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也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有人說雙胞胎長得一樣,傻傻分不清楚。這是你沒有仔細的觀察,沒有找出不一樣的特征,就像歐洲人看亞洲人一樣。既然人各有貌,也就各有自己的脾氣秉性。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人稱“三觀”也大相徑庭。人們經(jīng)常說誰“三觀不正”,或把顛覆大眾認知的做法以及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的行為叫做“毀三觀”。</p> <p>人的“三觀”對應(yīng)一個人的人生格局,對人的生活起著決定的作用,所以擁有一個正確的“三觀”太重要了。 那么人“三觀”的形成都受哪些因素影響呢?</p> <p>(一)所處的環(huán)境</p> <p>環(huán)境對人的三觀影響毋庸置疑,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人所受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比如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人們在公交車,地鐵上,到處是“低頭一族”,人們對網(wǎng)絡(luò)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白領(lǐng)們上班離不開電腦,上下班坐車的路上離不開手機,回到家里還是“不離不棄”。曾有個孩子對他爸爸非常的不滿,下班以后也不陪孩子玩,總玩手機,父子兩人溝通越來越少,最后孩子“爆發(fā)了”,把父親的手機摔了。</p> <p>在網(wǎng)上能看到積極有正能量的事情,也有負面的東西,這需要我們辨別是非,不能被負面的東西所左右。特別是家庭的小環(huán)境中,父母更要凈化家庭環(huán)境。有一個家庭的父母經(jīng)常帶外人來家里打麻將,也不管孩子的學(xué)習(xí),小孩的學(xué)習(xí)成績可想而知了。你看他學(xué)習(xí)不好,但暗中知道“學(xué)藝”,偷偷學(xué)會了打麻將。有一次他父親去衛(wèi)生間很久沒出來,孩子上陣了,手法熟練,還給他父親扳回一局,令人哭笑不得。后來父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杜絕了賭博的行為,每天看著孩子學(xué)習(xí)。孩子能形成正確的“三觀”,家庭的環(huán)境很重要,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讓孩子從小樹立好正確的“三觀”,長大后才能分辨真假,善惡,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p> <p>(二)周圍的人</p> <p>你周圍的人都是些什么樣的人,要真真切切地看清楚,人們經(jīng)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影響你的“三觀”。對于教育孩子,古人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不良的言行,很容易讓人模仿。對孩子的教育尤其要重視,讓孩子模仿好的事物,避開壞的影響,這樣就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p> <p>成人也是一樣,你的三觀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受你周圍的人影響。有的人交友不慎,輕信他人,使自己遭受到很大的損失。還有受到不良朋友的影響,誤入歧途的也有。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人云亦云,隨大流。著名作家蔣方舟說:“多讀點書,要不然你的三觀是由你的親朋好友決定的?!边@句話發(fā)人深思,一個毫無主見的人,就像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巨嬰”。</p> <p>(三)掌握的知識</p> <p>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明,數(shù)學(xué)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xué)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所以學(xué)習(xí)掌握知識對人的價值觀培養(yǎng)起很大的作用。多讀經(jīng)典名著、書籍,使我們懂得道理越來越多,即開闊了視野,也使自己的格局變得大了。學(xué)到的知識越多,越感到自身的渺小和無知,從而在社會上謙虛做人,認真做事。