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夏至登泰山,看日偏食

知秋

<p>  今天是夏至,陰歷五月初一,還是西方的父親節(jié),下午還有日環(huán)食出現(xiàn),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nèi)ヅ捞┥健?lt;/p><p> 今天的泰山云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p> <p>  疫情期間,到處要出示健康碼,身份證,還要過安檢,景區(qū)這些規(guī)定更是一樣也不能少!</p> <p>  泰山門票115元,坐車去中天門30元,省去了一個半小時的徒步爬山,為下午提前返回贏得了時間。</p><p> 怕小肥羊爬山跟不上趟,讓她坐索道去了,我們爺倆步行去南天門。</p><p>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美女正在織布,五彩的絲線織出好看的布料,這年頭,傳統(tǒng)手工的東西特別好賣。</p> <p>  碑文記載了清朝道光丁未年二月十七日,督學(xué)使昆明何桂清和幾位好友登泰山,夜宿碧霞宮,次日黎明觀日出的事。</p> <p>  迎天門,是步入泰山的第一道石門。</p> <p>  這塊石頭叫斬云劍,是泰山奇石景觀之一,因位于谷口,云雨變幻無窮,此石突兀而立,如劍斬云播雨,故而得名。</p> <p>  財神廟前商品林立,尤其是旅游紀(jì)念品更是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p> <p>  空心的古槐樹干直徑足有一米多,可惜已經(jīng)枯死了,被火燒過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滄?!?lt;/p> <p>  來爬泰山的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p> <p>  泰山歷史悠久,歷朝歷代達(dá)官貴人甚至帝王都來游玩,留下的墨寶也多。</p> <p>  我這是第二次來爬泰山了,第一次是在2010年,我來泰山函授大專時和幾個同學(xué)來過,一晃已經(jīng)十年了!</p> <p>  女兒還是頭一次跟我爬這么高的山,平時不大鍛煉的她有點吃力了。</p> <p>  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們你追我趕迎朝霞登山。</p> <p>  泰山每一處題字都有一個故事。 </p> <p>  五松亭建于年代不詳,明朝后屢有修繕,1956年由三間擴(kuò)為五間。據(jù)《史記》記載,當(dāng)年秦始皇登封遇雨,避雨于五棵松樹下,因樹護(hù)駕有功,被封為“五大夫”,亭也因而得名。</p> <p> “東天一柱”,泰山是中國東部的第一大山,它綿延橫亙于泰安、長清、歷城之間,主峰海拔1545米,號稱"東天一柱"。</p> <p>  路過東岳廟,匆匆而過。東岳廟,俗稱“全神廟”,里面供奉著東岳大帝,玉皇大帝,泰山奶奶,文財神,武財神,孔子還有天官。</p> <p>  許愿樹,結(jié)滿了紅絲帶,求子,求福,求財,求婚的,系滿了樹枝樹干。</p> <p>  望人松,好像在看著你,歡迎你來做客。</p> <p>  我家小女初長成,奮力登山左右行。</p> <p>  朝陽洞,據(jù)說是泰山奶奶顯靈之處。</p> <p>  第二道山門叫對松山。</p> <p>  山體的萬丈碑,刻于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為乾隆帝詩摩崖石刻的俗稱。高25米,寬13米,字徑1米,被譽為泰山巨幅畫卷的印章。</p> <p>  遙望南天門,還有好遠(yuǎn)的山路!</p> <p>  毛爺爺?shù)摹皵?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流芳百世!</p> <p>  天津胡寶林,胡寶泉的題字“大好山河”格外醒目。</p> <p>  泰山上的名人石刻字有2600多幅!</p> <p>  歷代文人墨客,高官顯貴題字于巖壁上,讓泰山名揚四海!</p> <p>  爬山累了的游客,三五成群站在路邊歇歇腳。</p> <p>  爬了一個小時,我們開始挺進(jìn)十八盤!十八盤是泰山最陡峭的一段山路,長八百米,垂直高度四百米,一千六百余級臺階,真是令人生畏!</p> <p>  龍門,鯉魚跳龍門,過了龍門才能化成龍,才能得中狀元!