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圣·伊維爾教堂1907年5月27日在哈爾濱開始修建,落成于1908年。當(dāng)時由契恰科夫中將及下屬軍官和士兵捐款在道里軍官街修造,為雅羅斯拉夫(波)式球型尖塔教堂。教堂面積555.80平方米。</p> <p> 哈爾濱早在上個世紀就被稱為“教堂之國”,最輝煌的時期,各種風(fēng)格的教堂多達60多座。圣·伊維爾教堂,是地位和風(fēng)格最另類的一個。</p> <p> 它不僅具有俄羅斯傳統(tǒng)風(fēng)格的球型尖塔,還體現(xiàn)著東羅馬的拜占廷風(fēng)格。教堂共有7座球型尖塔的洋蔥頭,分布在教堂大廳和鐘樓以及圣壇的頂部位置。</p> <p> 圣·伊維爾教堂為俄羅斯式建筑,外觀巍峨挺拔。教堂平面呈希臘十字式格局,前面(西側(cè))的主入口上方有鐘樓,后面(東側(cè))是祭壇。教堂上的蔥頭式大小穹窿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優(yōu)美和諧。</p> <p> 教堂的南北二側(cè)還各有入口,主入口上方的鐘樓頂上有一個洋蔥頭穹窿,祭壇上方也有一個洋蔥頭穹窿。整體穩(wěn)重大方,端莊大氣。</p> <p> 伊維爾教堂作為一個歷史見證,記錄了日俄戰(zhàn)爭、沙俄侵略史實,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科學(xué)研究價值。這座歷經(jīng)百年滄桑的建筑,淹沒于尋常巷陌間,成為喧囂都市中一道正在“隱退”的風(fēng)景。</p><p> 在近一個世紀的風(fēng)雨中,伊維爾教堂并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自然與人為的侵害,使其在相當(dāng)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歷史風(fēng)貌。</p> <p> 特別慘痛的是教堂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主體建筑上挺拔的“洋蔥頭”慘遭閹割。</p><p> 破壞后的教堂只留下破損的雙層花瓣,門、窗的俄式裝飾和鐘樓上的圣母畫像只有痕跡可尋。</p> <p> 還記得當(dāng)初我找尋教堂時的情景,走進工廠胡同,繞過層層樓房的包圍。在拐過最后一道圍墻后,一棟磚紅色教堂躍然呈現(xiàn)在前方百米處。在這寂靜的胡同,我和教堂相互對視,相互打量。</p> <p> 這棟典型的俄羅斯教堂,雙層結(jié)構(gòu),建筑平面呈現(xiàn)希臘十字狀,衰敗,被時光遺忘般的遺世獨立。</p><p> 斑駁的墻壁暴露著紅磚,拱形窗框優(yōu)雅的彎曲,卻殘留著火燒后的遺跡。玻璃殘缺不堪,我趴上窗沿,想看看里面的景象,卻因為覆蓋著不知多少年代的浮土讓我無法窺視。</p> <p> 如同中世紀被遺棄的古堡,雖身殘破敗,荒草叢生,卻依然散發(fā)著威嚴的華麗,仿佛一個精神上的貴族,堅守著最后的尊嚴。</p> <p> 教堂的大門緊閉,一把大鎖鎖住了前世今生的一切繁雜,不可探知。門前的臺階結(jié)了冰,房檐低垂的掛著雪后結(jié)下的一排冰溜子。</p><p> 時間或許將這座眼前的建筑定格在某個節(jié)點,塵封在歷史的角落,等待命中注定的人來為它開啟封印。</p> <p> 教堂孤立在院子中央,四周被各個年代的建筑環(huán)繞著,有平房,有廠房,最近一處離教堂不過一米寬。四下里,風(fēng)亂吹,掉落的樹葉在周圍隨風(fēng)四攛。</p><p> 我沿著教堂的一側(cè)順勢前行,腳下干癟的落葉吱嘎作響,空中突兀的枝椏延伸到教堂破舊的墻壁。</p> <p> 被破壞的教堂建筑慘不忍睹,風(fēng)霜雨雪的吹打中仍然堅忍著挺拔了幾十年。