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西行漫記《旅途5》——雅安,二郎山,瀘定

青天攬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川藏公路上絡(luò)繹不絕的朝圣者</b></h3><div> 川藏線是最熱門進(jìn)藏線,一是這條盡進(jìn)藏線風(fēng)景特別美,可看的地方多,整個318線被稱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318東起上海,西至中國和尼泊爾交界的樟木村),318川藏是整個景觀大道的精華所在,另一方面這條線路城鎮(zhèn)密集,路程近,吃住方便,也最省錢,更重要的是這條線路是漢藏文化薈萃的經(jīng)典長廊,人文厚重,不同階層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在挑戰(zhàn)自我的同時,既能領(lǐng)略川西及藏區(qū)大美風(fēng)光,又能感受豐富的漢藏文化融合交替地帶宗教、信仰、習(xí)俗等人文滋養(yǎng),以及建筑、音樂、美術(shù)等藝術(shù)熏陶,更重要在這條線上旅行能讓年輕人關(guān)于人生價值、生命意義的深度思考。故此,十余年來這條線路上的旅行者始終絡(luò)繹不絕,每天都有成群結(jié)隊以不同方式前往拉薩朝圣的旅行者們。</div><div><br></div> 《西行漫記》的寫作有三個思路,一是按照時間順序記錄沿途美景和人文,取名《旅途》,另一個是將沿途風(fēng)格各異的風(fēng)景圖片按一定區(qū)域組合在一起對比介紹,取名《家園》,還有一個就是重點介紹旅途中所遇到的人物,通過講述人物故事展現(xiàn)不同領(lǐng)域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取名《人物》。其實這三個系列在回來后都開了個頭,總共寫了七輯就停筆了,一是太費時間,二是才疏學(xué)淺,隨著對這片土地了解的越多,才深這里面蘊含的歷史人文確實博大精深,不敢隨意為之。<div> 這集本想重點介紹翻越二郎山和宿居瀘定的旅途故事,但有幾種此段拍攝的各類旅行者的照片,索性把此類照片放在一起,在這一集的前面加一節(jié)文字,專門談各類旅友。</div><div> </div> 成都是川藏線的起點,也是穿越此線的集散地。全國各地騎自行車進(jìn)藏的旅友們會把自行車托運到成都,自己坐高鐵到成都后,再騎上愛車出發(fā),穿越橫斷山脈進(jìn)入藏區(qū),前后翻越十余座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和數(shù)條大江峽谷經(jīng)半個月時間到達(dá)西藏拉薩,然后乘車返回。<div> 圖片是在成都進(jìn)入雅安界碑出時拍的,處城都后首次遇到了一支騎自行車旅游的隊友,他們是幾名不同高校的大學(xué)生,利用暑假時間網(wǎng)約騎行?!拔覀兌际球T行愛好者,通過網(wǎng)絡(luò)發(fā)帖認(rèn)識的,這次西藏騎行已經(jīng)做好充足準(zhǔn)備,計劃用十五天。”同他們交流,堅定和興奮的情緒立馬給我增添了信心與力量。他們信心滿滿,成竹在胸。當(dāng)然,騎摩托車快也更省力,他們每天80——100公里的路程要付出比我們多得多的體力。比起我們,他們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和精神更讓人欽佩。</div> 這張照片拍攝于天全峽谷,從天全縣到康定,海拔陡然上升,在半山腰河谷旁的小賣部,遇到一位背包客和幾位騎行者在一起休息。 這位徒步者二十多歲,川東某縣人,因工作和戀愛兩方面的失意,讓他萌生選擇一處遠(yuǎn)行暫時逃離現(xiàn)狀的想法,他計劃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徒步西藏,重新審視一下自己???,背包、手杖、防護(hù)服、遮陽帽一應(yīng)俱全,背包里除了衣服睡袋之外,食物和水占據(jù)了較大空間,特別是他設(shè)計了一個喝水裝置,一根長長的吸管留在肩旁,走路時不用放下背包就可以通過吸管喝到背包瓶子里的水,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和體力。 