</p> <p>  今天見到了名揚天下的泰山挑山工,倆人抬著一宗長條貨物,步履艱難的過了龍門,看來抬的是些鐵家伙,真是一點都不輕快!</p> <p>  一千六百多級臺階實在是不好爬!爬不了幾十級臺階就得歇歇!今天幸虧讓小肥羊坐索道去了,要不就得拉后腿了!</p> <p>  我們從海拔1400米處開始向右走,直接去碧霞元君祠。</p> <p>  泰山是座名副其實的寶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真是清泉石上流,潺潺的泉水嘩嘩的流淌下去,匯成小溪,一直流到山下。</p> <p>  這一段山路不次于十八盤,坡度也很大,每走幾十級臺階就得歇歇!</p> <p>  山上巨石突兀,形態(tài)各異,山間松濤涌動,鳥語花香,遠(yuǎn)處的索道吊籃穿梭,藍(lán)天上白云飄過,飛機在高空飛翔,好一派人間仙境!</p> <p>  費了二十幾分鐘時間,終于爬到了碧霞元君祠!</p> <p>  左邊臺階爬上去是孔廟。小肥羊坐索道來了一個多小時了,我們一家三口在碧霞元君祠匯合。</p> <p>  碧霞元君就是泰山奶奶,一直是有求必應(yīng),十分靈驗。關(guān)于她的許多傳說可謂家喻戶曉,香火也特別旺盛,來泰山不拜泰山奶奶那可是一大遺憾!</p><p> 你看,善男信女們在疊元寶呢。</p> <p>  請來的香火,紙錢要在這個大香爐里焚燒。一位身穿道袍的道姑真是仙風(fēng)道骨,正在念念有詞和道友們在做法事。</p> <p>  碧霞元君祠里更是擁擠不動,摩肩接踵,磕頭許愿的絡(luò)繹不絕。</p><p> 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chuàng)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jìn)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cè)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p><p>  祠以山門為界,分內(nèi)外兩院,內(nèi)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銅像,銅瓦覆頂,東西配殿分別祀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鐵瓦覆蓋。殿前有香亭、銅鑄千斤鼎、萬歲樓和乾隆御碑亭,錯落有致,熠熠生輝,是一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p><p>  看著整組建筑巍峨嚴(yán)整,氣勢恢宏,遠(yuǎn)處眺望,白云繚繞,金碧輝煌,宛若天上宮闕。(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大觀峰是山東泰安的著名風(fēng)景名勝之一,位于玉皇頂盤路東側(cè),大觀峰削崖為碑,布滿了歷代題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開元十三年(725)登封泰山時御制御書的《紀(jì)泰山銘》,俗稱"唐摩崖"。摩崖高13.3米,寬5.5米,全文1000字,書體為唐隸。文辭典雅,書法遒勁,頗具盛唐風(fēng)格。明代文學(xué)家王世貞評價說:"穹崖造天銘書,若鸞飛舞于煙云之表,為之色飛。</p> <p>  青帝宮,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 。青帝,東方之神,主生,宋真宗登泰山時加封青帝為“廣生帝君”。</p> <p>  出了青帝宮我們?nèi)ト沼^峰玩,這里怪石嶙峋,是片最大的石海。</p> <p>  這里還是孔子小天下處??鬃?quot;登泰山而小天下"出于《孟子·盡心上》。原文是"孔子登東山(尼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其用意是以此為喻,說明"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的道理。有比較才有鑒別,有了"大"才顯"小"。所以登上東山,就以魯國為小,登上泰山就以天下為小。對于見過大海的人來說,天下的水就不在話下;對于曾在圣人門下學(xué)過習(xí)的人來說,天下庸人的俗論就不屑一聽了。</p><p> 雄峙天東是康熙乙卯仲夏穀旦山東巡撫王國昌題字。</p><p> 孔子小天下處石碑是大明崇禎歲次丁丑仲秋之吉日,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顏繼祖巡按山東監(jiān)察御史洪啟遵,守濟(jì)南道山東按察使李時笎 東昌府椎管郭啟重立。