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疫情真可惡,學校圖書館里的人都抽去忙疫情防治,縣圖書館仍是開門值班不借閱。沒辦法,舊書再讀一遍吧。然而好書不厭百回讀,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心里滿當當、沉甸甸的,感覺這日子過得很踏實。</p><p> 《白鹿原》,先前已看過,繼《擺渡人》之后又把它捧在手里,呈于眼前。</p> <p>“原”上“娥”,說的是田小娥,她是陳老先生著意刻畫的一個人物。其實她還不屬于白鹿原上的人,作為郭舉人的小妾,因與黑娃私通,被休;后來被黑娃找到就帶到白鹿原上來了,可是卻入不得祠堂,被原上所有人鄙棄。</p> <p>她是男權社會里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可是她美麗,她向往愛,她渴望被保護,然而美麗成為她的弱點,讓任何一個女人嫉妒,也讓許多男人垂涎,她被桎梏在封建倫理制度與社會政治斗爭的枷鎖之中。無論有著多么頑強的生命,有著多么美好的向往,也永遠擺脫不了被侮辱、被損害、被毀滅的命運。</p> <p>陳老先生說:“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是小娥一輩子的寫照?!?lt;/p><p>于我則從以下三個方面解讀她。</p><p>一:人性本能的壓抑與禁錮的欲望。</p><p>田小娥出生于書香門第,是個接受封建倫理教育的沒落秀才的女兒,被貪財的父親賣給可以當爺爺的郭舉人做小老婆。</p> <p>一個年輕活力、美麗動人的姑娘迫于包辦婚姻嫁給一個年過花甲的老頭。舉人的大老婆定下嚴格法紀允許他每個月進小娥廂房逍遙一回,在大老婆的嚴密監(jiān)聽下完事后必須馬上回到窯洞。她存在的價值大約就是為郭舉人泡“養(yǎng)生”棗和供郭舉人泄欲,這里沒有尊重、憐惜,哪里還談得上熱愛呢?</p> <p>小娥說自己“連只狗都不如”,內心里滋長了本能的反抗:把郭舉人要吃的棗放入尿盆里泡,甚至對黑娃的獻身也不是出于愛,而是出于對郭舉人的報復。悲慘無我的生活逐漸扭曲了她的正常欲望和情感,這種違背人性的“法紀”和監(jiān)聽制度嚴重的踐踏了小娥的人格尊嚴,鉗制了她作為常人該有的人性欲望。</p> <p>在與黑娃交歡以后便接連經歷了被丈夫休棄、被父親冷落、被鄉(xiāng)鄰唾棄的命運,只有當黑娃再次出現才帶給她對新生活的希望。</p><p>被黑娃領回原上的田小娥,只想安安生生過日子。但白嘉軒不讓她進祠堂,公公鹿三攆她出門,村民對她指指戳戳。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她依舊堅守著和黑娃的愛情。不懼貧窮住到了村外的破窯洞,本以為與世無爭便可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但好景不長。黑娃在參與農協失敗后開始逃亡,失去了黑娃的小娥又成了風中的飄蓬。</p> <p>“奴隸何必為難奴隸”?可是就因為奴隸善于為難奴隸,所以奴隸的世界才更好統治;我們的封建社會何以如此長久?那一道道勒人的繩索攥在你、我、他等每一個老百姓的手里,他們可以隨便就把一個人打入與論的深淵,永不翻身;也可以隨便就把一個人用眼光掃射而死,而不必背負人命官司;也可以隨便吐之以唾沫來淹死,這就是我們曾經的社會。</p> <p>二:毀滅!這是小娥必然的結局。</p><p>作為女人,小娥十分依賴黑娃?!澳阕吡宋艺k,你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你不帶我走,我就跳井……”。</p><p>黑娃離開,小娥便失去了生活來源。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她便開始了更悲劇的人生。</p><p>田小娥是美麗的,過于優(yōu)越的美麗皮囊,女人嫉妒,男人垂涎。黑娃獨自逃命去了,盡管小娥對生活只有最卑微的愿望,然而社會怎會給她自由呼吸的空間?</p> <p>中國不是一個人情世界嗎?不!在人情之上還有一個世俗,萬古皆然。黑娃走了,一時間失去精神支柱和生活依靠的小娥便在鹿子霖的圈套下一步步掉入陷阱,除了聊生以等黑娃,性似乎成了她謀生的手段。</p><p>通奸鹿子霖,構陷白孝文。飽受封建禮教摧殘的她也在用盲目的手段報復著那個改變她生活的不公社會。她被拋棄、被侮辱、被利用、被鞭笞。