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百年劉頭圪旦

老天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寫在前面的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離開村子,在外工作居住將近40年了,在這四十年中,我也經常忽來忽去回村里,也見到了許多老鄉(xiāng)親,互打招呼,相互問候,倍感親切!想想在外奔波,遇到行行色色的人和事,為生活前途不斷拼搏,現在退休。實際最后夢到的還是小的時候的人和事。這也許就是故土難離,故鄉(xiāng)難忘吧!這次受到邀請,回鄉(xiāng)聚會,心里也很激動!見到幾十年未見的鄉(xiāng)親,大家歡聚一堂,互致問候,表達想念之情,互告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其樂融融,也勾起了我在家鄉(xiāng)生活工作的人和事的回想,由此追溯到家鄉(xiāng)劉頭圪旦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我們劉頭圪旦村老前輩留下來的光榮傳統發(fā)揚光大,始終保持前輩艱苦奮斗的精神,正如習近平所說的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借此機會把我所知道了解聽說的劉頭圪旦百年宣傳給父老鄉(xiāng)親,希望父老鄉(xiāng)親更熱愛我們的家鄉(xiāng),不要忘記為這片熱土奉獻終身的前輩。在組長張海和新組長玉花的帶領下,把我們家鄉(xiāng)劉頭圪旦建設的更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我衷心祝愿劉頭圪旦父老鄉(xiāng)親家庭幸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百年劉頭圪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zhèn)興永勝村二組劉頭圪旦是一個百年大村?,F有90多戶,住村70多戶,人口340多人,住村210多人。劉頭、九套圪旦老住戶都是從包頭薩拉齊(東川人即川板子、沙縣)。一百多年以前,民國三年(1914年),薩拉齊土匪猖獗,有錢大戶都打好土圍子,又雇傭家丁,土匪一般不敢搶劫他們。土匪只能搶劫窮人和過路行人,人們在不安寧中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這種土匪猖獗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成立,才將土匪滅絕。再加上1916年到17年從前旗扒子補隆(現在的新安鎮(zhèn)以東發(fā)生瘟疫和鼠疫,薩拉齊最為嚴重然后一直向東發(fā)展,形成全國大疫情。為了活命薩拉齊(薩縣人)紛紛逃離家園,向西遷移,來到水草豐美,富饒的大后套定居。最早來到劉頭圪旦的是劉、趙、許、呂四大姓。1918年我們王家全家四口人(即我奶奶、大爹大媽和我父親)來到劉頭圪旦,住在趙白仁他父親大滿倉的油房里,可見趙家來了就初步發(fā)展了,劉家給人家打工,也混成一小頭目,所以叫劉頭,以劉頭命名我們村,就叫劉頭圪旦。具體劉頭是誰,我暫時說不清楚。過去東西圪趴,東西河頭種地,叫換茬或輪歇。比如今年在劉頭圪旦種地,明年就去陳家圪旦或韃子彎種地,解放土改,誰在什么地方種地誰就固定在那個村子,我大爹就確定在陳家圪旦。后來陸續(xù)來賈、李(埃柱)、王(銀小)、劉(才)、高(銀鎖)弟兄、劉(米倉)弟兄、楊(二羊)、田(二才)、老大樹、楊羅、黑(老漢即馬雞煥)、陳杰山、王金良等。這是解放以前。解放以后,有李向葵(李玉柱)、劉蘭俊、菅甫財、秦德住、張萬德,雷萬財、知識青年(張廣智、楊桂珍等)、王存(王云開)、王福厚一家、劉三拉等弟兄、馬二貴一家、辛二父子、王潤女一家、徐大有弟兄、常四弟兄、王登良弟兄、李軍等。經過了百風風雨雨、來來去去,人口、戶數越來越多。新老住戶不斷奮斗,建設著我們這個美麗富饒文明和諧的村子,劉頭圪旦!</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一百多年以來,劉頭圪旦村民一代一代為了生計,為家鄉(xiāng)建設,做出巨大貢獻。解放前三十多年,我們的先輩,為了生計,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在荊棘叢生的荒地上用镢頭,鐵锨開荒種地,開墾出許多良田,開挖了渠道,逐步形成水系配套的雛形,幾乎每個姓氏留下了開墾的荒地的名稱。