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font></b> <br>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在黃河南岸步行登臨邙山,眺望黃河水勢,查看黃河鐵路大橋,并詢問黃河鐵路大橋建橋的歷史情況。到黃河北岸后,毛主席參觀了人民勝利渠渠首的引黃灌溉工程。在視察黃河期間,毛主席發(fā)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font></b></h3> 2019年9月17日下午,正在河南考察調(diào)研的習(xí)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鄭州的黃河國家地質(zhì)公園。他憑欄而立,遠眺滔滔河水奔騰東去。<br> 習(xí)近平總書記還參觀了黃河博物館,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座談會……總書記此次河南之行,“黃河”是重要議題。<div> 習(xí)近平總書記發(fā)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的偉大號召。<br></div> <h5><b><font color="#ff8a00">黃河(YellowRiver)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font></b></h5><h3> 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心臟的動脈。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猶如無數(shù)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大地輸送著活力與生機。</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font></b></div> 這里,就讓您跟隨我,踏著母親河的足跡,聽我講述著黃河的故事,讓您飽覽黃河盛景,感受黃河的魅力。<br>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b></font></h5> 發(fā)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黃河,如同一條桀驁不馴的黃色巨龍,從黃土高原咆哮而過,而后,它裹泥帶沙繼續(xù)蜿蜒東流,經(jīng)過5464千米的漫長征途,最終匯入蔚藍浩瀚的渤海灣。<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走進青海省</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黃河源</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黃河河源查勘隊,進行黃河河源及從通天河調(diào)水入黃可能性的查勘測量,歷時4個月,確認歷史上所指的瑪曲是黃河正源。</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軍區(qū)邀請有關(guān)單位組成考察組,進行實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為河源的建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85年黃委會根據(jù)歷史傳統(tǒng)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并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東經(jīng)95°59′24″,北緯35°01′18″處,樹立了河源標志。</div></h1> 黃河源牛頭紀念碑: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間的海拔4610米的措哇尕則山的頂峰。為開辟黃河源頭的旅游業(yè),瑪多縣人民政府于1988年修建了這座華夏之魂河源牛頭碑,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寬2.8米,碑體用純銅鑄造,總重5.1噸。<br> 十世班禪大師和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分別用藏漢文為紀念碑題寫了“黃河源頭”四字。碑上刻有瑪多縣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碑文均用銅版鑄模鑲嵌,碑式別致,字體雄渾。 <b><font color="#ff8a00">黃河源鄂陵湖:</font></b>藏語稱為“錯鄂讓”,意為“青藍色的長湖”。<br> 黃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又稱鄂靈海,古稱柏海,位于中國青海省瑪多縣西部的凹地內(nèi),西距扎陵湖15公里,與扎陵湖并稱為“黃河源頭的姊妹湖”。<br> 鄂陵湖湖面海拔4268.7米,湖水面積6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深處可達30多米,蓄水量100——120億立方米,相當(dāng)于青海湖的十分之一。<br> <b><font color="#ff8a00">黃河源扎陵湖 :</font></b>藏語稱“措嘉讓”,意思是白色長湖。<br>扎陵湖是黃河上游的大淡水湖。位于青海高原瑪多縣西部構(gòu)造凹地內(nèi),居鄂陵湖西側(cè)。扎陵湖湖面海拔4294米,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21.6公里,面積為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蓄水量46.7億立方米。<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走進四川省</font></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黃河九曲第一灣<br></font></b></div><div> 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之黃河,流經(jīng)四川省境內(nèi),在若爾蓋縣唐克鄉(xiāng)索克藏寺院旁形成的著名景點。黃河于此段流程中,為四川與甘肅之界河,河西為甘肅,河?xùn)|為四川。</div><div> 黃河自甘肅一側(cè)來,白河自黃河第一灣灣頂匯入,型如“S”型,黃河之水猶如仙女的飄帶自天邊緩緩飄來,在四川邊上輕輕撫了一下又轉(zhuǎn)身飄回青海,故此地稱九曲黃河第一灣。<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 黃河之水猶如仙女的飄帶自天邊緩緩飄來,在四川邊上輕輕撫了一下又轉(zhuǎn)身飄回青海,故此地稱九曲黃河第一灣。 黃河流經(jīng)四川省境內(nèi)的唯一一段,在若爾蓋縣唐克鄉(xiāng)索克藏寺院旁形成的著名景點。黃河于此段流程中,為四川與甘肅之界河,河西為甘肅,河?xùn)|為四川。<br> 黃河自甘肅一側(cè)來,白河自黃河第一灣灣頂匯入,型如“S”型,黃河之水猶如仙女的飄帶自天邊緩緩飄來,在四川邊上輕輕撫了一下又轉(zhuǎn)身飄回青海,<font color="#ff8a00"><b>故此地稱九曲黃河第一灣。</b></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走進甘肅省</font></b></div><b style=""><font color="#ff8a00">甘肅黃河石林:</font></b>位于甘肅白銀市景泰縣中泉鄉(xiāng)龍灣村,黃河在這里形成S型的回水灣由南向北進入寧夏地界。