</p> <p> 一切顯得如此詭異,在這個午后晴朗的天幕下,卻生出了陰森恐怖,荒涼悲戚的氣氛,如同無聲的訴說著如歌如泣的千秋往事,給每一個來到的,有心的人聽。</p> <p> 一條直通教堂二樓的外接樓梯佇立在正門旁,水泥質(zhì)地,與教堂本身建筑格調(diào)格格不入,卻干凈無土,難道是有人打掃?是誰住在這荒蕪陰森的教堂里,是神職人員默默的駐守么,還是虔誠的信徒堅守著心靈的故土。</p> <p> 檐下那些重疊相連的半圓形羅馬風(fēng)格拱券,別具魅力。環(huán)繞教堂的拱券底下的壁龕原來都有大量精美的馬賽克鑲嵌畫,有的是用一厘米左右見方的小瓷磚拼貼的,有的是把瓷片裁切成各種形狀的。 </p> <p> 鑲嵌畫應(yīng)該是圣人像或許還是表現(xiàn)俄羅斯田園生活的畫面,應(yīng)該會像不遠處孤兒院存留的馬賽克鑲嵌畫一樣,生動艷麗細膩工整吧。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盡數(shù)鏟除,只余幾塊殘片和瓷片間的肌理了。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歷史老照片</span></p> <p> 就是這處拱券底下的壁龕原有的馬賽克鑲嵌畫,在它被人們忽略,被記憶淡忘,在歷史的夾縫中緘默挺立數(shù)十載之后,它是否有望掙脫困頓,再次顯露在世人面前。</p> <p> 然而拱券底下的壁龕現(xiàn)在仍然沒有修復(fù),盡管滄桑巨變,老建筑只要存在,我們就一定能聽到歲月發(fā)出的回音,是歷史永遠抹不去的痕跡。</p> <p> 破敗的教堂,記錄了歲月的滄桑,記錄了哈爾濱百年的變遷。教堂門與鐘樓的窗戶均為新藝術(shù)運動風(fēng)格的三心拱券式,其它的半橢圓式拱券長窗則為古羅馬式。</p> <p> 2008年我第一次來拍攝這個教堂,蒼涼的面容讓人唏噓不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歷史老照片</span></p> <p> 在此之前,人們只能在老照片中去重溫圣·伊維爾教堂的往昔風(fēng)光,我沒有領(lǐng)略過它風(fēng)光的時日,沒有聆聽過它飄蕩的鐘聲和悅耳的琴聲,沒有見過那些排著隊唱著圣詩走進教堂的孤兒們臉上的笑容。</p> <p> 但我已親見了它在落魄的時光里靜默的堅持,在被遺忘的角落里低調(diào)地隱藏。</p><p> 圣·伊維爾教堂滄桑的身影會一直留在記憶里,如今和她華美的身姿重疊在一起,每每回味,似醇厚中帶著苦意的濃咖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歷史老照片</span></p> <p> 那時,火車站北面地勢較高,在一片茂密的樹林中,教堂的7個洋蔥頭穹頂高高聳立,隔著很遠就可以看到。下了火車,舉頭看見教堂的十字架,那是一種回家的喜悅……</p> <p> 那時,圣·伊維爾教堂周圍視野開闊,綠樹成蔭。它是老哈爾濱火車站背景中一抹優(yōu)雅的景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歷史老照片</span></p> <p> 在哈爾濱市區(qū)及鐵路沿線修建的六十余所東正教教堂中,很值得描述的就是1907年建在霽虹街的這座伊維爾教堂,緊隨其后,在同一年又修建了索菲亞教堂,因兩者均為隨軍教堂,伊維爾教堂和索菲亞教堂被稱為“姊妹”教堂。</p> <p> 同為沙俄軍隊的隨軍教堂,圣·伊維爾與圣·索菲亞的命運有著奇妙的相似:它們建立的年份相近,它們雄偉的身姿曾遙相輝映,它們都曾深陷在民居的包圍中卻因此得以在浩劫中幸存,它們都曾是斑駁落魄的堆滿雜物的倉庫……</p> <p> 然而,他們的命運也有著無奈的差異:1998年,在圣·索菲亞教堂重見天日的一年后,圣·伊維爾教堂卻差點被拆掉了。相關(guān)部門研究了其保護問題。</p><p> 但剛剛修復(fù)完索菲亞教堂,財力有限,已無力再顧及伊維爾教堂。