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是395團在廣西中越邊境輪戰(zhàn)中,發(fā)生一次刀尖上舔血的真實故事,筆者從電話和微信中多次采訪了十幾位參加過“敵后擒魔行動”的親身經(jīng)歷者,把他們提供的每一個細節(jié),還有戰(zhàn)地照片,還原了整個故事的真實過程。</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我中華。</p><p class="ql-block"> 向人民功臣學習!</p><p class="ql-block"> 向人民功臣致敬!</p><p class="ql-block"> 陳光云敘述 許志勇編輯</p><p class="ql-block"> 2020/5/9 </p> <p class="ql-block"> 這又是我132師英雄的軍隊在廣西邊境輪戰(zhàn)中,第二次取得以0傷亡,不響一槍,成功擒獲敵俘虜?shù)囊淮巫鲬?zhàn)行動,傳承了四野老部隊一直以來作戰(zhàn)十分機動丶靈活、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p> <p class="ql-block"> 1981年1月16日~9月7日,132師第四批參加廣西邊境輪戰(zhàn)的部隊,是395團和396團的一1營。部隊又編為邊防三師11團,分別駐守在憑祥、廖行、油溢、友誼關(guān)、平而關(guān)和水口地區(qū),接替邊防3師7團和8團2營的防御任務(wù)。在一線展開了31個連隊,在87個點上駐守執(zhí)勤。</p><p class="ql-block"> 5月5日,395團參加了配合邊防3師九團二營收復法卡山的激烈戰(zhàn)斗,負責在法卡山正面左右兩翼陣地,近距離炮擊入侵我法卡山上的越軍陣地,掩護我軍一線攻擊部隊作戰(zhàn),以猛烈的火力支援,重重打擊越軍,為兄弟部隊勝利收復了法卡山。</p><p class="ql-block"> 隨后又與敵人進行了長達57 天,陣地的拉鋸式血戰(zhàn),一直戰(zhàn)斗到6月30日才平息。在戰(zhàn)斗過程中,使395團官兵接受了一次戰(zhàn)火的考驗,并提升了部隊的戰(zhàn)斗素質(zhì)。</p><p class="ql-block"> 使部隊指揮員能夠撐握了正確陣地兵力布置,準確分析敵情,使一線作戰(zhàn)指揮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同時也加強了陣地的建設(shè),提高了各陣地的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部隊還多次,在前沿陣地潛伏殲敵,采取反偷襲、反滲透主動的軍事打擊,保持了邊境對越軍施加的重重壓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如下照片記錄了參加敵后擒魔行動的戰(zhàn)友,凱旋歸來后合影。</p> <p>*</p> <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接132師前指命令,395團要在9月邊境輪戰(zhàn)結(jié)束前,組織一次敵后偵察捕俘行動。師首長的主要意圖是:我部必須通過俘虜了解、摸清我軍在勝利收復法卡山后,越軍前沿的兵力布署,活動規(guī)律,要一清二楚地交接給后任的輪戰(zhàn)部隊。</p><p class="ql-block">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上戰(zhàn)場,更需要鍛煉一下我團偵察隊深入敵后的作戰(zhàn)能力,弘揚四野老部隊的強硬戰(zhàn)斗作風。</p><p class="ql-block"> 這是師前指下達的硬性任務(wù),395團偵察隊必須堅決完成,否則輪戰(zhàn)任務(wù)就算為完成得不夠徹底!不論偵察隊遇到多大的困難,完成任務(wù)均不能夠打節(jié)扣,必須成功活捉一名越軍俘虜勝利返回。