我們騎上車?yán)^續(xù)爬坡,年輕瘦弱的他遠(yuǎn)遠(yuǎn)地留在路旁318國道旁,他豎起大拇指為我們加油,鼓勵我們,也鼓勵自己勇敢的面對前面艱難險阻。 這個老頭是重慶人,退休教師,白發(fā)蒼蒼,瘦小精干,六十五歲,他是我在這段旅途中遇到的第一個年齡較大的騎自行車的旅友之一。詳細(xì)情況已記不得了,只知道他騎自行車走過四川附件好多地方,川藏行是第一次也是他最遠(yuǎn)的騎行。看到他武裝到牙齒的騎行裝備,可知他的騎行經(jīng)歷不簡單。<div> 照片拍攝地叫瓦斯溝,大渡河的一條支流,照片的背景是正在修建的是雅康高速。從雅安到康定的高速是中國境內(nèi)最難也是最漂亮的高速,大峽谷中低端高速公路都在半山腰,全是橋梁和隧道,橋墩最高可達(dá)百多米。現(xiàn)在已經(jīng)通車了。</div> 這張照片是過康定翻越折多山路途中拍的,騎行者托著沉重的行囊艱難的爬上十幾公里之字形的陡坡之后在平臺上歇氣,同時,也是在等待后面的同伴。旅途所遇者太多,特別是騎自行車和徒步的,因比我們慢,我們很容易遇到他們,同其中者之一說說話,當(dāng)然,他們也樂意同別人攀談,已解旅途疲勞和寂寞,但是騎行時間久了這種愿望也就淡漠了。 這是在康定縣城遇到的三位來自大洋彼岸的旅行者,他們和我們國內(nèi)的旅行者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更注重體驗,而我們更注重享受???,他們?nèi)欢急持叽蟮谋嘲?,除衣物之外,睡袋、帳篷是必備的。左邊是韓應(yīng)平老師,我的好友同伴,他是英語老,能同他們親切流暢的用音樂交流。在四川尚能看到外國人,但西藏就很難看到了,因為外國人去藏區(qū)有很多限制,一般好像辦不到簽證。<div><br></div> 這位老者六十六歲,西安市某縣的退休教師,在317線上翻越海拔六千多米的雀兒山的半路上遇到的,這段路也是整個入藏路上海拔最高,路況最差的一段路,因修隧道,整個路段都是土路,且被大車壓得大坑小坑。在即將翻越埡口時遇到了騎著老式自行車的老頭,確實有點意外。他說他身體硬朗,家里有個老伴身體也很好,不需要人照顧,就喜歡騎自行車,他這是第二次騎車進(jìn)藏,第一次走的318,這次走317。進(jìn)藏遇到的最難翻越的海拔六千多米的雀兒山,這段幾十公里大上坡的土路上,推著自行車前行是何等費力,以至我們翻過山,在幾十公里外的江達(dá)縣城住上,我們還擔(dān)心他當(dāng)天過不了埡口。川藏北線很少遇到有人騎車或徒步進(jìn)藏,因為這條線人口較南線要少得多,縣城間相距較遠(yuǎn),一般都在二百公里以上,吃住不方便,在加上山更高,路很差,風(fēng)景遠(yuǎn)沒南線豐富。<div>川藏線,絡(luò)繹不絕的車流中夾在這三五成群或單槍匹馬的朝拜者。從成都到拉薩,坐飛機只需幾個小時,開車只需幾天,徒步需三四個月,而磕長頭需要一兩年。在這條路上,開車遇到塌方不通可以折返,打道回府,但從來沒遇到用身體的長度丈量道路的磕長頭這半途而廢的朝佛著。</div><div> 在前往波密的途中,黃昏時遇到兩個一人磕長頭,一人推架子車滿載生活用品的藏人,他們想停下來在路邊做飯,路邊的松樹林非常茂密怕引起火災(zāi),于是就問我們下一個寺廟還有多遠(yuǎn),可剛好走過寺廟,我說往回走一公里就有個寺廟,他說他們磕長頭不能往回磕,只能往前走,</div><div><div><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安的三雅</b></div><div><br></div><div>雅安,四川盆底的西界,橫斷山脈的東部,離成都不過一百五十公里。川藏線過了雅安再無平原,它恰好處在中國第二臺階到第三臺階的邊緣,也是溫帶季風(fēng)區(qū)和青藏高原氣候交界地。濕熱的東南暖濕氣流延橫斷山東坡抬升后降溫形成大量的降雨,所以這一帶降雨豐沛,氣候涼爽,植被茂密,人杰地靈。</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雨 </b></div><br>雅安有三雅,雅雨、雅魚、雅女?!把庞暝陬^上、雅魚在水里,雅女在心里”。雅雨排在三雅之首,有句古話:“雅無三日晴”。雅安地處群山之中,終年云霧籠罩,難見明媚陽光,一年中倒有300天在下雨,因而有“雨城”之稱。雅安的雨不僅僅頻繁,而且有它的特色,總是細(xì)若游絲,清新可人。無論再怎么樣焦慮的心緒也會變得柔和起來。既使在不下雨的日子里,空氣也總是濕濕潤潤的,似乎有雨絲的清新氣味。