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是“人類特有的活動,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質特征,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勞動托起中國夢”。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著名幼教專家陳鶴琴非常重視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論述活教育的三大目標時,他將“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作為其目標之一,而把“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作為活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陳鶴琴認為,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和技能,不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與幼兒體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發(fā)展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勞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方式,應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幼兒培養(yǎng)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也強調“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然而在當下的教育場域中,體力勞動正漸漸地遠離幼兒的生活世界,勞動自身所蘊含的教育性遭到了忽視,幼兒勞動教育存在著理念與智育對立的邊緣化、內容與實際生活脫離的形式化、方法忽視幼兒年齡特點的強制化、評價只關注外在的勞動成果而忽視內在精神獲得的功利化現(xiàn)象。本文將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內涵、價值、原則和途徑等方面進行討論,為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價值引領和操作建議。</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涵義</span></p><p>“勞動”從詞源上可以追溯到兩個拉丁詞根:labors或tribulum。它表達了兩個概念:“主觀的勞動是一種精神上的勞動(labor);客觀的勞動意味著對物質客體的改造(travail)?!睆臐h語詞源來看,“勞”(勞)即“劇也。從力。熒,火燒門,用力者勞”,熒表示火燒房屋,即用力救火者非常疲憊辛苦?!皠印保▌樱┘础白饕?。從力重聲”,意指起身做事?!皠趧印眱蓚€字都是用“力”作為主要的結構,可見“勞動”是要用力的?!段氖氛馨倏妻o典》里勞動是指:“人們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物,使之適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馬克思將勞動解讀為:“勞動是人的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的過程?!?lt;/p><p>綜上所述,勞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體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的實踐活動。勞動的本質是人和自然之間的某種互動交換的活動過程。</p> <p>勞動教育</p><p>相關詞典和學者對勞動教育的內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督處煱倏妻o典》將勞動教育界定為:“向受教育者傳播勞動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感情?!薄掇o?!穼趧咏逃缍椋骸暗掠膬热葜?,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通過日常生活培養(yǎng)勞動習慣和技能的教育活動?!蓖踟寡痴J為:“勞動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時空中對受教育者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知識、勞動態(tài)度、勞動情感、勞動意志、勞動技術、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施加影響的一種教育活動。”郭麗認為:“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是在綜合實踐活動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勞動體驗,發(fā)揮其社會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不僅獲得勞動知識,還親歷勞動實踐?!蓖踹B照認為:“勞動教育就是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一種實踐形式,應培養(yǎng)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為社會服務。綜上所述,勞動教育不應該是只局限于相對知識教育的體力勞動教育,而應該是在親歷實踐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促進每一個人對勞動意識的內在自覺,勞動情感的自主生發(fā),對勞動價值的自主建構?!?lt;/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幼兒勞動教育</span></p><p>《綱要》強調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勞動,培養(yǎng)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提出幼兒勞動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從小培養(yǎng)他們愛勞動和愛勞動人民的感情,學習初步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結合勞動以及勞動教育的內涵可見,幼兒園勞動教育是指支持幼兒在親歷實踐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體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從而獲得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和勞動情感等方面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意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勞動教育是優(yōu)秀品格養(yǎng)成的奠基工程</span></p><p>品格,即人的德行和其他基本素質的綜合體,是一個人各種優(yōu)良品質的綜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幼兒通過外顯化和操作化的勞動教育,獲得的不僅僅是物化的成果,還可以獲得潛在和內隱的品格。在完成勞動任務的過程中幼兒能夠發(fā)展克服困難、持之以恒和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品格。而集體勞動教育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榮譽感、責任感、規(guī)則感和合作性。幼兒在獲得勞動成果后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進一步激發(fā)學習和探索的愿望以及獨立自主的精神。