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姑奶奶的煙袋鍋》

海一

<p class="ql-block">作者:蘇海一 2020.清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姑奶奶的旱煙袋桿足有一尺多長,上面鑲著翠玉的煙嘴兒和銅的煙鍋,姑奶奶成天地握不離手,那煙桿被磨的亮如包漿。記得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姑奶奶每逢清明時節(jié)就從東北來京。她一進爺爺家門,就一屁股盤坐床頭兒,掏出那支旱煙桿,先是在自己的小腳上磕打幾下,然后將煙絲捻入煙鍋,便吧嗒吧嗒地嘬了起來…。我那時才七、八歲,聞著她煙草飄來的香味兒,時常湊過去和她聊上幾句,好奇地盯著她裹著的小腳和她抽煙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次,和她聊到地主剝削農(nóng)民,她即刻老臉一呱嗒,磕打著煙斗沖著我說"你懂個屁,咱家從未虧待過長工,到了秋收天兒,都大魚大肉的管夠吃,不然他們哪兒有力氣干活昵…"。她好像從骨子里就不承認自己是剝削階級,可在我眼里,她跟電影里的地主婆兒沒啥兩樣。我那時不知姑奶奶叫什么名子,更不知道她來北京是給她丈夫掃墓的,她丈夫怎么會死在北京?為什么埋在很遠的郊外?對我來講都是個迷。我只是覺得姑奶奶身上有著很多故事,讓你感覺很神奇,正像她的煙袋鍋一縷一縷飄浮的煙兒,繚繞著迷離…。</p> <p class="ql-block">  時間,人生,如白駒過隙,姑奶奶早已去世多年,也漸漸被人淡忘。然而人生常常充滿各樣的際遇,該遇到的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與你邂逅。 2019年夏季的一個傍晚,我住在北京密云縣朋友家的農(nóng)家院里,飯后去散步,在密云半城子水庫的路邊上偶遇了一座革命烈士陵園。進園看時,墓園很美,青山環(huán)繞,隔水相望,一片蒼松翠柏。陵園前拱形碑文上刻有"王波烈士碑園"及"勿忘國恥,緬懷英烈"的醒目字樣。步入陵園,細讀碑文,忽然發(fā)現(xiàn)王波竟是我祖籍沈陽蘇家屯人,原名叫王慕禹,其妻子叫蘇雪金…。見此,我頓感一驚,瞬間想起家人曾經(jīng)提起過的前輩,莫非這蘇雪金正是我爺爺?shù)慕憬?、小時候曾見過的姑奶奶不成?驚奇之余即刻叫來村長,又聯(lián)系了密云縣城黨史辦的同志。他們熱情地向我提供了王波的資料,并聯(lián)系上了原王波的戰(zhàn)友、曾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開國少將吳濤的女兒吳白雪。初時,我并不敢確定蘇雪金就是我的姑奶奶,與吳白雪通信后,她向我詳細講述了許多關(guān)于她與蘇雪金生前的往事,描述著蘇雪金裹著個小腳叼著大煙袋桿的一些情景…。我回顧聯(lián)想起小時候的印象,便初步確認她就是我的姑奶奶。</p><p class="ql-block"> 吳白雪通過她的記憶和他的父親生前的傳述,對蘇雪金和王波的事情了解的很多。1953年蘇雪金攜兒子曾來到北京找到吳濤,請求協(xié)助辦理烈屬證明,那時曾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的吳濤,親自給密云縣人民政府寫了信,并委派了軍委政治部的秘書辦妥了此事。此后每年吳濤都給姑奶奶郵寄生活費,還親筆填寫匯款單和包裹單,由妻子耿真具體辦理。吳白雪長大后替代父母,并和姑奶奶交往了許多年。那時,只要是蘇雪金帶著兒子來京掃墓,都是先去她家,見過丈夫的老戰(zhàn)友吳濤后,再前去密云的王波烈士陵園,每次相見,吳濤都要給蘇雪金備好上好的旱煙葉。吳濤的妻子耿真現(xiàn)仍在世,已101歲高齡,至今當談起王波烈士和王大嫂時仍很興奮…。在與吳濤家人的談話中,大家對姑奶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她手中的那支旱煙袋鍋了,偏偏是那支煙袋鍋,讓我證實了蘇雪金就我的姑奶奶,而烈士王波正是我的姑爺爺。</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密云縣高嶺鎮(zhèn)的 王波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世上居然有這樣的巧合,姑奶奶和姑爺爺往日的故事之“謎”,今天偏讓我在這密云小山溝不期而遇,相隔幾十年的即浪漫又悲壯的歷史,偏偏讓我重見,欣喜之余時感慶幸自豪。