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被遺忘的鄉(xiāng)村小學</p><p> 文/嚴家林子</p><p><br></p><p> 這座古老的小鎮(zhèn)有近千年的悠久歷史,遐邇聞名。小鎮(zhèn)北面有一條很遙遠的小河,順著這條小河五六里,有一個村,村里有一所小學,小學坐落在小河邊上。學校掩映在一片綠林叢中,校園里有偉岸挺拔的白楊,有青翠蔥郁的塔松,有婀娜多姿的垂柳。學校有兩排平房教室,一排平房宿舍,有辦公室,有廚房,一應(yīng)俱全。是一所完全的全日制小學。解放初期建立的這所小學,隨著人口增長,至文革時期巳成為一所戴帽初中學校。學校八個班,學生四百多人。教師員工17人,規(guī)模不大也不小,大部分是民辦教師,都是從各生產(chǎn)小隊選拔來的有文化知識的優(yōu)秀青年。沒有工資,享受本生產(chǎn)隊同等勞力工分待遇,另外還可以每月領(lǐng)取學校6元補助。民辦教師成為當時農(nóng)村被十分尊重與羨慕的職業(yè)。校長是上級調(diào)派來的公辦教師,外地人,30歲不到。學校男女教師各半。除校長外其余都是一班沒結(jié)婚的年輕人。二十出頭,芳華年少,一個個展現(xiàn)出青春的風采與活力。文革時期,政治掛帥,年輕人要求思想純潔,作風正派。男女感情要健康向上。學校這班年輕人,正處在青春燥動?,情感萌發(fā)的時期。這種情感在當時政治環(huán)境下受到極大的壓抑。男女不敢真情表白,戀愛不能社會公開。而且當時人們思想非常保守。談情說愛成了一種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品。不過,壓抑的情感終會爆發(fā),而且這種情感像一股巨大的不可阻擋的洪流沖擊著傳統(tǒng)道德的大堤,濺起朵朵絢爛的浪花。學校曾出現(xiàn)幾對暗暗相戀依依難舍的有情人,演繹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p> <p> 梅玉是來自小鎮(zhèn)上有商品糧戶口的姑娘,剛剛高中畢業(yè)。當時大學沒有恢復高考,梅玉父母托人找關(guān)系,成為了一名頂編代課老師。被分配到這所學校。剛到學校,像天空中飄來的一朵彩云,像春風里綻放的一株紅梅,像湖面上泛起的翩翩漣漪。學校失去了昔日的平靜,不安分了,躁動了,沸騰了。學生雀躍般地擁向梅子,用驚異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著這位仙女般的新老師。男老師格外興奮,從未見過如此清新秀麗的姑娘,太美了!只在八個樣板戲電影中才看到這樣的美女。實在不敢相信一個活脫脫水靈靈貌若天仙的姑娘就在眼前。能夠一飽眼福,真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美好享受,那種按捺不住的激情如一股奔放的曖流涌遍全身。梅玉才十九歲。清秀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仿佛春風里初綻含露的桃花。烏黑的眸子像兩顆晶瑩剔透的黑寶石,一雙眼睛猶如一泓清澈見底的湖水。兩條齊胸的短辮,是當時最時尚的發(fā)型。走路步履輕盈,優(yōu)雅曼妙,說話聲音清脆悅耳,甜美動聽。全身散發(fā)著一股青春少女特有的淡淡清香。在他們眼里,梅玉就是一尊圣潔的女神,神圣而不可褻瀆;就是觀音菩薩手中的那朵蓮花,遠觀而不可玩賞。更不會有非分之想,邪惡之念。</p> <p>待續(xù)</p>