)文化不隨著經濟發(fā)展而被破壞,200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基礎上,增加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杰馬·埃勒·夫納廣場是第一批19個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個。</h3> <h3><b>馬約爾藍</b>來自于馬約爾花園(Majorelle Garden)。其絢麗的顏色在滿目皆赭紅的馬拉喀什別具一格。 花園的創(chuàng)始者是法國著名畫家雅克·馬約爾(Jacques Majorelle)。 1917年他到馬拉喀什游玩,因喜歡這座城市的生活而在此定居。1923年購買了這片土地。傾盡畢生精力打造了這座舉世無雙的花園?;▓@里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搜羅了上百余種造型各異的仙人掌。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花園中的馬約爾藍(Majorelle Blue),一種比寶藍色還要亮麗眩目的藍色。馬約爾從撒哈拉沙漠植物中提煉出這種藍色,用它粉飾房屋墻壁,并配上耀眼的黃色,使別墅明媚獨特。藍天、艷陽及園中的百花在它襯托下別具魅力,把人帶入一個安靜且神秘的藍色世界。馬約爾逝世后,花園也隨之衰敗。直到1980年,法國時尚大師伊夫·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在馬拉喀什旅行時無意間看到了這座世外花園,從此便醉心于此, 與伴侶皮埃爾·貝爾熱竭盡全力地修復花園。圣羅蘭稱馬約爾花園是他“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2008年時尚界的大師辭世并葬于此地。</h3> <h3>我很慶幸我們去了馬約爾花園,否則就看不到這獨一無二的馬約爾藍在茂密的綠色植物和百花簇擁中流光溢彩。我們在馬拉喀什的時間不多,這個花園在城外,我們的游覽計劃沒有這個項目。導游說我們想參觀的北非最大古蘭經學院目前正在整修,以及摩洛哥最古老的巴迪皇宮已變成了斷壁殘垣,沒有什么可看的了。這樣我們就有時間參觀馬約爾花園。</h3> <b>綠色的香頌花園(La Jardin Secret)</b>。在馬拉喀什我們還參加了幾處景點,各有特色,每個景點都彰顯傳統(tǒng)的摩爾人的建筑藝術風格,即使用馬賽克瓷磚及精雕細作的各式各樣的拱門和屋頂。其中最令我驚奇并喜歡的是一座小巧玲瓏的花園,叫La Jardin Secret(香頌秘密花園)。在一望皆紅的馬拉喀什城里,這座花園完全被綠色包圍。它是深藏在老城區(qū)鬧市中的一片凈土和綠洲。始建于四百多年前,19世紀中被重建,一直是摩洛哥和馬拉喀什政要人的府邸。這個花園有兩大特色。一是它將傳統(tǒng)的摩洛哥合圍式房屋(riad)放大了數(shù)倍,并將中庭變成郁郁蔥蔥的花園。房頂用的是典型的摩爾人的綠色琉璃瓦。令人驚奇的是鋪在地面上的磚頭刷上了一層綠色的涂料(tadelakt),使得在這方天地一碧千里。<div><br>第二個特點是它的灌溉系統(tǒng)。這里建造了這個城市的第一個Khettara(坎兒井)??矁壕情_發(fā)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古老方式,把高山上的雪水通過打深淺不等的豎井,再在井底修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的主人能擁有這樣的供水系統(tǒng)。在當時無疑是地位與財富的象征。</div> <h3><b>黃色之城菲斯(Fez)</b>是因為城里的房子外墻以黃色為主色調. 菲斯在阿拉伯語意思為“金色斧子”,也有“肥美土地”之意, 因為菲斯河在此分支,該地區(qū)適宜農耕, 有大片綠油油的田地。 菲斯是北非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城市, 蜿蜒曲折的城墻有17公里長且保存基本完好,城內保留著濃厚的阿拉伯色彩。</h3> 俯瞰菲斯,黃色城墻依稀可見環(huán)繞著這座城市。 <b>白色之城拉巴特(Rabat)</b> 是因為城市里的房子外墻以白色為主色調。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由老城,新城和薩雷三個區(qū)域組成。