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再游滄浪亭

海邊男孩

<p>  因為沈復的《浮生六記》,因為《浮生六記》里的蕓娘,如此,頂著七月的驕陽,再次來到蘇州滄浪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蘇州滄浪亭</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來蘇州,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蘇州名勝俯拾皆是,那時來蘇州四處看景,所謂游玩也就是走馬觀花,忙著趕路,故對滄浪亭沒留下特別的印象。后來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知道以滄浪亭為背景還發(fā)生過這樣一段感人的故事,細細回味,難以釋懷,也就萌生了再游滄浪亭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在蘇州眾多園林景點中,滄浪亭的熱搜度并不算高,通常也都在拙政園、獅子林、留園、網(wǎng)師園之后。據(jù)網(wǎng)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旅游旺季,滄浪亭日均游客量還不到拙政園的四十分之一。不過我總覺得,偌大的拙政園更像是一部宏大敘事,宏大到游人走進園子都找不著北,倒是滄浪亭自有一份小家碧玉的精致。</p><p class="ql-block">  滄浪亭雖說園子不大,但造園藝術(shù)獨樹一幟,最大的特色就是借景、漏窗和復廊了。園子里山石嶙峋,林木蒼郁,復廊逶迤,幽徑曲折。除了標志性的滄浪亭外,還有明道堂、翠玲瓏、看山樓、面水軒等諸多景觀。園子雖說不上移步換景,卻也是構(gòu)思精巧,處處玲瓏,透著一股閑適、幽雅、古樸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要論起蘇州園林的歷史來,這個存在感似乎不強的滄浪亭,卻是蘇州現(xiàn)存歷史最久的園林。它與獅子林、留園、拙政園一起,分列為宋元明清蘇州私家園林的代表,其名氣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不可謂不大。乾隆下江南時,就曾多次到過滄浪亭,這從滄浪亭內(nèi)閑吟亭和仰止亭里的乾隆御碑就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  據(jù)史料記載,滄浪亭園林原為唐末五代吳越國中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祐的池館,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宋初,支持范仲淹慶歷革新的蘇舜欽花了四萬貫錢,買了這座園子,然后傍水建造滄浪亭,并自號“滄浪翁”。此后的園子數(shù)易其主,歷經(jīng)重修與復建,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布局與景致。</p><p class="ql-block">  “不知此地幾興廢?仰視喬木皆蒼煙。”這是宋人歐陽修《滄浪亭》詩中的一句。駐足在復廊的花窗前凝思,歷史的煙云在腦海里次第浮現(xiàn)。時光如白駒過隙,世事如白云蒼狗,多少人與事早已成過眼云煙,倒是滄浪亭畔沈復與蕓娘的故事還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廣為流傳,即使在今天依然動人。</p><p class="ql-block">  是的,古老的滄浪亭經(jīng)歷多少年的沉寂,近些年又突然熱鬧了幾分。這多虧了一位名叫沈復的蘇州才子,因為他的《浮生六記》,因為他所描述的他與妻子陳蕓在滄浪亭畔“神仙眷侶”般的美好時光,吸引了不少為此感懷的讀者前來尋訪和觀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沈復與蕓娘</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生于姑蘇城南滄浪亭畔的“衣冠之家”。沈復在世時沒見有名氣,直到光緒年間,一位姓楊的先生偶然在一個小書攤上發(fā)現(xiàn)了只剩下前四記的《浮生六記》手稿,珍愛之余,將其付印,沈復才為更多人所知。</p><p class="ql-block">  蕓娘是《浮生六記》中一位可親可愛的小人物,心靈手巧,知書達理,嫻靜溫婉,善良的品行讓人心生愛慕,多舛的命運又令人扼腕嘆息。</p><p class="ql-block">  沈復在《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記載,陳氏,名蕓,字淑珍,是其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兒。沈復還是一個13歲的孩子時,便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蹦赣H也喜歡蕓娘的溫婉柔和,褪下手上的戒指,締結(jié)了這門親事。</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45年(1780年)正月,18歲的沈復與蕓娘成親,新婚后的小家庭,就安置在滄浪亭愛蓮居的西間壁。這對小夫妻在這里度過了他們婚后最甜蜜美好的時光,兩人情濃意蜜,鸞鳳和鳴,相敬如賓,恩愛之情溢于“閨房記樂”的字里行間。</p><p class="ql-block">  結(jié)婚當年的六月,沈復攜蕓娘消夏于板橋內(nèi)鄰河的我取軒,“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于此”。七夕,蕓娘又設(shè)香燭瓜果,與沈復同拜天孫于我取軒中。沈復鐫“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二方,與蕓娘分執(zhí)朱文白文,蕓娘感嘆“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兩人之情興否?”</p><p class="ql-block">  及至七月十五,兩人又備下酒菜,邀月暢飲。無奈天不作美,烏云籠罩,只好倚窗對酌,聯(lián)句作樂??偹愕鹊搅孙L掃云開,一輪明月涌出,不曾想橋下“撲通”一聲,好似有人落水,因想到當日是鬼節(jié),急回帳中。陳蕓很快便寒熱大作,沈復也隨即發(fā)起燒來,兩人一病就是二十來天。</p><p class="ql-block">  晚上讀“閨房之樂”的這一段文字,雖是寥寥數(shù)語,卻有如讀《聊齋》鬼故事一般,讀得人心頭一緊,寒毛卓豎,總覺得不是個好的兆頭。再想到文首的“竊恐其福澤不深”,原是真的為蕓娘坎坷曲折的余生埋下了伏筆。</p><p class="ql-block">  沈復第一次攜新婚半年后的蕓娘來到滄浪亭已是中秋節(jié)的事。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shù)里,炊煙四起,晚霞燦然。