</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筆者以電話、微信中不斷進行采訪,以兩位主角李亞和副連長、陳宏生參謀,還有陳光云班長,以他們?nèi)藶橹黧w進行了深入了解,展開了故事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早在1979年,395團就派出一批戰(zhàn)斗骨干配屬到394團的輪戰(zhàn)部隊中,經(jīng)過了八個月的輪戰(zhàn)體驗,并參加過多次越境偵察行動,使很多戰(zhàn)斗骨干都參加過小型的邊境戰(zhàn)斗鍛煉。</p><p class="ql-block"> 我還深采訪了多位參捕俘行動的偵察兵,把他們提供的一個個鈿節(jié),還原了捕俘行動的過程連接。并使用他們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這次行動,敢打、敢拼的戰(zhàn)斗作風。</p><p class="ql-block"> 他們個個在戰(zhàn)場上臨危不亂,懂得保護自己,殺死對手,制服敵人,報孝國家。</p><p class="ql-block"> 陳光云,他于廣西防城縣那良灘散公社界河邊、在我方一側(cè)的一次潛伏中,曾發(fā)生過一次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早上8點左右,有兩名越軍武裝潛入我境內(nèi),瘋狂搶奪我邊民的食物,被我394團四連陳光云的潛伏組發(fā)現(xiàn),敵猖狂逃回,被我潛伏哨開槍擊傷、擊斃各一人,敵傷者被逃脫,死者倒在界河中斷了氣。</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戰(zhàn)斗中,我軍陣地的機槍手林錦宏和另一位戰(zhàn)士,被越軍高地叫馬頭山,的高射機槍進行報復而受傷。</p><p class="ql-block"> 為了搶回敵尸做證據(jù),我方須布置好火力掩護,增強了兵力之后開始行動,這已是當天下午三點左右,才將敵尸搶回我方一側(cè),繳獲56式?jīng)_鋒槍一支。</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陳光云和我方人員,對敵尸進行撿查,發(fā)現(xiàn)死者背部左肩下有兩個子彈穿入孔,是被我潛伏組的56式?jīng)_鋒槍一個點射擊中。子彈出口將敵尸胸前撕開了一個大口,當時此敵受了重傷并沒死亡,還曾設(shè)法自救,他在傷口中塞入了一大團用嘴咬碎了的青草作為藥物進行自救,但最終不治而亡??梢娫杰姷尼t(yī)療補給也太差了,前綫士兵連個救急包也沒有配備。</p><p class="ql-block"> 收集完證據(jù),就將敵尸體就地掩埋。</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采訪執(zhí)行“敵后擒魔行動”的另一位主角李亞和,他是一線的主要指揮員。</p><p class="ql-block"> 李亞和說:我是76年兵,從廣州軍區(qū)124師372團七連,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后,作為戰(zhàn)斗骨干調(diào)入395團2連,參加廣西中越邊境輪戰(zhàn)。</p><p class="ql-block"> 師、團長為了加強出境作戰(zhàn)的戰(zhàn)斗力和指揮能力,能出色地完成任務(wù),任命我為出境作戰(zhàn)的分隊長,作為主要指揮員,目的是加強偵察分隊的力量。我和師、團長和團參謀長等主要行動骨干進行偵察行動的策劃。</p><p class="ql-block"> 行動前,由梁定洲參謀長,帶領(lǐng)參加行動的三名主要干部到越南邊界線探察地形、尋找出境路線。在出境路線定好后,才回營區(qū)才由我制定潛入敵后的捕俘作戰(zhàn)方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師、團長和團參謀長一致同意我的作戰(zhàn)方案,作戰(zhàn)方案也被前線總指揮部批準執(zhí)行。</p><p class="ql-block"> 師長龐為強要我立下軍令狀:要用我的腦袋來保證,帶好22名成員安全出境,安全返回,也包含必須要將意外陣亡的官兵尸體帶回,只要還有一人無返回,你李亞和都不允許返回!