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退休小結 </p><p> 第一篇章:咸豐一中簡介暨前言 </p><p> 咸豐縣第一中學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創(chuàng)建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距今已有82年的歷史。1938年7月,國民政府湖北省政府成立湖北省聯(lián)合中學,將全省22所公學遷至鄂西各縣,其中武昌中學、勺庭中學遷至咸豐,學校全稱為“湖北省立聯(lián)合中等以上學校咸豐分?!薄?942年中華民國湖北省主席陳誠兼任聯(lián)中校長,親臨咸豐,下令征地修建校園。1956年定名為“湖北省咸豐縣第一中學”?,F(xiàn)校園面積144畝,全校4000多名學生,200多名正式教職工,70多個班級,僅有高中生。 咸豐一中,有著非常分明的四季美: 春有嫩綠、小野花;夏有驕陽、狗尾巴; 秋有紅葉、黑烏鴉;冬有雪人、枯樹丫。</p> <h3>咸豐一中座落在下圖中自帶仙氣的小縣城里。</h3> <h3>園林一樣的校園,打球、集會像在森林里。</h3> <h3> 1988年我剛剛踏上三尺講臺的時候,說我們這個群體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稱呼我們?yōu)槿祟愳`魂的工程師。三十二年后的今天,我們被千人罵萬人指,甚至被學生殺;三十二年前,老師的工資比人民公仆高10%,三十二年后的今天,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教師工資不得低于公務員,然而,這只是個愿望。 三十二年時間里,我像釘子一樣釘在咸豐一中不曾挪動。雖然心里很清楚新老更替是萬事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但是,今天就要退休了,還是有對學校的一絲不舍,有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牽掛,有對學生的懷念。一輩子的工作,雖然談不上卓越成就,但對得起我教過的每一個學生,也對得起把學生交給我的每一位家長。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在教他們高中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還教他們怎么做人。教他們愛家人、愛國家;教他們對家庭、對國家有責任有擔當;教他們對家人、對朋友以誠相待。他們對我的稱呼從安姐姐到安孃孃,再到安媽媽。他們中有的人現(xiàn)在985高校當博導,有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有的在國家機關當人民的公仆,有的在咸豐一中和我做同事,有的定居國外,更多的是像老師我一樣在各自的普通崗位上做著普通的工作,哺育著孩子,孝敬著父母,過著自我滿足的簡單的日子。<br><br></h3> <h3> 三十二年時間,我滿滿的收獲了作為老師的幸福。一次我開著摩托車,一個稱呼我為安老師的人叫停我,說我支架沒撐起來;一次開小車停在一個巷道內被后面的車堵住開不出來了,一個稱呼我為安老師的人馬上打電話到交警隊找到了車主電話;一次排隊辦事,一個稱呼我為安老師的人喊我到里面直接辦理;一次我被推出手術室,是稱呼我為安老師的人推我回病房還幫我捏腳;很多節(jié)日都能收到“安老師節(jié)日快樂”的祝福;無論我寫的日志還是美篇都有稱呼我為安老師的人細心閱讀并作贊美;還有很多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舉了,請原諒老師我已經記不完整你的名字了,但我一定知道,你是我的學生! 咸豐一中,三年在這里求學,一輩子在這里謀生,如果說我和咸豐一中有著深厚的感情是不對的,應該說咸豐一中就是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我是數(shù)學老師,所以就用記流水賬的方式回顧一下我從成長到退休的歷程。因為美篇最多只能放100張照片,所以很多照片只能用拼圖,而且也只能是簡單回顧。 下圖是2019年秋季學期最后一次教職工大會,學校領導給我們將于2020年退休的三位老師頒發(fā)退休紀念品。</h3> <p class="ql-block"> 第二篇章:我的求學之路 </p><p class="ql-block"> 1973年,八歲,我終于上學了?。莻€時代我們那里的農村孩子沒有幼兒園,規(guī)定七歲發(fā)蒙)不知道是父母親擔心我上學途中要經過一個由三根圓木搭成的橋過河不放心,還是要我?guī)兔Φ缴a隊集體勞動的議口上幫忙照看比我小五歲的放在背簍里的弟,在本該七歲啟蒙的我沒能在七歲上學,看著同齡的人上學去了,我做夢都在上學。當然我們班上八歲才發(fā)蒙的同學還有很多。這里特別說明,我的父母沒有因為我是女孩子不送我上學的思想,感恩睿智的我的父母親!</p><p class="ql-block"> 我的啟蒙學校水壩學校,當時有初中和小學,小學招收兩個大隊(大隊:現(xiàn)在稱為村)的學生,初中招收五個大隊的學生。我的啟蒙老師是吳從聯(lián)老師和陳永紅老師。水壩學校是得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紅利的學校,由于水壩學校的老師團隊有何文寶、吳子章、蔣玉蘭等(好像還有幾位,我記不清楚姓名了,其中還有一位姓蔣的男老師)外地的有知識的青年加盟(當時我們周邊的幾個村小幾乎全是民辦教師),使得水壩學校師資隊伍比周邊一些學校要強大,因此我從一年級開始就學過算得上比較正規(guī)的拼音。到我小學畢業(yè)的時候,這些外地人基本上都離開了水壩學校。 我讀小學的時候全體同學幫生產隊做過很多農活,栽洋芋,撿洋芋,挖紅苕,栽秧等等,名曰開門辦學。