因此當(dāng)時決定先保持現(xiàn)狀,待日后有能力時再進行修復(f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歷史老照片</span></p> <p> 這一等,就是十九年。若不是哈爾濱站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這個隱在站北廣場民居中的“百年貴族”怕是還不得重見天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歷史老照片</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穹頂壁上的宗教油畫栩栩如生</p> <p> 修復(fù)之前的教堂內(nèi)部,宗教壁畫都已不復(fù)存在,恢復(fù)的難度極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墻壁上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II類)標(biāo)牌</p> <p> 教堂正門緊鎖了多年,二側(cè)漂亮的門柱造型給人以莊重沉穩(wěn)之感,好似二位門神守護著這悲戚的殿堂。</p> <p> 昔日教堂曾經(jīng)有過輝煌,瘋狂的年代受到了近乎滅絕的重創(chuàng)。面對廊柱她對我如泣如訴。</p> <p> 近距離的走近這座哈爾濱市II類保護建筑,破敗的教堂記錄了百年歲月的變遷,雖然失去了往昔光輝的華冠,閱盡了人世滄桑和世事無常,斑駁殘舊的身影卻依然難掩它的莊重與優(yōu)雅。</p> <p> 多少年來“伊維爾”外觀斑駁,鐵藝銹蝕,墻磚破損,屋檐上電線纏繞,曾描繪過火車站天際線的洋蔥頭穹頂早已被連根拔去,剩下空蕩蕩的房頂。</p> <p> 搖晃在破窗外拱起的野樹閑枝,越是生氣勃勃,越是滄海桑田。</p> <p> 為了這門窗與墻線的造型,規(guī)模齊整的長方型紅磚被磨成了細長的扇形狀和圓柱狀。所以建于1908年這座軍用教堂至今仍然光滑細膩,棱角分明。</p> <p> 建筑用的磚是特殊加工的“澄泥磚”,它同傳統(tǒng)的豆沙制作原理相似。將泥漿澄出、沉淀、成型、晾曬、燒制而成。</p> <p> 歲月滄桑歷經(jīng)磨難,無情的摧殘著她的身軀,體無完膚歷歷在目,只能默默的哭泣,有誰能知道她的傷痛?</p> <p> 看到眼前這慘不忍睹的樣子,感到心如刀絞,無法撫平對這座城市感情上的憂傷。</p> <p> 幾代塵埃,起起落落,天地轉(zhuǎn)換,斯人已逝。所有的風(fēng)景演繹著人間百態(tài),而這前生今世的紛擾,全部如同電影膠片般,定格在這巍峨?yún)s衰敗的教堂里。</p> <p> 在中東鐵路正式通車的5年后的1908年,列車載來了雄心滿滿的俄國人。一名叫德尼索夫的設(shè)計師,在當(dāng)時還叫軍官街的工廠胡同建造了一棟軍用的東正教教堂,取名為圣·伊維爾。</p> <p> 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哈爾濱特殊的建筑氛圍,各種風(fēng)格迥異的建筑鋪天蓋地在哈爾濱愈演愈烈,圣·伊維爾卻凸顯的如此與眾不同。折衷主義的俄羅斯風(fēng)格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正面上方有大型鼓座,鼓座上安放著典型俄式風(fēng)格的洋蔥頭,坐落分明,像一曲和諧的圓舞曲,優(yōu)美舒展。</p> <p> 世人只識圣·索菲亞,卻不知圣·伊維爾是她的姐妹篇。同為隨軍教堂,在建筑風(fēng)格上更凸顯巍峨林立,單是用磚量就要遠超于圣·索菲亞,即使百年后的今天,仍舊可看出圣·伊維爾的紅磚是經(jīng)過特別精心燒制,質(zhì)量上乘。</p> <p> 教堂的鐵藝窗戶看上去基本完好,雖歷經(jīng)百年依然堅固。