</p><p class="ql-block"> </p> <p>杜漢林團長指導戰(zhàn)士進行軍事訓練</p> <p>杜漢林團長和朱繼法政委</p> <p class="ql-block"> 這是偵察排四班的李小明戰(zhàn)友,他在邊境前線參加過二十多次的偵察行動,也用他的照相機,為我們留下了許是現(xiàn)場的真實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底,杜漢林團長進行戰(zhàn)斗動員,在偵察隊中挑選出23名,藝高膽大的官兵組成“敵后擒魔行動”小隊,再加上一名響導,進行集結(jié)五天的強化訓練。</p><p class="ql-block"> 開始進行地圖作業(yè),尋找合適的潛伏捕俘地點,選擇中間掩護、中轉(zhuǎn)聯(lián)系地帶,熟悉作戰(zhàn)地型,摸熟行動安全進退的線路。</p><p class="ql-block"> 并針對地形、環(huán)境,深入考慮短兵相接中,可能出現(xiàn)的復雜問題。摸索出針對性最有利的打法。</p><p class="ql-block"> 參加“敵后擒魔行動”的官兵,還研究了潛伏的技巧,提高生存能力,開展摸擬對抗性式打斗。</p><p class="ql-block"> 并重點演練短兵相接中,使用“兩掩護,三擒拿”的絕對優(yōu)勢抓捕戰(zhàn)術(shù),還準備好情況變化,準備了一百多種的應(yīng)對打法,堅決打好這一仗。</p><p class="ql-block"> 剛過完1981年的八一建軍節(jié),8月2日,偵察隊開始布置具體作戰(zhàn)任務(wù)。</p><p class="ql-block"> 8月3日(農(nóng)歷7月初4),晚飯后開始行動。隊伍在我部一營營部駐地板旺附近,杜漢林團長下達了戰(zhàn)斗命令,隊伍在膝黑之夜悄悄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當日下午天降了暴雨,雷嗚彌光閃閃,直到旁晚,天才放晴。</p><p class="ql-block"> 一線行動指揮組織由李亞和、團偵察參謀陳宏生、偵察排長梁維六3名干部組成。</p><p class="ql-block"> 參加行動人員的23名官兵,組織成:一個掩護組,一個抓捕火力組、兩個抓捕組。</p><p class="ql-block">1.第一抓捕組,組長是陳宏生,由 5 人組成,三人負責抓捕,二人負責警戒和掩護。抓捕有:組長、鄧濱,葉漢生,警戒有:六班副朱劍和,配883電臺一部,報務(wù)員由師無線電連的李航鐳負責。</p><p class="ql-block">2.第二個抓捕組,組長是個戰(zhàn)斗骨干:梁維六排長,由 5人組成。抓捕有:組長,戰(zhàn)斗骨干、77年兵四班長廖朝軍、符永華;警戒掩護有嚴四雄,鄧廣祥,報務(wù)通信員是XXX。</p><p class="ql-block">3.抓捕火力組有楊育表,一位工兵戰(zhàn)士,和響導等4人。</p><p class="ql-block">4.掩護組,組長是 李亞和,由10人組成,其中有兩位是工兵,有班長和一名戰(zhàn)士,班長丁家富也是個戰(zhàn)斗骨干。配883電臺一部,無線話務(wù)員是陳光云。還有特務(wù)連偵察排的鄭允宣、何炳忠兩位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每人配備56式折疊式?jīng)_鋒槍一支,4個裝滿彈夾,每人挎包中還多裝有300多發(fā)子彈,4個拉環(huán)式手榴彈,一把匕首,一個防毒面具。抓捕組還有兩支微聲沖鋒槍,干部還配一支54手槍。</p><p class="ql-block"> 偵察分隊,總共配帶56式?jīng)_鋒槍21支,微沖2支,54手槍三支,電臺三臺,大家每人帶上五天的干糧和4只雞蛋。</p><p class="ql-block"> 無線兵,除配置上述武器外,要背883電臺一部,備用電池一塊。</p><p class="ql-block"> 從偵察隊出發(fā)時的整裝,不難看出參加這次行動的官兵,大家已是作好了誓死血戰(zhàn)一場的準備。</p><p class="ql-block"> 陳光云是一營的無線班長,是78年的老兵,在參加輪戰(zhàn)中,他先配屬到394團,后來又回到395團,他兩次輪戰(zhàn)共有一年半的時間。他參加過多次對敵作戰(zhàn)任務(wù),是個軍事素質(zhì)十分優(yōu)秀的老兵,這次行動中他安排在掩護隊。</p><p class="ql-block"> 三名干部,都是經(jīng)過多次與越軍交手,非常具有血性的人。