我們讀三年級的時候毛主席去世,我們全班同學哭得稀哩嘩啦的,我從廣播里知道中國有一條街叫做長安街。 我讀小學的時候,全校至少有八個班,小學五個年級(我們年級人數(shù)多,分為甲班和乙班),初中兩個年級。記憶非常深刻的是校園里一棟很大很大的全木結構共有三層的房子和校園內的一棵很大很大的松樹。大木房子的一層是全校八個班的教室還包括一個全校集會的禮堂,二層是老師辦公室兼宿舍,三層是學生宿舍(一部分學生住校),學校還有兩棟小木房子,一棟是教師和部分住校學生的廚房,另一棟是廁所。三棟木房子后來被拆除以后建成了下圖的校園。不知道學校檔案室里是否保存了拆除前那棟大木房子的最后圖片,如果沒有,就只能活在記憶里了,非常懷念。得到一點安慰的是那棵很大很大的松樹還健在,我讀小學的時候要幾個人才能合抱住這棵大樹,沒有人說得清楚它當時的樹齡,只知道它很古老,而距今又過了四十七年,這棵樹依然枝繁葉茂,只不過好像樹干一點兒也沒長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小學畢業(yè)的1978年,活龍初中面向全公社(公社:現(xiàn)在的鄉(xiāng))招收唯一一個重點班,我有幸考入這個重點班,全班四十多名同學,我們班稱為一班,活龍本地的進入二班。我記得當時全鄉(xiāng)還有水壩初中、坡背初中等好幾所初中。我的初中老師有余序庭,林貴和,曾凡昌,袁吉順,錢文獻,吳子章,游家凱等等。 我們那個年代的口號: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 喊得最響的口號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p><p class="ql-block"> 我現(xiàn)在很相信命。當然,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就該信命才行。命中注定我該延遲一年發(fā)蒙。如果我早一年發(fā)蒙,活龍初中就沒有招收這個重點班,那樣的話我只能在水壩讀初中,在水壩讀初中的話,我就有可能考不上全縣的重點高中咸豐一中,考不上咸豐一中的話,我就有可能考不上華中師范大學。當時咸豐縣還有楊泗壩咸豐四中、尖山咸豐三中、活龍咸豐八中、清坪咸豐二中、甲馬池高中等等普通高中。 但是,如果考不上華中師范大學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如果考不上華師,我就不需要讀5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15年書。因為,我們上一屆初中、高中都是兩年制,從我們這屆開始改成初中、高中都是三年制,而且我們那屆讀??频膶W制只有兩年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的工齡就不是只有三十二年。 如果,我再晚一年發(fā)蒙,我就可以初中畢業(yè)考個中師,早早地參加工作,最后函授個本科文憑。如果這樣的話,我的工齡也不是只有三十二年。初中畢業(yè)可以考中專是從1982年開始的。1974年發(fā)蒙的那屆學生有個玩笑話:1982年初中畢業(yè)的同班同學,如果一個讀中師,另一個讀高中后考大學,讀中師的對讀大學的同學說,如果我中師畢業(yè)分配到大學教書,你會成為我的學生。這不是冷笑話。一個1983年考入中師的某個人,真就對我說過這句話,如果我中師畢業(yè)分配到華師教書,你就是我的學生,我無言以對。 又如果,我高中畢業(yè)就去當民辦教師,我的工齡也不是只有三十二年。 這就是為什么我的教齡只有三十二年的說明,與那些退休的時候教齡達到三十七、八年的同齡人比較,我很慚愧。 總之,個人的命運一定是和國家的命運密不可分的。我不知道當時全國的政策是不是相同的。 下圖是初中畢業(yè)照。</p> <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我從咸豐一中畢業(yè)。我的高中老師主要有李道淵,劉一兵,吳東流,邱龍,安邦,吳遵慶,鄧秋芳,劉子權,金濤,高徳慶,郭琳,楊惠敬,劉永煥,周序漢,王朝中,何健等等,他們中很多是外地的大學生?,F(xiàn)在,有些老師已經仙逝了。 當年老師教導我們說: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真的好聽話,我認真學習數(shù)理化,我數(shù)理化三科成績都好,特別是物理,然而,幾十年過去了也沒見走出多大個天下。 </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副校長羅斌我一輩子都會記得。 首先,羅斌副校長太負責任了,食堂,寢室內,教室外,校園外面(當時學校沒有圍墻)任何地方都有可能一不小心遇上走路沒聲音,說話無高聲的慢條斯理的羅校長,都怕被他逮住,全校學生都怕他,當時有句口頭禪:不怕落雪落凌,就怕落冰(羅斌)。 第二,我當年高考的第一自愿填的是湖北醫(yī)學院(湖北醫(yī)學院后來合并入了武漢大學),羅校長看見我填的自愿后找到我說,我的性格好,適合當老師,而且以后老師的工資要比其他行業(yè)高10%。說實在的,我很吃驚,羅校長一沒教過我,二我沒被他逮著過,我何德何能,他是人人尊重的校長,他親自找我還重新給了一張報名表,要知道,那個時候一張報名表有多么金貴。他說改就改唄,這樣我就把第一自愿改成了華中師范學院,當年湖北醫(yī)學院錄取分數(shù)比華師低。新冠肺炎期間我天天呆在家里,我還在想,如果當年我沒有改自愿,我應該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非常有名的兩位醫(yī)生張繼先、李文亮是校友,而且和張繼先同屆,我猜想這次新冠戰(zhàn)役我肯定也是一名沖在一線的醫(yī)生,當然肯定沒有他們兩位優(yōu)秀。 第三,四年后我回到咸豐一中工作,羅校長親自送一摞報紙到我的宿舍里,說是用來墊床,以免棉絮直接墊在木板不耐用。有了這樣三個理由,想忘掉都難。