這些品格對幼兒進入小學后的學習態(tài)度和入學適應能力有重大影響,也能夠奠基幼兒一生的個性品質。</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勞動教育是直接經驗獲得的基本途徑</span></p><p>經驗在哲學上是指人們在同客觀事物直接接觸的過程中通過感覺器官獲得的關于客觀事物的現(xiàn)象和外部聯(lián)系的認識。直接經驗是指個體親身實踐而獲取的知識。幼兒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勞動教育能夠促進手的靈敏發(fā)展,對大腦皮質運動區(qū)產生良好的刺激,使腦細胞得到鍛煉,從而提高大腦的控制和調節(jié)技能。幼兒在勞動的過程中能夠通過自身的操作和感知獲得直接經驗。</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勞動教育是整體性教育的充分體現(xiàn)</span></p><p>《指南》提出“要注重學習與發(fā)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fā)展”。裴斯泰洛齊提出:“勞動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實施勞動,使勞動與教育結合、體力與腦力結合,促進幼兒腦、心、手和諧發(fā)展的活動。”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達到個人的身體、情感、心理及道德觀念和美學價值的平衡發(fā)展”,勞動教育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整體性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健康、語言、社會、藝術和科學五大領域的發(fā)展及其相互的融合滲透。</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span>,勞動教育能夠為幼兒提供身體鍛煉的機會,幫助幼兒各器官系統(tǒng)得到積極活動,尤其是可以促進其大小肌肉的發(fā)育以及手眼協(xié)調發(fā)展,并且勞動過程中幼兒能夠形成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梢妱趧咏逃龑τ谟變旱纳硇慕】蛋l(fā)展具有積極的助益。</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span>勞動教育能夠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幼兒在勞動的過程中與成人、同伴交流,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span>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幼兒擺脫原本的自我中心主義意識,通過勞動中共同目標的確立,與他者的溝通協(xié)商以及群體任務的完成,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能力,支持幼兒學會遵守社會規(guī)則,建立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四</span>,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勞動活動能夠為幼兒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span>,通過勞動,幼兒能夠感受美、欣賞美并創(chuàng)造美,通過自己對外在事物的改造使周圍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勞動教育是差異化教育的重要形態(tài)</span></p><p>《指南》要求成人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也明確要求“了解幼兒在發(fā)展水平、速度與優(yōu)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策略與方法”。開展幼兒勞動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差異化教育的重要形態(tài),教師在勞動教育中可以把握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勞動狀態(tài),關注幼兒在勞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不同觀點,讓幼兒有機會充分表述自己的觀點,并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反思和改進這些觀點,為每個幼兒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以支持幼兒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進行勞動,使用多種標準對幼兒的勞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p><p><br></p><p><br></p><p><br></p><p><br></p><p><br></p> <p><br></p><p> 幼兒的勞動與成人的勞動具有顯著差異,具備自身鮮明的特點。幼兒勞動的獨特性決定了勞動教育的特殊性,即幼兒勞動教育應遵循活動性、內在性和綜合性的原則。</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興趣性原則</span></p><p>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不是幼兒教育的全部,更不能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負擔。教師和家長應該在積極引導的前提下,去發(fā)現(xiàn)孩子對某項勞動的興趣,從面有針對性地展開幼兒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家庭生活中,當孩子們有時候會去模仿家長掃地洗衣服、摘菜等簡單地家務勞動時,那么家長就應該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勞動技能。</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 循序漸進的原則</span></p><p>勞動教育要根據幼兒的認知和身心特點來進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在幼兒園,教師應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有計劃地安排不同內容的勞動訓練小班:以自我服務勞動為主,如學習自已穿衣服、鞋子、襪子等;自己端碗、吃飯;自己送碗;自己擦鼻涕;自己擦嘴洗手等。中班:從自我服務到為集體服務如用餐前,讓幼兒來分碗、分筷子等。大班:在小中班的礎上,學習自主管理,如:整理自己的學具、整理書包,自己疊衣服、疊被子洗杯子洗手帕,乃至幫助老師擦桌子晾曬小毛巾等。通過分階段的勞動練習,幼兒在思想上已由為我服務”養(yǎng)成“自我服務”,并逐漸學會為他人、為集體服務,愛勞動的習慣逐漸養(yǎng)成。</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 家園一致的原則</span></p><p>家長是促進幼兒勞動素質教育的橋梁,幼兒園是實施勞動素質教育的主體,若家庭與幼兒園教育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就是為孩子的人生道路創(chuàng)造個良好的開端。通過勞動教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促進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為他們將來自立于社會打下基礎。幼兒的勞動與成人的勞動具有顯著差異,具備自身鮮明的特點。幼兒勞動的獨特性決定了勞動教育的特殊性,即幼兒勞動教育應遵循活動性、內在性和綜合性的原則。</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活動性原則</span></p><p>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幼兒的能力和才干來自他們的指尖。