他們對用人,有一套特到的眼光。</p><p class="ql-block"> 在每個戰(zhàn)斗小組,在每個組中,他都安排有經(jīng)歷過殺敵,見過流血死亡不畏懼的勇士,保證在極度危險的中,各組都能扛得住,也打不散。</p><p class="ql-block"> 針對越軍使用的無線通信電臺,都是我國援助的,型號、功能完全一至。我們的電臺一開始聯(lián)絡(luò),越軍便會施放干擾。在法卡山戰(zhàn)事平息后,24小時不間斷地監(jiān)聽我軍通信,經(jīng)常在我軍的通信頻道放干擾,嚴重時會造成無法通信。我們改頻道,越軍也會改頻道。</p><p class="ql-block"> 在我團的前三批輪訓部隊,早已了解到此種極不利的情況,已早就采取了有效的應(yīng)對措施。越南人聽不懂廣東的潮汕話,在出征前我們就挑選潮汕籍的戰(zhàn)士,來當無線話務(wù)員。我團這次滲透入越境內(nèi)的三臺電臺,和團指揮部的兩臺電臺,型成一個五機合一網(wǎng)的明語通信系統(tǒng)。</p><p class="ql-block"> 四個負責無線通信的人員是:陳宏生、李航鐳、陳光云和總部的林鎮(zhèn)梅他們都是潮汕人,團長杜漢林也是潮汕人,這是通信股長余昭電早就與杜團長安排好的。在通信中不管我們說什么,越軍也難聽懂。團部為了防止萬一,兩機還多配了一個報務(wù)員汪德林,保證任何時刻通信不斷。</p> <p class="ql-block"> 為了保證偵察小分隊“敵后擒魔行動“的隊伍安全進退,杜漢林團長和小分隊的隊長李亞和副連長,一早就與邊防三師的炮團協(xié)調(diào)好,請求在行動范圍中,當發(fā)生危險時,可提供火力支援。</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筆者電話與李亞和了解,他是個從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涌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軍人。</p><p class="ql-block"> 小分隊這次活動的地點,全在我軍炮火復蓋范圍內(nèi),如發(fā)生敵人進行反擊,我三師炮團24小時可進行火力支援,打殘敢于出頭露面的一切越軍人員。</p><p class="ql-block"> 炮兵團的主官說:法卡山周圍的越軍,經(jīng)過法卡山連續(xù)血戰(zhàn)了57天的猛烈打擊,越軍吃虧太大了,早已被我軍炮火打熊、打怕了,估計這次對我軍潛入,不敢搞小動作,也不敢太囂張、太張揚地進行反擊。</p> <p class="ql-block">這是經(jīng)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錘煉的,戰(zhàn)斗骨干李亞和副連長。</p> <p class="ql-block">這是多次組織過,敵后捕俘行動的偵察參謀陳宏生。</p> <p>這是偵察排四班副楊育表,他榮立了三等戰(zhàn)功。</p> <p>這是在抓捕火力組,榮立戰(zhàn)功的楊育表戰(zhàn)友。</p> <p>這是青春年少的何炳忠戰(zhàn)友</p> <p> 這是化裝成越軍的395團偵察排戰(zhàn)士何炳忠。</p> <p class="ql-block"> 利劍出鞘,寒光閃閃,“敵后擒魔行動”開始執(zhí)行。隊伍在一處山溝中出發(fā),395團的偵察兵在黑夜中越境進入敵陣。</p><p class="ql-block"> 前面由掩護組的兩名精干的工兵進行探雷排雷開路,向?qū)Цけ砗螅俦鴤円宦繁3謶?zhàn)斗姿態(tài),沉默無聲,高度警惕。</p><p class="ql-block"> 為了避開放人佈下的密集雷區(qū),隊伍先在河道中潛入敵后,水最深處浸至胸部,無線兵只好將電臺和備用電池舉上頭頂。但衣服和武器全部被混濁的河水浸濕,大家手拉手在膝黑的河道行進了2公里,終于登岸踏上了一條較安全的羊腸小道,進入到潛伏點。</p><p class="ql-block"> 這里,有一條邊界公路,是在從邊界線我方隘口處,可通往到越南的涼山市。</p><p class="ql-block"> 掩護組負責在前面開路,又要在隊伍后尾進行截后,使用樹枝清除行過的腳印痕跡,路面是沙土,雖然剛才下過暴雨,也無留下爛泥的腳印。