雅安市中國大陸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有天漏之稱。</div><div>從雅安地理位置不難理解為何這里這么多降雨,雅安處于青藏高原橫斷山的東麓背風(fēng)坡,四川盆地的西部邊緣,從云貴高原而來的濕潤西南季風(fēng)與沿青衣江下行的青藏高原干冷氣流長時間在此相會,便有多大300多天的將雨環(huán)境。,</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雅魚 </b></div><br> 貫穿雅安城內(nèi)的青衣江,是雅魚的唯一產(chǎn)地。雅魚又叫“丙穴魚”或“細(xì)甲魚”, 這種雅魚屬于冷水魚,體形修長,在7度到12度之間生長,身上是細(xì)碎的淺青色花紋。雅魚主要吃巖漿水,魚肉細(xì)膩,湯味鮮美。杜甫曾有“魚知丙穴由來美”的詩句贊美雅魚,可知詩圣他老人家也偏愛美食。飽餐了嫩肉鮮湯之后,終于找到雅魚的標(biāo)志特征:真正的雅魚,腦后的脊骨上都有一快透明的小骨頭,而且這塊小骨頭的形狀完全是一把小小的寶劍!燈光下的小骨劍通體透明,只能贊嘆造化神奇,自然中的奇聞異事太多了。<div><br><br></div> 青衣江并不清,下雨后還是有黃色的泥沙混著江水而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女 </b></div><br>因了這雨城的濕潤氣候,又難見陽光直射,雅雨的滋潤,雅魚的營養(yǎng),所以雅安的女子得山水之靈氣,個個皮膚白皙細(xì)膩,個個如出浴荷花、帶露玫瑰,不僅秀麗清純,而且穩(wěn)雅良善。雅女皮膚都絕好,個個白皙細(xì)膩,也是盛產(chǎn)美女之地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 安</b></div>雅安,四川省地級市,原為西康省省會,1955年隨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設(shè)雅安地區(qū),2000年12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撤地設(shè)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緣、邛崍山東麓,東靠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距成都僅115公里。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中國西南地區(qū)著名的茶馬古道就在這里。雅安地處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理形態(tài)獨特,漢藏文化交匯融合,文化歷史底蘊豐厚,山川秀美,生態(tài)良好,是天然氧吧。造就了雅安獨特的三大特色“景觀”:“雅雨”、“雅魚”、“雅女”,并稱雅安三雅。 雅安的雅魚飯莊,原計劃從成都出發(fā)在雅安住宿一晚,好好品嘗一下雅安的三雅。之前,在眾多資料里看了太多關(guān)于雅安美食美景的描述,向往之情盛濃,者有親戚在此開店做魚,曾盛情相邀做客,早已通過地圖對雅安街道走向細(xì)細(xì)研究了一番。因之前對雅安有太多的期望值,多以到了雅安,便迫不及待的實地查看一番,在騎車?yán)@主城區(qū)一圈,參觀過萬達(dá)廣場后,便找了飯店吃午飯。飯店不大,一中年婦女開的,請了一位小美女打雜,在點菜和吃飯間隙,想法設(shè)法和老板娘套近乎,詢問有關(guān)雅安美食及到瀘定的路況,然而老板娘和服務(wù)業(yè)只顧玩手機,問三句回答一句,美女服務(wù)員則是一句話都不說,我們開玩笑說你們這兒真出“啞女”的地方啊,不免對“雨都”大失所望。吃罷飯,時間尚早,盤算再用四個小時便能夠達(dá)到瀘定,逐改變宿居雅安的計劃,起身趕路,向著下一個目標(biāo)——瀘定進(jìn)發(fā),這期間要翻越川藏線上第一座高山——海拔3740米的二郎山。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郎山,川藏線上第一的攔路虎,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br></div><div> “二呀二郎山高呀高萬丈……”小時候聽?wèi)T了那高亢嘹亮雄渾,大氣磅礴的《歌唱二郎山》歌曲,猶在耳邊回響,現(xiàn)在幾乎沒人記得了風(fēng)靡一時的革命老歌。