現(xiàn)在,羅斌校長只能活在我的記憶里了。 </p><p class="ql-block"> 當年我們高三(3)班是理科重點班,班上有個男同學很特別,后來成了我老公,1984年我們一起考入華中師范學院,他學物理,我學數(shù)學。當時,在我們這樣的與世隔絕的山區(qū)學校學生,沒有見過復習資料是個什么鬼,就憑幾本課本,和老師的指導,只有成績很好的學生才能考得上華中師范學院,當時的我們被稱為天之驕子。1984年,高考前,用一個殺傷力很強的預考淘汰一部分考生,有些地方預考甚至淘汰65%的考生,很是殘忍。當年全國本專科一共錄取約48萬人。(作一對比,2019年全國錄取本專科約840萬人,其中本科生約400萬人,2019年全國招收研究生約290萬人)下圖是高中畢業(yè)照片,有一張是全年級的合影,當時全年級四個班,一共一百多人。</p> <h3> 美好的四年大學時光一晃而過,1988年我們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yè),取得學士學位。我從上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計劃著早點畢業(yè)以減輕家庭負擔,因此就沒有考研究生的打算。時任華師校長是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在那個計劃經濟時代,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必須回到原藉,我們被分配回到了恩施,回到了咸豐一中。下圖是大學期間部分照片。 </h3> <h3> 大學,留給了人生的是最深最真的情誼。下圖是我工作以后不同時期去到武漢,得到了在漢同學的熱情款待,僅用謝謝太顯蒼白,但我又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達。特別是最左上邊那張照片,拍于1999年,是我自1988年畢業(yè)回到恩施以后時隔十一年第一次離開恩施去到武漢。我讀大學的時候從老家到武漢最順利的話要四天時間,但1999年這一次因為有臥鋪客車了只用了一天一夜時間。當然現(xiàn)在去武漢就更方便了,有飛機,有高速公路,有高鐵動車,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h3> <h3> 下圖是2008年和2018年我們在母校參加畢業(yè)二十周年和三十周年同學聚會,兩次聚會都在東區(qū)六號宿舍樓前拍了一張我們小四班的合影照,那是我們上大學時住了四年的宿舍樓。</h3> <p> 第三篇章:我的工作 </p><p> 三十二年中,我賴以謀生的手段是教高中數(shù)學,教高中數(shù)學是我一輩子的本職工作,一刻也不曾懈怠。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咸豐一中的發(fā)展還做了很多社會工作。1988年至1990年擔任女生管理員(那個時候沒有生活老師);1992年至2011年(共十九年)擔任學校工會女工委員(董虎成校長把這個職位稱呼為婦委會主任),并于2003年受到中共湖北省高工委,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教育工會聯(lián)合表彰。那個時候,有老師生病住院了我要和工會領導一起買禮物去病房看望,哪個老師家添小寶寶了,我要代表學校買一只大公雞去祝賀,后來又變成買50個雞蛋,同時自己都隨了一份小禮,享受過的老師應該都有印象,現(xiàn)在好像沒有了。主要工作還有組織完成縣婦聯(lián)安排的一些臨時性活動,特別是每年的三八活動。婦委會主任這個職務是從工作的第二年開始收取工會會員的會費開始的。這是當年數(shù)學組全體老師名單及該交的會費。當時我們數(shù)學王世瑤老師工資最高154元,我工資最低77元,最高工資是最低工資的兩倍。我記得1988年剛剛工作的時候我的工資是60多元。</p> <h3> 1995年至2010年擔任所在年級的理科數(shù)學備課組長,共十五年。備課組長這個職務,是咸豐一中最最小的職務,是沒有級別的,但是,這個職位卻做著咸豐一中最核心的工作。備課組內新教師的成長,教材、教學大綱、高考考綱的解讀和落實,每周集體備課材料的落實,每周公開課的安排及評課,每月考試、期中期末考試,到后來是每周考試,試卷的準備,考試后質量分析、試卷評價和總結,教學進度的落實。數(shù)學這樣一個要命的學科,直接關乎學生的未來,關乎咸豐一中的高考命脈,來不得半點馬虎。尤其是評課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同志們從來不當好好先生,都會毫不留情地指出講課老師的不足和值得商榷的地方,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我要特別感謝我們數(shù)學組的先輩們對我的培養(yǎng)!凡是從我們備課組成長起來的老師,無論是離開咸豐一中的還是仍然留在咸豐一中的都能單挑重擔。 雖然就在2009年、2010年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優(yōu)秀備課組長,但是2010年秋季學期我還是斷然辭掉了備課組長這個職務,極力向當時的年級主任田守兵推薦何建方老師接替我的備課組長職務。嘻嘻,我也算伯樂,現(xiàn)在的何建方已經是數(shù)學教研組長了。 我的辭職理由有二。其一,這么多年的備課組長我很累了。重點是其二,我想給年輕老師成長的機會,這是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記得重慶秀山中學某年到咸豐一中來挖掘人才,如果兩個條件滿足無須考試就可直接聘用,第一個條件是第一學歷是本科,第二個條件是擔任備課組長或者帶實驗班的課。曾經有幾年恩施市部分學校到各縣一中選人,只要是備課組長或者帶實驗班的課就行,可見備課組長這個沒有級別的職位是多么重要,真的是內行看門道啊。