</p><p class="ql-block"> 從密云的烈士陵墓回到家中,思緒萬千,夜不能寐,燃起一支煙避靜思索,凝視著手中的煙霧在空中起伏飄蕩,回味起姑奶奶煙袋鍋曾飄出的味道…,一如時空穿梭,仿如夢回前世,將我又帶入到一百多年前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王波烈士陵園前)</p><p class="ql-block"> 話說公元約1918年左右,王波當年約有七歲,家系沈陽蘇家屯宏凌堡人,原名叫王慕禹。其父是個忠厚老實、勤奮善良之人,但因家境貧寒,對供子讀書上學力不能及。而當時那片地主的東家正是我的曾祖父寶森,我家世代重愛讀書之人,家族曾在當?shù)亻_設(shè)學堂教辦私塾。那時曾祖寶森有一兒一女,也就是我爺爺蘇魁斌和姑奶奶蘇雪金,他倆與王波的年齡不相上下,為童齡要好,因此他倆下了學堂后常領(lǐng)著王波到家中玩耍,曾祖父寶森也從不將窮人的孩子拒之門外。 隨著王波來家玩的次數(shù)增多,曾祖忽然發(fā)現(xiàn),這王波有些與眾不同,這孩子不但聰明、品性好,而且喜歡讀書,一個人常溜入書房專心閱讀,曾祖看后暗自竊喜。于是,他喚來王父與其商議王波就學之事,曾祖知道王家無錢供兒子就學,便坦言承諾王父,學費全部由我蘇家出資,只要他能讀,一直供他至學業(yè)有成,王父聽罷頗為驚喜,感恩不已。打那以后,王波便與姑奶奶和爺爺成為同窗,兩家也由此來往加深。這期間,姑奶奶與王波整天更是形影不離,姑奶奶在家中是大小姐,刁蠻傲氣,但在王波面前卻體貼溫柔,而性格文雅的王波對姑奶奶更是事事謙讓、百般呵護,倆人在一起可謂青梅竹馬、倆小無猜,這一切曾祖早已盡收眼底,暗自生喜。</p> <p class="ql-block">(姑奶奶蘇雪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間又過了幾年,曾祖寶森忽然患上重病,臨終之時他喚來王父,當即與王父定下兩個孩子的終身,將二人結(jié)為伉儷。姑奶奶與王波當即叩拜了曾祖后,曾祖寶森望著終成眷屬的倆個孩子,欣然暝目而去…。</p><p class="ql-block"> 曾祖死時年僅四十多歲,可他確實慧眼識珠,他相中的女婿正如他生前所料,不僅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且讀書出類拔萃,才高八斗,對妻子恩愛有加,幾年后竟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日后便是走上革命道路,威武不屈戰(zhàn)死在抗日的疆場,成為了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爺爺蘇魁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姑奶奶蘇雪金與王波正式完成了婚禮。結(jié)婚時,王波知道姑奶奶喜歡抽旱煙,那個年代東北女人抽煙是習俗,女人拿著個大旱煙袋及其普遍。因此王波送給妻子一支翠玉煙嘴的煙袋?做為新婚信物,姑奶奶對此愛不釋手?;楹蟛痪?,"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北淪陷,王波為了實現(xiàn)繼續(xù)求學的理想,告別新婚妻子,只身一人流亡關(guān)內(nèi)。王波走后不久姑奶奶便懷有身孕,次年生下兒子獨自在家撫養(yǎng)。1933年王波考入了北平中國大學的訊息傳來,姑奶奶喜出望外,毅然決然地棄家前去北平尋夫。</p><p class="ql-block"> 王波在校讀書期間,很是刻苦,學業(yè)有成,并接受了很多先進思想,結(jié)識很多愛國志士。1935年他與家鄉(xiāng)同窗的白乙化、吳濤等人一起投身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被稱為“小高爾基”的他,寫下了《海燕之歌》宣傳鼓舞同胞、喚醒民眾。1936 年他受黨組織派遣,隨白乙化等人前去綏遠墾區(qū)一帶參與組織抗日武裝暴動。臨行前,他們的兒子剛滿四歲,姑奶奶領(lǐng)著兒子與王波依依惜別,國難當頭,生離死別。此時的姑奶奶,不僅為王波放棄即將完成的學業(yè)而惋惜,更為他為救國救民,投奔戰(zhàn)場而擔憂。想起此生不知還能不能相見?姑奶奶痛不欲生。王波安慰著姑奶奶,為她講民族大義,他拿起火柴給姑奶奶燃起煙鍋,勸著姑奶奶讓她帶著孩子回到東北老家,等他抗戰(zhàn)勝利后再與家人團聚。臨別之際,王波、姑奶奶和兒子一家三口去了照相館,匆匆拍了張全家合影。翌日,他便告別妻兒奔赴了烽火連天的戰(zhàn)場。</p> <p class="ql-block">(烈士王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誰料想,姑奶奶與王波在北平的一別,竟成為了永別,夫妻二人再也沒能見面。