從雅安到瀘定要翻越海拔3700多米的二郎山,在騎行攻略中,這座海拔不算高的山峰確實是一個攔路虎。從成都平原猛然翻越三千多米的高山確實有些畏懼,再加上之前眾多網(wǎng)友描述此段幾乎沒有好路,車多路陡,經(jīng)常塌方,下午四點多在雅安和老韓一商量,說走就走,當(dāng)天爬山,直達(dá)瀘定!</div><div> <br><br></div> 從雅安到瀘定沿國道318有一百四十多公里,下午四點從雅安出發(fā),中間只經(jīng)過天全縣,翻越二郎山,確定應(yīng)該在晚上八點前用能夠到達(dá),而實際遠(yuǎn)比想象的要艱難,結(jié)果用了近6個小時,于夜里十點才到。<div> 出雅安沿青衣江西行,河水越來越急,山越來越高,公路越來越曲折,在峽谷中陡崖中穿行。圖片是318天全縣地貌景觀,原以為過了雅安所遇到的河流就是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紅色故事讓我興奮,后來才知道這是喇叭河,喇叭河峽谷是成都連接瀘定、康定川西黃金要道,是川藏318線重要節(jié)點。也是翻越二郎山必經(jīng)之路。<div><br></div></div> 天全縣喇叭河大峽谷也是著名的景區(qū),跟內(nèi)地許多地方一樣,被廣泛開發(fā)。騎行318就是免費穿越該景區(qū),沿途村寨,峽谷、谷地一覽無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川藏線上茶馬古道</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一次行走在川藏線上,看到茶馬古道遺址著實眼睛一亮,在我國各民族生活中,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將茶作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區(qū),素不產(chǎn)茶,所以就只能從川、滇運輸,進(jìn)行茶馬互市。茶馬古道由此產(chǎn)生,這是一條以茶葉貿(mào)易為主的交通線,是藏漢民族商販、背夫、馱隊、馬幫劈荊斬棘下被開辟出來。在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西部電影電視題材中,馬幫,茶商、鹽販、土匪、官兵在這漫長的道路上演繹著太多的恩愛情仇生死天命。它也像一條條綠色的飄帶,橫亙于青藏高原與川西山地之間,蜿蜒曲折于世界屋脊之上。</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 茶馬古道厚重的歷史給了人的太多的想象。318路邊這個不起眼的“茶馬古道”標(biāo)識,讓我感慨,我想停下來走一段,但連續(xù)的上坡曲行讓我放棄,畢竟它已成為了歷史,現(xiàn)代人關(guān)注的并不多,我只是在318公路上稍稍剎了一腳車,仔細(xì)地打量了一下路邊標(biāo)識牌,和消失在嵩山峻嶺的羊腸小道,便匆匆作別。眼見這條穿越祟山峻嶺、江河險谷,越過皚皚雪原、茫茫草地的茶馬古道,這條剪不斷的紐帶,連接內(nèi)地與藏區(qū),融合漢藏文化與文明的走廊,隱匿在荒山野嶺之中,逐漸談出視野,退出歷史舞臺的人文之路,不禁有些哀愁。<div>川西康巴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積沉下豐厚的土司文化、邊茶文化、藏漢佛教文化,<br>  <br> 據(jù)記載,歷史上內(nèi)地物資進(jìn)入藏區(qū)的茶馬古道并不只一條,有川藏、滇藏與青藏(甘青道)三條大道,并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gòu)成的一個龐大的交通網(wǎng)絡(luò)。地跨川、滇、青、藏四區(qū),外延達(dá)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各國。在這三條茶馬古道中,川藏線是開通時間最早,運輸量最大的茶馬古道,據(jù)傳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東漢就已經(jīng)開通。