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巴倫臺,天山南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zhèn),是天山深處一段不出名的河谷,從地圖上找尋確有一個叫“巴倫臺”的地標。<br> 巴倫臺屬于和靜縣一個山區(qū)小鎮(zhèn),有著濃郁地域特色民俗風情。房屋依山而建,路上少有車輛,騎馬而過的牧羊人趕著一群群轉場的羊,給這里增添了一份古老與寧靜。</h3> <h3> 幾十年前,這里因三線開發(fā)、國防建設,河谷里曾經轟轟烈烈,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時的和鋼、躍鋼,依山而傍,煉鋼爐飛濺的火花映紅那片茫茫山野,鋼鐵巨流碰撞出的敲擊聲響徹蒼穹山谷。36002部隊、36316部隊、36335部隊、2772工程籌備處、104部隊(新疆軍區(qū)通信總站巴倫臺機線站)、十四醫(y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7555工廠等神秘部隊蟄伏河谷,厲兵秣馬。 <br> 巴倫臺鎮(zhèn)既是國防重鎮(zhèn),又是工業(yè)重鎮(zhèn)。山溝溝里的小排房,通信暢通保障有力,南疆鐵路建設者匯聚在這浩如煙海的河谷里,數(shù)萬鐵道兵一路高歌猛進,奏響起奮斗者的凱歌。 <br> 一代代人為了心中的理想扎根邊疆,建設者們在大山深處艱苦創(chuàng)業(yè),拼搏奮斗,青春炙熱的斗志飄揚在那紅旗飄飄的山崗上。</h3> <p class="ql-block"> 巴倫臺的夜,深邃無邊,黑夜籠罩整個山谷。即使沒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潔。 </p><p class="ql-block"> 連綿起伏的山脈縱深延伸,一條條鐵軌猶如蜿蜒棲息的巨蛇,靜靜地躺在大山的懷抱。夜黑的深沉,濃墨重彩般渲染鋪墊山谷,一列由烏魯木齊開往庫爾勒的火車呼嘯而過,汽笛聲頃刻間打破午夜時分。 </p><p class="ql-block"> 山腰間有燈火閃爍,遠眺,似夜空繁星點點,若螢火蟲忽閃跳躍。這里有座車站,一個不起眼的小站。火車站建在半山腰,鐵軌路基石右側用水泥澆筑立起一塊站牌“巴倫臺”,仿宋黑色字體,白底面在燈光的反射下顯得極其普通。 </p><p class="ql-block"> 烏拉斯臺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嘩嘩的流水聲在漆黑夜色的映襯下響徹河兩岸。</p> <h3> 火車站面積很小,候車室、售票處加起來也不足200平方米,3名工作人員。一個賣票的,一兩個安檢,帶著紅袖標,手里拎著手電筒在車站前維持秩序。 <br> 巴倫臺鎮(zhèn)上一排排挺拔肅立的白楊樹,胡斯臺車站過往的一列列火車?? ,迎來送往的旅客,小站喧鬧沸騰,熙熙攘攘讓寂靜的夜充滿活力,讓人感受到課本里關于星星峽徹夜奮戰(zhàn)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讓人想起披荊斬棘、開山架橋的鐵道兵。</h3> <h3> 沿著崎嶇不平碎石子鋪成的山路,曲曲折折蜿蜒至河谷深處,那輛從小站接送人的綠色解放牌汽車急速駛過,車尾揚起一陣陣灰塵土渣,路旁那些無名小花經受著風與塵的洗禮,挺直腰桿頑強的迎風招展。 <br> 顛簸的山路,人隨車行搖晃,睡意朦朧。或蹲或站,靠近車廂邊的人手扶兩側護板,中間的人或拽旁人的衣角,顫顫巍巍,搖搖擺擺。大伙蜷縮擠在一起,驅散夜的冷風。<br> 路邊山澗,高山融雪冰冷的河水碰撞四濺,激起湍急的水花奔向遠方。</h3> <h3> 巴倫臺河谷,北麓雨水充沛,山上蒼松翠柏,綠草茵茵;南麓干旱少雨,植被較少,怪石嶙峋,山勢蒼穹。谷底平坦,草木茂盛,生機盎然。山路彎彎,在山的另一面,路過十四醫(yī)院,還是那座鐵索長橋,潺潺的河水流淌訴說著流逝的歲月。 </h3> <h3>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醫(yī)院坐落在一處山洼里,三面環(huán)山,門前一條小河流過,一座拱形橋連著進出的公路。醫(yī)院住院部大樓面朝小河背靠大山顯得莊重氣派,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化氣息。