</p> <p>我們讀書還要靈活應(yīng)用,把各類知識串聯(lián)起來,在實踐中學(xué)以致用,發(fā)揮知識的最大作用。通過讀書讓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面對問題時,能有自己的主見,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做自己行為的主人。</p> <p>總之,一個人的“三觀”,主要受環(huán)境,周圍的人以及掌握知識的多少而影響。我們要特別引起重視。大家平時要靜下心來,多讀書,多學(xué)習(xí)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充實自己的靈魂,培養(yǎng)獨立的人生價值觀,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生!</p> <p>教育競爭論:競爭是人生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p> <p>家長和孩子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人生永遠無法回避,永遠需要直面的一個人生問題就是參與社會競爭(除非是家里有礦,或是特權(quán)階層,不需要參與這種嚴酷的社會競爭)。</p><p>因此,越早讓孩子適應(yīng)社會和學(xué)校教育的強度越好,很多所謂教育專家的“快樂教育論”、“輕輕松松學(xué)xx”,“一個公式秒懂英文”等等,不過是商人說給傻子的神話。從小沒有養(yǎng)成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孩子越容易脆弱不堪。拖到后來,就越無法適應(yīng)嚴酷的社會競爭。當(dāng)孩子的學(xué)習(xí)和身心在長期的學(xué)習(xí)壓力下,出現(xiàn)崩潰的時候,家長再想要著力管教,往往為時已晚,家長和孩子很容易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p><p>張啟明老師曾經(jīng)說過,“從小不讓孩子受學(xué)習(xí)的苦,以后生活中處處都是苦。此言非虛?!?lt;/p><p>學(xué)校教育的本質(zhì),并不僅僅只是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本質(zhì)上是一種學(xué)習(xí)的較量和競爭,在激烈的競爭中要想取得勝利,必須要盡早地幫助孩子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只有優(yōu)勝者,才能建立起優(yōu)勢循環(huán),并且越到后來的發(fā)展會越容易。而弱者只會在不斷的打擊中陷入馬太效應(yīng),在困境中苦苦掙扎。</p> <p>和明白人說話,和踏實人做事,和厚道人談什么?</p> <p>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均來自人際關(guān)系?!?lt;/p><p>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于人際關(guān)系沒有清楚認知的人,總是會在生活中犯下這三種錯誤:</p><p>一是與糊涂的人講道理,二是跟不靠譜的人合作,三是和冷漠的人談交情。</p><p>結(jié)果就是,跟人打交道很費勁,投入再多時間精力也一無所獲。</p><p>與人相處,不管是為人還是做事,都要優(yōu)選適合的對象,采用最佳的方式,才能讓我們避免更多的麻煩。</p><p>話,要和明白人說;事,要與踏實人做;情,要同厚道人談。</p> <p>1.和明白人說話,享受!</p><p>魯迅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個故事:</p><p>有個奴才到處找人訴苦,他分別向聰明人和傻子抱怨主人對他的不公平。</p><p>聰明人傾聽完奴才的訴苦之后,作出悲憫和同情的樣子,得到了奴才衷心的感謝。</p><p>傻子聽完之后卻傻傻地以為奴才是真的想改變自己的處境,他想幫助奴才反抗主人壓迫,便動手打了奴才的主人。</p><p>不曾想,奴才竟大喊打“強盜”,和其他奴才一起將傻子趕走,還得意洋洋地向主人邀功請賞。</p><p>常言道,“寧跟明白人吵架,不跟糊涂人說話?!?lt;/p><p>同樣的話,跟明白人說,哪怕是吵架,都是在講道理的基礎(chǔ)上爭辯對錯。</p><p>而跟糊涂的人則不同,跟糊涂人打交道,就像面對一頭猛獸。他們對人情事理幾乎一竅不通,也聽不明白道理,甚至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傷人。</p><p>《論語》中記載過這樣一句話:不可與之言而言,謂之失言。</p><p>遇到不通透的人,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因為對方無法理解,說的再多也是對牛彈琴。