</p> <p> 設(shè)計師不知道,這棟教堂在百年時間里會有如此跌宕起伏的命運。在動蕩的戰(zhàn)爭年代,迎著清晨祈禱,或是祈禱戰(zhàn)爭的勝利,抑或是平靜內(nèi)心的恐慌;伴著黃昏玩耍,隨軍征戰(zhàn)的孩子,在夕陽的余暉里打鬧,在教堂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房間里捉迷藏。</p> <p>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隨著“文革”的到來,優(yōu)美的雕梁窗花被無情的砍斷,獨特的圓蔥頭在紅衛(wèi)兵的齊聲吶喊中依次倒下,歷史在這里就這樣斷裂了。</p> <p> 那時的圣·伊維爾教堂還裹挾在繁雜的民房中,在逼仄的空間遺世獨立。</p> <p> 就像高鐵最終會進城,霽虹橋最終會面臨被選擇一樣,幸運的圣·伊維爾與其璀璨炫目的保育院壁畫終展露天日。在百年后,將歷史砌在墻縫中,再用處變不驚的練達去迎接新時代的你我他,去走向未來。 </p> <p> 當(dāng)時,圣·伊維爾教堂被當(dāng)作周圍廠房的倉庫使用,包裹在各種民宅里,如同圣·索菲亞的昨天。也許圣·伊維爾教堂的再次重生就在不遠的將來,不論它是為誰而建,都已成為了哈爾濱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一筆靚麗的建筑遺產(chǎn)。</p> <p> 自2015年8月開始,逐步對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周邊進行改造變遷。哈市二類歷史建筑圣·伊維爾教堂同時將被恢復(fù)原貌重建。</p> <p> 2017年3月11日起,開始對教堂周邊的住宅進行拆除,隱藏了半個多世紀的伊維爾教堂重見了天日。</p> <p> 被“封存”了半個多世紀的圣·伊維爾教堂,即將恢復(fù)真容。</p> <p> 施工現(xiàn)場,外圍的建筑樓房正在被一一拆除,工程步步推進。</p> <p> 昔日擁擠不堪的住宅樓群拆除后,還給了教堂周圍如初時的開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距教堂不遠的附屬孤兒院也顯露出來</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在復(fù)建中的圣·伊維爾教堂</h3> <p> 從1908走來,時光一晃110年,如今揭開圣·伊維爾的面紗,世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是否回歸了它從前的模樣。</p> <p> 由于這次哈爾濱火車站的改造,圣·伊維爾教堂作為北廣場的配套改造項目才得以修繕。成為哈爾濱城市老建筑的新亮點。</p> <p> 2017年末,教堂修復(fù)工程完成,洋蔥頭上還未安裝十字架。</p> <p> 春暖花開之時,伊維爾,這位隱藏在原來車站北面民居樓中的百年貴族,終于重見了天日!</p> <p> 如今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經(jīng)過改造,建成了以伊維爾教堂為主體,集旅游、休閑和景觀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伊維爾教堂得以翻修成為哈爾濱市又一地標(biāo)性建筑,展示著哈爾濱的歷史風(fēng)貌和建筑文化。</p> <p> 圣·伊維爾終于重現(xiàn)芳容, 如今你依舊優(yōu)雅端莊,屹立在廣場上可以開懷一笑了。</p> <p> 在春花爛漫的季節(jié)來到她的面前,心潮無限感慨,我不曾見到教堂的新生,卻見證了她的重生。</p> <p> 我不曾聽到教堂的鐘聲,但我期待鐘聲再次響起。