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b><font color="#ff8a00">蘭州黃河鐵橋:</font></b>位于甘肅省蘭州市白塔山下。1908年5開建,1909年8月竣工通行。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再次維修加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名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qū)</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寧夏河套平原:</font></b>河套平原位于內(nèi)蒙古和寧夏境內(nèi),是黃河沿岸的沖積平原,在幾字形的黃河灣。寧夏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內(nèi)蒙古部分的“東套”。過去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h3> <b><font color="#ff8a00">中華黃河樓:</font></b>2010年7月開工建設(shè),黃河樓主樓由地下、城臺、樓閣三部分,建筑風(fēng)格為明清仿古建筑,由主樓、角樓、牌樓、12生肖圖騰柱、鎮(zhèn)河鐵牛等附屬建筑和雕塑組成,主樓體高108米。 <font color="#ff8a00"><b>沙坡頭國家級沙漠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b></font><br> 位于寧夏中衛(wèi)市城區(qū)西部騰格里沙漠的東南緣,南臨黃河,長約38公里,寬約5公里,是國家沙漠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走進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黃河太極灣:</font></b>位于內(nèi)蒙黃河上游呼和浩特的清水河窯溝鄉(xiāng)和單臺子鄉(xiāng)四座塔村境內(nèi)。黃河第一灣——形似“太極”圖案的黃河太極灣。 <b><font color="#ff8a00">內(nèi)蒙古三盛公水利樞紐:</font></b>位于內(nèi)蒙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nèi),中國3個特大型灌區(qū)之一。根治黃河水害和綜合開發(fā)黃河水利第一期工程的主要項目之一。所屬的河套灌區(qū)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名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走進陜西省</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香爐寺</font></b>: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位于陜西榆林佳縣城東香爐峰峰頂,東臨黃河,三面絕空。峰前有直徑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形似高足香爐,故而得寺名。 <b><font color="#ff8a00">“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font></b> 山西偏關(guān)老牛灣、內(nèi)蒙清河太極灣、山西永和乾坤灣 盡收眼底 <b><font color="#ff8a00">黃河乾坤灣:</font></b>黃河在陜西延川境內(nèi)形成的五個S形大轉(zhuǎn)彎,由北而南依次是: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乾坤灣、清水灣。這里就是著名的乾坤灣,它給黃河秦晉峽谷上裝點一幅亮麗、壯觀的天然景觀。 黃河在陜西延川境內(nèi)形成的五個S形大轉(zhuǎn)彎,由北而南依次是: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乾坤灣、清水灣。<div><font color="#ff8a00"><b>這里乾坤灣和清水灣。</b></font></div> <b><font color="#ff8a00">黃河壺口瀑布:</font></b> 西臨陜西宜川縣壺口鄉(xiāng),東瀕山西吉縣壺口鎮(zhèn),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走進山西省</font></b></h1> <b><font color="#ff8a00">開元鐵牛:</font></b>位于永濟市蒲州城西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為穩(wěn)固蒲津渡浮橋,維系秦晉交通,鐵牛鑄于唐開元十三年,元末橋毀,久置不用,故習(xí)稱“鎮(zhèn)河鐵?!薄R螯S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遺址發(fā)掘出土。 <b><font color="#ff8a00">禹門口又稱“龍門”“鯉魚躍龍門”</font></b><br>山西河津西北和陜西韓城北部的黃河峽谷中,為黃河晉陜峽谷的南端出口。這里河寬不足40米,傳說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所以又稱禹門。<br> <b><font color="#ff8a00">三橋并列橫跨黃河</font></b><div> 禹門此處有鐵路橋、公路橋、鐵索橋三橋并立,貫通山西和陜西,氣勢不凡,和橋下的黃河相得益彰。三橋并列橫跨黃河,增添了龍門的不凡氣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走進河南省</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鄭州桃花峪</font></b> 位于河南省鄭州滎陽市廣武鎮(zhèn)境內(nèi),黃河中游與下游分界碑,桃花峪至黃河入??诩礊橄掠巍?lt;div> 桃花峪為中國三大階梯地勢二、三級交接點,山地與平原銜接處。黃河中下游分界線碑于1999年10月動工籌建,2000年全部竣工。<br></div> <b><font color="#ff8a00">鄭州花園口鐵犀</font></b> 花園口的這頭鎮(zhèn)河鐵犀看起來十分陳舊,像個古董,其實是上世紀90年代初“克隆”來的! 它的原型真身保存在開封東北郊的鐵牛村。是明朝政治家于謙在開封治河時所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b><font color="#ff8a00">鄭州邙山炎黃二帝</font></b> <div>炎黃二帝塑像位于河南鄭州西北黃河風(fēng)景區(qū)始祖山上。炎黃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黃河。塑像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為炎帝,矮者為黃帝。<br></div> <font color="#ff8a00"><b>黃河下游標準化提防</b></font> <div>是華北平原經(jīng)濟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保障線。