形象地說正是來自手指的那些細小溪流在補充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源泉。幼兒兩手動作的把握性和創(chuàng)造性越大,手和勞動工具配合得越精細,這種配合所需要的動作越復雜,幼兒智力的創(chuàng)造精神就越鮮明,這種配合所要求的那些動作也就更準確、更細致、更復雜?!薄吨改稀诽岢鲇變和ㄟ^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幼兒勞動教育的主旨是讓幼兒在做中體驗、感悟和反思,強調幼兒主動構建自我的精神世界。幼兒勞動教育應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為幼兒提供自我創(chuàng)造的活動空間,重視幼兒的興趣和直觀經驗,鼓勵幼兒通過現(xiàn)實的操作活動,磨礪幼兒的官能,培育幼兒的能力,養(yǎng)育幼兒的心靈,讓幼兒獲得自我精神生活世界的富足。</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內在性原則</span></p><p>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勞動的價值在于促進幼兒自身的內在成長和發(fā)展,與幼兒勞動相比,成人從事著具有顯性的外在價值的社會性生產活動?!背扇说膭趧邮苤鐣曀椎挠绊憽⑽幕闹萍s以及利益的驅動,具有被動性和強制性。而幼兒勞動是幼兒內在需求的體現(xiàn),是幼兒內在潛能的展現(xiàn),是幼兒展現(xiàn)自我內心世界的方式。通過勞動,幼兒可以滿足自我內心的需要,認識自我的世界以及塑造自我的心靈。因此,成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幼兒進行勞動,要賦予幼兒充分的勞動時間與勞動空間,以滿足幼兒內在的需求,推動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6.綜合性原則</span></p><p>幼兒勞動教育的綜合性體現(xiàn)在教育主體和教育功能的綜合性兩個方面。首先在教育主體方面,開展幼兒勞動教育要把園所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園所文化、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的協(xié)同作用;其次,在教育功能方面,2015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三部委發(fā)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明了勞動教育的功能及與其他諸育的關系,即“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明確了勞動教育以其獨特的融通性,有機地滲透在其他“諸育”之中。在幼兒勞動教育過程中,應將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有機結合起來,在其他“四育”的課程中恰當?shù)厍度雱趧咏逃齼热荨?lt;/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實施途徑</span></p><p>幼兒園勞動教育要努力走出邊緣化、形式化、強制化和功利化傾向,切實在綜合主題活動、區(qū)域游戲活動和一日生活活動中促進幼兒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態(tài)度、勞動情感、勞動精神等方面的發(fā)展。</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綜合主題活動中的勞動教育</span></p><p>開展以勞動為核心的綜合主題活動能夠直接且有針對性地促進幼兒勞動知識、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發(fā)展,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設計勞動主題活動。小班幼兒的勞動教育以“為己”為主,著重解決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種勞動能力,如開展“媽媽你別說我小”主題活動,通過朗朗上口的童謠,生動有趣的表演,讓幼兒體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中班幼兒勞動教育以“為他”為主,引導幼兒參與家務勞動、園所勞動,培養(yǎng)服務他人的合作意識,如開展“為爸爸媽媽做蛋糕”主題活動,通過親自動手制作蛋糕的方式讓幼兒體會勞動的過程并享受到服務他人的喜悅;大班幼兒的勞動教育以“為社會”為主,引導幼兒參與公益勞動類的勞動實踐,如利用“勞動節(jié)”“植樹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勞動教育,通過相互合作完成社會勞動任務的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公德和公民意識。</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區(qū)域游戲活動中的勞動教育</span></p><p>區(qū)域游戲活動是實施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首先,在實施區(qū)域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不同的區(qū)角供幼兒進行勞動,并適時給予勞動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指導。如在“小作坊”區(qū)域,引導幼兒玩泥巴、剪紙、制作玩具、裝飾器材等,不僅使幼兒認識了各種材料的性能,學習到加工和制作的技能,還可以使幼兒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在“自然角”區(qū)域,引導幼兒在澆水、松土、喂食、換水等勞動的過程中懂得勞動與動植物生長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幼兒認真負責、持久細心的勞動態(tài)度;在“娃娃家”區(qū)域,引導幼兒通過扮演醫(yī)生、廚師等勞動角色體會不同勞動者的工作內容。其次,在實施區(qū)域游戲活動后,教師應引導幼兒收拾游戲材料、分類物品并擺放整齊,并對幼兒的勞動行為進行及時且適度的激勵,從而激發(fā)幼兒更大的勞動熱情。</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日生活活動中的勞動教育</span></p><p>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兒的勞動教育應與幼兒的一日生活關聯(lián),主要包括自我服務勞動和為集體服務勞動兩種途徑。首先,自我服務勞動可以幫助幼兒培養(yǎng)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如在餐飲活動中指導幼兒自洗碗勺、擦拭飯桌;在睡眠活動中指導幼兒收拾被子、穿脫衣服、疊放衣物等;在盥洗活動中指導幼兒自取毛巾、使用牙刷、洗刷杯子等;在如廁活動中指導幼兒自脫褲子、使用廁紙、會用廁具等。其次,集體服集體服務勞動是在教師的組織下,指導幼兒為班級、幼兒園或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yǎng)幼兒對他人的關心和為集體服務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如指導幼兒在班級中清掃活動室、修補圖書、清洗玩具;在幼兒園中撿垃圾、修剪樹木;在家庭中幫助父母做飯、刷碗等。</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蒙臺梭利提出“勞動是人固有的屬性,是人最根本的特征,是人存在的手段”。幼兒勞動教育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的幼兒勞動教育需要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勞動過程,培養(yǎng)幼兒成為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和以勞動為榮的社會小公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