少時,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映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蕓娘感嘆:“今日之游樂矣!若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不更快哉!”可惜該書之后再沒有蕓娘游滄浪亭的文字記述了。</p><p class="ql-block">  沈復因過繼給堂伯做養(yǎng)子,在自己家反倒成了外人,對弟弟、對朋友的真誠付出都沒有得到善意的回報。蕓娘先后被婆婆、公公錯怪,直至被趕出家門。好不容易消除誤解重歸家庭,兩口子又因朋友債務的牽連星夜出逃,從此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自別滄浪,夢魂常繞”的蕓娘于嘉慶8年(1803年)3月30日香消玉殞,厝棺于揚州西門外金桂山。</p><p class="ql-block">  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想必讀過《浮生六記》的人,都會為蕓娘的命運唏噓不已,也為蕓娘將終身托付給缺少擔當?shù)纳驈透械讲恢?。沈復一生沒給深愛他的妻子帶來多少幸福,只是這部情深意切的《浮生六記》娓娓道來,感人至深,倒是讓更多人記住了“蕓——這個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一個因這本書而不朽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沈復在蕓娘去世后,“??抻谑|娘之墓,影單形只,備極凄涼”,這讓我對沈復生了幾分惻隱之心。據(jù)說,沈復在蕓娘、父親相繼死后,看破紅塵,萬念俱灰,準備飄然出世,去過超然物外的漂泊日子,好歹在女兒與友人的苦苦勸說下改變主意,但最后還是浪跡天涯,不知所終,同樣是讓人唏噓的結(jié)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昆曲《浮生六記》 海報</p> <p class="ql-block"> ?。ㄈ?lt;/p><p class="ql-block">  沈復一生飽讀詩書,卻無半點功名。我有時想,他的這部自傳體筆記散文,能在冷攤上被發(fā)現(xiàn)前茍且存活了半個多世紀,說起來也真是個奇跡。比起沈復幸運的是,這部散佚了后兩記的《浮生六記》手稿竟以殘缺不全之軀,苦苦熬到了出頭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不止一位學者盛贊《浮生六記》為“晚清小紅樓”。要我說,這薄薄的一冊《浮生六記》遠不及《紅樓夢》的鴻篇巨制和深遠影響,但它更接人間煙火氣,寫的就是煙火人間的凡人俗事。真情實感是最能打動人的。沈復用率真深情的筆墨,記述了與蕓娘簡純逸致的生活,使《浮生六記》至今散發(fā)著人性溫暖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聽說《浮生六記》還是2010年的事。清人錢泳《浮生六記》手抄本因卷五“中山記歷”有可證明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釣魚島的文字記述,經(jīng)過15分鐘的激烈競拍,以1325萬元落槌,加上傭金高達1457.5萬元人民幣,在國內(nèi)引起很大轟動。遺憾的是,專家學者大多認為后兩卷系后人偽作。</p><p class="ql-block">  讀《浮生六記》則是五年后的事了。2015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浮生六記》一時間突然就火了起來,迅速躥升為全國暢銷書之首。那時要是跟朋友說沒讀過《浮生六記》,都覺得不好意思似的。我讀過《浮生六記》原文與譯文,也聽過手機喜馬拉雅的朗讀,覺得還是以張佳瑋貼切傳神的白話譯文和導島聲情并茂的聲音演繹為最佳。</p><p class="ql-block">  其實,早在2000年11月,滄浪亭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增補項目被追加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時,就注定了《浮生六記》會因此再度走紅。因為,滄浪亭園林既是傳承古人審美觀的實物載體,也是展現(xiàn)古今歷史文化的寬闊舞臺。滄浪亭畔沈復與蕓娘的愛情故事,注定會融入這份文化遺產(chǎn)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17日七夕節(jié),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滄浪亭園林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昆曲的連珠合璧,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記》園林版在滄浪亭首演。2019年7月1日,昆曲《浮生六記》劇場版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赴法國巴黎演出并參加世界三大戲劇節(jié)之一的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jié)。</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2019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的全本演出門票高達1580元。夜黑時分,觀眾隨演員且行且駐,在昆曲的時空穿越中“浸入”園林版《浮生六記》,“浸入”沈復和蕓娘的故事,“浸入”舊時姑蘇的繁華盛景。想想當年的落魄與不堪,不知道200年前寫下《浮生六記》卻無力刊刻的沈復,九泉之下會作何感想。</p><p class="ql-block">  只是,我是大中午來到滄浪亭的,耀眼的陽光下,自然感受不了浸入式園林版的那份情景與意境。物換星移,滄海桑田,沈復與蕓娘的燕昵細語早已飄散在悠悠時光中。愛蓮居了無蹤影,唯見滄浪亭凌空聳峙。拾級而上,“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名聯(lián)映入眼簾,讓人覺得滄浪亭歸情自然的美真的是清逸脫俗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說,《浮生六記》中沈復與蕓娘的生活就是清逸脫俗的。他們志趣相投,彼此恩愛,超然世俗名利之外,期望平靜安定的生活。雖說好夢難成,歡娛易碎,但畢竟他們深情地愛過一生,無怨無悔。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真的像一場夢,在我們自己短暫的一生中,又有多少是值得如此深情回憶并記錄下來的呢?每讀這本書,常陷入沉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9.7.30 圖片選用自網(wǎng)絡,謹此向圖片作者致謝?。?lt;/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