</h3> <h3> 我們備課組是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集體,也是最會享受生活的集體,工作的時候忘我的、拼命的、加班加點的工作,數(shù)學試卷基本是不過夜的,哪怕只是晚自習的一個小測驗,但休息的時候是要完全放松心情的。下圖分別是我們備課組分別在閱卷和集備。</h3> <h3> 下圖是我們備課組在二仙巖野炊。</h3> <h3> 我們備課組在龍家界放風箏</h3> <h3> 我們備課組在龍家界曬太陽</h3> <h3> 我們備課組爬山越嶺去望城茅廬看桃花。只不過,桃花開的時候我們沒時間,等我們有時間的時候桃花已經凋謝,但這完全不影響我們走出辦公室去感受春暖花開的心情。</h3> <h3> 我們備課組去唐崖河邊戲水。當時唐崖土司城遺址還沒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牌坊后面都住著人家。</h3> <h3> 我們備課組去看油菜花,男人也喜歡花。</h3> <h3> 下圖是我曾經的榮譽多多的1313辦公室,我們經常在辦公室秀友愛。</h3> <h3> 下圖是我在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學習的照片。這是我第一次外出學習,為期兩個星期,我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除了全程聽我的指導老師的課,還蹭課聽,非常感謝華師一附中的老師對我的幫助。</h3> <h3> 連續(xù)兩個暑假在華中師范大學參加課程改革骨干培訓。</h3> <h3> 某一天,為了準時八點鐘在恩施學習(因為很多參加開會學習的老師是班主任,只能當天早上才能出發(fā)),當時我們咸豐到恩施還沒有通高速,看著我的同事司機慢慢地把車開到溝里去,我就坐在副駕座,感覺驚都沒驚一下,好平靜的心態(tài)。保險公司讓拍個照,幾個老師徒手把車推上來后,我們也不管車況如何,坐上去繼續(xù)前進,沒有遲到。</h3> <h3> 1995年,時年30歲, 第一次參加恩施州高中數(shù)學教學大比武。在自己學校上課,把講課制作成錄像帶,自己學校先選拔一次,我們咸豐縣只有一個名額,選出一節(jié)優(yōu)質錄像課寄到恩施州教科所參評,我獲得了二等獎。當時在組內評選的時候,看自己的錄像,非常非常別扭,我感覺聲音不是自己,神態(tài)也不是自己。</h3> <h3> 2000年,時年35歲,我在恩施參加恩施州高中數(shù)學教師說課比武,獲得第一名,并于當年冬天在鶴峰縣舉行的全州數(shù)學學會年會上作主題發(fā)言。</h3> <h3> 1999年,時年34歲,被聘為咸豐一中首屆導師,當時的校長是董虎成。</h3> <h3> 2002年,在咸豐一中舉行的首屆最高級別的教師綜合素質大賽(說課、講課、制作課件、教學敘事)活動中獲獎,并繼續(xù)被聘請為導師,并享受每個月50元錢的特殊津貼(時任校長董虎成),后來向校長把這個津貼取消了。</h3> <h3> 某天早上步行到學校,遇到入冬以后的第一場雪,路上幾乎沒有行人,皇城廣場的路燈靜靜的亮著,校門外的積雪有踩過的痕跡,應該是英語老師或者語文老師留下的。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我的手提包里的東西,那是學生的數(shù)學試卷,頭一天晚上19:00-21:00考的,之后帶回家里改的,第二天上午課要講評的。數(shù)學試卷的講評特別重要的是及時性,如果隔天再講評,效果會大打折扣。這就是高中數(shù)學老師的日常。</h3> <h3> 我們咸豐一中平時每周學生只有周日12:15-18:00共五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周日上午周考數(shù)學,我的老同學們約好去農家樂周末聚餐,我在農家樂的地火爐旁邊改卷子,真的不是假裝認真,是實在沒辦法,因為星期一要講評試卷。</h3> <h3> 2003年,全國人民記憶深刻的一年,因為非典。但全國最最正規(guī)的考試——高考,還是如期舉行。這一年我到武漢大學參加湖北省高考閱卷工作。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高強度的工作,賦分、查分、總分都是人工的,大約閱卷是10天。但因為在湖北省高考成績一分就會壓倒一千人,每一分都關乎考生的命運,我做到賦的每一分都是值得的,扣的每一分都是應該的,哪怕后面幾天腰酸背痛,也沒有半點松懈和馬虎,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對得起高考閱卷老師這個稱謂。那個時候只有選擇題是網上閱卷?!∥矣谀衬険文晨h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面試主考官,要從150名參加面試的人員中選拔出50名。從咸豐出發(fā)之前就把手機上交了,幾天之內斷絕了與外界的所有聯(lián)系。到了那個縣以后,晚上開會再次強調相關要求,學習相關流程。第二天正式面試時,現(xiàn)場面對考生亮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考生現(xiàn)場簽字確認自己所得分,全程錄像,非常公平公正,也公開,被選上的一定是優(yōu)秀的,落選的也有優(yōu)秀的。</h3> <h3> 某年,咸豐一中公開招聘老師,我參加數(shù)學科試題命制并閱卷,命題及制卷工作都不在咸豐縣進行,與參加面試主考一樣,出發(fā)之前就上交了手機,斷絕了與外界的所有聯(lián)系。試卷百分制,考試內容為高中數(shù)學,選手考出了最高分88分,最低分36分具有很好區(qū)分度的優(yōu)質試卷。</h3> <h3> 記不清是2008年還是2007年,全校教職工進行年度考核,其中有一項是全校無記名評分,從優(yōu)秀,稱職,不稱職中勾選一項。