</p> <p>  日觀峰,古稱介丘巖,因觀日出而聞名。相傳在峰巔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稱秦觀峰、越觀峰。觀日長廊全長30米,亭廊銜接,似仙閣矗立,鮮艷奪目。拱北石又名觀海石。石長 6.5米,北西8度,與地面夾角30度。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東升場面。李興祖詩:才聽天雞報曉聲,扶桑旭日以初明。蒼茫海氣連云動,石上游人別有情。</p> <p>  云海二字為劉海粟題字,泰山云海奇觀出現(xiàn)時,站在泰山頂峰,舉目四望,泰山周圍的群山,被白云濃霧吞沒,或留有幾座山頭露出云端,猶如廣闊無垠的海洋。這種自然奇觀,一般出現(xiàn)在夏天,逢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汽上升至海拔 1500 米左右的高度時,在岱頂就會出現(xiàn)白云平鋪萬里,猶如一個云的海洋,微風(fēng)吹去,云海浮波。如果風(fēng)大,也會出現(xiàn)波濤洶涌的壯闊景象。泰山云海與旭日東升、晚霞夕照、泰山佛光,是泰山特有奇觀之一。(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氣勢磅礴的“拔地通天”四個大字為清朝道光年間愛新覺羅寶清所書。翻閱寶清手抄一本書,在最后一頁,留下寶清寫的一首詩,回憶當(dāng)年曾經(jīng)來過此地。曾經(jīng)任山東濟(jì)東泰武臨道寶清。</p> <p> 《望岳》</p><p> [唐]&nbsp;杜甫</p><p>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p><p>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p><p>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p><p>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 <p>  日觀峰上的泰山氣象站。</p> <p>  此題刻在舍身崖峰頂上,題刻年代不祥。字面高140厘米,寬370厘米。" 瞻魯臺 "3字橫列1行,字徑130厘米,楷書。</p><p>愛身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臺",俗稱幡桿石?!对娊?jīng)?魯頌》詩言:"泰山巖巖,魯邦所瞻。" 瞻魯臺是是孔子瞻望魯國的地方。石東北有平坦巨石臨懸崖,稱可止臺,上有宋代政和年間題名。瞻魯臺三面陡峻,東北是鷹愁澗,深溝巨壑,人跡罕至。南側(cè)是舍身崖,峭壁萬仞,深不可測。</p> <p>  石上有1983年趙樸初題“造化鐘神秀”、周而復(fù)題“煙橫云倚”諸刻。</p> <p>  舍身崖位于日觀峰南,又名愛身崖。三面陡峭,下臨深淵。舊時常有人為祛父母病災(zāi),祈求神靈,跳崖獻(xiàn)身。明萬歷初年巡撫何起鳴在崖側(cè)筑墻阻攔,更名愛身崖。清康熙年間知泰安州事張奇逢重修圍墻,派更夫守護(hù)。(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小肥羊倚欄聽風(fēng),任齊魯之風(fēng)習(xí)習(xí)。</p> <p>  望海石題字為明朝袁洪愈,字抑之,吳縣人。舉嘉靖二十五年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擢禮科給事中。劾檢討梁紹儒阿附權(quán)要,文選郎中白璧招權(quán)鬻官,尚書萬鏜、侍郎葛守禮不檢下。詔切責(zé)鏜、守禮,下璧詔獄,斥紹儒于外。紹儒,大學(xué)士嚴(yán)嵩私人也。已,陳邊務(wù)數(shù)事,詔俱從之。嵩屬吏部尚書吳鵬,出為福建僉事。歷河南參議、山東提學(xué)副使、湖廣參政,所在以清節(jié)著。嵩敗,召為南京太仆少卿,就遷太常。隆慶五年,以疾歸。</p> <p>  “望?!倍譃闀r任山東提學(xué)副史袁洪愈書。</p> <p>  鬼斧神工,仙人橋是幾塊巨石拱起來的,真可謂是巧奪天工!</p> <p>  太陽當(dāng)頭照, 網(wǎng)上說的山東下午兩點多可以看日環(huán)食,太陽一點沒事呢?</p> <p>  碧天泉,泉水離地面五六米,說明山頂水土很淺,也不算深。</p> <p>  “仰觀俯察”的題字是庚午年馬福祥題字,“登高壯觀天地間”是徐向前元帥題字。