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小毛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學(xué)期的課文,小毛蟲一開始“既不會跑,也不會飛”,它只能“趴在一片葉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觀察著周圍的一切”,飛的、跑的、唱的、跳的,這一切似乎都和它無關(guān),因此,它感覺自己很“可憐”,很“笨拙”,感到世界把它“拋棄在一旁”了。</p> 就是這樣一條“可憐”、“笨拙”的小毛蟲,長出了一對“布滿色彩斑斕的花紋”的“輕盈的翅膀”,并且,“靈巧地從繭子里掙脫出來”,“像一團絨毛,從葉子上飄然而起”,小毛蟲終于破繭成蝶了。<br> 小毛蟲成功了,他從“既不會跑,也不會飛”的“笨拙”樣,到長出翅膀,“從葉子上飄然而起”,期間經(jīng)歷了了多少磨難和艱辛。 課文盡管描寫得不多,但從寥寥數(shù)語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它的這番歷程:“它并不悲觀失望,也不羨慕任何人。” 它“一刻也沒有遲疑,盡心竭力地做著工作,織啊,織啊……”決心是那樣堅定,行動又是那樣果斷、勤勉。 朗讀者 <p>有如此這般的決心和行動,小毛蟲的破繭而出,振翅高飛就不足為奇了。</p> <p>《小毛蟲》的故事比較簡單,情節(jié)也顯俗套,盡管是一個老套的勵志故事,但依然揭示了一個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真理: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每一個成功者都是丑小鴨開始的。</p> 一個教師初登講臺,一定是生澀的,像小毛蟲一樣顯得笨手笨腳,但只要肯學(xué)、努力學(xué),有破繭成蝶的決心和功夫,教學(xué)一定會日臻成熟; 一個學(xué)生剛進(jìn)校門,什么也不懂,甚至連大小便還不會自理,但給予時間,給予機會,假以時日,要想讓我們的孩子不長大也難! 因為《小毛蟲》說的:“時辰到了,它清醒過來,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條笨手笨腳的小毛蟲?!蓖萍暗狡渌袠I(yè),同樣是這個道理。 朗讀者 但現(xiàn)實往往并不如此美麗。 <p>有的青年人一開始信心百倍,干勁十足,但時間一長,熱情消退,心生厭倦,俗稱“職業(yè)倦怠”;</p> <p>有的年輕人功利性太強,甚至私心太重,以為自己的付出一定要得到領(lǐng)導(dǎo)的肯定,先進(jìn)、榮譽沒有自己的一份就灰頭土臉,辛苦若干年以后,還沒被提拔就耿耿于懷……</p> <p>人生發(fā)展是如此,學(xué)生教育也是這樣,教育的大一統(tǒng),分?jǐn)?shù)唯上讓很多老師心態(tài)失衡:“我講過了你還不會!真是不可教也!@@@@”……</p> <p>一所學(xué)校說不出個“甲乙丙丁”的理念和口號,就不是特色學(xué)校,拿不出五花八門的所謂校本課程就不是優(yōu)質(zhì)學(xué)?!?lt;/p> 朗讀者 成長是需要過程的,成功是需要付出的,成才是要歷經(jīng)艱辛的,這些最基本的道理課文中的“小毛蟲”清楚得很。 <p>不是還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嗎:有人看到一只蝴蝶即將破繭而出,卻久未掙脫繭的束縛,惻隱之心大動,想幫助蝴蝶盡快脫離“苦海”,于是給繭剪開一小口,蝴蝶輕松出繭。</p> 然而,這一剪卻使蝴蝶從此喪失了飛翔和生存的能力。 原來,蝴蝶的破繭掙扎實際上是為今后的振翅飛翔積聚能量,缺少了這一經(jīng)歷,最終導(dǎo)致了蝴蝶因飛翔本能的喪失而死亡的悲劇。 <br>由此,對課文中的小毛蟲肅然起敬。小毛蟲破繭而出,我們要為那輝煌的瞬間送去掌聲,更要把掌聲送給它盡心竭力工作的那一段艱苦歷程! 朗讀者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將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 課文從一開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小毛蟲的貌不驚人及行動的遲緩; 到小毛蟲并不因此而悲觀失望,而是盡心竭力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最后一節(jié)作者用欣喜的筆調(diào)寫了小毛蟲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 <p>利用思維導(dǎo)圖的創(chuàng)作,形象地將小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呈現(xiàn)在學(xué)生的眼前,既幫助學(xué)生理解小毛蟲蛻變的知識,又漸漸地把學(xué)生帶入文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