當時負責這項工作的是張衛(wèi)民副校長,他告訴我全校全票得到稱職以上的只有唯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他說,老安,厲害呢。原來不是我自己有多么厲害,而是咸豐一中的全體教職工有多么厲害。因為,我自己的老公作為一校之長,在工作中肯定得罪過不少人,因為他提出的嚴格管理立校,教育科研興校,但幾百名教職員工們沒有一個人給我評不稱職,可見,咸豐一中教職員工是多么高素質! 多年擔任實習生指導老師,也多年擔任教學大比武評委。</h3> <h3> 守護一輩子的三尺講臺,可惜留下的照片很少。早期的板書完全靠粉筆。早年的試卷是用鋼板刻蠟紙。記得當年有兩夫妻吵架,老婆對老公最毒的一招是把老公刻的十幾張蠟紙揉成了一團。</h3> <h3>后來可以直接放PPT,還可以直接在PPT上做批注,感覺效率提高了一萬倍。</h3> <h3> 校園擴建之前,咸豐一中每年都要舉行全校秋季田徑運動會,我多年在很重要的編排組擔任編排工作,那個時候沒有筆記本電腦,沒有智能手機,全憑腦袋。我同時還為學校做了很多服務工作:為運動員開幕式訓練鮮花隊,從選人到選衣服到訓練。每年還要舉行元旦晚會,我?guī)缀趺磕甓紦卧u委,當評委最難受的是冷,每次腳都凍疆了,我清楚的記得有一年我穿了六雙襪子,外面套上老向的大皮鞋。那個時候沒有什么暖寶寶之類的東西 ?!?那個時候學校食堂燒煤炭,跑道是煤渣灰鋪墊的,我現(xiàn)在在極力回憶,好像那個時候學校沒有洗澡堂,很多學生的被子一個學期才能帶回家洗一次。已經記不清教室有多臟了,只記得學生做教室衛(wèi)生是先撒水再用掃帚掃,但還是煤灰飛揚,學生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拖把這個玩意兒。<br><br></h3> <h3> 我是咸豐一中女子籃球隊隊員,多次參加咸豐縣教育系統(tǒng)組織的每年一次的園丁杯籃球賽,在我參與的比賽中,咸豐一中女隊得過倒數(shù)第一名,也得過順數(shù)第一名。學校的藝術節(jié)和元旦晚會我也是參與者。</h3> <h3> 多次奔赴各鄉(xiāng)鎮(zhèn)參加中考監(jiān)考工作,也曾參加中考閱卷工作。下圖分別是在清坪和大路壩參加中考監(jiān)考工作。</h3> <h3> 我雖然一刻也沒有忘記我的本職工作是教高中數(shù)學 ,但與中國發(fā)展息息相關的重大事件,我也是參與者。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多次到我的兩戶聯(lián)系戶家里了解情況,宣傳政策。</h3> <h3>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期間,我是自愿者,參加城西社區(qū)楚蜀大道豌豆園卡點值班,街道上幾乎沒有車。</h3> <p> 第四篇章:學校的變化 </p><p> 寫學校的變化必須要回憶下面這張照片。我們剛剛參加工作的那個年代,國家公職人員(老師也是公職人員,那個年代沒有公務員一說)的住房都是包分配的,每人一小間,可以打個鋪,床也是分配的,就在這棟房子的一樓。后來我們要結婚找學校領導申請,給了我們三小間,算是照顧了,后來小孩出生了又要了一間,這樣就有了方方正正的平均大小的四間房,在這棟房子的二樓,冬天燒煤取暖兼做飯,夏天燒木柴做飯,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小土灶。沒有衛(wèi)生間,沒有衛(wèi)生間,沒有衛(wèi)生間!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全校師生共有一個公共廁所,每天早上趁學習上早自習的時候我就去公共廁所倒夜壺,365天不間斷,苦不苦,只要想想紅軍二萬五,這就不算苦。后來國家房改政策出臺,單位可以修集資房,也就是單位出地盤,自己出修房的錢,自愿的原則。方案出臺,聽說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我日思夜想的就是有衛(wèi)生間的房子,但是,錢從哪里來?要八千多元錢,八千多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天文數(shù)字。修房子大約在1993年,此時我的工資是一百多,我堅持要買,老向說,不買沒錢,我說不買你就天天早上去倒夜壺。最后東拼西湊還是買了,終于,在沒有衛(wèi)生間的房子里住了七半年以后,于1996年春節(jié)左右搬遷到有獨立衛(wèi)生間的現(xiàn)在的19棟。 </p> <h3> 下圖是俞正聲同志任湖北省委書記期間視察咸豐一中,后面穿短袖白襯衫的是當時的恩施州委書記,后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期間重災區(qū)武漢市的市長周先旺同志,圖片中那棟一層樓的磚房就是上文中說到的全校師生的公共廁所,現(xiàn)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了。</h3> <h3> 下面兩張照片基本上在同一個位置拍的,拍攝時間相隔二十多年??梢钥匆姮F(xiàn)在逸夫樓那個位置原來也有一棟房子,那是一棟兩層樓的土木結構的房子,是老師宿舍。</h3> <p class="ql-block"> 還要進一步說一下這個集資房,一直在忽悠我們。 第一步FY,當初動員大家集資的時候,說,只要集資修了,這個房子就永遠是你自己的了,以后不想住了賣也行,以后國家再也不可能給免費分配住房了。即使如此,部分老師仍然沒集資買房。 第二步FY ,1999年,說,為了證明這個房子永遠是你自己的,就要辦房產證。說,辦了房產證以后這個房子就可以自由買賣了。要辦房產證就要再交一筆錢,把地買了才行。原來集資的八千多元相當于房產的60%,再交40%買地的錢,不交就不辦房產證,誰還不辦呢,辦吧,又補交了幾千元把房產證辦了。下圖是王河潤老師補交40%用于買地的錢的收據,黃顯模老師是當時的會計,寫得很清楚。 