如:王家大田、劉頭壕、呂二仁圪臺、劉才圪尖、老二楊圪臺、老張仁壕、張連富河頭、李埃柱圪趴、王金良地;劉頭渠、陳杰山渠……這都給我后人留下了創(chuàng)業(yè)的足跡,這些奮斗精神是我們劉頭圪旦后人的寶貴財富,將激勵著我們后人奮然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解放后到 改革開放前三十年集體化道路。通過土地改革,初級社、高級社、大躍進、人民公社,劉頭圪旦村的村民煥發(fā)出無窮無盡的力量。村民們戰(zhàn)天斗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渠打堰,平整土地,以劉頭渠和南北公路為縱,利用機械化挖渠機。東西挖了六條水渠為橫,水渠路阡陌縱橫,將零塊狀土地整合為東西走向的橫條良田,整齊化一。澆地有渠退水有海,下地生產,收獲農產品有路。這些農田基本建設直到今天,在農業(yè)生產,糧食豐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還對村莊進行了規(guī)劃整改,建排房,為現在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劉頭圪旦還是烏加河鎮(zhèn)最早架設高壓電通電的村子之一。為了發(fā)展經濟,村里建了磚廠、油房、粉房、米面加工廠。這些廠房的生產,為壯大集體經濟起到很大的作用。還在村東海子里養(yǎng)了魚,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真是魚米之鄉(xiāng),號稱“富饒八隊”,是全盟的先進村,當時的盟革命委員會主任、盟長李貴還來我村視察。在這期間我們進一步對渠道和道路改造,將原來的五股渠(就是我們村后通往王洋河頭的那條渠)裁正,簇了閘架了橋修了路,為今天建水泥路奠定了基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那時我們的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涌現出許多先進集體,青年突擊隊,鐵姑娘戰(zhàn)斗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這些先進集體,為集體工作不計報酬,需要突擊裝窯、陰窯,需要搶收莊戶,青年突擊隊、鐵姑娘戰(zhàn)斗隊一馬當先,甚至連每年過年村民搗糕包餃的事都做了,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為了改造土壤,到聯豐一隊拉沙,每年冬天青年人趕著牛車,半夜三更起床,趕著二圪旦牛車,兩人一車,一男一女,真是男女搭配,干活兒不累。每年冬天披著星星起伴著月亮歸,在寒風凜冽,在冰天雪地中風雨無阻,為改造我隊鹽堿地立下汗馬功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那時我們村的精神文化也是豐富多彩、健康允實。這里有必要為知青點贊。知識青年到農村,確實為農村帶來一股清風,一縷文化氣息!他們辦夜校,教寫字。那時沒有教室,就在破豆腐房里,白天做豆腐,晚上做教室,學生最小五歲,最大十五六歲,甚至更大。沒有寫字本知識青年就從呼市帶來黑色帳本,鉛筆寫上去看不見字。知識青年輪流講課。我那時六歲,那就是我的啟蒙教育,為我后來讀書學習起到了很大作用。講課最長的是史恒和左德忠。我那時雖然最小,但學習很好,史恒就說:向王天偉學習開拖拉機,向呂紀生學習趕牛車??上У浆F在我沒有學會開車,而呂紀生大車小車都會開。但這句話對我的鼓勵很大。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每天下午收工集體排練,老一輩有我父親王貴羅、光棍老漢田二才等。王福厚的到來后文藝隊不斷擴大。王福厚拉胡打琴的動作優(yōu)美;劉四倉吹楳笛聲的悠揚;許三丑頭表演畢真逗人,就連說話結巴王根偉還登臺說相聲,一字不卡。那時的隊部院內,室外是生龍活虎的小伙子你爭我搶打籃球,室內文藝隊認真排練背臺詞,一派奮發(fā)向上,快樂祥和的景象,精神生活十分充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劉頭圪旦也經歷過村莊最艱難的大事。那是一九七五年夏秋之交,天公變臉,有云便下雨,我們投入緊張的防洪之中,先是保莊戶,我被派到老張仁壕,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接到命令到總排干北岸六隊河頭到張連富河頭舊河筒,這段渠背較低,南岸什巴也在嚴防死守,南北兩岸在較勁兒,看誰能堅守到最后,誰就勝利,就保住了村民生命財產。