</div><div> 當(dāng)然,這條古道也是漢藏、彝藏文化交流通道,康巴文化、土司文化、藏傳佛教、農(nóng)耕文化,通過人員流動傳遞、交流、融合、同化。深切體驗不是一次匆匆進(jìn)藏就能夠感知得到的,絕大多數(shù)進(jìn)藏者,走一圈之后留下的只有幾張照片,有可能連當(dāng)?shù)氐牡孛加洸蛔?。?dāng)然,這也是一種體驗,不一定向?qū)W者一樣什么都想追根溯源。<br>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郎山,氣候的分界線</b></h3> <div>從天全縣沿青衣江的支流喇叭河逆流而上,可以看到河谷間散落人間,梯田。隨著海拔上升,河谷越來越窄,山崖越來越陡峭,村莊越來越少,318公路盤旋而上的地方就是二郎山。</div><div>318從海拔五六百米爬升到三千多米的二郎山山頂,有幾十公里長的山路,路窄車多,成群結(jié)隊,一個車隊長這三五公里,這些滿載各種貨物的大型卡車如螞蟻搬家緩慢行駛在之字行的盤山路中。為了搶在天黑之前翻越山頂,不得不一輛一輛的超越這些大卡車。</div><div></div> 從成都滿載石油、蔬菜、建筑材料、機械等物資的各類大卡車一輛接著一輛,在公路上延綿不絕,我等騎摩托車只能在路邊和車流間見縫插針的超越,不然很難在天黑前上到山頂隘口。隨著海拔上升,氣溫越來越低,天氣也越發(fā)陰沉,大約到了兩千米以上的位置已是陰雨霏霏的天氣了,山嵐和山谷都隱藏在云蒸霧繞之中。 <div>二郎山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嶺,也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自然、人文與地理的天然分界線,是中國地形中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的階沿。二郎山雄偉,峰、峰嵐疊嶂,古樹野花千姿百態(tài),溪流淙淙,瀑布飛泉,云蒸霧繞,有點熱帶雨林景觀(東坡降雨量大,西坡稀少)。</div> 從內(nèi)地去西藏有三條路,分別是川藏線,青藏線,和滇藏線。川藏線較其他兩條物流和車流都是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條由部隊管控守衛(wèi)并維護(hù)的公路。<br><br> 二郎山的東坡因降雨豐沛,植被非常茂盛。二郎山屬于邛崍山脈,是中國地理中重要的氣候分界線。穿越二郎山埡口,感受最深的就是西邊日出東邊雨、陰陽兩重天。和川藏線上其他山脈相比,二郎山雖然不算很高,但它正當(dāng)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區(qū)要沖。<br><br>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fēng)一路向西,在翻越二郎山時,隨著海拔上升、溫度降低,濕潤的季風(fēng)形成充沛的降雨。所以,二郎山的東坡終年云霧繚繞,山腳下的雅安年降水量高達(dá)2000毫米,因此素有“天漏”、“雨城”的稱謂。在二郎山東坡的原始森林中,年降水量更是高達(dá)2500毫米以上,這里不僅森林茂密,動物成群,資料顯示不少諸如大熊貓、川金絲猴、羚羊、黑熊和紅豆杉、珙桐等珍稀保護(hù)動植物在這里都有分布。<div> </div> 二郎山山高谷深,峰巒疊嶂,<br> 爬上海拔2100米的二郎山隧道口,已是晚上七點,陰雨霏霏,濃濕陰冷的山霧籠罩著整個山坡,向山頂和四周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寒風(fēng)夾裹著細(xì)雨時而緊時而慢地的襲來——天已快黑了,離瀘定還有幾十公里的下坡。之前上山時緊張的情緒松懈下來——終于征服了被網(wǎng)友稱之為川藏線上第一個攔路虎,剩下的是幾十公里長的大下坡,前方瀘定縣城的住宿已經(jīng)通過電話聯(lián)系好了。 此隧道開通前,翻越海拔3700多米的二郎山埡口的道路漫長而艱險,常有許多車輛翻到山溝里去。據(jù)說,二郎山隧道通車,公路一下子縮短了25公里。也有獵奇的摩友嘗試騎行那段翻越埡口的國道,體驗干濕兩重天的山頂風(fēng)光。 穿過隧道,眼前豁然開朗,呈現(xiàn)不一樣的景觀:隧道的東面細(xì)雨霏霏,冷風(fēng)陣陣,昏天黑地,而西邊卻是干爽明亮,微風(fēng)徐徐,一派高山平谷地貌。