第三步FY,說,如果集資房要在市場上交易的話,除了房產證還要再辦土地使用證,說是兩證合一,稱為不動產證。要辦土地使用證又要交錢,名曰土地出讓金。我沒弄明白,前面的40%不是已經把地都買了嗎?土地出讓金又是個什么鬼??沒辦法,交吧,正準備去交錢辦土地使用證,人家不給你辦。 第四步FY,說,咸豐一中校園內的房子一律不準辦土地使用證。 二十多年的FY,到此,這套房子沒住,也沒賣,當然也沒閑著。</p> <h3> 下圖是厚徳廣場之變化。</h3> <h3> 前面說到我剛剛參加工作那些年代的苦,現(xiàn)在說說甜。下面三個事例就可以說明那個時候比現(xiàn)在甜。 第一,那個時候還沒有實行雙休制,我們高中老師也跟廣大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一樣每周工作六天。后來國家實行雙休制以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每周工作五天,我們高中老師每周工作六天半,工作時間不減反增。 第二,我那個時候也是代兩個班,基本上按照國家規(guī)定標準排課,每班每周六節(jié)數(shù)學課,兩個班就十二節(jié),外加兩天晚上自習。排課很人性化,我的課要么排在一三五,要么排在二四六,可以在家里備課改作業(yè),不強制要求老師到辦公室坐班,老師都住在學校,科代表都知道自己的老師住的地方,師生關系很融洽。休息的時候幾個朋友就騎著自行車??游山玩水去了。那個年代好像人人都是騎車高手,那個誰,還有那個誰,騎自行車去楊洞,甚至活龍找女朋友,還記得不?要知道那個時候大家騎的是普通自行車,沒有變速的。我這輩子寫得最好的教案就是在那些年里寫的。 第三,那個時候沒有買房的壓力,國家要分配住房,論資排輩,資歷低的分房差一點,資歷老的就要分配好房,大家只要一心工作,好好熬,熬到有老資歷就行。這個美夢隨著集資房的修建而被打破,修集資房的時候還在論資排輩,要讓資歷老的先選樓層?!? 下圖中的停車場還是那個停車場,只不過原來是停摩托車的,后來變成了停小汽車。</h3> <h3> 2002年,咸豐一中舉行首屆體育藝術科技節(jié)。那個年時代咸豐一中嚴格執(zhí)行聘任制,年級組聘任班主任,班主任再聘任科任老師。這屆運動會高三(6)班獲得精神文明獎,班主任是現(xiàn)任校長錢勇,我是這個班的數(shù)學老師。第一名的班主任太害羞了,臉都沒露。2002年和2003年體育藝術科技藝是學生玩得最嗨老師最辛苦的兩屆,三天時間里,白天運動會全體老師當裁判員等等工作,三個晚上三臺學生的文藝演出老師還要負責評委、安全等等工作。2003年秋季運動會結束以后原操場就開始修建學生公寓,2004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真正的中國速度。2003年秋季學期學生搬入新教學樓(現(xiàn)在的2棟、3棟)上課,同時老師搬入現(xiàn)在的1棟辦公,樓園里面,路上都是黃泥巴,遇到下雨天教學樓的走廊上鋪上鋸木粉用來清除黃泥土,老教師都記得。由于原運動場修建了學生公寓,此后秋季田徑運動會運動會就中斷了十六年,直到2019年新運動修建完成才重啟秋季田徑運動會。</h3> <h3>下圖是2019年,中斷十六年后的首屆咸豐一中秋季田徑運動會。</h3> <h3>2001年高一軍訓總結大會,在老操場舉行,非常懷念老操場的打不死踩不爛的草坪。</h3> <h3> 咸豐一中從1988年我剛剛參加工作時的全校學生人數(shù)700多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我退休時,僅僅高中部就有4000多人(最多的時候有5000多人),關鍵是還有一個冠達初中(私立的),還有武漢大學附屬初中(隸屬咸豐縣民族中學),三個學校在一個院子里,三個完全不同的人員結構,三套作息時間,規(guī)??涨?,熱鬧空前。校園規(guī)模擴大的有功之臣是董虎成校長。 下圖是擴建不久的咸豐一中,健體苑還是雜草叢生,足球場還在圍墻外面,住著農戶。</h3> <h3> 這一排水杉樹必須要記錄一下,它是咸豐一中校園擴建的見證。擴建之前,這排樹是沿圍墻栽種的,本來是一整排,擴建的時候毀了大部分。樹之東是老校園區(qū),樹之西全部是新征的。咸豐一中的學生走了一屆又來了一級,咸豐一中的老師走了一茬又來了一波,這排樹靜靜地默默地給師生們奉獻著一年四季不同的美,現(xiàn)在它的腰身比我還粗。</h3> <h3> 我在咸豐一中工作的32年期間經歷的咸豐一中的校長,從老師,到同學,再到學生共八任。他們是:章仁德→喻大鈞(我的老師)→羅學習→董虎成→向烜(我的同學)→趙中美→曾凡鼎→錢勇(我的學生),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是向烜,任職七年半。 咸豐一中在董校長的領導下,不僅僅是學校規(guī)模擴大了,教育教學質量也提高了,高考達到了南四縣第一。董校長總結出了一中精神:拼搏(命),科學,務實,創(chuàng)新,協(xié)作,奉獻。董校長本意是拼命,后來改成了拼搏。他走之后,親愛的向校長接任。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容易。突然增大的校園面積,突然增大的教師隊伍,突然增多的學生人數(shù),無論是學生管理,校園美化綠化建設,還是教師隊伍建設都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在向校長領導下的自2004年至2011年的艱苦卓絕的八年高考中,每年都保住了南四縣第一的位置,其中一年還戰(zhàn)勝了一個北邊縣,校園也越變越美了。向校長設計了一中校訓:厚徳,尙行,篤學,求是。下圖是2008年第六屆體育藝術科技節(jié),由于沒有場地,重頭戲是三臺晚會,體育項目只有籃球、擺手舞等集體項目。圖中可見,健體苑還是一片荒草地,學校對面的房子還很少。