經(jīng)過十多年的建設(shè),河南、山東兩省標準化堤防工程建設(shè)基本完成,形成了黃河下游防洪安全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tài)景觀線。</div><div><b><font color="#ed2308">這是黃河北岸堤防</font></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ff8a00">走進山東省</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這是黃河南岸堤防</font></b></h3> <b><font color="#ff8a00">濟南濼口黃河鐵路橋:</font></b> 鐵橋是隨著津浦鐵路的鋪設(shè)誕生的,1908年10月開工,1912年11月竣工,結(jié)束了以黃河為界分南北兩段通車的歷史。2013年大橋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年大橋承載著歷史,在黃河邊述說著濟南這座老城一個世紀的變遷。 <b><font color="#ff8a00">黃河三角洲濕地</font></b><br> 黃河的入海口山東省東營市,有一片歷經(jīng)黃河千萬年沖刷,由河水自上游攜帶的泥沙堆積而成的平原——黃河三角洲。同時伴隨這片土地而生的,是以景觀原始而聞名于世的黃河口濕地。這里水源充足,植被豐富,將近300種鳥類棲息, 1992年10月,被國務(wù)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br> <b><font color="#ff8a00">黃河入??冢?lt;/font></b>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黃河口鎮(zhèn)境內(nèi)。地處渤海與茉州灣的交匯處,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br> 這里曠野茫茫,芳草萋萋,國家級保護珍禽四季隨處可見。黃河兩岸,林場、蘆葦、牧草帶植被種類層次分明,黃河如同一條黃龍深入蔚藍大海,堪稱天下奇觀。夕陽西下、長河落日的迷人風(fēng)情,令人神往。東營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div> <font color="#39b54a"><b>黃河之黃、植物之綠、大海之藍</b></font>,共同繪制了一幅多彩畫卷。這里還有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被譽為鳥類的天堂。<br></div> <h3>由于黃河攜帶泥沙量較大,遇天氣晴朗、海流穩(wěn)定時,在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的黃河入??谔?因水體密度不同,黃色和藍色的兩種海水交界處清晰可見,呈現(xiàn)<font color="#39b54a"><b>“黃藍交界”的壯觀景象。</b></font> </h3> <b><font color="#39b54a">黃藍交匯景觀</font></b><div> 恰如一條黃綠相間的飄帶,把渾濁的河水與碧藍的海水劈為兩半,河黃海藍,格外分明。登高俯瞰,黃色的河水猶如一條巨型黃舌伸入蔚藍的大海,經(jīng)緯分明,堪稱天下奇觀。</div> 登高俯瞰,黃色的河水猶如一條巨型黃舌伸入蔚藍的大海,經(jīng)緯分明,堪稱天下奇觀。 中國國家郵政局于2002年6月8日發(fā)行<font color="#ff8a00">《黃河水利水電工程》特種郵票一套四枚,小型張一枚</font>。這四枚郵票圖案名稱是:李家峽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青銅峽水利樞紐、三門峽水利樞紐,面值均為80分。小型張圖名為“小浪底水利樞紐”,面值8元。<div><br></div><div><b><font color="#ff8a00">李家峽水電站:</font></b> 位于青海省尖扎縣和化隆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李家峽河谷中段,上距黃河源頭1796公里,下距黃河入海口3668公里,是黃河上游水電梯級開發(fā)中的第三級大型水電站。<br><div> 工程于1988年4月正式開工,1、2、3號機組分別于1997年2月和1998年6月正式并網(wǎng)發(fā)電,4號機組于1999年11月投產(chǎn)發(fā)電。<br></div></div> <b><font color="#ff8a00">劉家峽水電站:</font></b>位于甘肅省永靖縣境內(nèi)的黃河干流,是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期間,我國自己設(shè)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 水電工程,1964年建成后成為當(dāng)時全國最大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曾被譽為“黃河明珠”。 <b><font color="#ff8a00">青銅峽</font></b><font color="#ff8a00"><b>水利樞紐</b></font><b><font color="#ff8a00">:</font></b>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黃河中游青銅峽谷口處。是一座以灌溉與發(fā)電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業(yè)用水等效益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div> 工程于1958年8月開工,1967年12月投入運行,1978年建成。</div> <b><font color="#ff8a00">三門峽水利樞紐:</font></b>是黃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位于黃河中段下游,河南省三門峽市和山西省平陸縣交界處。具有發(fā)電、防洪、防凌、灌溉等綜合利用效益。<div> 工程于1957年動工興建, 1960年水庫蓄水,1962年第一臺機組試發(fā)電。</div> <font color="#ff8a00"><b>小浪底水利樞紐:</b></font>位于河南洛陽孟津縣與濟源市之間,黃河中游最后一段峽谷的出口的黃河干流上,上距三門峽水利樞紐130公里。<div> 是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fā)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fā)黃河的關(guān)鍵性工程。<font color="#ff8a00"><b>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復(fù)雜的水利工程之一。</b></font><br> 1991年9月,工程開工,2009年4月,工程竣工驗收,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shè)項目。<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特別感謝:</font></b><div> 在編制這套《黃河攬勝》美篇過程中,有些圖片是從網(wǎng)絡(luò)上搜集的視頻或圖片加工而成,本人對視頻和圖片的作者在這里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作者不同意選用,請回復(fù)信息,本人將刪除。</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