老城建于為18世紀,新城是1912年摩洛哥成為法國殖民地后興建的,薩雷區(qū)是拉巴特的衛(wèi)星城,與拉巴特隔著布雷格里格河相望。<div><br>我們在拉巴特只有半天時間,選擇去了老城的烏達亞城堡,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和哈桑塔。這樣一來拉巴特的白城景色沒有拍到。只有在烏達亞城堡上拍到的照片中有作為背景的白色房屋。因此從網絡上下載一張代表白色的拉巴特老城。該照片顯示著除了烏達亞城堡,老城里的房屋以白色為主。<br></div> Pline攝影 <h3>以上是白色房屋作背景的照片(右上圖王歡攝影)</h3> 我們在城堡和海堤上看游人們玩耍,游泳和散步,一直等到海邊的夕陽落下。然后去一家意大利餐館慶祝2019年的最后一夜。 (右下圖王歡攝影) <b>藍色之城舍夫沙萬</b>(Chefchaouen)坐落在摩洛哥北部的瑞夫山(Rif Mountain)寬闊的山谷之中,依山而建。安靜的小巷,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阿拉伯風情。大多數(shù)民宅門窗、階梯和墻壁都被涂繪成不同深淺層次的藍色,例如天藍色,湖藍色,寶石藍色,孔雀藍,藏藍等等,使人仿佛置身于夢幻的世界中。<div><br>這個小城為什么要涂成藍色有多種說法。一個比較好笑的說法是為了防蚊蟲。有實力的解釋是這個小城的歷史與猶太人有著很大的淵源,15世紀時受到西班牙宗教迫害的猶太人來到這里避難。有歷史記載,舍夫沙萬是在1471年被猶太人發(fā)現(xiàn)并在此安居。在猶太教里藍色代表天空和天堂,寓意藍色會受到上帝的保佑,因此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猶太人把房子漆成藍色。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大部分的猶太人已外遷,但是這個富有宗教色彩的小城,依然保留著它的那份沁人心脾的藍色,并成為摩洛哥最受歡迎的旅游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最美藍白城之一(另外四個是希臘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普爾,突尼斯的西迪布薩義德和西班牙的胡斯卡).</div><div><br>首先上一張網紅打卡景點。<br></div> <h3>各種藍白相間的房屋和小巷,尤其是用不同的藍色互相搭配,使色彩更豐富</h3> 舍夫沙萬除了滿眼的藍色,門窗,臺階,花架都很有藝術性。在藍色畫面上起到畫龍點睛之筆,使這個小城富有活力,生命力。 <b>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b>。最初這里是柏柏爾人建立的一個小漁村,叫安發(fā)(Anfa)。15世紀葡萄牙人進入發(fā)展, 改名為Casa Branca, 葡萄牙語為“白色的房子”。后來葡萄牙王國并入西班牙王國,改成西班牙語拼寫 Casablanca. 從此卡薩布蘭卡作為這個城市的名字沿用至今??ㄋ_布蘭卡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是這個國家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這個城市更因為榮膺20世紀最偉大電影之一的同名電影(即北非諜影)也是電影的故事發(fā)生地而蜚聲世界。<div><br>卡薩布蘭卡以白色房子為城市的主色調。我們在卡薩布蘭卡只有半天時間,下午四點啟程飛回美國。所以只計劃參觀有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和因北非諜影而出名的里克咖啡館(Rick’s Café)。但是我們萬萬沒有想到,到卡薩布蘭卡的那天是2020年1月1日,很多地方因為頭天晚上舉行迎新年晚會至半夜而在新年這天關門休息,其中包括哈桑二世清真寺和里克咖啡館。我們只能在建筑外面拍照留念。非??上C會親眼看看北非諜影里的一些電影道具,以及不能親身體驗哈桑二世清真寺里面的美輪美奐的場所,富麗堂皇的裝飾,和精湛的雕刻工藝。<br></div> “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she walks into mine.”