</p> <p> 我不曾耳聞教堂里唱詩班的歌聲,但我在夢中確實被她的歌聲驚醒過。</p> <p> 我不曾走近教堂的祭壇,但我希翼的感覺到神對這座城市的保佑!</p> <p> 嬌艷的小桃紅映襯著新生的圣·伊維爾教堂鮮艷奪目,給火車站北廣場增添了勃勃生機。</p> <p> 時空的變換,雖然使教堂倍受摧殘,但如今她的容顏并沒有多大的改變,比起那些湮滅塵世的同伴們應(yīng)該幸運的多。</p> <p> 陰霾已經(jīng)過去,重獲新生的圣·伊維爾教堂煥發(fā)著昔日的光輝。</p> <p> 黃昏將至,沐浴在溫暖陽光里的教堂讓我和她的心情都如此美好!</p> <p> 歷史上俄國人呼嘯而來又倏忽而去,那些建過的教堂,如同退潮時來不及跟上節(jié)奏的珠蚌,美麗又茫然地留了下來……</p> <p>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shè)的步伐,一些珍貴的歷史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哈爾濱曾有的城市風(fēng)格漸漸在消失,那些彰顯地域風(fēng)情的老建筑被大量拆毀、改建,城市漸漸失去了它應(yīng)有的“記憶”!</p> <p> 如果沒有哈站北廣場工程,伊維爾教堂只會湮沒在雜亂的樓群中,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默默的消失。</p> <p> 1927年,主教季米特里和基輔音樂學(xué)院自由藝術(shù)家芭拉諾娃波波娃在教堂創(chuàng)辦了哈爾濱音樂訓(xùn)練班,開設(shè)了鋼琴、小提琴和聲樂等課程。</p> <p> 盼望著能恢復(fù)教堂的功能,讓市民多一份信仰,多一分自律。</p> <p> 當(dāng)然也盼望著藝術(shù)門類的課堂在這里開辦,讓哈爾濱的人多具才華,給城市多添一份活力!</p> <p> 相信在不久能如愿以償,洋為中用,多一份包容,讓我們親身體驗作為哈爾濱人獨有的優(yōu)雅。</p> <p> 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建成以后,我不止一次的來到這里,當(dāng)然不是去趕火車,而是對幸存下來又得以復(fù)建的圣·伊維爾教堂的一種情結(jié)。</p> <p> 俄羅斯教堂建筑都具有鮮明的東正教特色——洋蔥圓頂,即頂端空心球體的直徑大于下方之鼓座,看上去像個“洋蔥”。</p> <p> 教堂頂端的一個個“洋蔥頭”設(shè)計,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氣候寒冷,冬季較長,陡峭的尖塔可以避免建筑上的積雪;另外,就是“洋蔥頭”象征著一支支燃燒的蠟燭(火焰),從人間虔誠地向上帝舉起,也是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的拜占庭式建筑風(fēng)格。</p> <p> 教堂上的七個蔥頭,除了哈爾濱,在當(dāng)時的中國是絕無僅有的。</p> <p> 圣·伊維爾教堂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其建筑頂部的多個“洋蔥頭”狀穹頂。居中為一個大的“洋蔥頭”狀穹頂,四個小的“洋蔥頭”環(huán)繞分布在其十字形平面格局的端點。</p> <p> 主入口上方有鐘樓,也有一個“洋蔥頭”狀穹頂。加上后面的一個,總共有七個“洋蔥頭”狀穹頂。眾星拱月般錯落有致,十分罕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字架重現(xiàn) 圣光附體 神靈降臨</p> <p> 無論遠近,每每路過霽虹橋,我都要自覺不自覺的矚目圣·伊維爾教堂上高高聳立的洋蔥頭穹頂群,心中是那樣的快慰!</p> <p> 鐘樓里空空蕩蕩,多么希望早日能夠看到大鐘的身影,希望鐘聲在廣場上空再次回響。