</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8小時的艱難行進,走完了5公里的崎嶇路程,此時官兵身上衣服已被體溫烘干。</p><p class="ql-block"> 凌晨3點左右,小分隊到了通往涼山的一條公路的一個村莊和一個集市之間。隊伍停下來,進行作戰(zhàn)地形分析。李亞和決定:命令掩護組先進先登上公路邊的一座山頂密林中進行潛伏,作為聯(lián)絡(luò)的中轉(zhuǎn)站。山下就是越南一個叫卡山村的村莊,連村民說話聲、雞嗚狗叫均可聽得很清楚。 </p><p class="ql-block"> 邊捕俘點的后面,離越村莊大約有500~600米,離越方的村鎮(zhèn)市場約有1000米。 </p><p class="ql-block"> 李亞和:命令將掩護組與兩個捕俘組,火力掩護組分成山上、山下潛伏配合。捕俘行動選在公路的兩個村鎮(zhèn)的之間,型成三角形的分布。</p><p class="ql-block"> 掩護組占領(lǐng)高地,可使用火力保護兩處的捕俘組。</p><p class="ql-block"> 山上離兩支抓捕組,最遠距離只有500米,都在有效的火力射程中,可掩護捕俘人員快速進退。</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抓捕戰(zhàn)斗地型,陳宏生參謀決定將抓捕火力組,盡量靠近第二抓捕組,采用為最有利的打法。</p><p class="ql-block"> 借助天空已微微光亮,為了先熟悉一下地型,三組官兵再向公路前進搜索了300米,了解敵情和熟悉附近的作戰(zhàn)地形。然后退回到最佳的兩處潛伏點,大家就藏入密林中的草眾里,并進行隱蔽偽裝。</p><p class="ql-block"> 此時,大家已經(jīng)非常疲勞,需要休息進食補充能量。大家先將雞蛋吃下,怕天熱變質(zhì),蛋殼便深埋在草根下。</p><p class="ql-block"> 李亞和將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后,各小組開始開機與團部進行首次通信,杜團長一直堅守在指揮所中,監(jiān)聽著敵后行動中的一切情況變化,做出果斷的決策。</p><p class="ql-block"> 捕俘行動的官兵,側(cè)隨時等待著抓捕指揮員陳宏生參謀的命令。火力組的楊育表,等四戰(zhàn)士,負責在與敵相遇時進行火力掩護,準備擊退敵人的反撲。楊育表機智勇敢,他榮立了個人三等戰(zhàn)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兩小組進入伏擊點后,經(jīng)過半小時開機對話,大家都確認已做好了安全隱藏,并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 </p><p class="ql-block"> 從4日凌晨開始,官兵們熬著廣西八月的浩暑,滴水貴如油,口渴難忍,大家不敢大口喝水,只能用舌尖舔舔。</p><p class="ql-block"> 人人爬在樹林的草眾中,要忍受被蚊蟲和山螞蝗吸血叮咬之苦,身體多處腫起泡泡又流血,這就真正是為人民吃大苦,耐大勞的作風。</p><p class="ql-block"> 潛伏迎敵,必須等待機會,等待就要被烈日當頭曬,大汗淋漓,口渴的煎熬。</p><p class="ql-block"> 5日中午,真是老天有眼,現(xiàn)場下了一場暴雨,掩護組的官兵深藏在密林中,還可以拉開塑料布來承接雨水裝入水壺來解渴。但兩個路邊的伏擊小組,他們距離敵人太近,不能太張揚暴露了目標,只能張開嘴來接雨點滴來水喝。這時,水在大家眼中顯得多么的珍貴!</p><p class="ql-block"> 潛伏還不知要堅持多久?在極度的艱辛中,干部和黨員骨干起了帶頭尊紀守法,保持最佳的戰(zhàn)斗姿態(tài),以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了苦難!</p><p class="ql-block"> 陳光云班長深情地說:在敵后的深夜中,感覺過得特別長,望著北邊國土上的星星,難免會想家,思念起家鄉(xiāng)的親人,感到此行的責任重大,這是人在危難中的一種最正常的心態(tài)。</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了48小時的長時間潛伏,在6日早晨7點時分,機會終于等來了。