二郎山是著名的自然地理分界線,東邊是四川盆地,西邊是青藏高原。也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嶺,更是冷暖氣候的分界線。<div> 二郎山擋住了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流,東邊的盆地屬于熱帶季風(fēng)氣候,溫暖多雨,為農(nóng)耕區(qū);西邊是第三臺階的青藏高原,為溫帶高原氣候,氣溫偏低,降雨稀少,適合放牧。</div> 站在二郎山隧道西口觀景平臺上,可以看見散落在臺地間的藏族村寨,在藏式建筑間夾雜有漢民的房屋,正如眼前草地和林木共生一樣,彼此交融,隨意而生。 在二郎山觀景臺前,一位大媽熱情的兜售當(dāng)?shù)氐乃?,熟透了的金黃色的李子,李子5元一斤,一開始沒認(rèn)出來它是李子,還以為是小柿子或一種小梨子,黃里透紅,皮薄如紙,軟軟的如彈力球,咬一口甜軟爽口。見大媽非常熱情,就買了一斤嘗了嘗。李子,也是我們當(dāng)?shù)爻R姷乃缘亩嗔?,但這種軟如彈力球的李子還是第一次見到。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瀘定 大渡河谷底蕩氣回腸的小縣城</b></div><div><br></div>翻過二郎山,一眼就可以看見峽谷間鑲嵌著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這就是著名的大渡河。從西北迎面扭捏走來,寬闊處阡陌縱橫,村落稠密,狹窄處山崖刀劈斧削,道如羊腸。聞名中外的大渡河展現(xiàn)在眼前,曾經(jīng)魂牽夢繞的瀘定橋就橫臥在前方不遠(yuǎn)河面上,怎能不讓人激動?特別是紅軍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教育和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怎能不去目睹? 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瀘定縣,它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是進(jìn)藏出川的必經(jīng)之地,被譽為甘孜州“東大門”,家喻戶曉的飛奪瀘定橋的故事發(fā)生在這里,享有“紅色名城”美譽。境內(nèi)“高萬丈”的二郎山、“蜀山之王”貢嘎山、風(fēng)光秀麗的燕子溝以及國家5A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是川西旅游必去的打卡地,每天從成都過來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渡橋橫鐵索寒</b></h3><div>到瀘定,不得不去瀘定橋頭去看看,感受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偉人氣概,憑吊飛奪瀘定橋英十八勇士。</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前幾天,剛好下了雨,大渡河水暴漲,河水渾濁。站在瀘定橋邊,滾滾河水如萬馬奔騰,一瀉千里,波濤擊打河岸崖壁發(fā)出隆隆的咆哮聲。黑色的鐵索橋橫跨江面,在咆哮聲和一陣陣涼濕的谷風(fēng)中巋然不動。 瀘定橋,現(xiàn)已辟做紅色旅游景點,10元一張門票。因河水暴漲,為安全起見,橋兩端暫時封閉。透過門樓鐵門可以清楚地看見寬闊的鐵索橋橋面和對岸的翹角門樓。橋面雖然封閉,偶有工作人員從橋的這頭走向那頭。渾濁淡黃波濤洶涌的河水,冷黑成一道彎弧巋然不動橫跨江面的橋面,翹角復(fù)檐古樸典雅的門樓,翠綠嵐煙漂浮對岸陡峭的青山,一位打著紅雨傘身著青色短袖旗袍的美女優(yōu)雅地行走橋中——這是一幅絕佳的風(fēng)景畫,我用相機長焦拉近,拍了好幾組照片,可惜,這些照片和后面一路拍攝的許多照片一起在轉(zhuǎn)存在u盤后,落入茶卡鹽湖水中損壞了。川藏騎行一路也只剩下相機不多的照片和手機隨拍。 在瀘定令我激動的不光是目睹瀘定橋,實地查看飛奪瀘定橋的現(xiàn)場,還有一個是想見到一個人,在我出發(fā)前曾通過好幾次電話,他就是后面要介紹的川藏線網(wǎng)絡(luò)達(dá)人楊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