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明 <p>每年一到春天,公園總是人滿為患,我也舉著個相機,在人群中擠來擠去,瞎拍一氣,一邊抱怨人比花多,一邊不湊熱鬧還心里癢癢,習以為常,也沒想起記錄什么。</p><p>今年不一樣,花又開了,還想去看看,又覺得哪兒不大對勁,忍不住去公園了,看一眼又匆匆跑回來,像做了什么錯事,其實公園還是那樣,花也應季開,心情不一樣了,倒想記錄一下,也算是疫情期間“偷逃”出去的“罪證”吧。</p> <p>1月27日頤和園</p> <p>春節(jié),大年初三,已經(jīng)是疫情期間,不過還是心存僥幸,去了頤和園</p> <p>人真的不多,沒有過年的氣氛。</p><p>公交車還有,極空,好多站無人上下</p> <p>亭子都被圍起來,不讓進,天氣也不透亮,都沒往里走,就在十七孔橋附近轉(zhuǎn)了轉(zhuǎn),就出來了</p> <p>兒子知道后,真急了,就像他的媽犯了多大錯誤一樣。</p><p>別讓他著急,以后乖乖在家呆著吧</p> <p>這是三月份的大街,空空蕩蕩。</p><p>好久不出門,看什么都想拍一張</p> <p>有公交,沒人坐,有共享單車,沒人騎</p> <p>只有清潔工人格外忙碌</p> <p>對櫥窗里的“醫(yī)務工作者”都格外敏感</p> <p>進商店排隊,一米距離</p><p><br></p> <p>3月2日北海</p> <p>一個多月沒出門,反正得去醫(yī)院取藥,忍不住多坐了幾站車,去了趟北海公園</p> <p>很清凈,人少</p> <p>3月13日頤和園</p> <p>春意越來越濃,出去了一次,就還想出去</p> <p>又到了西堤花開的時候,往年想去,又怕人多,今年人準不多,無論如何也得去一趟</p> <p>有人拍照,確實不多</p> <p>3月17日明城墻遺址公園</p> <p>梅花也開了</p> <p>想著,明城墻遺址公園離家近,不去看看都不應該 ! 沒關系吧</p> <p>3月21日天壇</p> <p>天壇的杏花也開了,離家也不遠,去看看吧,一會兒就回來,沒事兒</p> <p>就在杏樹林轉(zhuǎn)轉(zhuǎn),連祈年殿都沒看見,就回來了</p> <p>3月23日玉淵潭</p> <p>玉淵潭的早櫻開了,要去就趕早,人少</p> <p>到那兒剛開門</p> <p>出來才7點多,就這么回去,大老遠跑一趟,不值</p> <p>3月23日頤和園</p> <p>索性再去頤和園,也不枉出來一趟</p> <p>天氣好,透亮</p> <p>拍玉蘭的人可不少了,趕快回家</p> <p>3月25日中山公園</p> <p>中山公園歷來人少,是拍梅花的好地方</p> <p>去的早,等了半個鐘頭才開門</p> <p>工作人員比游人多</p> <p>長安街上的玉蘭都快謝了,真的一個拍照的人都沒有</p> <p>4月3日海棠花溪</p> <p>海棠花溪在元大都遺址公園里,本來是四通八達,這回只開北土城附近的一個門,和其他公園一樣,測體溫進入</p> <p>海棠花開的真不錯</p> <p>游人不少</p> <p>4月7日中山公園</p> <p>中山公園的郁金香品種多,人少,得去看看</p> <p>4月13日植物園</p> <p>要拍郁金香還得去植物園,起個早,地鐵也快,7點多就能到,人不會多吧!</p><p>現(xiàn)在是就怕人多</p> <p>真是春色滿園</p> <p>4月20日景山</p> <p>景山公園的牡丹,是春天的重頭戲,怎么也得去看看,還是早起,開門就進</p> <p>人還是不少,幾乎都拿了長槍短炮</p> <p>有人為拍照給花噴了水,招來了蜜蜂,蜜蜂也喝水嗎?</p> <p>不少花已經(jīng)開始謝了,不過看過了,像是放下了一件事</p> <p>4月24日天壇</p> <p>天氣越來越暖和,公園里的人也越來越多了</p> <p>6點剛過,進了天壇公園</p> <p>拍張沒人的照片,要等一等了</p> <p>鳥們依然活躍</p> <p>已經(jīng)四月了,二月蘭還是遍地開放</p> <p>草地上光線很好</p> <p>遇到一只松鼠</p> <p>跑掉了</p> <p>牡丹像是疏于打理,無精打采,倒是黃刺梅開的奔放</p> <p>想起往年,大好春光,總是和攝友們結伴拍攝,江西,云南,新疆……甚至出國,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就算在北京,也是在郊區(qū)的田野,山間到處游逛,捕捉春色,從沒想過,這樣的日子是很奢侈的,是值得珍惜的。</p><p>現(xiàn)在春色依然燦爛,只能自己在周邊的公園看看,尤其是聽說我家所在的朝陽區(qū),被定為全國唯一的疫情高危區(qū),以后出門機會更少,就算這樣,我也愿意在我的鏡頭里,表現(xiàn)的是美好、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