</p> <p>  奇觀</p><p> 碑文:日之觀固奇 吾人之游尤奇 民國十一年重九夜九時 羅鹍 方×齡 龍淵 蕭肅 湯慶曾 詹寶艇 朱秉衡 陳翰譽 張元祜 游此同題。</p> <p>  石刻“登峰造極”、“萬法唯識”。</p> <p>  歷經(jīng)百年滄桑的"五岳獨尊"四個字是正楷書體,系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構(gòu)題書。"五岳獨尊 "景觀石群位于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shù)谋亟?jīng)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右側(cè)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從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區(qū)對"五岳獨尊"景觀石群進(jìn)行保護(hù)整修。泰山是歷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來勝地,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除了廟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2000多處摩崖石刻,其中"五岳獨尊"就是眾多古跡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現(xiàn)已成為泰山的標(biāo)志,并被設(shè)計進(jìn)人民幣的背景圖案。(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孔登巖,目盡長空。</p> <p>  玉皇廟前的石碑。</p> <p>  玉皇廟古稱太清宮,玉皇觀,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內(nèi)祀玉皇大帝,曹邑儒生高如題額“柴望遺風(fēng)”,遠(yuǎn)古帝王多在此燔柴祭天。</p> <p>  玉皇頂海拔1545米,玉皇廟內(nèi)中央還有幾塊山峰石頭,石頭中間有口很小的銅鐘,供人們用硬幣投擲許愿。</p> <p>  玉皇廟內(nèi)院墻很矮,可以瞭望四周,可以看到氣象臺和日觀峰。</p> <p>  西北角的鐵塔,以前在我母校柳埠袁洪峪頂峰晴天時就可以看到它了!</p> <p>  “惟天在上”,清朝順治捌年捌月仲秋初伍日吉日,欽差巡按長盧等處鹽政監(jiān)察御史楊義立石。</p> <p>  泰山后山是桃花源,也有索道上來,去年去彩石溪時沒走到頭,沒看到索道。</p> <p>  位于玉皇頂西北的丈人峰,形狀像老翁傴僂著背而得名,附近又有數(shù)塊稍小之石相配,因此又有“老翁弄孫”之稱。</p><p>  峰上石刻有“天下第一山”、“凌霄峻極”、“中天獨立”、“東柱第一靈區(qū)”等,并有乾隆所留詩刻:“丈人五岳自青城,岱頂何來假借名。卻是世人知此慣,誰因杜老句詳評。(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步入孔子廟,瞻仰孔圣人??鬃訌R建于明嘉靖年間,門額為韓復(fù)榘所書,南有孔子望吳圣跡坊,為孔子登臨泰山遠(yuǎn)眺吳國之處。</p> <p>  孔子廟于明嘉靖年間尚書朱衡所建,萬歷年間修大殿。廟前有“望吳圣跡”石坊,1984年重建。還有一座“孔子廟”石坊。廟內(nèi)有山門、正殿、配殿,內(nèi)奉孔子,配祀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賜額“因高喻大”。廟的東側(cè)殿為“祈福殿”,西側(cè)被辟為“財神殿”。</p><p> 孔子廟有幾幅對聯(lián),可以看出對孔子的敬仰。</p><p> 廟門兩側(cè)楹聯(lián)上有清人徐宗干題聯(lián):“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p><p> 門內(nèi)影壁上題聯(lián):“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宗六經(jīng)”。廟內(nèi)孔子像碑上題:“泰岳為尊唯一人敢配,孔丘固圣共千岫同瞻”。</p><p>正殿前對聯(lián):“禮示詩書崇百王法度,仁義忠信設(shè)萬世綱紀(jì),橫批:萬世師表。”。