</p><p>但同樣的話,跟明白人說,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個字,也勝過千言萬語。</p><p>曾經(jīng)見過這樣一對老夫妻,兩人相處快60年,早已了解彼此的生活習(xí)慣。</p><p>爺爺一個“水”字,奶奶就會沏好一杯熱茶,放了他老人家最愛的枸杞和菊花。</p><p>奶奶一個“疼”字,爺爺就會顛顛兒地去拿奶奶的按摩儀,放到奶奶右肩。</p><p>和明白人在一起,無需多說廢話,點到即止就可以,一切都會水到渠成。</p><p>“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說的就是如此吧。</p><p>話,要和明白人說,才不會把自己想要進行的談話弄得索然無味。</p> <p>2.和踏實人做事,安心!</p><p>香港首富李嘉誠曾說:“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lt;/p><p>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聰明的人,稀缺的是為人處事都靠譜踏實之人。</p><p>有一個老木匠,正準(zhǔn)備告老還鄉(xiāng),但剛好有個客人要做一個精致的匣子,人手不夠,老板便想讓老木匠做完再走。</p><p>老木匠想到老板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糾結(jié)一番后還是答應(yīng)了。</p><p>沒想到,這一做,就做了整整六個月。</p><p>在老木匠啟程回老家的那一天,老板提著一份大禮,親自上街相送,并且滿懷感激地說:</p><p>“我后來才知道那個大客人做的木匣子,原來是要送給宰相的,要是做不好,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p><p>幸好你一向踏實穩(wěn)重,即使是要告老還鄉(xiāng)了也沒有敷衍了事,出品一如既往地好,今日我是來特地感謝你的?!?lt;/p><p>生活中,能力出眾的人并不少,可大多數(shù)人卻更愿意選擇和踏實的人共事。</p><p>這大概是因為踏實的人,總能讓人放心。</p><p>曾國藩用人,便非常注重可靠。他對文官的要求是沒有“官僚氣”,不圓滑、不投機取巧。</p><p>他選拔武將的標(biāo)準(zhǔn)則是“不急名利”“耐受辛苦”“踏實可靠”。</p><p>任何時候,態(tài)度和人品永遠都比能力重要。</p><p>不踏實的人,就算能力再強,也有可能因為疏忽大意捅出大簍子,需要其他人不斷地去彌補。</p><p>踏實的人做事認真,無論事情多小,都會盡心盡力地去完成。</p><p>與踏實的人共事,自己才能安心。</p> <p>3.和厚道人談情,敞亮!</p><p>“人怕交錯友,心怕給錯人。”</p><p>無論是對剛認識的人,還是多年的好友,即使我們付出真誠并不是為了得到什么,但總歸是希望對方能夠有情有義。</p><p>若是遇上薄情寡義的人,再熾熱的心,也會在一次次“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傷害中,變得冰冷。</p><p>而和厚道的人講交情、談感情,便會讓人感受到人性真善美的那一面,感受到人間的溫情和美好。</p><p>一代藝術(shù)大家梅蘭芳染上過白喉病的時候,時任軍官的李宣倜曾出手幫助過梅蘭芳,他本是出于愛才心切,并沒有想過要梅蘭芳報答。</p><p>但世事無常,晚年的李宣倜妻離子散、財產(chǎn)散盡、無依無靠,自己蝸居在一間小公寓里。</p><p>不再風(fēng)光的他,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梅蘭芳,不但每月資助他一些生活費,還經(jīng)常派弟子過去陪李宣倜聊天解悶,自己也是一有空便上門探望。</p><p>直到李宣倜病重,梅蘭芳仍舊守在床前,緊握住他的手,動情地說:“您放心,您的身后之事交給我!”</p><p>李宣倜滿含熱淚地看著他,欣慰地點點頭,隨后安然離世。</p><p>兩個月后,梅蘭芳也去世了。曾有人感嘆,如果梅蘭芳先于李宣倜去世,李宣倜可能連個送終的人都沒有。</p><p>是什么讓梅蘭芳對李宣倜這么好?是因為厚道。因為為人厚道,所以知恩圖報。</p><p>厚道的人,心中有情,品性正直,心地良善,重情重義。</p><p>厚道之人,少偽裝,多坦誠;少遮掩,多陽光。</p><p>和厚道的人談交情,講感情,心中才會敞亮,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值得我們拿真心去相交。</p><p>人這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將寶貴的時間花費在誰身上的選擇權(quán),永遠掌握在自己手里。</p> <p>與明白人說話,知理明了曉事理。</p><p>與踏實人共事,苦盡甘來事竟成。</p><p>與厚道人談情,高山流水不負君。</p><p>把時間和感情花在對的人身上,才有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