</h3> <h3> 放下面這張照片在這里是為了與上圖進行比較,同一個位置拍的,上圖是2008年,下圖是2019年,相隔十一年,咸豐一中校門口外面的變化是巨大的。</h3> <h3> 我的學生中現(xiàn)在咸豐一中當老師的有接近二十人,但和師傅我一樣教數(shù)學的正學生只有兩人,黃濤和謝勇,還有一位偏學生何建方(我是他的實習指導老師)。好巧,我居然找到了黃濤和謝勇高考前夕上晚自習課的照片(他倆不在同一個班)。</h3> <h3> 雖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guī)У拿恳粚脤W生高三遠足活動的時候我都陪同他們走完全程。一是加強了解,二是我自己鍛煉了身體,三是幫忙班主任管理學生,特別是學生安全。</h3> <h3> 三十多年時間里,咸豐一中的變化與中國的變化一樣,是巨大的。下圖是現(xiàn)在醫(yī)務室,原來這里垂柳飄飄,現(xiàn)在左邊那棵大柳樹只剩下樹樁了,右邊的兩棵完全不存在了。</h3> <h3> 下面這張照片是在咸豐一中老校門那里拍的,原來是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后面的瓦房是原來的咸豐縣國營酒廠,現(xiàn)在是富泰大廈和藍波灣那條街,后面的山頂上是現(xiàn)在的富泰花園,校門外的那條公路原來是一條鄉(xiāng)村公路,這條公路現(xiàn)在稱為育英路。箭頭所指為原來的拍攝地點。下圖紅線內為咸豐一中全景。</h3> <h3> 下面的油菜花也是在原校門前拍的,這里的良田每年兩季,一季種植水稻,一季種植油菜。箭頭指向拍攝地點。</h3> <h3>咸豐一中曾經的老校門</h3> <h3> 下圖是老校門那個位置新舊對比,老校門那里現(xiàn)在是消防通道。</h3> <h3> 下面這張照片,后里是教學樓,我在里面讀了三年高中,還在里面教幾年書,現(xiàn)在面目全非了。原教學樓變成了林蔭路,原操場變成了學生公寓。非常懷念原操場上的草,無論學生怎么踩都不會死,每年開秋季運動會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躺在草地上玩。 我剛剛工作的時候我們老師辦公室在操場中間那棟工字樓→后來搬到魚塘邊現(xiàn)在的快遞那棟樓→再后來搬到逸夫樓→最后搬到現(xiàn)1棟和22棟。在前兩棟辦公的時候,冬天,辦公室都是燒煤球,但也好有樂趣,偶爾可以在辦公室共享雞子和豬蹄子,每天的職日老師要負責生火。</h3> <h3>櫻花園變化不大,只是花朵越來越美。</h3> <h3> 原來稱呼這里為中心花園,變化不大,只是原來秀美,現(xiàn)在這里幾乎變成了森林,壯美。</h3> <h3> 下圖中兩張圖片差不多在同一個位置拍的,現(xiàn)在,那棟三層的被人們稱為pao樓的房子已經不在了,那是原來大禮堂的一部分,也曾經做過學生食堂。我笨,我不知道人們?yōu)槭裁窗涯菞潣欠Q為pao樓。</h3> <h3> 作為高中數(shù)學老師,最虐心虐肺是偽學霸。常常為了一個學生問的問題花上一兩天的思考,到頭來還是個假題(那些年沒有網絡,完全靠苦力,現(xiàn)在真好,一些問題可以上網查詢,還可以在網上討論)。下面左上圖是一個學生從某雜志上還是報紙找的題目來問我,原來題目差條件。 下圖中有寫了一輩子都沒有寫好的教案,因為專家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還有做了一輩都還沒有做完的數(shù)學試卷。 </h3> <h3> 陪護學生上晚自習,我是認真的,認真答疑,認真思考,下圖是學生偷拍的,他畢業(yè)以后才敢把照片發(fā)給我的。教室墻壁上貼得滿滿的是各次測驗的成績單,每一張成績單都是我們老師用心血寫成的。</h3> <h3> 32年間,咸豐一中的變化有圖有真相。下面幾張照片是不同時期在同一地點拍攝的(學校后面山頂上)。下面幾張圖可以明晰咸豐一中的校園變化過程,幾張圖片中紅勾標志的同一棟樓,現(xiàn)冠達初中學生宿舍。紅圈標志是同一棟樓,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是實驗室,后來是學生宿舍,再后來被拆除了,再后來又修了學生公寓。</h3> <h3> 咸豐一中五十五周年校慶的時候全校教職工合影。拍攝于1993年。</h3> <h3>不同時期在同一個位置拍的咸豐一中(拍攝地點:學校后面的山頂上)第一張圖,中間的黑瓦房就是古色古香的大禮堂。</h3> <h3> 曾經的古色古香的大禮堂門前。</h3> <h3> 下圖是昨天在學校后面的山頂上拍的,樹長高了,校園變大了,無法拍全。</h3> <h3> 我們數(shù)學教研組的發(fā)展也和咸豐一中同步發(fā)展。現(xiàn)在,全校有40多位數(shù)學老師。 下面是90年代初期的數(shù)學組全體老師在老校門的合影,當時全校只有十二位數(shù)學老師。拍攝于1990年左右。</h3> <h3> 記不得這張是哪一年的數(shù)學教研組了,后面的大禮堂就是現(xiàn)在的停車場。</h3> <h3> 2004年左右的數(shù)學教研組</h3> <h3>下圖是2018年的數(shù)學教研組</h3> <h3> 我們數(shù)學教研組是非常有凝聚力的團隊,每年都要舉行春節(jié)團年活動,邀請退休的數(shù)學老師一起聚餐??上ПA舻恼掌欢?。</h3> <h3>周末半天假,我們幾個數(shù)學老師買魚去斬馬河放生。我們放生的魚太溫順了,我們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人釣魚,擔心它們遭毒手,我們又趕快把它們捉起來,放到更大的河,忠建河里。</h3> <p> 第五篇章:回憶部分班級 </p><p> 一輩子的教學生涯,能記住的班級很多,選擇性的回憶部分班級。 回憶班級一:老向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做著學生的管理工作,從班主任到政教處主任,再到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再到校長,一直到離開咸豐一中,那個苦那個累只有真正當過住宿制學校班主任的人才能感同身受。