</p> <p> 站在任意一個角度,無論怎樣欣賞她的面容,你都會覺得她容顏超凡,對她愛護有加。</p> <p> 這是教堂的北側(cè)門,不知會不會有哪位虔誠的能工巧匠,能把拱券下壁龕的馬賽克鑲嵌畫復(fù)原出來。</p> <p> 檐下半圓形連券、門窗、拱券均為羅馬風(fēng)格,尤為獨特的是鐘樓上方洋蔥頭基座的修飾,半圓形羅馬風(fēng)格拱券重疊相連,美觀而又別具魅力。</p> <p> 一個世紀以前,當(dāng)異域的物質(zhì)與文明沿著鐵路與河道向哈爾濱彌散的時候,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隨著來自30多個國家各種膚色的探險家們,沿著中東鐵路切入到這片寂靜的荒原腹地,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誕生了這座“教堂之城”?!?lt;/p> <p> 此刻,往事隨風(fēng)。畫面中搖曳著的樹枝如飄渺的往事,仿佛又帶我們回到了過去。</p> <p> 以往,哈爾濱城市上空有數(shù)不清的洋蔥頭高高聳立,有不計其數(shù)的十字架在各個角落里熠熠發(fā)光,然而這種異國文化離我們已漸行漸遠。</p> <p> 教堂也許會被歲月蒙塵,但歷史總會給它一席之地。陽光下仍然有她不會消失的身影。</p> <p> 那時,每逢禮拜六和禮拜天,教堂鐘樓的大鐘都會被敲響。此刻,你仍然會聆聽到畫面里那悠揚的鐘聲。</p> <p> 航拍圣·伊維爾教堂的全貌,發(fā)現(xiàn)越來越喜歡這位涅槃重生的貴族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堂之城歷史滄桑,時隔百年難以忘卻。</p> <p> 寂靜的夜色中,再也聽不到教徒們在朗誦圣經(jīng),再也聽不到唱詩班低聲的吟唱。</p> <p> 時至今日,教堂的墻壁上依稀可見雕刻的名字,那是為了紀念在日俄戰(zhàn)爭中陣亡的俄國士兵雕刻的陣亡名單,據(jù)說有些軍官的尸體還掩埋在教堂地下,不知在午夜夢回之時,這些客死異鄉(xiāng)的年輕人是否能夠魂歸故里。</p> <p> 教堂內(nèi)部寬敞明亮,金碧輝煌,照明燈有多種顏色和造型,設(shè)置了主次三個祭壇。堂內(nèi)圣所的圖案由技師德尼索夫設(shè)計,圣像在俄國切爾尼哥夫市(今烏克蘭)制成,除圣像外,教堂內(nèi)還有圣母像、基督復(fù)活圖、圣塞拉夫衣圖及圣尼古拉畫像等大量藝術(shù)作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歷史老照片</span></p> <p> 其它圣像在守備隊副隊長米哈依勞夫大尉及畫家吉敏指導(dǎo)下,由40名士兵畫制,維也爾斯卡亞圣母像由主教烏拉得依米爾奉獻,中央祭壇大圣像為畫家尼西里也夫畫的基督復(fù)活圖;第二個祭壇墻壁掛著圣塞拉夫衣圖及圣尼古拉畫像。</p><p> 據(jù)說,教堂地下室中還保存著很多昔日神職人員的棺木,而且有地道直通哈爾濱火車站。</p> <p> 當(dāng)年教堂建成后,曾為在義和團運動中死去的俄國官兵及日俄戰(zhàn)爭中陣亡的俄國將士進行祈禱,一些陣亡將士的骨灰移至教堂埋葬,陣亡者的名字被刻在教堂內(nèi)三個拱的凹面上。還有一位最具影響力的入葬者是白俄將軍——弗拉基米爾·卡普佩爾。</p><p> 在復(fù)雜的俄羅斯近代史上,也是戰(zhàn)亂不斷,被列寧下令秘密處決的著名海軍將領(lǐng)高爾察克,曾是帶領(lǐng)白衛(wèi)軍與蘇俄紅軍作戰(zhàn)的領(lǐng)袖人物,在他被出賣并囚禁后,卡普佩爾成為白衛(wèi)軍的實際最高統(tǒng)帥??ㄆ张鍫枮榻饩雀郀柌炜藥ьI(lǐng)數(shù)十萬軍民進行了俄羅斯內(nèi)戰(zhàn)史上最為悲壯的“西伯利亞冰雪大行軍”,結(jié)果因急于趕路跌進冰窟,雙腳被凍傷截肢。