</p><p class="ql-block"> 掩護組雖然潛伏在制高點,但由于村莊的小路被林蔭阻擋,無法預先發(fā)現(xiàn)有人走上公路。</p><p class="ql-block"> 第一潛伏點, 首先發(fā)現(xiàn)一名敵人上路,進入我第一處潛伏點。</p><p class="ql-block"> 只見有一名越軍(估計是越方的民軍),他背著一支56式?jīng)_鋒槍走出來,滋滋猶猶地走了過來,他可能是要去墟鎮(zhèn)購物。</p><p class="ql-block"> 第一潛伏點,立即用電臺用暗語,發(fā)出迎戰(zhàn)信號。</p><p class="ql-block"> 估計這個敵人, 也發(fā)現(xiàn)了路旁樹林中有疑點,他非常沉著老練并沒有立即去摸槍,假當沒有發(fā)現(xiàn)情況,繼續(xù)前行。</p><p class="ql-block"> 當他行到第二個設(shè)伏點時,他倉速折回,可能又被他看出了我另一處的潛伏點有新的破綻。敵人的突然變化,使大家的神情立即緊張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智者千慮,必有一得,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陳宏生參謀用電臺暗語,下達了立即抓捕命令!當越兵快速調(diào)頭逃到梁維六排長的潛伏點時,梁排長和四班長廖朝軍一躍而起,說時遲那是快大家一齊撲向敵兵。</p><p class="ql-block"> 這位敵兵也是個不省油的燈,調(diào)頭又往回竄,梁排長等官兵以百米跑步?jīng)_刺,追擊對手。</p><p class="ql-block"> 廖朝軍如雄鷹撲食,離敵人僅有一步之遙,迫使逃敵人連舉槍射擊的機會也不存在。</p><p class="ql-block"> 敵人很快逃到第一潛伏點的跟前,陳宏生和二位勇士,突然撲出來,堵住敵人的逃生之路,廖朝軍飛起一腳,將敵掃倒重重摔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大家迅速將敵按住,敵人拼命反抗爭扎,我們的擒拿高手迅速繳了他的槍,沒讓他再有開槍射擊的反赴機會。</p><p class="ql-block"> 敵人掙扎還非常激烈,大聲驚叫,不肯跟我隊伍走。只能將敵人打昏,教訓他一下,再封口,捆綁好,又包著他的臉部,封上口并蒙住他的雙眼,等他片刻清醒后,就后推前拉著他押回。</p><p class="ql-block"> 李亞和率領(lǐng)的掩護組從山頂聽到山下發(fā)出了極大的打斗爭吵聲,也不知是在說什么?大家的大腦瞬間墜入真空狀態(tài)。連各人呼吸的聲音也能聽到,大家紛紛將子彈上膛,做好了與敵人進行交火的準備。</p><p class="ql-block"> </p> <p> </p> <p class="ql-block"> 兩個抓捕小組,成功擒獲這名越軍俘虜后,我軍行動已暴露,陳宏生參謀下命令回撤,命令李航鐳呼叫山上李亞和的掩護隊,馬上下山撤離。</p><p class="ql-block"> 掩護組發(fā)現(xiàn)在身后,已有手持武器的一大群敵人急急忙忙地追殺過來,因隔有一段距離,看不清是民兵還是正規(guī)軍,至今也無法確認。</p><p class="ql-block"> 為了擺脫敵人的追擊,小分隊隊長李亞和,緊急呼叫我部團直指揮所請求杜漢林團長,要接應(yīng)進部隊立即做好戰(zhàn)</p><p class="ql-block"> 杜漢林團長接到緊急呼叫,立即命令駐守在邊境線的一營,全部緊急進入陣地準備接應(yīng),同時請求邊防三師炮團揚起炮口,作好待命射擊的準備。</p><p class="ql-block"> 同時,還派一個尖刀排,準備大張旗鼓地越境過了河。</p><p class="ql-block"> 敵人的追兵也發(fā)現(xiàn)情況,已經(jīng)對他們十分不利,在雙方槍炮的對持中,敵人也明知我們是一支不好惹的強兵強將,始終保持著有500米的距離,他們也不敢先開一槍一炮,敵人只能眼光光地看著我偵察分隊撤離。</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快跑撤離,在上午九點左右,我偵察分隊終于撤回到我們的國境線一邊。