二十多年時間里,作為我們真正夫妻檔的班級,即,他當班主任,我當數(shù)學老師,下里這個97年畢業(yè)的301班是唯一的一個班,是理科班,當時這一屆只有五個班,三個理科班兩個文科班,沒有分快慢班,每個理科班只有四十多人,每個文科班有五十多人。到現(xiàn)在,平均算,這個班級的學生和我們聯(lián)系最多?,F(xiàn)在他們在各行各業(yè)都有突出表現(xiàn)。當年理科高考只考語數(shù)外理化五科,這個班的主學科老師分別是:廖昌明,安茂春,朱騰斌,向烜,覃方高,非常強大的師資配置。</p> <h3> 回憶班級二:1997年畢業(yè)的另一個班,304班,是文科班。這個班的特別之一,有三個學生后來回到咸豐一中當老師。特別之二,其中一個學生后來成了和我搭檔最久的同事,他就是周銘波,不知道他自己記不記得,周銘波2003年大學畢業(yè)后回到咸豐一中。 2003年一2006年這一屆某班,班主任周銘波,藝術班,從高二開始他聘請我當數(shù)學老師直到畢業(yè)。 2006年—2009年這一屆某班,班主任劉昌明老師,理科實驗班,周銘波教語文我教數(shù)學。 2009年——2012年這一屆某班,班主任周銘波,理科實驗班,我教數(shù)學。 2012年——2013年我倆都在高三蹲了一年,不過不在同一個班; 2013年——2016這一屆某班,班主任李志祥老師,理科實驗班,周銘波教語文我教數(shù)學。 直到周銘波離開咸豐一中,我倆在同一個班帶課長達十一年,在我一輩子的教書生涯中,他是最長久的搭檔。</h3> <h3> 回憶班級三:下面這個班是2000年畢業(yè)的一個文科班。這一屆全年級有六個班,三文三理,由于那些年代咸豐一中的文科在全州都很有名氣,導致很多優(yōu)秀學生選擇讀文科,學校又把選擇文科的學生中成績優(yōu)秀的集中在一個班,就是這個305班,那個時候沒有稱呼為火箭班什么的,連班級番號都是夾在中間的,真正的低調奢華有內涵。現(xiàn)在,正是他們最得力的年紀,他們在各個地方的各行各業(yè)中特別有成就的牛人特別多,不一一點名了。這個班班主任張國清老師,老師分別是王啟彥,安茂春,李煥然,嚴一橋,張國清,雷國強,師資組合強不強大不用我說。<br></h3> <p> 第六篇章:友情 </p><p> 咸豐一中校園內的各個角落都有我們的愛。</p> <h3> 我突然發(fā)現(xiàn),過去的每一天都比今天年青。</h3> <h3> 部分學生朋友們,中下圖戴白色帽子的小不點是我屋寶貝。</h3> <h3> 隨手拍同事朋友們</h3> <h3> 友友們</h3> <h3>下圖中有很多故事,很多美好的回憶,等我什么時候有興趣再專此寫個流水賬。</h3> <h3> 剛剛工作的前十幾年由于各種條件所限,沒有機會出門旅游,后來條件稍好一些以后,游玩了一些地方。我的婆婆、公公、父親都沒有我媽高壽,他們仨都去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更加珍惜有媽的日子。下圖是我陪媽旅游的部分照片。</h3> <h3> 下圖是我們越過千山,涉過萬水去西藏,見到了布達拉宮。途經九寨溝,青海湖等地。</h3> <h3>我們到呼倫貝爾大草原,途經哈爾濱。</h3> <h3>我們自駕西北游,途經湖北,重慶,四川,陜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等八?。ㄖ陛犑小⒆灾螀^(qū))。主要游覽景點有西安古城墻、大雁塔、兵馬俑、華山、壺口瀑布、住山西窯洞、延安、嘉裕關、張掖丹霞地貌、寧夏沙湖、沙坡頭、祁連山草原、門源油菜花海、敦煌莫高窟、敦煌月牙泉、柴達木盆地、茶卡鹽湖、蘭州黃河第一鐵橋、四川閬中古城等等。</h3> <h3> 我們旅游新西蘭,住在朋友家里。在新西蘭過年,整個行程歷時一個月。</h3> <h3>廬山之上廬山戀,廬山之下戀廬山。</h3> <h3>我們在越南,從廣西出,從云南回。我們包了兩個車,請了兩位司機和一個畢業(yè)于越南大學中文系的翻譯兼導游陪我們游山玩水,三個小伙子陪我們玩得非常嗨。越南有很多漢字元素,越南街上摩托車特別多,當年我們去的時候越南全國沒有一條高速公路。</h3> <h3>云南之行。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云南石林。</h3> <h3> 駕齡不長的幾個女司機帶著倆孩子第一次自駕游,那個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不過有車載導航,只是車載導航總是把我們帶到沒有路的地方。幾個老公說,讓她們去吃點虧。還好,天照顧,我們順順利利的玩一圈回來了。有了第一次,就不擔心下一次,下二次了。</h3> <h3>下圖是香港澳門游</h3> <h3>下圖是烏鎮(zhèn)和杭州</h3> <p> 第七篇章:結尾 </p><p> 最近讀了季羨林先生的四本散文集,季羨林一生著書無數(shù)。然而在他八十多歲的時候才撰寫完成他人生中最長的長達八十萬字的一部學術著作《糖史》和吐火羅文A方言的《彌勒會見記劇本》英譯本在德國出版,在九十五歲的時候還在寫書,在《九十五初度》中寫到“豈止于此,相期以茶”。(茶:指茶壽,即一百零八歲) 那么問題來了,我今年五十五歲,如果活到中國女性的平均年齡七十九歲,還有二十多年,又或者一不小心活到季先生的九十六歲,還要活四十一年,想想都可怕。這幾十年我到底怎么樣度過呢?我是一個文字功底相當膚淺的理科生,不可能像季羨林老先生那樣寫書,又不可能幾十年都做數(shù)學題,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不過,既然離開了三尺講臺,肯定是要開啟新的生活。 (下圖是在職的最后一天,大小象陪我去學校收拾個人物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