</h3> <h3> 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軍號嘹亮,悠長的起床號、就寢號仿佛還在耳畔環(huán)繞,醫(yī)院大樓禮堂墻面上“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的印跡依稀清晰,那排白楊樹依舊默默地守護,樹影婆娑,光影中時時浮現(xiàn)出身穿65式綠色軍裝可愛的女戰(zhàn)士,一路芬芳滿山崖。 <br> 醫(yī)院宿舍前那片開滿黃花的沙棗樹,人工制造的沙灘排球場,十四醫(yī)院前的草地上涓涓細流伴著那座偉岸的橋靜靜地流淌,山坡上開著鮮艷的叢叢小野花,調皮的男兵們追趕著倔強的小野驢,歡聲笑語連成一片天……。</h3> <h3> 十四醫(yī)院旁,有座久負盛名的黃廟。記憶深處總會想起趕廟會的場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五顏六色的經幡在壘起的石塊上迎風飛舞,被風鼓起時,像帆一樣張滿力。<br>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在動。<br> 從那輛綠皮卡車上翻爬下來的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貴賤,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大家相聚于此,聚會更像是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人多的地方一定熱鬧。 <br> 在返回7555的路途中,路過大拐彎那片茂密的野杏林,口袋里一定要裝滿幸福的收獲?;氐郊抑?,嘴里嚼著青澀酸甜的野杏子,分享著趕廟會的所見所聞,一切事物充滿了新鮮與好奇。 <br>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些都是打開通往山外的一扇窗。</h3> <p class="ql-block"> 山谷中段腹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7555工廠駐地。廠子外圍山坡上種植了大面積的麥子、玉米、土豆,秋天風起黃燦燦的一片片麥浪起伏。 </p><p class="ql-block"> 先到廠子弟學校,往里不停地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平房,生活區(qū)分為上、中、下三個片區(qū),依山勢錯落有致。核心區(qū)有國營綜合門市部、大禮堂、職工食堂、蔬菜經銷店、理發(fā)店、職工澡堂、倉庫、燈光籃球場,再往前一墻之隔就是拱形廠房的生產區(qū),左手是聯(lián)排對齊的女子集體宿舍,再往上就是幼兒園、招待所、醫(yī)院、奶牛場,還有一個熱氣騰騰冒著白煙的豆腐作坊。 </p><p class="ql-block"> 招待所房間里,電視機??柜上擺放著東芝牌彩色電視機,錄像機放著盒裝錄像帶,成龍《醉拳》 生動的畫面在屏幕中忽閃忽閃,落地式風扇在不停地擺頭搖轉驅散著夏夜的悶熱與蚊子。</p><p class="ql-block"> 招待所門前??恐惠v綠色解放牌卡車,一群從伊犁昭蘇新招錄的女兵正從車廂上翻越緩慢下來,有人幫忙遞手扶著從后車廂擋板、車側面踩踏輪胎下車的女青年,或是接過紅白尼龍線編織的網兜,紅色搪瓷盆托底,蘋果??罐頭、橢圓的大西瓜,整齊打好的軍背包……那時候還未曾聽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只有“達坂城的姑娘”歌聲在悠遠傳唱?!?</p><p class="ql-block"> 生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后勤保障有力,老唐那輛專用藍色三輪摩托車總是奔波在拉片子放電影的路途中。</p> <p class="ql-block"> 沿著廠區(qū)的外圍墻,有條小路延伸至大山里。趟過冰冷刺骨的河水,眼前大片的野韭菜地,大伙興奮地采摘鮮嫩的韭苔、老鴰蒜和蘑菇。</p><p class="ql-block"> “兔子溝”故名溝內野兔繁多,灌木叢里,隨時竄出灰色絨毛、機靈蹦跳的兔子。野雞、呱呱雞、斑鳩、雪雞、狐貍、刺猬、松鼠、花蛇都會在不經意間從你眼前跑過。一身金色油光發(fā)亮的狐貍駐足停頓,回頭張望著你,不慌不忙的跑開,不要驚擾著這家伙,它自身帶光有靈氣。