一營部的許多干部戰(zhàn)士,都熱情地歡迎我們凱旋歸來。</p><p class="ql-block"> 陳光云戰(zhàn)友多少年來,心頭中一直惦記著偵察隊深入敵陣生離死別,幾天后又能相見的感人情景。一營營部無線班的79年兵,山東籍戰(zhàn)友隋振海,他到國境上去接我。一見面便擁抱著我大聲痛哭流淚,然后幫我背身上的武器和電臺裝備回營部。戰(zhàn)場上的生死戰(zhàn)友,永遠血濃于水!</p><p class="ql-block"> “敵后擒魔行動”隊和團直的40多人,在一營部防空的小坑道中做了簡單的戰(zhàn)斗總結(jié)后,坑道中非常潮濕,常有滴水。待總結(jié)會開完,我們才下山,這次出征捕俘作戰(zhàn),終于勝利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這是繼132師偵察連,在廣西邊境輪戰(zhàn)中的1980年1月15~17日,成功組織了一次”敵后捕狼行動”勝利之后,又取得的一次成功的”敵后擒魔行動“。</p> <p class="ql-block"> 我們撤離走出大山時,五班長的鄭允春說:我們遇到了一位越南村民,經(jīng)過搜身撿查,發(fā)現(xiàn)他身上并無武器,嚇得他尿濕了褲子,我們并無傷害他。我和班長當時口渴難忍,見路邊長有一棵長滿了果實的李子樹,就當成勝利果,摘下吃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李亞和說:我們最后也是從河道中原路返回的。去的時候是夜間,戰(zhàn)友們涉水前行了2公里遠,卻什么也看不見。但返回是在白天上午九點多,走在前面的四班長廖朝軍和三位工兵,卻發(fā)現(xiàn)在水溝中隱藏有兩枚和排球一樣大、使用鐵線固定好的壓環(huán)式水雷。</p><p class="ql-block"> 真是有驚無險!好在我們在河道中登岸時,有兩名出色的工兵引路,沒有觸發(fā)旁邊裝滿引爆撞針的水雷。</p><p class="ql-block"> 我命令工兵排的副班長XXX,將兩枚水雷拆除了引爆裝置,作為戰(zhàn)利品帶回了國內(nèi),這位副班長被記個人三等戰(zhàn)功。</p><p class="ql-block"> 筆者也電話采訪了特務(wù)連原工兵排排長,75年兵張惠平,他說:接到杜團長命令,我派了三位技術(shù)最好、最細心的一個班長和一個副班長及一名戰(zhàn)士參加此行動。班長叫丁家富,他是貴州籍人士。</p><p class="ql-block"> 我派他們這次出征,目的就是要保護大家路上的安全進退。</p><p class="ql-block"> 完成掩護任務(wù)后李亞和隊長,他是最后一個踏上我國邊境土地的。</p><p class="ql-block"> 原來,十分狡猾的越軍早就在此布下了水雷來設(shè)防,企圖阻擋我軍越境登岸。水雷偏離了我們的登岸點距離,還不到一米遠。如不是依靠三名優(yōu)秀的工兵使用探雷器行進,我們登岸就會遇到極大的危險!嚴重則會導至這次行動的失敗,還將會使不少的戰(zhàn)友,要光榮倒下在這條陰溝中。</p><p class="ql-block"> 戰(zhàn)爭就是一場大屠殺,被一發(fā)炮彈、一枚地雷觸動了,瞬間可將幾人的肉體撕碎,拋向四周,慘烈極了!</p><p class="ql-block"> 三位英勇無比、深謀遠慮的好干部,率領(lǐng)我們一身正氣深入敵后,成功擒拿了敵俘,又順利返回,卻神奇得連一槍一炮都沒有打,連敵人的追兵也不敢開槍來招惹我們。</p><p class="ql-block"> 原來,在出征前三位視死如歸的好干部,已向杜團長表過態(tài):“萬一我們埳入敵陣,被敵包圍,回不來了。請不要手軟,請向我們開炮!</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和敵人一齊毀滅,只求在團旗上寫上我們23人的名字,讓我們的靈魂與共和國共存”!</p><p class="ql-block"> 從軍歲月,青春年華;意氣風發(fā),軍營流金!</p><p class="ql-block"> 上戰(zhàn)場打仗,看起來就像我們童年玩捉迷藏一樣,敢拼才會贏。為了完成395團這支團隊的光榮使命,我們上戰(zhàn)場去瀟灑走了一回,我們勝利了,我們光榮,我們自豪!</p><p class="ql-block"> 危險只是從我們的身邊悄悄地擦過,我們個個都能活生生地凱旋而歸。