我們一直堅持到快明的時候,突然發(fā)現舊河筒水漲很快,人們很奇怪,因為這個地方堤壩很高,不可能水漫過去,后來發(fā)現有了管涌(即穿底窟),這是沒有一點辦法了,這就叫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那里又是沙土,大水很快將小洞淘大,不到兩個小時洪水就把大堤沖開了一大口,洪水就像脫韁的野馬,沖進了長條海漫過了牛服睛,橫灌了淺皮海,直逼小海子。洪水來勢兇猛,劉頭圪旦告急,所有劉頭圪旦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直撲小海畔。開始修筑護村壩,誓以洪水搶時間,爭高低。這時副旗長張合民到了,公社副書記董鎖到了、特派員王旭青到了、公社婦聯主任于紅兵到了,九套圪旦全體干部、基干民兵到了,呼勒斯太公社的民兵也到了,大家眾志城堵截洪水。堤壩修的快,洪水漲得快;人們苦戰(zhàn)兩天兩夜,硬是把洪水堵在小海畔以東。站在壩上向東望,洪水濤濤無邊際。第三天水面平靜,漲勢緩慢,人們驚恐的心情稍微緩解,但還需嚴防死守,不能掉以輕心。當人們又堅守了一天,吃了晚飯,不分男女找到可躺一會兒的地方,麥垛下、柴火堆上,只要能躺一會兒,舒張一下懶腰,但三天兩夜搶修堤壩人們實在太累了,頭一著地都睡著了。喧鬧聲聽不見了,堤壩除了幾個放哨的走動,死一般的寂靜。突然狂風大作,東北風卷著巨浪,狠狠地向大壩撲來,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而這時人們正在酣睡,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忽然覺得身上被什么東西擊打生疼,猛一驚醒,原來王特派員揮舞著一根扒皮的柳木棒,見人就打,驅趕人們上堤護壩,一時間壩上人頭攢動,不顧風浪,擔土的,抱柴的,守護著大壩,個個被大浪拍成落湯雞。但嚴防死守是每一個劉頭圪旦人的決心,這樣硬撐到半夜,突然水位下降,風也驟停。正是劉頭圪旦人保護家鄉(xiāng)的決心,和周邊村民,特別是九套圪旦人的大力支持,王特派員的柳木棒,于紅兵親自指揮,感動上天風停水降,保住了我們美麗的家園,使村民生命和財產沒受一點損失。于是我們一喝酒唱歌,就不由得唱出“總排干水大你不要怕,劉頭圪旦筑起了護村壩”,那種自豪感由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九七五值得記住一年,那年不僅劉頭圪旦受災,由于排水不暢全盟好多村莊被淹,楊二圪旦、南馬貴、舊貴圪旦,由于人員被困,動用直升飛機空投食物。我們只是這場水災的縮影。到了十月李貴號召全盟人民大戰(zhàn)總排干。西起杭后,東到烏梁素海用一冬天的時間疏通了總排干。從七六年開始全盟動員起來修渠道,挖排水,開展轟轟烈烈的農田水利大建設。于是人們編出一句話叫“李貴不死,挖渠不止”,聽起來不雅,實質上表達全盟農田改造的堅強決心。我們劉頭圪旦十幾號人編號二排也加入這個這個挖渠專業(yè)隊,我也成為這個專業(yè)隊一員,擔任興勝大隊連部伙食管理員。我們這個專業(yè)隊東從劉在仁圪旦,西到金喜成圪旦,北到韓烏拉水庫,挖排水,修水渠。為烏加河農田水利改造做出巨大貢獻!我為什么對一九七五年這段歷史詳細敘述,是因為正是這場洪災喚醒了全盟上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為日后旱澇保豐收奠定基礎,為改造鹽堿地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仍享受著這一紅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農村聯產責任制的推開,包產到組,包產到戶,村民把我們先輩開墾的土地分到戶,享受著先輩農田基本建設的紅利,又過起了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活,一時間日子過得較為舒適。村民在自承包的土地上耕耘,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托起了自己美滿幸福小日子,在小康的道路上迅跑!寫到這里我們要為劉頭圪旦村的帶頭人點個贊。他們是:王貴羅、李挨柱、楊二羊、馬雞煥、呂二仁、王大偉、趙毛、劉楞小、王存小、王二小、許三丑頭,劉根潤、王云厚、趙栽根、劉文元、趙占平、許明張海、現在在任的玉花(名字可能有漏)。(待續(x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