山中身型寫字臺般大小的老虎聽說過,但真沒親眼見過,林里的狼在黑夜閃亮的綠眼睛確實感受過。</p><p class="ql-block"> 陡峭山壁,凸起的山脊巖石上,有一兩只彎角黃羊在艱難攀爬,頃刻之間碎石滾落于百米山底,野山羊矯健的身姿,靈敏的嗅覺,激發(fā)出動物的生存本能,遵循自然法則,他們才是大山里的精靈。</p> <p class="ql-block"> 河谷深處,冬暖夏涼,牛羊滿山坡。綿長的河壩邊,住著阿拉蓋一家人,男主人身材魁梧,隆起的高顴骨,古銅色的臉,在煤油燈的映襯下,眉宇之間更顯出一分硬氣,兩分英氣,三分豪氣。 </p><p class="ql-block"> 牧民家氈房旁種了幾畝土豆,用柳條編織圍起的柵欄,小羊羔繞著氈房歡快的跑著,那匹棗紅馬靜靜地站立著,它的長尾在草尖上輕輕地佛擺,火苗般的長鬃遮住了雙眼,后面龐大的山體呈現(xiàn)暗青色。</p><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草坡上氈房頂白煙升起,裊裊炊煙,憨厚淳樸的女主人在做飯。 </p><p class="ql-block"> 冒昧的問一句,“你家的風干肉還有嘛?”我們拿方塊糖、茯苓磚茶、面粉、清油和你家的羊肉以物置換唄!</p> <h3> 和睦靜寂的山谷,豐足充裕的山谷,養(yǎng)育了一代代山里人。大山里的孩子,天性豪放,桀驁不馴,有骨子沖勁,特別能吃苦。<br> 大山的呼喊,回音陣陣,氣勢響透“山路十八彎”。大山給予我們的饋贈,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補給,更是精神層面的教誨,這種老三線艱苦奮斗生生不息的精神信仰,這種軍人大無畏革命樂觀主義足以讓人受用終生。</h3> <h3> 那時出行并不方便,曾搭乘過廠里專屬轎車——北京212吉普,去過烏魯木齊。翻越海拔幾千米的“冰大阪”,山勢陡峭,道路崎嶇,翻過整座山讓你感受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上山前天氣晴朗,氣候適宜,而山頂上卻氣溫驟降,雨雪交加。路上過往的車輛減速慢行避讓,路窄,遠遠望見盤山道有車行來,提前在一較為寬處等候。 <br> 路盤旋無盡,像大寨梯田,如摩天大樓,而我們,如乘登山纜車,心懸空中。小心翼翼地盤行在S型彎道的山路上,幾個小時終于過了頂峰那狹窄的豁口,下山的過程中才算稍微松下一口氣。 <br> 有人說青藏路險阻無常,獨庫公路景色秀美,其實縱橫天山山脈的山路更難走。</h3> <p class="ql-block"> 和靜鋼鐵廠現(xiàn)已更名為新疆金特鋼鐵有限公司,對以前的俱樂部、郵局和吊橋記憶猶新。和鋼北山坡的那座火車小站,帶給我更多的是美好青春回憶。</p><p class="ql-block"> 那年暑假,我們一家人與和鋼的胡靜、胡敏一家組團坐火車去參加大姨家兒子的婚禮。庫爾勒火車站氣勢恢宏,透過整潔干凈的站臺??,幾個頑皮瘦小的身軀擠過鐵門的鐵鏈縫隙,“逃票”就是一次歷險記。印象中大姨家院子里栽種的梨樹枝繁葉茂,垂涎欲滴總想試著摘取碩大的香梨,當然還時刻惦記著大姨家櫥柜里的那盤燒雞。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從記憶的碎片中撿拾一番,庫爾勒火車站、鐵門關的小樹林,孔雀河邊上彎彎的大樹、社會福利院、洗衣機廠這些還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 巴倫臺小站,一個偏僻小站。記憶深處的小站總是那么吸引人。車來車往,燈影爍爍。</p><p class="ql-block"> 時過境遷,恍惚中感覺就像《芳華》里蒙自前線小站里那對戀人靜靜地依偎坐在長椅上;仿佛又能看到巴西電影《中央車站》里老婦朵拉望著小男孩依依不舍的眼神……。</p> <h3> 巴倫臺地形輪廓,胡斯臺小站的影子揮之不去,就像一個烙印深刻在骨子里,更像一種符號深藏在腦海中,或許就是一種寄托,一種割舍不下的情懷。<br> 愛在蒼茫大地,那里有一座山,那里有一個小站,還有一群樸實無華善良的人,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傾聽述說著關于大山里的故事,往事隨風如少年時放飛天際邊的風箏,若隱若現(xiàn),飄動心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