</p><p class="ql-block"> 回味歷史,感嘆人生,我們這23位戰(zhàn)友,是與魔鬼打過一次交道的人,真是幸運極了!取得了這次勝利,無論給誰記功論獎,我們都會高興無比,因為這是一個團隊精心合作的一次成功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書寫歷史,弘揚正氣,再次點燃我們舍身保國心中的熊熊烈火,將過去一段刀尖上舔血的記憶,變成了軍中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立書為傳,教育好我們的后一代,要永遠忠于我們的祖國。</p><p class="ql-block"> 在此祝福于39年前,我們共同參加”敵后擒魔行動”的全體戰(zhàn)友,個個身體安康,家庭幸福,盡享晚年鴻福!</p> <p>這是堅守在一線陣地的395團某連官兵。</p> <p class="ql-block"> 永遠閃爍的軍魂</p><p class="ql-block"> 參加”敵后擒魔行動”的23位勇士,用生命頑強的意志,撿驗了他們決戰(zhàn)決勝的戰(zhàn)斗力,也為他們的人生創(chuàng)造了榮譽和功勛。</p><p class="ql-block"> 據(jù)電話采訪在掩護組的何炳忠,他對出生入死的戰(zhàn)友最重情,一直惦記在心中。正是他,記住了395團特務(wù)連偵察排參加這次行動的骨干人物。</p><p class="ql-block">四班長廖朝軍,副班長楊育表;</p><p class="ql-block">五班長陳玉春,副班長符永華;</p><p class="ql-block">六班長蘇桂峰,副班長朱劍河。</p><p class="ql-block"> 第一個沖上,一腳掃倒敵人的是四班長廖朝軍班長。他在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已榮立了三等功,這次偵察排長梁維六,和他又榮立了個人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參加”敵后擒魔行動”的全體隊員,榮立了集體二等功,由邊防三師授”虎穴捕敵”錦旗一面。</p><p class="ql-block"> 十分遺撼的是,廖朝軍在退役后,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身亡。</p><p class="ql-block"> 五班長陳玉春,也在五年前不幸逝世。兩位英雄早逝,太可惜了,我們痛失了兩位好兄弟,英雄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偵察四班的李小明,他在前線多次參加過偵察行動,是個十分優(yōu)秀的戰(zhàn)士。他入伍時帶有一臺海歐照像機,他為我們留下了廣西邊境輪戰(zhàn)中,大量珍貴的照片,大顯戰(zhàn)場神威,為大家珍藏了一段閃光的足跡,特在此向他致謝!</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395團這支英雄團隊的官兵,銘記著這23位敢于刀尖舔血的戰(zhàn)友,傳揚他們的動人故事,讓英雄無私無畏的壯舉,永遠照亮祖國的山河!</p> <p>在邊境線上我軍緊急進入陣地</p> <p>395團5連官兵在549高地</p> <p>這是在法卡山戰(zhàn)斗中,光榮負傷的馮躍忠戰(zhàn)友,他無參加此軍事行動。</p> <p>這是陳光云班長的三等軍功章</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軍較畢業(yè)后,分配到132師,參加《敵后擒魔行動》的李航鐳戰(zhàn)友,他是原師無線電連的電臺報務(wù)員。</p> <p>李航鐳戰(zhàn)友的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功臣,他回國后又一直堅守在海南島的陵水海航機場,兩代軍人都為人民共和國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功勛,非常值得后人敬仰。</p> <p>向參加過《敵后擒魔行動》的人民功臣,和他們的家人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