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孫道進</b>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配樂:穿過時空的思念)</b></p><p><br></p><p> 百度導航輸入“槽上”,直達。</p> <p> GPS工具箱顯示槽上鄉(xiāng)政府舊址信息如下:</p><p> 位置:重慶市北碚區(qū)七槽公路;</p><p> 海拔:626米;</p><p> 區(qū)域:重慶市北碚區(qū)龍鳳街道鳳凰村;</p><p> 經(jīng)度:106.449945;</p><p> 緯度:29.779000;</p><p> 氣壓:94kPa ( 氣壓換算:1kgf(1kg) = 100000Pa = 100kPa = 0.1MPa )。</p> <p> “槽上”,是相對于槽下而言的?!安邸?,一個地理學范疇,指的是兩山之間的山谷洼地。凹地之上,山頂之下,即為槽上。</p><p><br></p><p> 槽上公社或槽上鄉(xiāng),緣起于其所處位置的地理風貌——夾于華鎣山與中梁山之間的山坡上。坡下為龍鳳公社或龍鳳鄉(xiāng),坡上則為槽上公社或槽上鄉(xiāng)(如圖,我自己利用GPS工具制作的圖片)。</p> <p> 據(jù)史料記載:上世紀,槽上和槽下各5保。1952年槽上鄉(xiāng)設(shè)立,1956年夏被撤,并入毗鄰的龍鳳鄉(xiāng)。</p><p><br></p><p> 1973年,槽上公社從龍鳳公社分出,1984年又與龍鳳鄉(xiāng)合并為槽上鄉(xiāng)。1988年6月,龍鳳鄉(xiāng)、槽上鄉(xiāng)和燎原街道被撤,新設(shè)龍鳳橋鎮(zhèn)取而代之。2004年7月,龍鳳橋鎮(zhèn)被撤,龍鳳橋街道設(shè)立。而今,原槽上鄉(xiāng)政府廢墟尚在,位于龍鳳街道鳳凰村境內(nèi)。 </p><p><br></p><p> 如圖,車在七(七一橋)槽(槽上)鄉(xiāng)村公路上行駛。當導航提醒“槽上”已到時,別停車,左前方抬頭仰視——不遠處的山巔之上,類似于上世紀政府辦公樓的建筑物隱約可見?!?lt;/p> 車,左前方拐道,沿著陡峭的盤山小路艱難上行。 盤山兩圈后,槽上鄉(xiāng)政府廢墟的后墻出現(xiàn)(電線桿的右前方)。 <p> 槽上鄉(xiāng)政府的后墻下,雜草叢生(艾草為最),草叢中頑強生長著幾株柑橘,細看:黃色的柑橘掛滿枝頭。</p><p><br></p> <div> 順著公路繼續(xù)拐彎上行,直至前方的停車處,有支路分叉(車尾指向處),直達原槽上鄉(xiāng)政府大院。</div> <p> 在此停車,沿著車尾部的指向前進。注:車尾后荊棘叢生的小路兩側(cè),均為原槽上鄉(xiāng)政府的建筑。由于時間之流的無情沖蝕,小路左邊的建筑已基本消失,只剩部分墻基。小路右方的建筑尚在。下面,我們沿著車尾的指向,順著小路進入。</p><p><br></p><p> 如圖,為方便讀者清晰路徑,這里不妨再啰嗦幾句:我們沿著圖下方的盤山公路而來,在一個三岔路口調(diào)頭停車。車尾即進入鄉(xiāng)政府廢墟的小路,正前方依舊是盤山公路的延續(xù),公路右側(cè)的樹叢,即為上述“小路”左側(cè)已經(jīng)損毀殆盡的鄉(xiāng)政府建筑。</p> <p> 其間,路過鄉(xiāng)政府食堂的山墻(也就是后文敘述的豬圈的側(cè)墻),墻邊,長滿了齊人高的葎草。</p><p><br></p><p> 可別小看了葎草(俗名“拉拉藤”或“燒蛋蛋”),這種植物非常煩人:小時候上山歸來后,腿部總是火辣辣地痛,低頭一看全是紅色的刮痕。足見葎草的厲害。</p> <p> 車尾指向的小路。前進! </p> <p> 路左側(cè),樹草掩蓋下的斷垣殘壁。</p> <p> 茂密的荊棘,怎一個“凄涼”了得!</p> <p> 路右側(cè),一棟七成新的平房建筑。