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名重天下”。<br> 西雙版納自明末清初起,就成為了普洱茶的故鄉(xiāng),是茶樹的原生地,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茶文化。<br> 18年前的2002年末,受命編輯出版《普洱茶的故鄉(xiāng)---西雙版納》一書,向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50華誕獻禮。為完成畫冊的拍攝和資料收集等采編工作,我們不辭辛苦,歷經兩個多月,行程1600多公里,尋訪在西雙版納“江內”、“江外”12個古茶山的茶馬驛道上,記錄著一棵棵飽經風霜的千百年古茶樹,追覓著濮人植茶先民的遺俗和各民族兄弟們的茶風習俗。值得欣慰的是我們苦盡甘來,收獲頗豐,使之在后來的年歲中我始終保持著對故鄉(xiāng)茶文化點點滴滴的記錄。<br> 去年第74屆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的5月21日設為“國際茶日”, 今天在首個5?21國際茶日到來之際,我將18年前拍攝的這組影像曬出來,謹獻給首個5?21國際茶日。在此同時也告知大家我本人的一個榮耀和兩點遺憾:榮耀的是這組影像有許多幅已被收錄在了去年出版的《西雙版納茶志》中,遺憾的兩點是至今我本人尚未獲得一本《西雙版納茶志》,至于稿費就更別提了。<br> 西雙版納十二古茶山示意圖 南糯山“仙逝”茶王樹 巴達賀松“仙逝”茶樹王. 倚邦街 易武古鎮(zhèn) 易武石屏會館 倚邦街的清代石碑 茶馬古道承天橋 景洪勐旺茶馬古道上的蜈蚣橋 勐海布朗山班章茶廠舊址 清代攸樂古茶山攸樂同知遺址 記載著蠻磚茶山為六大茶山之一的石碑 乾隆年間的茶案碑 乾隆皇帝賜給倚邦土千總敕命碑 清代的茶山土地執(zhí)照 倚邦街石碑手持茶瓶的童子 壓制七子餅茶的猴王圖案 倚邦街石獅 倚邦舊衙門石基 倚邦土千總墓碑 倚邦嶍崆崖石三面六臂的牛王爺 倚邦嶍崆觀音廟的茶山土地爺 倚邦嶍崆崖石手持九節(jié)棍的訓虎神 蠻磚古茶山清代石柱腳 蠻磚古茶山石獅 易武古鎮(zhèn)車順號茶莊瑞貢天朝大牌匾 易武古鎮(zhèn)車順號茶莊 見義勇為大牌匾 福庇西南大牌匾 易武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馬蹄印 景洪勐旺補遠茶馬古道 倚邦茶馬古道 倚邦宋云號茶莊 易武福元昌號茶莊 易武古鎮(zhèn)元泰豐茶莊 易武乾利貞茶莊 易武老街 南糯山茶科所舊址 易武古道馬幫頭騾佩戴的銅鈴 倚邦街惠民茶莊壓茶石 易武古鎮(zhèn)石屏會館雕龍畫鳳 易武古鎮(zhèn)石屏會館斗拱 攸樂山雅諾古茶園 落水洞古茶樹(勐臘縣易武鎮(zhèn)) 革登古茶樹(勐臘縣象明鄉(xiāng)直蚌). 倚邦曼松古茶樹 莽枝古茶樹(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安樂秧林村) 蠻磚古茶園.(勐臘縣象明鄉(xiāng)蠻磚) 賀開古茶園拉祜族采摘春茶 南糯山半坡老寨古茶樹 勐海勐宋古茶園 賀開古茶園 勐龍勐宋古茶園 攸樂古茶山雅諾古茶園 勐宋滑竹梁子野生古茶樹 勐海巴達賀松野生古茶樹 勐宋滑竹梁子野生古茶樹 格朗和帕真野生古茶樹留影 格朗和帕真野生古茶樹 格朗和帕沙中寨古茶樹 賀開古茶園 賀開古茶樹 野生大茶樹發(fā)的新芽 勐海勐宋古茶園 南糯山古茶園 老曼峨布朗族制作腌菜茶時需埋入土中 老曼峨布朗族制作的腌菜茶 老曼峨布朗族的腌菜茶 基諾族制作涼拌茶 基諾族制作的涼拌茶 基諾族品味涼拌茶 基諾族的包燒茶 基諾族的包燒茶 哈尼族香竹筒燒茶 哈尼族土鍋茶待客 拉祜族的火焯茶待客 勐海勐混拉祜族烤制香竹筒茶 勐海曼尾村傣家人制作竹筒茶 勐海曼尾村傣家人制作竹筒茶 景洪攸樂古茶山基諾族祭茶 布朗山老曼峨祭茶的祭品 布朗山老曼峨祭茶 布朗山老曼峨祭茶 布朗山老曼峨祭茶 與老曼峨祭茶的長老和影 傣家人的竹筒茶 勐海茶廠改制前的沱茶 勐海茶廠改制前的七子餅茶 勐海茶廠改制前的竹筒茶 日本茶道里千家84次友好訪華團在千年茶王樹前獻茶 日本豐茗會會長松下智考察易武黑水梁子野生茶樹 原佛海可以興茶莊舊址 原佛海洪記茶莊舊址 原佛海時利和茶莊舊址 原佛海復興茶莊舊址 原佛海時利和茶莊 中國普洱茶第一縣---勐海郵封紀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