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1987年至2017年,我的住房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曾幾何時,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住房,是我追求家庭幸福的夢想。隨著年齡的增長爬樓的煩惱隨之增多,住上電梯樓又是我一個新的住房夢。如今這些都夢已成真。</p><p> 追夢旅程艱辛漫長,每次喬遷記憶猶新。當在新搬入的房屋安放好最后一件家具抖掉肩上灰塵的時候,我仿佛向妻子兌現(xiàn)了一個既遙遠又現(xiàn)實的莊重承諾,因而如釋重負;當一樣樣東西從手中舞動在新居被重新賦予新的生命的時候,我感覺到了生活是那樣美好充滿希望;當與家人、朋友洋溢著喜悅舉起喬遷美酒的時候,我不但聞到了酒里留有從前往事的淡淡余香,還看到了酒杯上映出的過去歲月的絲絲瘢痕。</p><p> 三十年來,我的住房變遷不但詮釋了一個普通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從一個微觀視角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發(fā)展印記。</p><p><br></p><p> 1987年末,為解決兩地生活我從圖們調到長春。當時我和住單位集體宿舍的妻子,租了一對老夫婦家的一個8平米的房間居住。半年后的1988年6月,單位借給我一個簡易房。該房位于長春西安橋北300米,在哈大鐵路下行線距鐵道不足15米的西側,東西朝向,磚瓦結構。進門是個6平米的通長廚房,有上水無下水,廚房左側門進去是個12平米的臥室。這個家雖然很“蝸居”,但被妻子收拾的井井有條,臥室布置的溫馨可人。</p> <p> 第二個住房坐落在薔薇路,是個日偽時期建的二層小樓,磚混結構,坡屋頂,水泥掛面,三角窗戶,造型有點像別墅。這樣的小樓在薔薇路有4座,都是擋光房,日本人住的時候是一層兩戶,現(xiàn)在每層4戶。1990年初單位分給我的是3棟2樓靠西北的一戶,不到25平米。整個屋子都是鋪的離地面20公分高的紅油地板,日本人住時將榻榻米直接放在地板上睡覺。房子有上下水,但水壓很低,管道煤氣主管道堵了幾乎不能用,土暖氣是自己安的,房子墻體很厚保暖好。</p> <p> 1991年5月我搬到了新華路3號樓605室標準住房。該房北臨西安大路,東靠建設街,地段優(yōu)越交通便利。房屋建筑面積 54平米,兩室一廳都是陽面,采光好,三氣俱全,獨立衛(wèi)生間。這是我有生以來住的第一個標準住房,全家都很高興,搬入后好長一段時間仍處于喜悅之中。第二年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參加了吉林省小學生“長白山希望杯”作文競賽,他以這次搬家為素材寫的《搬新家》獲得了一等獎,吉林教育出版社將其編入作文競賽叢書中。</p> <p> 1998年住房改革形勢發(fā)展很快,鐵路集資建房比例增大,實質性房改正著手進行。這年6月單位給我調整了住房,新居與原住房在同一小區(qū),是5號樓6單元712室,103平米,4室,這是分局最后一次無償分配福利性住房。這個住房當時除了局長樓在長春鐵路地區(qū)面積是最大的了。一年后實行房改,按政策核算后我的住房總價款是43000元。</p> <p> 2003年分局在昌平街動遷一塊鐵路用地,為副處級干部建了三棟處長樓。這是長春分局有史以來建的最好的住宅樓,戶型設計合理,兩室兩廳,廚房與餐廳、客廳是通透式的,面積都在100米以上,而且處在城市黃金段位。2004年小區(qū)建成我分到了2號樓2單元503室,面積105平米。鐵路規(guī)定副處級干部享受105平米之內的房價是每平米1600元,超過面積部分每平米 2960元,我的原住房103平米,核定作價后房款基本持平。</p> <p> 2015年鐵路局為長春地區(qū)領導干部在鐵北一路自費建房,每平米4100元,報名時交建房款的80%,進戶時交清余款。這次要建的春城雅苑小區(qū)共有4棟高層住宅,有三種戶型可選,我選了146平米3室2廳2衛(wèi)的。當時我在長春鐵路辦事處工作,2016年10月我退休時房子未完工,轉年5月拿到了房鑰匙。這次建房戶型都是南北通透布局合理,采光很好視野開闊,標準高、質量好、功能全,物業(yè)服務也屬上乘。小區(qū)有疏密有致的綠地,姹紫嫣紅的花叢,高低錯落的喬灌,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L造型的回廊,簡潔清雅的八角亭,娛樂健身的休閑廣場,集健身、球類、棋牌于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室。夏秋季節(jié)漫步在小區(qū)的甬道上,宛如置身綠的海洋花的世界,愜意悠閑。最為難得的是很多住戶過去就很熟悉,有些還是好朋友。這里鄰里和睦,彼此友善,關系融洽,守望相助,若一天不見上一面,在一起聊聊天散散步就好像缺了點什么,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即好鄉(xiāng)鄰勝過親。</p> <p> 我參加工作40年來無論在何單位從未休過年休假。2016年10月我退休后一個多月便和妻子去海南旅游度假。我的好朋友徐立家夫婦先去了海南清水灣,他們在他家附近給我租個房。一到清水灣我就被那里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這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處在北緯18度,景色優(yōu)美氣候宜人,12公里海岸線是世界頂級海濱沙灘。這里熱帶植物種類繁多,千姿百態(tài)樹影婆娑,景點賞心悅目,處處風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作為東北人能在這里生活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我住的大坡村位于清水灣的中心區(qū)域,經過十余年的開發(fā)早已實現(xiàn)城鎮(zhèn)化。我去了不到一個月,朋友家旁邊一開發(fā)商為其河南老鄉(xiāng)建在村民宅基地上的6層U字型電梯樓竣工,精裝修,家具家電一應俱全拎包入住,賣給他們河南老鄉(xiāng)是每平4900元,我和妻子動了心。開發(fā)商開始向我要價5100元一平,后來知道我妻子是個醫(yī)生,以后能為小區(qū)業(yè)主提供醫(yī)療方面的幫助,就同意給了內部價,這樣我就買了一戶49平米的小產權房,今年我已連續(xù)在清水灣度過了四個冬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一曾經向往的生活境界,如今已成為歷歷在目的猶新記憶。</p> <p> 回首我的住房變遷,居住條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不斷改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當初10幾平米的“蝸居”到現(xiàn)在140多平米的宜居。都說光陰的腳步從不停歇,人們在追夢的路上不會止步,但我的住房夢應該到此為止,因為我已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