大小房門全開著。因為長期無人問津,門前同樣長滿了齊膝高的葎草,還有構(gòu)樹、小蓬草等等。</p> <p> 走近大門細看:屋里的地板、墻面等完好無損,只是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灰塵。</p> <p> 繡花鐵窗戶。</p> <p> 大門左側(cè)的耳房。居于高高的山頂之上,幽靜的山林之中,如此七成新的建筑,居然空著、閑著、荒廢著,凄涼著,誰之過?</p> <p> 稍作打掃,用作書房,多好!</p> <p> 這間房,用作臥室,多靜!</p> <p> 出門,沿著這座七成新建筑的山墻外(圖中最右邊)右拐,撥開荊棘,進入更加荒涼、更加窄小的路徑。</p> <p> 眼前的圖景:左前方是一排由七八間房組成的穿斗式房屋(應(yīng)是當年鄉(xiāng)政府的辦公室),正前方是鄉(xiāng)政府禮堂,右前方是由水泥澆筑而成的水池。水池后面的一排房舍應(yīng)是當年鄉(xiāng)政府的食堂(后為豬舍)。正中間,由四周房屋所圍成的院壩長滿了各色雜草。</p> <p> 先從左前方的這排房屋開始說起。</p> 從左到右,挨個兒查看。 <p> 又見電視劇《聊齋》中的情景。我禁不住全身發(fā)涼——多希望出現(xiàn)一只美麗的狐貍,而不是猙獰的惡鬼!</p> <p> 屋頂已全部垮塌,只剩墻壁,連地板都長滿了高高的葎草。</p> 這間房,房中有房。估計應(yīng)該是當年鄉(xiāng)長的辦公室。 最右邊的房屋,有后門直通院外。 <p> 出院外俯瞰:右前方,一顆巨大的黃桷樹獨自佇立,孤獨而又滄?!D時,一種莫名的凄涼美、一種遁世的欲望油然而生。</p><p><br></p><p> 孤寂的樹干,孤寂的我,或許是出于心物一體或天人感應(yīng),我忍不住顧影自憐,凄淚漣漣——一種哲學層面上的快感難以言狀,溢于言表。</p> <p> 左前方,七槽公路像一根海蛇,逶迤在廣袤的綠海上。再遠方,山巒綿延,青山翠綠。</p> <p> 鄉(xiāng)政府辦公室后排是長長的農(nóng)田。</p> <p> 回頭,再來看看院壩中的水池。</p> <p> 水池的表面長滿了綠藻。這該是槽上鄉(xiāng)被撤后,附近村民為養(yǎng)豬用水而建。</p> 站在水池之上,右看前文所述的鄉(xiāng)政府辦公房。 站在水池的外沿,居然看到我停車的地方,以及來時的荊棘小道。 還是站在水池的外沿,可見如前所述的七成新的房屋。 <p> 水池后排的房屋,當年的鄉(xiāng)政府食堂(后來的豬舍)山墻。墻邊的觀賞植物石楠猶在,只是被周圍的野草緊緊包圍。</p> <p> 走進正中間當年的鄉(xiāng)政府禮堂,哇!長長的,窄窄的,屋頂已部分垮塌,地上一片狼藉。兩側(cè),有七八個小門通往禮堂的外側(cè)。</p> <p> 由小門探頭外看,原來,禮堂的外側(cè)是一排長長的豬圈。</p> <p> 這么好遁世之所,居然曾被賤租成豬圈。荒唐!</p> <p> 轉(zhuǎn)身,返程,由前方的禮堂大門走出。</p> <p> 禮堂大門外。接骨草一株株,茂密而旺盛。</p><p> </p><p> 接骨草藥用價值極高,有治療跌打損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惜,太可惜了。我一口氣采集了很多。</p> <p> 站在政府大禮堂門口回望中庭。</p> <p> 穿過荒草與瓦礫遍布的院壩。</p> <p> 這么寬大、這么幽靜、這么平整、這么美麗、這么高海拔的山頂,咋就任其荒蕪呢?如果改作一處鄉(xiāng)情陳列館,或改作“一村一品”的非遺傳習所,多好!</p><p><br></p><p> “為官不為,也是腐敗”。這話誰說的?慵懶無為的相關(guān)部門,你在哪里?槽上鄉(xiāng)政府遺址在呼喚,在哭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