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鎮(zhèn)中有那么多的酒吧,她偏偏走進我這間。(北非諜影中的經典臺詞)<br> 雖然我們只能在哈桑二世清真寺外面拍照,但仍然被這座建筑的宏偉壯觀所震撼。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在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提議下建造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1986年7月動工興建,1998年8月竣工開放。耗資近6億美元,占地面積9公頃。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積建在海上,這樣做是基于哈桑二世對可蘭經的解釋。他說真主的寶座在水上。他要來這里祈禱的忠誠信徒在堅實的土地上贊美造物主的同時,可以凝視上帝的天空和海洋。宣禮塔高達210米. 整個清真寺可同時容納10萬人祈禱,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也是摩洛哥唯一一座允許非穆斯林人進入的清真寺。 莊重大氣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綠色的琉璃瓦和形狀各異的銅飾品鑲嵌其間,給莊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幾分生機。 這個角度顯示哈桑二世清真寺部分建在海上 式樣各異的回廊玉柱氣宇軒昂 <b>黑色之城梅克內斯(Meknes)</b>。前面介紹的城市都是以城市建筑的主色調命名的。但是梅克內斯的顏色不是因為城市的面貌而命名,而是因為阿拉維王朝的締造者穆萊·伊斯瑪爾(Moulay Ismail)組織了一支幾乎全部由黑人奴隸組成的15萬人的軍隊。這支黑人御林軍,非常驍勇善戰(zhàn),隨他征戰(zhàn)四方,所向披靡,在17世紀幫助他建立了阿拉維王朝,并在此建立首都。因此伊斯瑪爾用黑色來代表梅克內斯??上г诿房藘人顾街帥]有看到涂著黑色的建筑,放張市場里的帶有黑色的五顏六色的橄欖攤。 <b>紅色的阿伊特本哈杜城堡(Ait Ben Haddou)和瓦爾扎扎特(Ouarzazate)</b>前面介紹的各種顏色是摩洛哥城市里的顏色。下面介紹的是摩洛哥村落的顏色。<div><br></div><div><i><b>阿伊特本哈杜城堡 </b></i>是由摩洛哥原著居民柏柏爾人于11世紀建成的古城村落,用作防御外來侵略。城堡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紅色黏土加上麥秸壘起來的。每間房子都是一個小堡壘,彼此之間由狹小巷道貫通,整個村莊結合成一個固若金湯的大城堡。是摩洛哥最具特色且保存最完整的土堆的城堡。數(shù)百年來,一直維持原本面貌。全盛時期,這里住著好幾百居民,據說現(xiàn)在只剩下不到十戶。由于居民的遷出,城堡破敗荒涼了許多。正是這種滄桑感,吸引了眾多好萊塢電影制片人和導演來此拍電影。在這座城堡已拍了20多部電影,最近的一部是2014年的電影圖特王”King Tut”. 電視劇權利的游戲“Game of Thrones”也有部分場景在此拍攝。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div> <h3>城墻上建有角樓,而城墻后面便是層層疊疊,依山而筑的古民居。它們疊加而上,一直到山頂一座四方的碉樓。</h3> 在城堡上俯瞰。城堡前面有條河起到護城的作用。 在此地拍攝的部分電影海報 背后的大門是“權利的游戲”的場景。 <b><i>瓦爾扎扎特(Ouarzazate)</i></b>離阿伊特本哈杜城堡開車30分鐘的距離。也是摩洛哥柏柏爾人的最早家園,因為它地處西撒哈拉沙漠的門戶,因此,這里也被人們稱作“沙漠之門”。 但是這個城鎮(zhèn)更有名的是它已成為國際影視城,被稱作“北非好萊塢”。從六十年代初國際電影制片人就到這里拍電影。目前已有100多部電影在此拍攝,如“阿拉伯的勞倫斯”,“情陷撒哈拉”,“角斗士”,“埃及艷后,”亞歷山大“,和”波斯王子“等。現(xiàn)在有兩個影視城,一處是1983年成立的Atlas Studios,另一處是2004年修建的新影城CLA Studios。 Atlas影視基地及近期要拍攝的影片 。右下圖是CLA影城(王歡攝影) <b>多彩的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b>。