她在村口的破窯里終于一再墮落,走向悲劇的結局。</p> <p>鹿三虔誠的維護著以白嘉軒為代表的仁義道德,甚至不惜為此殺人??墒撬廊サ奶镄《饏s道出了自己的滿腹委屈和他們的不仁不義:</p><p>“我到白鹿村惹了誰了?我沒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沒偷扯一把麥秸柴火,我沒罵過一個長輩人,也沒搡戳過一個娃娃,白鹿村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凈,說到底我是個婊子。</p><p>可黑娃不嫌棄我,我跟黑娃過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的爛窯里住。族長不準俺進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這還容不下俺呢?</p> <p>大呀,俺進你屋你不認,俺出你屋也沒拿一把米也沒分一根蒿子棒棒兒,你咋么著還要拿梭鏢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p><p>小娥的人世最后的幾句話讓我唏噓不已,淚涌心頭:是啊,是誰引著她走向人生的不歸之路?是誰一邊戳著她的脊梁骨,一邊又去玩弄鄙夷?環(huán)繞在她身邊的何止是一雙雙厭棄的眼睛,垂涎的惡狼?還有那些殺人不見血的“刀”??!難道我們今天的社會就是脫胎于當初的那個病胎?</p> <p>三:思索:</p><p>自強以搏風云;自衛(wèi)以鑄豐碑。</p><p>也許是時代的悲劇造成了人物的悲慘命運,可是小娥并非是捧不上手的稀泥呀,她有幾分勇敢,也有幾分反抗,可是她的反抗竟是那樣地微乎其微,只是火苗,風吹便熄。</p><p><br></p> <p>黑娃是小娥的天,小娥的地,可是這個黑娃是愛小娥的嗎?不,不愛!若愛,就不該獨留小娥自己去逃命;若愛,就不該當了土匪之后不把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小娥接走;若愛,就不該把她放置在白鹿原這一風刀之刃下,利劍之指上……他知道他走后,小娥的命運與處境!</p> <p>嗚呼,天下女子啊!為什么總是依附與依賴?自己呢?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古有言求人何如求己?</p><p>想想書中的白靈兒吧:</p><p><br></p> <p>白靈兒的生命雖猶如曇花一現,但卻盡顯自我、痛快灑脫、酣暢淋漓。終其一生,她都在按照自己的追求逃離命運的牢籠,具有著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她逼父求學,她反對過早嫁人,她要自己頂起一片天:生命終究都歸于一處,女子可如仙草一般嫁給白嘉軒生子紡織以安穩(wěn)過一生;也可如白靈兒追尋著自己的心過自己暢然獨立的一生;但決不可如小娥般委屈悲哀地過一生啊!</p> <p>美貌之于女子的意義。</p><p>小娥是絕美的,美得讓女人們嫉妒,讓男人們羨慕,然而若只被被賦予美貌卻沒有被賦予相應的智慧的女性,美貌于她更像是加速生命結束的災難性助推器。</p> <p>看看小娥,在白鹿原是一個孤獨的存在。輾轉幾個男人左右,也只是依靠自己的年輕和美貌依附于男人換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反抗命運的不公,她頑強堅韌地活著,可是雖然反抗,盡管堅毅,可是命運給予她的是什么呢?毀滅!在人們的唾液中毀滅。</p> <p>所以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可能學會愛與被愛,自愛的人才可能學會在這漫長的一生與自己怡然相處、自得其樂。</p><p>所以沒有誰會是他人永遠的避風港,唯獨自己。時代若是吃人的時代,但人是具有主動性的。皮囊的美麗是優(yōu)勢,但與時俱進的生存智慧才是永動器。</p> <p>噢,“原”上“娥”,“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唯愿天下女子不做“原”上“娥”,愿我們的社會與民眾多一點“心德”與“口德”,唯愿天下女子“生的幸福,活得精彩,死得安寧”。</p><p>“原”上“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