</p><p> 祈福殿前對聯(lián)是:“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泰山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p> <p>  天街前崖壁石刻,都是名人手跡。</p> <p>  石崖上都是紅色石刻大字,把這奇峰林立點綴的更加絢麗多彩。</p> <p>  象鼻子山,還真像呢。</p> <p>  天街,猶如天上的街市,是連接南天門和碧霞元君祠之間的一段平路,大約有一華里遠(yuǎn)。“天街”二字為武中奇題。</p> <p>  南天門坐落在十八盤盡頭,在翔鳳嶺和飛龍巖之間的山口上,門內(nèi)有小院,正殿為三靈侯殿,宋真宗封泰山時建,祀周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改為關(guān)帝廟,今置東岳大帝銅像。</p> <p>  南天門古稱“天門關(guān)”,元朝中統(tǒng)五年(1264年) 道士張志純創(chuàng)建,跨道門樓式建筑,上為“摩空閣”,為泰山標(biāo)志性建筑。</p><p> 現(xiàn)在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風(fēng)格。門為城樓式建筑,聯(lián)書:“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lt;/p> <p>  南天門上層建摩空閣,面闊3間8.43米,進(jìn)深5.2米,通高5.3米,二柱五檁五架梁,重梁起架,黃琉璃瓦卷棚重檐歇山頂。下層檐即在墻壁上部,南向正間開拱形門,兩次間各開一窗。門上石匾額“摩空閣”,白地貼金紅墻襯托,與黃琉璃瓦頂相輝映,更顯巍峨壯觀。</p> <p>  站在南天門,俯視十八盤,游客們可真是太吃力了!走幾步歇歇腳,難度勢比登天!</p> <p>  上山容易下山難,下臺階也不輕快,那么多臺階一步步走下去,小腿肚子發(fā)緊!</p> <p>  下山的大部分人都得扶著欄桿,還有的倒行!??????</p> <p>  抱著孩子爬泰山還是頭一次見。不知道是奶奶還是姥姥,孩子在睡得正香呢!為偉大的母愛點贊?。?!</p> <p>  “首出萬山”出自明朝嘉靖甲子年四月吉旦,東昌府同知脫鎬。</p> <p>  開詄蕩,何險危,仰不愧,履如夷。光緒丙午柳堂摩題南天門銘。</p><p> 翔鳳嶺。落款為:“大明隆慶元年(1567)夏吉日,監(jiān)察御史蜀人劉翾立?!贝硕謩e另有兩處摩崖石刻在南天門盤道東西側(cè),是泰山文物風(fēng)景管理局于1984年根據(jù)碑拓復(fù)制而成。</p><p> 劉翾,四川內(nèi)江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三甲進(jìn)士。四十五年(1566)至隆慶元年(1567)任山東巡鹽監(jiān)察御史。</p><p>?</p> <p>  升仙坊位于緊十八盤的起始處,為兩柱單門式石坊,額題楷書“升仙坊”。此處山勢陡峻,懸崖測立,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升仙的意境。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聯(lián)翩?;匾暽较拢S序v身云霄之感,舉首仰望,南天門近在眼前,岱頂在望。</p> <p>  慢慢又回到龍門,一家三口龍門小憩。</p> <p>  云步橋,流水飛瀑,如詩如畫。</p> <p>  步云橋以前是木頭的,1936年大水沖垮,1937年建成石拱橋。</p> <p>  何以名“云步橋”,因此地常年水汽彌漫,云霧升騰,煙水繚繞,游人過河,遠(yuǎn)望猶如穿行云中,云中漫步,故名云步橋,名稱極富詩意。</p> <p>  光緒30年泰安縣令毛蜀云便在橋頭東側(cè)建了一座石亭,以抒心情,名酌泉亭,泰山六大名亭之首,寬3.8米,高5.4米。為方便四觀云瀑,亭四周不是圍墻,而是別出心裁地采取了鏤空的形式,只是立了四根石柱,門朝北,直接面對瀑布,因而額題“觀瀑亭”,其余三面柱間均施以坐凳欄桿,可以小坐小酌,以便泉聲入耳、云水入眼、月色入戶,徹底享受此地的美景、美物和意境,天人合一融為一體。</p> <p>  直到下午三點多才從云層里看到了日偏食,日環(huán)食在我們山東是看不到的。太陽猶如半個月亮,在云層里時隱時現(xiàn)。夏至這天能在泰山看到這天象奇觀真是千載難逢了!</p> <p>  再見了美麗的泰山,期待下次再來!</p><p> 夏至登泰山,</p><p> 巧遇日食偏,</p><p> 早日除新冠,</p><p> 國泰又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