為什么說是多彩的撒哈拉,下面的照片給予答案。<div><br><div>撒哈拉沙漠是我去摩洛哥的最主要原因。雖然我去過一些沙漠,如新疆的戈壁灘,包頭的響沙灣,埃及的吉薩(Giza)和秘魯?shù)耐吒笼R納(Huacachina)。在沙漠里騎過駱駝,玩過滑沙。但都只是白天去玩一下。沒有在沙漠里看過日出日落,也沒有領略過星空月光下的沙漠。我要親身體驗一下沙漠里的生活,盡管只有一天一夜。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三毛在撒哈拉生活了六年。她那句名言“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讓很多讀者對撒哈拉充滿著憧憬和向往。<div><br>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積為906平方公里,有10個國家與之接壤。它是世界第一大沙漠,占據了世界沙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div><div><br>摩洛哥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北部. 我們去的是撒哈拉沙漠邊緣梅爾祖卡(Merzouga)地區(qū)的Erg Chebbi沙漠。從馬拉喀什到Egi Chebbi直線距離約550公里。去沙漠的旅行不管是從馬拉喀什還是菲斯出發(fā)至少要三天兩夜, 因為汽車要沿著盤山路翻越阿特雷斯山脈( Atlas Mountains),也是因為途中有不少有特色的村莊和景點可停留參觀。待我們到達Erg Chebbi沙漠的營地時已是第二天下午5點。為了趕上看日落,我們一行被分成三組,騎上早已等候我們的駱駝,在營地向導的帶領下進軍沙漠。騎著駱駝在沙漠里走了30-40分鐘達到一片沙丘高地。我再一次地被一望無際,此起彼伏的沙丘震撼到。沙漠讓人感到是如此的渺小,同時廣袤無垠的沙漠給人寧靜祥和,一顆浮動煩躁的心瞬間平靜下來。 我們在沙丘上做著各種擺拍,等待日落。漸漸地落日的余暉給沙漠涂上了一層紅色。我終于親身體驗了大漠落日圓!<br></div></div></div> 我們的浩浩蕩蕩的駱駝隊, 缺了領頭人Mr.G, 因為他是攝影者. 瀟灑豪放的Mohammed (男士)和 Fatima(女士) “走在那茫茫的沙漠 風里雨里高昂著它的頭“ 選自歌曲“天邊的駱駝”作者朱思思。 風留給沙丘的印記是一波波紋理,像上帝的筆墨酣暢淋漓的描繪著。非常喜歡最上面那張,我起名為“靜思者“。 沙丘隨著自然光線的變化,展現(xiàn)出各種美麗的色澤,甚是迷人。 摩洛哥所屬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部分是黑色沙漠。走前沒有做好功課??吹胶谏衬灰詾槭?。更沒有特意去拍照。在去菲斯的路上跟導游交談,才知道黑色也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上面這張稍微呈現(xiàn)出黑色沙漠。 我們的營地Tassili Luxury Desert Camp。帳篷里的布置和各項設備相當?shù)纳萑A。每個帳篷里有廁所,洗漱室和熱水澡。唯一沒有的是取暖設備。但是那厚厚的棉被外加毛氈帳篷足以御寒。在這個營地里的吃住比酒店還要稱心如意。 <h3>好客的主人用摩洛哥的傳統(tǒng)待客方式,薄荷茶和甜點,迎接我們的到來,并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Mr. G攝影) </h3> 晚飯后主人給我們準備了篝火晚會。表演柏柏爾人的民族樂器和歌曲。(王歡攝影) (王歡錄像) 因為是新月,那晚看不見月亮,本以為要有遺憾,沒想到滿天的繁星照亮了漆黑的夜。而且手機居然比專業(yè)相機拍得還清晰。體驗了在廣袤的沙漠之上仰望浩瀚的星空! <h3>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因為多云遮住了太陽,只看到太陽光芒從云層里散發(fā)出來。把云朵染成淡黃淡粉,在藍天輝映下炫目多彩。因為沒有強烈的陽光照射,沙漠的顏色顯得統(tǒng)一了起來。<br><br>在撒哈拉沙漠,騎駱駝,漫步,感受三毛的流浪情懷。欣賞沙漠中的日出,日落,星空……所有這些我將終生難忘。再見了撒哈拉,希望有機會再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