</p><p> 千里大行軍后,僅有3萬人成為幸存者,卡普佩爾沒有活到最后,他的尸身與棺槨被官兵帶回哈爾濱,葬于圣·伊維爾教堂北側(cè)墻下。那是1920年冬天。</p> <p> 2006年12月14日經(jīng)中國政府同意,俄羅斯來人進行卡普佩爾尸骸的挖掘工作,莫斯科電視臺隨行報道。寒地、黃土、棺板,尸骨以及那屬于這副尸骨的圣母像和喬治獎?wù)拢诰虿讲酵七M,如同歷史被層層翻開,只是寒冬雖同,而結(jié)局不同。</p><p> 卡普佩爾的遺骸經(jīng)伊爾庫茨克轉(zhuǎn)運回國,最終于2007年1月13日在莫斯科的頓河修道院重新下葬。</p> <p> 當(dāng)年因不滿紅色革命而逃離的白俄人,早已回流,白衛(wèi)軍們所效忠的三色旗,重新飄揚在克里姆林宮上空。高爾察克的罪名被推翻,高大的銅像矗立在讓他蒙冤的伊爾庫茨克??ㄆ张鍫柡袜嚹峤鹨矚w葬于俄羅斯,彌補了十月革命帶來的分歧。</p><p> 同樣,圣·伊維爾教堂,也已被復(fù)建如初,被拔掉的“洋蔥頭”再度被安回“頸腔”里。</p><p> 世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回歸了從前的樣子,中間的打打殺殺,生生死死卻殘酷無比。如今圣·伊維爾已重現(xiàn)它往昔的輝煌。哈爾濱百年歷史建筑上的美更是讓世人贊嘆!</p> <p> 記得2008年當(dāng)我來此拍照的時候,附近的居民拿著報紙追問我,是不是快要拆遷了,他們把我當(dāng)成了報社記者。</p> <p> 當(dāng)我走進這尋常巷陌,首先發(fā)現(xiàn)的是一幅美輪美奐的馬賽克壁畫。在低矮破敗的小飯店和院墻的后面,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小型俄羅斯風(fēng)格平房。</p> <p> 這棟俄式建筑距離圣·伊維爾教堂不遠,院子大門緊鎖,無論怎么看都覺得這個平房肯定非同尋常。</p> <p> 院子里垃圾遍地,一片狼藉。一問才知道是用做廢品收購站的倉庫了。</p> <p> 看到這個標(biāo)牌我才知道,這幅精美的壁畫所修飾的平房,正是于1908年修建在此的圣·伊維爾教堂附屬孤兒院,百年滄桑,人間巨變,仿佛也只有這壁畫訴說著過往的歷史,依然如昨日般耀眼燦爛。</p> <p> 第一眼看到這幅馬賽克鑲嵌的倒心形壁畫格外耀眼,駐足觀看,如同羅馬大教堂的法蘭西火焰窗花般絢麗奪目,甜美而肅靜。偏僻之巷,灰暗中卻有如此驚艷的一抹亮色,不禁讓我大為驚呼。</p> <p> 歲月悠然,而畫面宛然——黑鞋藍裙的女孩挎著籃子,綠意盎然的白樺,紅墻單門的小屋,棕毛長尾的獵犬,曲徑通林,水映長天。</p><p> 色彩過渡自然,光線層次豐富,人物比例準確——這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下來的較為罕見的近代彩色馬賽克風(fēng)俗鑲嵌畫,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與觀賞價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圍欄里正在復(fù)建中的孤兒院</p> <p> 圣·伊維爾教堂是目前哈爾濱市宗教建筑中惟一保有附屬建筑的一例?,F(xiàn)存其附屬的孤兒院,建筑外觀完整保存,造型精美、細部豐富。建筑入口處的馬塞克鑲嵌畫歷久彌新,色彩鮮明如昔,令人驚嘆于它的美奐美輪。</p> <p> 據(jù)建筑專家說,馬賽克鑲嵌畫起源于公元三世紀,主要用于宗教建筑。其表現(xiàn)出的寧靜、端正是中世紀藝術(shù)的重要特征之一,這幅尚能“完璧”的鑲嵌畫在國內(nèi)也屬珍罕難求。</p> <p> 馬賽克壁畫為什么能保存下來,逃過文革破四舊浩劫?據(jù)說,原來住在這里的主人是一個有來頭的大人物,根紅苗正,造反派不敢惹。