丈夫留給她的,除了親生骨肉、童年一起讀書的回憶,剩下的就只有那支長長的漢煙袋了。她每當想起他時,就使勁地嘬著,仿佛能從旱煙袋的煙霧中,看見自己丈夫忠厚的笑容和英俊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1937年夏王波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將原名王慕禹改名為王波。隨抗戰(zhàn)斗爭需要轉(zhuǎn)戰(zhàn)南北。1937年9月,王波參加了白乙化領(lǐng)導的墾區(qū)暴動,他們成立了抗日先鋒隊決意打回東北老家去。隊伍跨過黃河,穿過了庫布齊沙漠,經(jīng)陜西神木于1938年1月到達山西西北部河曲地區(qū)。在歸屬賀龍領(lǐng)導的八路軍120師和王震率領(lǐng)的359旅中受訓并參戰(zhàn)。1939年在肖克領(lǐng)導的,有"中大五子"既司令員王仲華、副司令白乙化、政治部主任朱其文、副主任吳濤、教導員王波為主要領(lǐng)導的、冀熱察挺進軍華北人民抗日聯(lián)軍中,王波一直沖鋒在戰(zhàn)斗的最前列。在戰(zhàn)斗中他屢見功勛,先后曾擔任過《抗日先鋒》戰(zhàn)報編輯,抗日先鋒中隊指導員,八路軍冀察熱挺進軍十團三營教導員。團長白乙化犧牲后,王波就任十團政治處主任,中共平北豐灤密根據(jù)地聯(lián)合縣委委員,并兼桃山地區(qū)政委等。 </p> <p class="ql-block">(姑奶奶與王波一家人的合影.吳濤同志保存由夫人耿真提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波是在1943年的秋天犧牲的,他死的很慘烈。據(jù)當?shù)乩相l(xiāng)們講,1943年11月11日,日軍一個連竄到密云高嶺鎮(zhèn)南香峪搶糧,王波率部與敵激戰(zhàn),由于寡不敵眾,他們邊打邊撤,一直從上甸子村的南天門,撤退到距十四公里外的水庫邊上。這時戰(zhàn)士們都被打散,激戰(zhàn)中王波不幸被炮彈片擊中頭部昏迷,當他漸漸蘇醒后,沒顧上滿面直流的鮮血,立即將手中的機密文件和筆記本全部燒掉。正在這時,敵人已經(jīng)沖到了他的面前,被敵人捉住時,他平躺在草地上,敵人用刺刀頂著他的脖子和胸口,然后問他投不投降?這時,王波緩緩地撐起身子,坐了起來,他吃力地背靠在一塊山壁的巖石上,暮色黃昏映照著他那沾滿焦土與鮮血凝結(jié)一起的臉上,那樣子如同一尊雕像。透過他滿目的瘡痕,卻發(fā)現(xiàn),他那雙含在血污里、炯炯有神的眼睛,卻還在光耀下閃閃發(fā)亮…。稍后,他慢慢地用衣?抹了一下嘴角,堅定地回答"誓死不降",敵人便即刻揮刀,殘忍地將他的頭顱砍下。那一刻,王波那鮮紅滾燙的熱血,濺滿了整個巖石,將其化作了紅巖,化為天邊的血色斜陽…。他以共產(chǎn)黨人的鐵血忠魂,壯烈殉國!他死時年僅三十二歲。王波犧牲后,敵人為了示眾,將王波的頭顱掛在南天門的城樓上…。</p> <p class="ql-block">(當年王波手書的抗日標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難想像,姑奶奶在得知自己丈夫的死訊時,失去親人的樣子是多么撕心裂肺,悲痛欲絕…。她那蒼白的臉上掛滿了淚痕,她用顫抖的手緊握著那支旱煙袋,嘴巴不停地嘬著。她一鍋一鍋地嘬著,磕打著,讓濃濃的煙霧在眼前彌漫著…。仿佛她磕打出的是憤怒,吐出的是內(nèi)心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當年,她盤坐在爺爺家床頭抽煙的樣子,我敢斷定,姑奶奶當時一定會是很堅強的。在她吧嗒煙的時候,她的眼睛是微微瞇著的,而從那目光的神態(tài)里,你會發(fā)現(xiàn),它帶著一種不屈,帶著一種堅毅…。</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什么?人生的意義何在?當一個人用理想信念支撐著生命的時候,它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它可以讓淚水化做煙霧,凝結(jié)成意志!它可以為了理想不畏生死,敢于為了國家和民族去拋頭顱、灑熱血…!</p><p class="ql-block"> 我的姑奶奶和王波就是這樣的人!</p> <p class="ql-block">1955年2月26日毛主席為烈士王波親筆簽名留下的光榮紀念證(由王波孫女提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