</p><p> 萬幸的是圣·伊維爾主體建筑未遭破壞,由此奇跡般地保留下來了附屬建筑“亞斯立”公共護養(yǎng)兒童會。</p> <p> 彩色馬賽克鑲嵌畫下面的文字“ясли”是俄文,查了一下字典,是幼兒園的意思。</p><p> 最引人注目的是拱券下方的馬賽克鑲嵌的俄羅斯民俗風(fēng)情畫,寬約3米,高3米,倒心形。由大約1.7萬塊1.5厘米見方的馬賽克拼貼鑲嵌而成。</p> <p> 再仔細端詳是一個挎著裝牛奶籃子的俄羅斯女子,身穿及膝裙子。右邊一只狗長尾下垂,伸出垂涎的舌頭。白樺樹形象逼真,一條小路伸向樹林深處。一座小木屋,后面是碧波蕩漾的湖水及淡青色的天空。</p><p> 雖歷經(jīng)百年風(fēng)霜雪雨,鑲嵌畫仍然色彩鮮明、光彩依舊。畫面保存完好實屬罕見。</p> <p> 圣·伊維爾教堂是護路軍隨軍教堂,它這個附屬孤兒院據(jù)說并不收養(yǎng)孤兒,而是俄國人做禮拜為了不讓孩子進教堂玩耍,暫時寄放在孤兒院做游戲。</p><p> 孤兒院門上墻壁鑲嵌著的古代波斯技藝的馬賽克壁畫,另一種說法是彼得與狼的故事。善惡到頭終有報,百年依然新鮮奪目。</p> <p> 在春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再次來到這里,地上綠草如茵,古樹吐著新綠,一派盎然生機,庭院深處的孤兒院里仿佛聽到孩子們的玩笑聲傳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施正威 ? 拍攝于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span></p> —后? 記— <p> 至今去了多次北廣場,遠近繞著教堂轉(zhuǎn)了不知多少圈,總覺得的這嶄新的教堂真不是期待中“修舊復(fù)舊”的樣子,不禁黯然神傷。</p> <p> 聯(lián)想起汶川地震記念地保留下的歷史現(xiàn)狀,會更有警示作用。在天災(zāi)來臨時,我們真的很渺小和無能為力。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不堪,所以我們更應(yīng)該好好珍惜當(dāng)下?lián)碛校瑹釔凵?,不負自己?lt;/p> <p> 通過參觀,我們多么盼望科學(xué)有更快的發(fā)展能夠?qū)Φ卣鹩幸恍┰绲念A(yù)示,還促使人們重視學(xué)會在災(zāi)難來臨之時如何進行有效的防御與自救。</p> <p> 在丹東市的鴨綠江畔,有一座原鴨綠江大橋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被美軍炸毀后的殘余部分。</p> <p> 斷橋處被炸得慘不忍睹,厚厚的鋼板翻卷著,沒能爆炸的炸彈擺在地上。在這“斷橋遺址”處,擺放著一方石碑,上面刻著幾個黑色大字——“史為鑒”。成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歷史見證。</p> <p> 斷橋上成千上萬處累累彈痕和橋頭飛翔的群群白鴿,把戰(zhàn)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畫面同時呈現(xiàn)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游客參觀斷橋,不僅能了解鴨綠江大橋的歷史,能激發(fā)愛國熱情和拳拳報國之心!</p> <p> 歷史從來不能假設(shè),如果我們的社會對宗教多些包容,如果特殊年代沒有對教堂采取無情的摧殘,如果沒有火車站北廣場的規(guī)劃建設(shè)。</p><p> 今天我們?nèi)绻芟筱氪ǖ卣鹩浤畹睾网喚G江斷橋的方式存留伊維爾教堂現(xiàn)狀,來警示那個年代無知與殘暴對社會的破壞不要重演。那該有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